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

小觀點大歷史


在官渡之戰爆發前,劉備遭到呂布的偷襲,被迫離開徐州投奔了曹操。劉備投奔曹操之後,曹操封劉備做了豫州牧和左將軍,對待劉備非常的禮遇。在曹操準備重用劉備的時候,曹操手下的幾個謀士看出了劉備的野心,曹操的主要謀士程昱勸曹操說:劉備這個人的野心非常大,現在他落到了我們的手裡,不如早早殺了他,以免留下後患。

曹操開始的時候比較贊成程昱的意見,不過曹操的另一個主要謀士郭嘉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郭嘉認為劉備是天下公認的英雄,如果現在曹操殺死了劉備,天下的其他英雄就會認為曹操心胸狹窄,到時候誰還敢再投奔曹操。

不過郭嘉也認為劉備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即使曹操不殺死劉備,也應該早早地把劉備軟禁起來,避免以後劉備東山再起。然而曹操既沒有聽從程昱殺死劉備的意見,也沒有聽從郭嘉軟禁劉備的意見,最終導致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在袁術帶兵北上投奔袁紹的時候,曹操派遣劉備帶領大軍討伐袁術,劉備趁機偷襲了徐州,成功脫離了曹操。因為在曹操派遣劉備討伐袁術前,程昱和郭嘉都已經提醒過曹操,很多人認為曹操之所以放走劉備,主要是因為劉備的演技高超迷惑了曹操。

實際上筆者認為曹操之所以放虎歸山,並不只是劉備的演技高超,主要還是因為曹操沒有實力完全控制住劉備。劉備並不是一個人投奔的曹操,他投奔曹操的時候帶了上萬人的軍隊,還帶著一幫能征服善戰的大將。

在程昱提出殺死劉備,郭嘉提出軟禁劉備的時候,曹操的勢力還不足夠強大。當時的曹操只是名義上控制了關中地區,實際地盤只有兗州、徐州、豫州幾個州,這幾個州都受到戰火影響巨大,人口已經大幅度銳減。

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無論是殺死劉備還是軟禁劉備,都是一次風險巨大的事情。假如處理不好劉備的問題,那麼劉備很可能會在官渡之戰的時候給曹操致命一擊,因此在其他諸侯的巨大壓力下,曹操並沒有能力除掉擁有獨立武裝力量的劉備。

假如曹操真的殺死了劉備,造成了劉備手下兵將叛亂,那麼曹操的統治區肯定會亂成一鍋粥,到時候袁紹和劉表等人就可能會乘虛而入。而曹操不殺死劉備,則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劉備,如果劉備不叛變曹操,等到曹操消滅袁紹之後,再來處理劉備的問題也不晚。當然劉備也不是一個蠢人,他早就看出來曹操的小算盤,在官渡之戰前就果斷背叛了曹操,避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史海泛舟擺渡人


曹操之所以不殺劉備,因為他不是先知!如果知道後來劉備會跟他爭奪天下,肯定會剪除後患!

劉備因為被呂布趕出徐州從而投奔曹操,劉備是少有的人才,前來投靠曹操,歡迎都來不及,怎麼會加害呢?此外,當時有共同的敵人呂布,曹操和劉備屬於同盟關係,自然要精誠合作。

在消滅了呂布這一大敵後,劉備跟隨曹操進入許都,即便皇叔之名得到證實,並做了左將軍,由於身在許都,依然不為曹操所慮。古人的思想今人無法猜測,但是劉備在追隨曹操之初,應該是想為其效力的,否則不會在白門樓建議曹操幹掉呂布。

劉備後來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事實上也是曹孟德自己造的孽。先是讓劉備在漢獻帝那裡認了親,身份地位大大提高,接著又發生了著名的“煮酒論英雄”。俗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劉備在未追隨曹操之前,最大做到了平原令(縣級幹部),好不容易有了徐州,卻被呂布搶走。最開始劉備的眼界應該不算高,可是跟隨曹操進入許都,見過了大世面,更被曹操評為英雄,劉備想不膨脹都難!

