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次考試都是最簡單的做錯了,讓他重做一遍基本都會做。做為家長怎麼幫助他提高?

教大育小


今天看到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說自己家孩子每次都是把最簡單的題做錯,讓他重新做一遍又對了,認為孩子真是很粗心,並不是不會,問大家這怎麼辦。

我們鄰居老師家的孩子也是有這樣的毛病,做題粗心,錯的基本都是簡單的題,每次都是丟那麼幾分冤枉分,也是怪把鄰居氣的夠嗆,後來鄰居想了一個辦法,之後就再沒有犯過這樣的錯了,據鄰居說為了改這個毛病也花了蠻長一段時間的,也是堅持下去,後來就改好了。

鄰居說開始也是好言相勸,然而孩子還是我行我素;在後來就多加提醒,孩子有些不耐煩,接著就不在聽嘮叨了,一說孩子就關起一隻耳朵,逃避不聽;在後來就威逼利誘,孩子還是沒改好,還生了叛逆心,易看到家長來就逃,不願意在拿作業出來給家長看了,後來鄰居想這樣也不是辦法,把孩子硬生生的推開了,也影響親子關係。鄰居想呀孩子不是喜歡遊戲嗎?接著就想到了下面這個辦法,行動下去還真有效。

對付粗心的孩子可以這樣做:

一、家長在家裡做事要反覆檢查,讓孩子也參與進來

比如說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參與找茬,家長做好了放孩子檢查,孩子檢查到了,家長就立即改過來,還要認真在去檢查,接著和孩子說檢查的好處,認真做的和不認真做的好處,並示範出來,有錯就認真改,改過了又重新檢查一邊。孩子喜歡模仿,對家長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模仿,在說生可能孩子不懂,在做上孩子看著就會學著做。

二、根據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間給孩子講講大意做事的後果

可以給孩子講些寓言類的,也可以是自己現編的,是和大意失荊州有關的都是可以的,還可以給孩子講些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好的不好的進行對比,多給孩子聽聽孩子在心裡也會有這麼一個概念,之後就會知道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好的,好的堅持,不好的改正過來。

三、設置獎罰,好行為獎勵,不好行為處罰,獎品最好不是物質,可以是孩子想要一些願望

行為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的習慣形成都是進過強化後習得的,在養成好的習慣就強化好的行為,孩子在一次次強化中習得這個好行為。那麼我們可以表揚讚美孩子好的行為,在孩子一次認真做事後我們就給予讚揚並且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星星,一次一個星星,五個星星後可以實現一個想要的願望。激發孩子內在的願望去實現,這樣孩子就很有激情的去實行。

獎品最好不是物質的獎勵,可以是食物玩樂,因為物質上孩子會覺得很輕易得到,就很容易失去吸引力。在玩樂上既滿足了孩子還能保持激情,下次在去。

四、在孩子做完作業和孩子玩找茬

孩子是很喜歡做遊戲的,在孩子做完作業後和孩子玩找茬遊戲,告訴孩子讓他找錯的,找到一個給一次獎勵,在邊玩邊找錯的途中孩子會學會檢查作業的習慣,這樣玩著玩著習慣就養好了。

孩子做錯不要緊,關鍵是我們要讓孩子改過來,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好的習慣能成就好的未來,願孩子們都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陪寶寶寫日記


“孩子每次考試都是最簡單的做錯了,讓他重做一遍基本都會做。”這種現象特別體現在小學階段。我覺得這與孩子做題的態度和習慣有很大關係。

我上五年級時,曾經因為一道計算題算錯了數而遭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那時我能考學區第一呢,老師也特別關注我,我暗下決心:以後凡是計算的我一定要認真再認真,決不能因為算錯了數再扣分,因為我的特別注意,所以我學習考試中再沒犯過計算失誤而丟分的情況。這就是態度決定結果!

