殲10的內部油箱為什麼這麼小?

lawson8


殲-10定位就是以攔截制空為主,較小油箱佔比可以節省重量和空間

如果進行橫向對比的話,殲-10要比老對手F-16略差,F-16C/D型內部油箱是4080升(3.18噸),殲-10與之相比也只少了200公斤的載油,並沒有少多少。而且殲-10採用鴨翼佈局,正升力配平升力係數更高以及,兩者作戰半徑同為800公里。但相比較下殲-10外形尺寸比F-16C/D要大出約7%情況下,機內載油量要少於F-16C/D,可見其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太多的載油水平。戰鬥機內部油箱不會輕易更改,涉及整體配重,工作量太大,殲-10C應該也是這一水平

實際上當初三機部批覆國防科工委,給10號工程下達指標書時,對於機內燃油的要求是最大航程2000公里,作戰半徑是600公里。殲-10最終機內燃油表現水平已經遠遠超出最初要求,不過這主要是殲-10設計之初是計劃使用渦噴-15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仿製從中東獲得的蘇聯米格-23ML戰鬥機的發動機。作為趨於淘汰的渦噴發動機,油耗量太高,殲-10是到90年代初引進蘇-27戰鬥機之後,再從俄羅斯引進了AL-31FN渦扇發動機,由於油耗方面的改進,導致作戰半徑上比最初設計要求提升了200公里。是AL-31FN發動機成就了殲-10的初始狀態,否則殲-10開始階段只能是二代半水平

殲-10設計的年代,是我國防空壓力山大的年代,空軍實質上就是防空軍,能夠保護陸軍少挨對方戰機轟炸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80年代有圖-22M逆火轟炸機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高懸於頭頂,90年代更是美國數千架三代機堵門,所以殲-10設計的年代,始終就是制空和截擊壓倒一切。

在這種以本土防空作戰為主要作戰需求背景下,對於航程和作戰半徑的需求自然非常低,而壓縮機內油箱騰出重量和空間,讓戰機以更輕的重量更高的推重比投入戰鬥,可以在空戰中獲得更好的機動性能優勢。典型例子是之前空軍非常滿意的殲-6戰鬥機,機內油箱只有區區1.57噸,卻要伺候兩臺高耗油的渦噴-6甲發動機,不帶副油箱情況下空中滯空時間只有1小時43分鐘,十足的小短腿,機場圍牆保衛者。但是殲-6卻可以堆出高達0.988的推重比,直逼三代機水平,導致高亞音速空戰機動性能可以跨代吊打F-4鬼怪,轉彎速率和加速性能均遠勝F-4。

所以殲-10目前內油作戰半徑已經是遠遠超出設計時的要求,現在這種不輸美國F-16的作戰半徑也足以滿足我國現階段作戰需求,不僅可以完全把臺海囊括在內,以浙江沿海為出發,還可以覆蓋日本沖繩島。


五嶽掩赤城


殲10是一款中型戰鬥機,機體空間限制了內部油箱的載油量。殲10A最大起飛重量為18.6噸,殲10B/C為19.2噸,這跟國外其他中型機相比,還要稍遜一籌,但是殲10航程卻並不輸給國外同型機多少。

比如法國的陣風C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4.5噸,陣風M也有22噸,最大航程可達3700公里,美國的F16C/D內部載油3960千克,加掛副油箱航程超過3800公里, F/A-18E內部載油653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9噸,最大航程2460公里(不帶副油箱),俄羅斯的米格35最大起飛重量也超過了29噸,航程為3100公里。總的來說,第三代中型戰鬥機的內油航程都在3000公里左右。

殲10的內部燃油大約是4000千克,與F16相當,殲10在輕載模式下,掛2枚中距空空導彈和2枚短程格鬥導彈,航程大約是3000公里,作戰半徑1200公里,這個水平和國外同行處於伯仲之間,並不算差。

況且,殲10還可以通過外掛副油箱或空中加油的辦法進一步增大航程。


止水興波


不好意思恰恰相反,作為中型機,殲10在同類型戰機中內油箱算比較大的。殲10的內油是3.6噸,而F-16的內油也只有3.175噸,米格-29S內油3.5噸,這麼一比算不上小啊。

之所以會給大家殲10內油量小的印象,估計還是因為殲10公開的照片中,攜帶副油箱的情況較多,而且一般都是兩側機翼下的重載掛點各一個,機腹掛點一個;所以給人一種印象, 殲10是個短腿,彈藥攜帶量也小。其實這主要是我國空軍對殲10的定位造成的。早些年我國空軍屬於標準的國土防空型空軍,飛機主要任務就是防空,要求有一定截擊能力;而我國又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對飛機的航程是有硬性要求的。

這就決定了殲10的任務類型以空戰為主、長航程,自然也就要攜帶多個副油箱執行任務了。雖然殲10設計之初一開始就考慮了激光制導炸彈等精確制導彈藥的投擲,完全可以拿來執行對地任務,但空軍基本上還是拿來當空優機用。由於掛點有限,又被副油箱佔去三個掛點,所以殲10的武器掛載一直被詬病。