曹操更作死的行為是給了劉備兵權,命其赴徐州阻擊袁術,這就相當於“龍歸大海,虎歸深山”,隨便人家怎麼折騰。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耿直的曹操被虛偽的劉備給騙了。如果更高深一點,可能是曹操覺得英雄寂寞,想要給自己製造對手。如果有這麼高的情懷,更不可能殺劉備。


歷史不退貨


我是【醉觀滄海】,我來回答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

劉備被呂布打敗時,曾投奔曹操,曹操也做了收留,我認為題主的問題可以分兩個大的方面,來回答。

第一個方面:私下裡殺劉備

此時,曹操是著實沒有想過要殺劉備的,不僅如此,還好就好肉招待著劉備一行,也算了盡了地主之誼了。我想,此時曹操沒有動殺機殺劉備,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1】、遠來是客,怎能殺之;

古人都是講究禮節的,禮尚往來,遠道而來的客人如果不被主人所善待,那麼這個主人也將會被其他人所不恥。曹操和劉備就是這樣,劉備大老遠過來投奔他,曹操好吃好喝招待還怕別人說的怠慢了,哪裡還敢動手殺劉備。要知道,曹操的野心可不在於一方諸侯,他想要的是整個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因為這他也不敢殺劉備。

【2】、劉備聲名在外,殺了恐被天下人唾罵;

此時投奔曹操的劉備,雖然實力比不過曹操,但好歹也是漢室宗親之後,十八路諸侯會盟時也是漏過臉 的,在江湖上也是有名聲的,他去投奔曹操的事情,世人也都是知曉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曹操把劉備私下殺了,那麼世人都會唾罵曹操心胸狹隘,容不得人,曹操得不償失,所以,他不會殺劉備,至少不會在此時自己的地盤殺劉備。

3、曹操要樹立“招賢納士”的形象,此時好生招待劉備就是打了一次免費的廣告;

曹操之所以厲害,除了他自己的文治武功之外,“招賢納士”、“知人善用”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寶。在三國中,曹操手下的謀臣武將,很多都是千里迢迢去投奔他的,最後都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而此時,如果曹操殺了投奔他的劉備,那麼原本還在觀望要不要投奔他的有才能的人,就被嚇住。

4、此時的劉備,與曹操根本不在一個量級,曹操未放在眼裡;

此時投奔曹操的劉備,要兵沒兵,要糧沒糧,唯一有點是有兩個結拜兄弟可擔大將。所以,此時的曹操是根本就沒把劉備放在眼裡的,他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時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更多的是想通過太高劉備,來進一步地抬高自己的地位。畢竟,劉備是漢室宗親之後,在社會上的名氣還是很大的。

第二個方面:明面上攻打劉備

等到劉備隨著到處奔波,屢敗屢戰之後,他的實力逐步擴大,也漸漸地被曹操視為了重要威脅之一。此時的曹操,是對劉備動了殺心的,只不過此時殺劉備,是明面上的率兵攻打,屬於明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群雄紛爭,相互攻伐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最後打敗劉備,殺了劉備,天下人也是都可以理解的。

本回答總結:

所以,在劉備投奔兵敗投奔曹操時,好歹作為一方諸侯,曹操於情於理,也不能在自己的地方私下裡殺了劉備。因為那樣的話,自己好不容易樹立的“招賢納士”的形象也會被毀,哪裡還有人敢投奔自己。在加上當時的劉備實力還很微弱,對強大的曹操集團構不成威脅,所以當時的曹操沒有對劉備起殺心。

而之後,等劉備強大後,曹操數次率兵攻打劉備,這也是去殺劉備,不過這樣的“殺”在情理上是站得住腳的,也是被世人所理解的。


醉觀滄海


曹操是亂世三國時期的梟雄,而以皇族後裔自稱的劉備也是三國裡的頭等英雄,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曹操是宦官之後,在征戰天下的起跑線上起點要比劉備高出很多。

而劉備雖自稱是漢皇后裔但他是個賣草鞋的。這對起兵之初的劉備來說可謂困難重重,起跑線落後曹操一大截。

從這點上來看劉備比曹操更加厲害和值得敬佩,當然這也包括曹操。所以曹操不殺劉備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1.因為曹操是個愛才之人,可以說曹操從心底很敬重劉備,他覺得一個賣草鞋的能走到這步是常人辦不到的。