我兒子上小學後,我跟他分享過我的經歷,同時對他說,凡是你能會的在考試中一定要抓住,不能因為你的不認真而丟掉本該拿到的分數,並且每次考試我都讓他估計出自己的得分,估分出來了,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結果也自然清楚。結果一路走來,每次考試後,兒子對自己的評估還比較準,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等答案比較客觀的科目兒子往往估計的分數和他的實際得分還真的相差不大。下面是兒子高考的估分和真實得分:



我覺得一個人做到有自知之明固然不易,但在考試中,只要孩子用心用情用功去做,還是可以達到自己瞭解自己的。您不妨也引導孩子讓他在練習以及考試中試一試,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拿不準的也當做是不會。如果孩子同樣的錯誤再一再二再三地犯,適當的懲罰是必須的,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啊。當然,幫助孩子頭腦裡一定要有我要學習的信念,做事要認真細心,否則,應付性、敷衍性的學習是不可能消除人們常說的“馬虎大意”、“粗心”等毛病,因為做事情的態度導致結果的必然。事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學習永遠在路上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今年11歲,上六年級,數學很弱,每次月考,都有你說的這種的情況,這次的錯題是6*6=1,當時看完試卷,我都醉了。

我家孩子考試6*6=1

六年級他們在學分數,月考大寶直接寫了這個結果,而且每次運算題目都錯的離譜。如果說他不會算,也有好多是對了。我問孩子怎麼回事。大寶說,每次寫完之後,沒有檢查就要交卷,時間根本不夠用。所以根本沒有時間檢查,如果有時間,認真檢查,這些錯題肯定能檢查出來。

孩子運算能力差,這是基礎沒有打好,所以我經常給孩子多做練習,現在情況改善很多。後來我還和數字老師溝通,問老師要不要額外去補習,老師回覆,不用,只要把平時作業的習題弄會弄明白,考試就沒有問題。

簡單的題目做錯了

簡單的題目做錯了,除了上面我的說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孩子做事不認真細心。我大寶原來也很粗心,不管是考試還是做事,態度都不夠認真。但有一點,我大寶騎自行車水平很好,而且我們經常騎車一起出去。有幾次他還分享了,差點被撞的危險。後來我經常表揚他車騎的很好,很專心認真,一點不注意,後果就很嚴重。真心希望他做任何事,只要做,就要像騎車一樣認真專注,做到最好。因為是先鼓勵,後希望,所以孩子也進步很大。認真發現孩子生活中,認真做事的樣子,然後重點表揚,鼓勵他考試寫作業都要認真對待,這樣多鼓勵,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平時多練習

不管是孩子基礎差,還是考試不認真。只要平時孩子寫作業,都可以讓孩子養成寫完作業後,認真檢查的好習慣。這樣就可以避免很簡單的題目會錯,就算會錯,也肯定能檢查出來,及時改正。所以平時養成好習慣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孩子每次考完,都要和孩子分析試卷,先表揚孩子很難的都會,很是了不起,容易的失分多可惜。如果以後升學考試,一分之差對選擇學校都很重要的。所以鼓勵孩子,既然很難的題目都能搞定,相信這些簡單的也沒有問題,只要認真,還要多檢查,就一定沒有問題。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輸入正能量。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這樣的錯誤基本上是低齡小學生經常犯的,之前我家孩子剛入小學的時候也經常遇見這樣的情況。孩子錯的都是最簡單的,甚至扣分點出現在寫字上,一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的時候因為漏寫一個點扣了一分,這種錯誤應該是最低級的了,我的做法是按老師的要求改錯就好。主要還是在於鼓勵一下孩子:如果下一次你再加上這個點,就更好了。一帶而過,就好了。

如果是低齡孩子,其實家長無需過多幹涉和強調,因為越是簡單的孩子越是容易粗心大意,自然過渡一段時間,孩子自己便會意識到這是不該犯的錯。作為家長可能會很著急,因為這麼簡單的題丟分可惜啊。可越是著急越不能對孩子要求過多,可以適當的告訴孩子一些考試小技巧,比如認真讀題、比如學著檢查等。

孩子本身在學校已經面對了一場“考後研討會”了,回家再聽自己的爸爸媽媽再“研討”一遍,心情是不是非常的糟糕。如果父母過於嚴厲批判他的小錯誤,很有可能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甚至在下次考試的時候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越怕錯什麼就偏偏錯什麼。作為理智的父母,我們是不是應該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要不要嘗試表揚一下孩子把有難度的題全做對了呢?