殲10戰鬥負荷一般就是2枚中距彈,2枚格鬥彈,3個副油箱

安裝複合掛架後,殲10可以在安裝三個副油箱的情況下攜帶4中2近

而同樣是中型機,美國空軍的F-16基本上是被拿來執行前線轟炸(儘管F-16的格鬥能力非常強),由於不需要在纏鬥中消耗油量,所以很多場合F-16儘可以把所有掛點都拿來掛武器,不掛副油箱或者只在機腹掛一個。於是就會形成殲10內油尤其弱的印象。

F-16經常以這種強悍掛載示人

最後曬一張,宣仔的殲10~


紙上的宣仔


作為中型戰機的殲-10的油箱本來就不大,和同等噸位的美國F-16、瑞典的鷹獅戰機、法國的幻影戰機都是這個樣子,所以相比之下作為中型戰機的殲10油箱其實並不小,而是處於一個標準的水平。可能是大家看到殲10經常掛載3個副油箱的畫面覺得殲10的油箱小,但美國的F-16掛3個副油箱的畫面也很經常見,所以作為中型戰機的它油箱並不算小。



問這個問題的估計是和重型戰機相對比,誠然中型戰機在重量上的確要比重型戰機小,所以航程也就比它小了很多,但是在研發難度來說卻小了不少,所以這也成為大部分國家國家的選擇,法國的幻影系列、陣風戰機,瑞典的鷹獅戰機、印度的LAC光輝、中國的殲-10戰機都是屬於這種情況,當然像美國的F-16並不存在技的情況,而是屬於內部競爭的情況。


像這一類中型戰機的載油量普遍都在2.5噸左右以上這樣既可以做到機動、航程的一個平衡,如果中型戰機的內部油箱過大,那機體放大肯定會影響戰機的機動性能,除非你不追求戰機的機動性能而只追求飛機的高空高速性能。像美國後期的F-16在噸位上其實已經比原來超重很多,但是由於油箱就那麼大,所以寧願掛幾個副油箱來增加航程。如果是用於國土防空截擊,在體系的配合下本身自帶的燃油加上副油箱還是夠用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請注意殲-10只是一架單發、中型的戰鬥機,因此內部油箱灌滿油不超過3.5噸,就顯得非常正常了,畢竟不是一架重型雙發戰鬥機,單發中型的戰鬥機,本身機體就小,機身內部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大面積的油箱,只能配置中小面積的油箱。
從殲-10起飛執行戰巡任務,標準外掛3只副油箱,即可判斷殲-10這架戰鬥機,作戰半徑非常有限,網絡上關於殲-10依靠機內燃油,作戰半徑有1500公里,就成了國際笑話,屬於缺乏基本軍事常識的胡編亂造。
有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對於一款主要就是用來遂行本土防空的戰鬥機,其實已經足夠了,又何必要外掛3只碩大的副油箱上天呢,此其一。
其二,空軍的轟-6K轟炸機外出西太平洋溜灣,有時伴有蘇-35重型雙發戰鬥機的護航,從未見有殲-10伴飛轟-6K轟炸機的,說明未裝備揹負式保形油箱的殲-10,僅憑藉機內燃油,作戰半徑不可能有1500公里。
其三,如果殲-10戰鬥機1500公里作戰半徑成立,那麼在外掛3只副油箱的前提下,殲-10就有了足夠的航程,能伴飛轟-6K去西太平洋兜風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即便外掛5只大容量的副油箱,短腿的殲-10戰鬥機也無力伴飛轟-6K遠離本土,到西太平洋執行轟-6K的護航任務。
至於殲-10機內油箱小,與殲-10戰鬥機的定位有關,本身就是一架單發中型戰鬥機,用來取代殲-7、殲-8等第二代戰鬥機,遂行前線截擊掌握制空權,執行本土防空作戰任務,是配合重型雙發戰鬥機作戰的,而非一架執行遠程進攻的戰鬥機。
對於一架機身尺寸有限,且重量有限,空重只有9.5噸,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9噸的殲-10戰鬥機來說,機內燃油箱不可能設置很大。
正因為機內燃油有限,殲-10在遂行戰備巡航等任務時,都要攜帶3只副油箱,已成了殲-10執行任務的標準配置;攜帶副油箱,就很好地說明了殲-10機內燃油不足,需要外掛副油箱來執行任務,殲-10戰機作戰半徑先天不足使然。

國平軍史


航程是戰鬥機一個重要的評判指標,殲-10被指腿短,坊間早有此等聲音。我們要知道,航程指標是給作戰環境準備的,不同歐洲,只有一種中型機,即可滿足全疆域使用,因此它們的三代以上中型機,航程似乎都要大一些,我們不同,搞的是輕重搭配,有殲-11系列可作為遠程頂樑柱,殲-10在中近程則可威風八面,所以比較中西方的戰鬥機,要看各國實際。