所以有好幾次機會能殺掉劉備他都沒有下手,相反曹操還有幾次相助劉備。

劉備被呂布追殺走投無路之際,是曹操救了他,在劉備只有落魄數人且暫居曹營之時,曹操找劉備青梅酒論英雄,曹操得出的答案是天下稱的上英雄的只有他曹操與劉備。

英雄惜英雄,劉備在寄人籬下之時還得到曹操這麼高的評價,這讓劉備不知所惜,驚恐萬分,劉備以為曹操這麼抬舉他高看他可能會殺掉他,免除後患。

但是曹操並沒這麼做,可見曹操的確很敬佩劉備。

2.劉備自稱漢皇后裔又被天子喚為皇叔,這點天下皆知,而劉備在征戰三國之時打出的口號就是扶漢,這個口號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劉備是皇叔扶漢也是理所當然,情理之中,如果曹操冒然殺了劉備會引起天下人對他的不滿與仇恨。

因為東漢王朝雖然衰敗,但百足大蟲死而不僵,天下人心仍然向漢,這個時候殺掉扶漢的劉皇叔對曹操來說是個不智之舉,況且劉備當時的實力還不足以挑戰他,這個道理曹操再明白不過了。

這就是本人對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的幾個觀點。


晨汐看歷史


你怎麼不問曹操為什麼不殺了司馬懿?

很顯然,曹操他是人不是神,並沒有生就一雙明辨善惡、探知未來的火眼金睛,他怎麼知道劉備後來會成為其最大的對手?

同樣《三國志》中也沒有熱血澎湃的“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更沒有對著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種讓人聽了面紅心跳的“情話”。 換句話說,曹操並不知道“愛好搞基”的劉備集團日後能發展成如此強大。他更想不到之前那個屢戰屢敗的草鞋郎劉備,日後竟然能在漢中將其擊敗。

沒錯,當初劉備被呂布打敗,趕出了徐州,不得不投奔曹操。這是曹操殺劉備最好的機會。但是此時的曹操完全沒有理由要殺劉備啊。

劉備投靠曹操時,手中既無地,也無兵,完全威脅不到曹操的統治級地位。在曹操的眼中,劉備只不過是一隻“落魄的鳳凰”, 隨便動動小拇指就能碾死的螻蟻,與其殺了劉備,不如把劉備樹立成“投降不殺”的正面典型,利用劉備籠絡天下豪傑。

要知道當時的劉備雖然落魄,沒什麼實力。但其名聲可是實打實的,先有公孫瓚兄弟相待,後又與陶謙結成忘年交,甚至於到許都見了漢獻帝,被認了親戚,坐實了中山靖王之後的名頭,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劉皇叔,這樣一來他可是妥妥的劉氏宗親。

當時天下百姓依然尊劉氏一族,士族子弟皆以漢臣為榮,有了劉皇叔這塊金字招牌,曹操出去招聘,絕對是方便得多。反之,堂堂劉氏宗親,又是投奔你曹操,如何殺他?

估計曹操殺掉劉備之後,會被天下人罵死。

此外,劉備還有著其他的價值,比如手下的兩位兄弟,關羽張飛,那可皆是萬人敵的頂級武將,曹操眼饞得不行。

曹操愛女人,更愛人才。殺死劉備不難,但關羽和張飛要怎麼處理?殺了吧,曹操捨不得。不殺吧,養虎為患。

把劉備留在身邊不僅能夠籠絡天下豪傑的心,又能夠利用劉備讓張飛和關羽為自己效力,何樂而不為呢?