考試為了什麼?就是為了發現孩子哪裡存在弱點,孩子也會自我檢查,我怎麼在最簡單的題目上做錯了?嘗試換位思考,那個考試犯錯的是你,你希望你最親近的媽媽和爸爸該怎麼做,是批評你犯了最低級的錯誤,還是表揚你把有難度的題全做對了?

我家孩子在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單元測試,只考了67分,回到家,告訴我,媽我考得不太好,可能是很不好。

我看了一眼,內心卻是對分數肯定是不滿意的,甚至是好像有點莫名的火氣。可孩子都低下了頭,又有點心疼孩子。我說我們還是改錯吧!

後來,有一次和朋友聊孩子考試的話題,他居然過來插嘴和我朋友們嘮叨:我以前有一次考試烤糊了,我媽啥也沒說,就這樣過去了,你們說我媽是不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媽媽。

稀裡糊塗被孩子表揚了一頓。

我家先生主張快樂教育,把成績看的很是風輕雲淡,從來都是表揚和鼓勵孩子。經常被鼓勵的孩子對考試都會信心滿滿的。孩子每個月都在考試,一直要考好多年,一場又一場,成百上千場,甚至更多。要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積極的考試心態,讓孩子不要畏懼和害怕,一考試就害怕,這是我們作為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孩子考試不要給孩子產生任何的心理負擔,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好,考試狀態和成績自然而然就會越來越好。

我是爾雅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爾雅媽媽


我是老師,也是家長,對於這種考試時最簡單的題都做錯了,重做一遍都會的現象非常熟悉。如果說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能力問題。有些孩子確實能力不足,他沒有一次做正確題目的能力。如果重新做一遍時,他等於是在重讀題目,重新思考,也就是進行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功夫了,所以能夠做對也很正常。

二。習慣問題。有太多孩子沒有好習慣了。他們在做一件事情時,那種心不在焉,那種搖頭晃腦,能讓你崩潰。

三。態度問題。孩子的大部分錯誤其實來自於態度。沒有好的態度,智商高的孩子也感覺像是智商有問題了。但是這個態度問題是最難以改正的。

有很多家長問這個問題:我孩子挺聰明的啊,怎麼會考試時敗在簡單題目上呢?

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經常在觀察,在思考這個題目。當然在工作中,我也實踐如何改善這件事情。

班裡有個特別明顯的例子,這個孩子是來自於一個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的家庭,如果說讓他為了家庭為了生計學習根本是不可能的。家長十分重視教育,但是孩子在家裡,經常糊弄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做作業時,能刪則刪,能寫多麼草,就會多麼草。但是在學校裡,我知道他是個聰明孩子,我就想試圖改變這個現象,看看能否從這一個孩子身上取得成效。事實證明,是可以有一定效果的。

一。首先從考試時他的座位上來改變。無論什麼考試,我都會讓他坐在第一位上,那樣他前面沒有別的同學了,他就會專心考試,不會再左顧右盼的。這樣的孩子往往是不專注的孩子,那麼把他不專注的因素給去掉了,也就能基本專注下來。

二。其次,每次考試,如果有可能我都會去給他監考。我那段時間儘量能夠親自給他監考。包括期中期末考試,因為在本學校考試,我都會和同事調整一下,去這個孩子的考場監考。因為這樣的孩子調皮,他不會在意別的不相干的老師的監考,而看到我監考,他自然就收起要分心的姿態。這樣,態度就會好了很多。

三。考試時,我儘量坐在他旁邊。我坐在他跟前,根本不去看他,但是因為震懾的力量,他也逐漸的對於考試題目重視了很多。因為孩子畢竟還是不夠成熟,他會認為我時時刻刻在盯著他的捲紙。

就這樣,經過了一年時間,在預備班一年,他的英語成績就從四五十分到了將近八十分的水平。現在再看他考試,只要考前,叮囑一下,甚至“恐嚇”一下,他考試時也能安靜下來,甚至都能看到他那賣力做題,想要討好老師,想要得高分的樣子了。