在網上,我們也見到過殲-10攜帶三個副油箱的照片,航程被指達到了7000多公里,轉場部署,一般沒有問題。所有的軍用飛機,都要考慮到極限使用的情況,殲-10也自有這樣的考慮,除了副油箱,還有空中受油的裝置,即是從實戰出發的,應該說為了增大航程也是很精心呀。

那麼不帶副油箱,殲-10的航程又是多少?我國疆域廣袤,真要打造一型小短腿,還是比較費勁的。以前我們知道的殲-10性能,還是推理分析而得,作為現役戰機,其真實數據,不可能公開披露。那麼現在,一款出口型殲-10CE模型亮相珠海,現場即有展板說明,而且宣傳彩頁,彩頁之上即有基本性能的一些數據,最大轉場航程2950公里,這一指標算低嗎?三代中型機,航程基本都在3000公里左右,殲-10CE可謂不偏不倚,也就是一箇中等水平吧,不算低。要問其內部油箱,裝多少油,專家的猜測是4噸多點,也大致與中型機相當。


魂舞大漠


為什麼說殲10的內部油箱有點小呢?這是一個印象想法了吧,對於戰機來說,油箱大小受機體內部空間的影響,不是殲10設計時想怎麼設計怎麼設計的,本來殲10的機體就小,給郵箱的空間資源也跟著受到限制,而且殲十本身的定位是一款輕型戰機,不可能單純的去追求大航程,沒有太多空間用於裝載燃油,不是想要多大就多大的問題,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

其實呢,油箱小不意味著殲10的航程非常低,由於採用的是單發設計,油耗實際上只有雙發劑的一半,內部空間經過合理的處理以後實際裝載的燃油數量也不低,殲10還具備進行空中加油的能力,也因此航程不是人們想象的很短,完全可以滿足我軍對他的基本要求,至於說航程更大點確實是更好,但是一款戰機線應該滿足基本的要求,然後再奢望其他的想法,不能夠單純的為了航程而航程,戰機是需要有多方面性能的取捨,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可以隨便的變更設計要求


麥田軍事觀察


殲10系單發多用途中型戰鬥機,而且基於我國國土防空的體系而設計,並不需要作長距離作戰。不過在殲10服役以後,基本上都以外掛3個副油箱、攜2枚PL12中距彈,2枚PL8/10格鬥彈的形象現身。



在與外軍同類型戰鬥機對比時,殲10常因為這副形象被質疑:機翼下最重要的三個重載掛點都被副油箱所佔據,這就失去了攜帶重型多用途空面導彈、反艦導彈的能力。尤其是在與F16等戰鬥機對比時,很容易將這一特點視為缺陷,再歸類於“殲10的內部油箱小”上。



作為一款單發中型戰鬥機,殲10的內部油箱主要佈置在機背和兩翼內,已經儘可能利用了機體空間。而正是因為如此,殲10機內各處油箱的總容積達到了3.6噸。相比之下,法制“幻影2000”的最大內油僅有2940升,F16的內油也不到3.2噸。殲10的內部油箱,絕不算小。


塹壕中的大遊民


殲10本來就是一款中輕型戰鬥機,強行要求他的航程遠、載油量大有些不切實際,殲10沒有采取類似於F16的揹負式保形油箱,其實採取中單翼方式時,這種揹負式油箱其實可以有效減小阻力。


殲10距估計最大載油量3.6 噸,這對於一款中型戰機來說已經足夠,殲10C航程雖然不及蘇30、殲16、殲11,但是他有著重型戰機沒有的靈活性,所以作為於重型戰機搭配的一款戰機,航程、載油量不是最重要的。


標槍防務


殲-10戰機的內部油箱體積其實並不小,內部油箱最大載油量有3.6噸,完全能夠滿足“中型制空戰機”的定位。

1.殲-10戰機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到保形油箱的設計。不像美國的F-16以及F-15戰機那般,在機翼和機身交界處安裝了兩個可以擴大載油量的保形油箱,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設計可以維持流線型,減少阻力,增加航程和載彈量,但是如果要進行改裝那麼就意味著要全部返廠進行設計,所以沒有必要。



2.殲-10戰機的定為決定了其航程不需要太遠,殲-10作為一款“中型制空戰機”,基本上只負責防空任務,對於較遠航程的任務,我們有殲-16以及殲-20等戰機,而這些戰機對於維護我國的空域安全完全是足夠的。


殲-10戰機在不掛載副油箱的情況之下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200公里左右,當然該型戰機可以進行空中加油或者掛載副油箱等操作來增加其航程,但掛載副油箱同樣也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因素,掛載副油箱破壞了戰機的氣動佈局,增加了戰機的氣動阻力,這也就意味著戰機的機動性能將有所降低,而對於殲-10這種空優戰機定位來說顯然有些不太符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