再者,曹操是一位具有帝王風範的“亂世王者”,並不是一個嗜殺殘忍的“冷血惡魔”。

曹操素來愛才,就連當初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呂布投降曹操時,倘若不是劉備在一旁煽風點火,曹操未必會殺死呂布;

而陳登投靠曹操時,曹操以上賓之禮接待;張郃、臧霸投降曹操時,曹操大開城門親自出城迎接;張繡、賈詡頭投降曹操時,曹操不計前嫌,封官賞地。

要知道張繡可是殺死曹操愛子愛昂、曹操愛將典韋、射傷曹操手臂的兇手。

曹操與張繡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曹操並沒有殺死投降的張繡,而是挽著張繡的手一笑了知。

曹操的胸懷如此之博大,連殺子之仇都能一笑釋然,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孑然一身的劉備嗎?況且他們當時本就沒有仇怨。雖然之前劉備幫助過陶謙拒他,但是陶謙已死,徐州已失,二人的仇怨便無從談起。

反倒是曹操和劉備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人就是呂布。

呂布背叛劉備霸佔了徐州之後,便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在與袁紹決戰之前,必須率先除掉呂布,否則將腹背受敵。

呂布驍勇善戰,徐州易守難攻,倘若沒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協助,曹操很難在短時間內打敗呂布。

劉備在徐州任“州牧”時深得人心,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關羽和張飛都是“以一敵千”猛將,有能力和呂布一戰。在當時情況下,曹操自然想利用劉備的力量來擊敗呂布。

實際上,劉備正是看透了曹操的心思,斷定曹操不可能殺死自己,才敢拖家帶口的投奔曹操。反正劉備給別人打工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年沒少寄人籬下。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說,曹操就是一個老闆而已。

當然最為主要的還是一個問題,殺死劉備對曹操而言有什麼好處嗎?

顯然就當時的情況來看,百害而無一利!

劉備向來以“仁德”著稱,在亂世中的口碑非常好。

劉備投靠袁紹時,袁紹放下架子,親自出城迎接。

劉備投靠陶謙時,陶謙又封官又給兵,甚至還要把徐州拱手送給劉備。

劉備向呂布求援時,一向驕傲自負的呂布親自率領大軍支援劉備。

更不用說,劉備還頂著中山靖王之後,甚至劉皇叔的名頭。

如果曹操在劉備投降於自己的時候殺死他,曹操以後還怎麼在亂世中混?

陳登、張頜、賈詡、張繡、許攸、張遼……這些人還會投靠曹操嗎?

如果曹操連容人的胸懷都沒有,又怎麼會寫出大開大合的《短歌行》呢?

所謂“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豈是說說而已?

對於曹操來說,殺了劉備完全沒有好處,但影響卻十分惡劣。

所以曹操並不是不敢殺劉備,而是不能殺劉備。


白話歷史君


對啊,為啥不殺呢?據史書記載,劉備投曹操後,程昱竟特意從兗州千里之遙趕來許昌提醒曹操:“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趁機滅之。”

然而曹操剛迎來天子,正是招攬人才之時,再說劉備怎麼也是一方諸侯,有諸侯來投,這正是曹操求之不得的美名,於是道:“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郭嘉也表示:“程公之言一針見血,然以窮歸已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實不可。”

其實曹操不肯殺劉備,並不止因為怕擔上害賢之名,且因為他和劉備是有舊交情的,兩人關係還不錯。

據王粲《漢末英雄傳》:“靈帝末年,備嘗在京師,後與曹公俱還沛國,募召合眾。”也就是說,靈帝末年朝廷組建西園軍時,曹操曾與劉備一起去老家沛國募過兵。看來,曹操與劉備在青年時期就曾合作愉快,當時曹操正擔任西園禁軍典軍校尉,時年三十五,血氣方剛,不久前剛因得罪了宦官而隱居在家數年,經曹嵩多方轉圜才剛被啟用;而劉備則比曹操小六歲,這時才二十九,更加的血氣方剛,不久前剛因鞭打上司丟了縣尉的官職,因而跑到洛陽來參軍;兩位青年人同抱著建功立業之偉志走在一起,又一同經歷了洛陽變亂的燃情歲月;當董卓悍然拔劍、廢立漢帝的消息傳來,他們又分別逃出京城,從此天各一方,為了事業各自打拼。如今時過境遷,兩位夥伴人到中年終於又要合作了,曹操自然要珍惜這段緣分,因而斷然拒絕了程昱的美意,讓這位忠心的謀士白跑一趟;還給劉備增兵增糧,讓他回沛縣對抗呂布,以重啟徐州戰場。