而作為家長,也需要和我作為一個老師一樣,這樣來改正一個孩子的簡單題目會做錯,重新做一遍就能做對的現象。

一。讓孩子在你的視線範圍內做題。現在不論多大的孩子,做作業時,都想關上房門,不讓父母靠近。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就是因為關上房門,他就有了可以分心的條件。沒有了專注,自然就會行雲流水的出錯了。

二。運用家長權威,讓孩子為弱智錯誤買單。我認為,一個孩子如果做錯了事情,是需要付出一點代價的。他就是做錯了,為什麼不能給他一點懲罰呢?讓他多做題目,並且要求質量。或者讓他付出不能玩遊戲的代價,或者需要去做家務。總而言之,家長月重視,孩子就越用心了。

三。為孩子的細心轉變而進行適當獎勵。孩子情況變好了,首先要不吝嗇言語上的鼓勵,要不惜進行眼神上的欣賞。不只是孩子,就算是成年人,也喜歡被鼓勵和被欣賞。適當的欣賞、鼓勵或者獎勵都是讓孩子繼續良性發展的好方法。

有很多家長會說:我兒子油鹽不進,沒有辦法了!

我很想知道:你是家長,他是孩子,怎麼就沒有辦法了呢?這才哪到哪啊,將來還會有太多問題,就這樣放棄嗎?如果那樣,就是家長的無能了。你都要放棄孩子了,誰還會拯救你的孩子?寄希望於老師?老師敢嗎?你都不敢懲罰一下了,老師敢動他一指頭嗎?答案是:不敢。因為你在背後給他“撐腰”呢。

對於不用心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盯著”,陪伴著孩子,約束著,讓他一點點養成好習慣,這樣的好習慣在孩子小時候最好養成,也會是讓孩子受益終身。


英子姐姐教英語


這是我之前發佈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很多家長會問我,為什麼孩子考試總是粗心,簡單的題目總是做錯,讓他再做一遍又能做對。我想這是很多家長一直困擾的問題,尤其是小學一二三年級孩子的家長,其實,這和粗心真的沒有太大關係,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一,大腦裡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是層層遞進,一環扣一環,比如,一年級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二年級就要接觸10000以內的數,當數字變大學生髮現計算困難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乘法,學完乘法緊接著就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除法的問題。就像蓋樓房一樣,一層一層逐漸升高、變難。很多孩子在學習單一的知識點時掌握的很好,可是在考試的時候,一道題往往涉及到很多知識點。比如:()÷6=7······(),餘數可能是( ),被除數最大是(),這道題中,既考察了餘數和除數的關係,頭腦裡還要清楚比6小的數有哪些,並且餘數不能為0,掌握這幾個知識點後,還要篩選出最大的餘數,然後利用乘加的方法計算被除數。雖然只是一道2分的填空題,但是卻涉及到了好幾個知識點,一旦你沒有把這些知識聯繫起來,這道簡單的題就很容易做錯。

第二、沒有較強的分析問題的能力。簡單的題目總是做錯,而有些難度的題又能做對。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孩子的數學基礎相對好一些,但是據我觀察,這些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往往“急於求成”,覺得這道題真簡單,瀏覽一遍題目後便開始答題,信心十足,而在檢查的時候,他們也總是跳過這類他們認為簡單的題。比如:小紅和她的3個好朋友做小花,每人做了4朵,他們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如果不仔細分析,很多孩子會很快寫出12,但是這道看似簡單的題其實還隱藏著一個數據,那就是小紅。所以,如果沒有認真的去分析問題,這道簡單的題也很容易出錯。

第三、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的學生從一年級第一次考試開始,我就要求他們每人都必須有草稿紙,即使一年級考試時有些孩子用不到,但依然讓他們準備,就是為了在以後的考試中,能養成在草稿紙上驗算、檢查的習慣。但是,很多孩子做卷子,往往都是“一遍過”,覺得自己都會做,考100分絕對沒有問題,沒有檢查卷子的意識,這也是簡單的問題總做錯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以上幾點去“對症下藥”,希望對孩子有所幫助。

喜歡就關注我哦,我是Xu老師!