而等曹操終於拿下徐州,他又把袁術、呂布當過的左將軍轉封給劉備,並將劉備放在身邊培養感情,是出則同輿,坐則同席,禮之愈重。曹操在呂布求降的時候一反常態將其殺掉,也不僅是因為怕呂布反覆,更多是為了劉備。因為他明白呂布與劉備之間的仇怨,知道二人絕無可能共事,所以寧肯殺掉一個猛將,也要收服這位梟雄。

讀到這一段後,我特意去翻了一下《三國志》,發現能得到曹操如此禮遇親待的一個也沒有;張邈沒有,荀彧沒有,郭嘉沒有,賈詡沒有,甚至連關羽也沒有;只有劉備,讓曹操付出了全部真心真意,這在剛被老友張邈背叛過的曹操而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程昱郭嘉等人見了,既感嫉妒,又覺離譜,都認為曹操居然想收服劉備這樣的梟雄乃痴人說夢。

但曹操還是想試試,人劉邦就能收服英布,劉秀就能收服竇融,只要抱定耐心多花個幾年時間慢慢磨、慢慢軟化、慢慢做政治思想工作,就不信不能感動他劉備的心。

結果最後大家都知道了,劉備狠狠的傷了曹操的心,從此海角天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


千古名將英雄夢


曹操在許昌能殺劉備,而沒有殺劉備,這裡他第一次放棄了機會,天賜良機而喪失,這是曹操心裡永遠的痛。第二次有機會殺劉備的時候,曹操確放棄了這隻到手的兔子,卻去攻打孫權這隻狐狸,今奉辭伐罪,於將軍會獵於吳。這不是閒著沒事幹找事幹嗎?硬把孫權和劉備搓合到一塊,結成聯盟,赤壁一把火燒了他曹操八十萬軍馬,使曹操錯失統一天下的機會。其實曹操就該一鼓作氣先滅了劉備,再攻打孫權,說不定良巨頭握手言和,天下一統呢?孫權這邊主和派站多數,主戰派知有周瑜和魯肅。所以曹操的赤壁之戰是戰略上的失誤,為此付出了三國鼎足的代價。那第一次有機會殺劉備,為啥沒有動手。一當時的劉備地沒一頃,房沒一間,只是個四處投奔主人的流浪漢,雖有英雄之志,卻沒有英雄用武之地,而且劉備善於裝逼,青梅煮酒時,曹操對劉備說,當今天下英雄唯使軍於我爾,劉備一驚,以為曹操看穿了自己,正想著如何說辭時,天上一聲驚雷想,劉備從容不迫的拾起筷子說,驚雷貫耳,一失手掉了筷子,莫怪,曹操大笑,英雄業如此,劉備說,敬畏她地,巧妙的躲開了這次危險的測試。二不是曹操不殺劉備,而是不到殺,劉備打著漢室宗親的旗號,招納了一批人才,這時的曹操也正招納天下良才,對於劉備的志向,曹操不是看不出來,郭嘉更是提醒他劉備天下梟雄,非久居人下者,況且關係,張飛世之熊虎之將,宜早圖之,但是曹操若殺劉備,必傷天下英雄之心,日後誰還敢投奔他曹操,劉備就是曹操的軟肋,如鯁在喉,殺也殺不得,放也放不得,就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肉,棄之可惜,正當曹操猶豫不決時,上天給了劉備一個機會,淮南袁術枉稱皇帝,曹操要征剿劉備毛遂自薦當先鋒,騙了曹操五萬兵馬,出了許昌,用計誆了徐州,把曹操恨得牙根癢癢,但事已如此,只好這樣了,一日縱敵,給子孫留下後患。老曹是死不瞑目。





約定9521


劉備雖然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卻是十足的草根。劉備少孤,與母親相依為命,靠“販履織蓆”為生,就是勞苦大眾中的一份子。

劉備起家,還是因為黃巾軍之亂,而他真正與眾諸侯有了平起平坐的地位,還是在投靠陶謙之後。曹操打徐州,劉備救援,留在了徐州。陶謙去世,劉備在糜竺、陳登、孔融等人的勸說下,接替陶謙,自任徐州牧,從此真正成為了一方諸侯。

只是,劉備在得到諸葛亮輔佐之前,的確有點慘,時時處處都在捱打。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謙之時,奪了兗州的呂布,屢被曹操所敗,沒有了立足之地,便投靠了劉備駐兵小沛。之後,呂布趁劉備打袁術之時,搶了下邳。呂劉的關係來了一個反轉,劉備倒成了附庸,駐兵小沛。

劉備素有雄心大志,在小沛招兵買馬,為呂布所惡。呂布派高順、張遼攻打劉備。這時候,劉備打仗還真不怎麼樣,一觸即潰,“敗走歸曹公”。

曹操倒是很仁義,待劉備甚厚,並表奏劉備為豫州牧,給與軍糧,讓劉備收散兵,重新收復、駐紮在了沛城。之後,劉備搶了呂布從河內所買的馬匹。呂布就派大將高順攻打劉備。曹操聞得消息,派夏侯惇前往救援劉備。結果,劉備、夏侯惇皆不是高順的對手,大敗。

曹操親征呂布,用荀攸、郭嘉之計,生擒並處死了呂布、陳宮、高順等人,收降了張遼,取了徐州。同時,曹操將劉備也帶回了許都,並表奏劉備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曹操還是非常厚待劉備的,而且是希望劉備能夠忠心為他效力的。正因為此,袁術途徑徐州,準備投靠袁紹時,曹操還派劉備為主將,督朱靈、路招二將去攻打袁術。只是,讓曹操沒想到的是,劉備騙了他五萬軍馬,殺了徐州守將車胄,背叛了他。

那為什麼曹操不在一開始就殺了劉備呢?應該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一、曹操愛惜人才。

曹操愛才,這是公認的,他希望招募天下所有的賢士,有能力的人來輔佐他。而且,氣度恢弘,用人不疑。這一點從曹操在徵宛城時,表現的非常突出。曹操對待殺了他的長子、侄子,以及愛將典韋的張繡,就十分的寬容。之後,對待關羽,以及馬騰、張魯等人,也皆是如此。

二、曹操怕寒了天下人心。

曹操當時,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的實力還不是諸侯中最強的。特別是佔據冀並青幽四州的袁紹,勢力遠遠強於曹操。當時,對於曹操而言,越多的諸侯歸附他越好。

劉備投靠曹操之初,程昱就跟曹操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曹操當時的回答已經表明了心意:“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不肯為了殺一人而失了天下人心。

曹操當時還徵詢了郭嘉的意見。郭嘉同樣認為劉備有“英雄志”,“後必為患”。但是,郭嘉認為劉備不可殺,否則“是以害賢為名,則智士將自疑”,“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要慎之又慎。曹操大笑贊同郭嘉所言,只是郭嘉不同意放劉備外出,將劉備軟禁在許都即可。

後來,劉備要兵去打袁術之時,郭嘉和程昱同時去阻止曹操,“放備,變作矣!”。結果,劉備已去,曹操後悔也來不及了。但是不管怎麼樣,曹操肯定不會殺劉備。

三、劉備很會偽裝。

《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的橋段,真實發生過。

據《三國志》記載,一天曹操請劉備喝酒,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正在吃呢,一聽此言,“失匕箸”,筷子掉地上了。

《華陽國志》中說,當時正好雷震,劉備趕忙說:“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下,才失了筷子。曹操竟然被劉備給糊弄了過去。這也讓曹操放鬆了對劉備的警惕。

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不殺劉備的益處明顯大於殺掉劉備,所以,曹操不殺劉備是對的。只是,曹操應該派人看好了劉備,給與高官厚祿,好好養著就是了。等到磨掉了劉備的雄心壯志,讓劉備做人質,也許關羽、張飛還真能為曹操所用。