Xu老師


孩子考試容易把簡單題丟分,主要問題出在兩個方面:一是孩子沒有養成完整答題的習慣,二是孩子沒有養成按考試流程答題習慣。這兩個方面都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內容,下面我給家長一些建議供參考。

第一,家長在家裡要培養孩子完整答題的好習慣。完整答題主要方法如下:

1、認真讀題兩到三遍,確保不看題目的情況下能複述出題意,或者背育出題目本身。這需要家長利用課餘時間,在孩子不寫作業,且情緒較好的時機下,來專門對孩子進行讀題基本功訓練。

2、認真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讀題目這關沒養成好習慣,自然就不會養成愛動腦思考的習慣。只要孩子接要求認真讀題了,家長可以問孩子,這道題人家問的是什麼啊?你有什麼思路啊?你這樣的引導就容易讓孩子進入主動思考狀態。

3、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孩子易錯題常常是在書寫這塊不認真,大腦不先想好要寫的內容,就隨意下筆,結果造成筆誤。這塊的練習也不難,可以讓孩子先複述出來要寫的內容,然後再書寫,寫完之後再讀,看看是不是自己所想的。

4、認真檢查的好習慣。對於絕大多數在考試中易丟簡單題分的孩子來說,都忽略了檢查這一關。檢查有做一道檢查一道和全部答完後再全面檢查兩種方法,需要家長平時在家裡培養孩子自主檢查的好習慣。

上面四步就是完整答題的主要內容,家長需要先分步進行練習,當孩子掌握方法後,再進行一次性綜合完整答題訓練。只要天天堅持,一個月下來,孩子就養成完整答題的好習慣了。但是這也需要連續跟蹤觀察和抽檢,避免孩子因偷懶而不願意按部就班。

第二,家長在家裡要培養孩子關注答題時間,為考試時管理好時間做準備。

有不少孩子在考試過程中,因為動作慢,或者邊答題邊做無關的事,極容易浪費考試時間,最終會導致要麼不能將試卷全部答完,要麼就沒有了檢查時間。面對這兩種情形,需要家長在家裡對孩子進行答題時間管理練習。

1、對單題進行答題時間測算。家長喊開始並計時,孩子馬上答題,孩子答題完畢喊答完,家長停止計時。讓孩子將時間讀出來,就可知道答一道題所用時間。這種對單題進行答題時間的練習,堅持時間長了,會讓孩子對答題速度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因為孩子會更願意突破自己的答題時間極限,不斷去挑戰自己。

2、對同類型多題進行答題時間測算。和單題測算時間道理大同小異,只不過增加了題量,看看孩子一次答多道同類型題所用總時間,平均之後和單答所用平均時間比較,看看孩子是否有出現答多題過程中浪費時間現象。

3、按考試標準時間進行模擬訓練。在家裡進行模擬考試訓練,可以抽週末或假期時間進行,目的是讓孩子熟悉考試流程,把每一個環節都掌握好。通過反覆訓練之後,減少考試過程中浪費時間的現象。

以上兩部分就是給家長的建議,你別看我囉嗦這麼多,但都需要家長以務實的態度去落實。否則,光靠嘴上說教,讓孩子認真讀題和檢查根本沒有用。越是簡直越容易讓孩子忽略細節,唯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孩子提高答題的精準度。


寒石冷月


在考試完分析孩子的試卷時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孩子每次考試都是把一些簡單的題目做錯了,考完試後看到錯題孩子立即能反應出在哪個地方出錯了,能把題目獨立改正,也就是犯了很多本不該犯的錯誤。那麼針對這樣的問題家長該如何來幫助學生呢?