奕天讀歷史


建安元年,袁術率大軍進攻徐州,兩軍會於盱眙、淮陰,此時呂布偷襲徐州,劉備軍隊潰散,丟棄城池,失卻家小,終為袁術所敗。無奈,只得向呂布求和,幸呂布歸還妻子,讓劉備駐紮小沛,劉備得以整頓士卒,重振士氣。後呂布進攻小沛,劉備戰敗,投奔曹操,直到劉備藉機走脫。

那麼期間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以至於為自己後來樹立了一個大敵,原因如下:

英雄相惜

寄人籬下的劉備每天種菜澆水,怕曹操疑心,曹操為了增進感情,與劉備煮酒品梅,期間曹操直問誰為當世英雄,劉備一一列舉當時的風雲人物,但都被否決。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出自《三國志-先主傳》)劉備驚慌失箸,以畏雷搪塞。

怕阻天下才子歸曹

曹操唯才是舉,重視人才。曹操能成就偉業,成為一方強大的割據勢力,賴手下謀臣良將,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想當時陳琳的一篇討賊檄文痛斥曹操,曹操讀罷一身冷汗,以至於頭風都被刺激的好了。曹操不計前嫌,後來根據他的才能任用了他。劉備落魄歸曹,殺了的話,落得個殺才之名,天下士子將裹足不前。

政治影響不好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當今皇叔。加上劉備仁義之名名揚四海,且深得民心,即使當時的曹操勢力強盛,也不想背一個殺皇親,誅仁人的惡名。而且當時的劉備根本不足以引起曹操的戒心,殺劉反而會有不好的政治影響。


非你不愛


當劉備投靠曹操後,每天靠著在菜園子裡面種菜,來隱藏他自己的野心並想以此欺騙曹操,而讓曹操放過他的時候,殊不知曹操早已看透了劉備的本意。

於是藉著青梅煮酒的時候,曹操暗中點了劉備一下: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所以並非曹操不明白劉備的野心,也不是不敢殺劉備,而是曹操惜才捨不得殺。



1.很多人認為劉備有皇叔的名號,曹操不敢殺皇室的人。

劉備投奔曹操後,曹操就把劉備引薦給了漢獻帝,劉備和漢獻帝一見如故,兩個人一拉家常發現竟然是親戚。於是劉備就堂而皇之的成了皇叔。

於是很多人就說,因為劉備是皇叔,所以曹操不敢殺劉備。

少校想說的是請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曹操他是一位梟雄,在梟雄眼裡別說是皇叔,就算是皇帝該殺他也會殺。

4歲的時候就知道讓梨的孔融倒是天下名士,曹操說殺也就殺了,

天下名醫華佗舉世無雙,曹操說殺也就殺了。

甚至是聰明絕頂的楊修,作為名門之子,家族勢力龐大,曹操說殺也就殺了。

殺了這麼多人,曹操還在乎再多殺一個劉備嗎?所以曹操不是不敢殺。



2.劉備當時是主動來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真動手把他殺了,那就會失去全天下的人心,所以他不能殺。

身為梟雄的曹操始始終知道人心的重要性。要不然他也不會將降而復叛,導致自己親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將典韋都死的張秀重新啟用而不殺他。劉備也是一個道理。

戰場上俘獲和敵人主動來投降這是兩個概念。劉備是和呂布戰敗後來主動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此時動手將劉備殺掉。一個趁人之危的大帽子就能扣一輩子。

人家千里迢迢的來投奔你,你卻因為日後的可能存在的風險,將別人殺了,這樣以後誰還會來投奔?而曹操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不能殺劉備。



3.曹操對當時的劉備是很讚賞的,他捨不得殺。

劉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相比起曹操的家族勢力。孫權的繼承父兄之業,劉備是靠著十幾個人7,8條槍生生打出了一片天下的。

曹操將劉備看作是對手,這本身對於劉備就是一個極大的肯定。而這樣的對手只能在戰陣上堂堂正正的擊敗,通過暗殺這種方式,曹操不屑。同時他也捨不得殺劉備。

得千軍易,得一將難;得百將易,得一對手難。如果真將劉備殺了。曹操普天之下還會有對手嗎?一個沒有對手的高手是該多麼的寂寞。



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我是少校柳下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