這樣問題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不夠紮實、存在知識漏洞和薄弱環節,

這樣的問題再小學的數學中出現的比較多一些,一般會出現在成績處於中等偏上的學生身上。在幫助學生分析試卷時,常發現這樣的題目出現在填空、選擇、判斷和計算題目中。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肯定還是在基礎知識點方面存在著問題和漏洞,對知識點的細節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存在著似懂非懂、模稜兩可的問題。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存在著“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問題,認為題目比較簡單,沒有動手去練習的習慣,聽聽就行了,可是認為自己會和自己能獨立完成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在自己獨立完成題目中,任何一點的細節問題都會導致錯誤,為了避免這種錯誤,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就應該通過練習去發現並改正問題,只有把問題消失在平時了,考試才能避免一些低級的錯誤,取得不錯的成績。

比如說看下面的一道題目的計算:

這個知識點老師在上課時肯定會多次強調,學生也在當時就掌握了,可是在做題時有時就會犯迷糊,主要原因還是對知識點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做題時要求去解答。

二、在做題的心態、方法、習慣等方面存在著問題。

很多同學做題的習慣、方法方面存在著問題。在做題時很多同學尤其是基礎還不錯的同學往往會“輕敵”,不重視小題,導致在簡單題上翻船。這樣的錯誤在考試中很常見,比如說漏掉了題目中的關鍵信息,看錯了信息或數字,看錯了題目的要求和條件,在幾何圖形的運算中不注意單位,答題的過程不規範,等等,這些小錯誤都會導致失誤和丟分,考試除了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之外,還會考察學生的做題心態、方式、習慣,發揮等等,這些都會對成績產生影響,當兩個學生基礎都差不多時,考試拼的就是細節和發揮,誰能在細節把握上做的好,誰就能得到高分。

比如上面這個題目,很多同學審題不認真,連題目條件都沒看清楚,題目要求選擇不能化為有限小數的選項,結果很多同學選成了能化為有限小數的選項。


上面這個題目,很多同學的分析和計算過程都堪稱完美,可是最終的答案卻是錯的,因為沒有注意到答案的單位與題目已知條件中的單位不一致,需要轉化單位。


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一、鞏固基礎、摒棄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態度

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首先還是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下功夫,摒棄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態度,做到將知識點學習和理解透徹,儘量不腰存在知識漏洞。個人認為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數學方面多做一些判斷題,判斷題在題目的設置上就是在以知識點為背景給學生“挖坑”,就是根據學生在理解中常會出現的問題來設置的,多去練習可以加深和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能提升自己避坑的能力。

分享一些在小升初中常考的一些判斷題,通過這些題目可以來鍛鍊和提升自己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注意改正對待題目的態度、習慣和方法

做題猶如打仗,我們的敵人就是題目,在戰略上必須要重視起來,目標就是將題目正確解答,在面對題目時千萬要戒驕戒躁,認真的對待每一道題目,務必要保證避免低級錯誤。

在讀題、審題時千萬不可馬虎,認真的讀題不要漏掉關鍵條件和信息,可以在讀題時邊讀題邊勾畫,挑出重點信息和條件做好標註。

在解答時需要細緻,最好不要想著偷懶,很多題目的出錯就是因為想著簡化過程,結果熟不知“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在做題時千萬不要抱有幻想和僥倖心理。

注意草稿紙的合理應用,很多同學在解答題上因為答案中有過程,在檢查時還能通過檢查過程來尋找錯誤,而填空題、選擇題和判斷題在試卷上沒有過程,檢查時沒有了依據,所以可以在草稿紙上體現簡單的思路和過程,方便解答。

注意書寫,在試卷中很多同學由於書寫不規範,導致錯誤的情況也很多,把相近的數字寫錯,過程簡略缺少必備的過程,答案不完整,這些在考試中都會被扣分。

三、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注重改錯和錯題積累

在考試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就是因為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解決而遺留下的,分析學生的練習和試卷會發現,考試中的很多錯誤往往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平時的練習中都已出現過不止一次了,如果在平時學習中就能將這些問題個結局了,那麼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就會少些。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最好在平時的學習中養成積累錯題的習慣,通過積累錯題、分析錯誤原因,尋找正確的解答,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去練習、鞏固和加深,將錯題積累起來,平時經常去翻閱和複習,在考試前再系統複習一遍,提醒自己在一些易錯的知識點上多去注意。


胡老師數學教育


考試,作為一種階段性檢測手段,可以客觀地評測出學生的學習效果,發現孩子學習中的弱點和漏洞。但是如果考完試只看重分數高低,就錯失了查漏補缺的大好機會。


其實試卷分析比考試本身還重要,只有找到成績背後的根源問題,才能指導孩子調整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方向。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有效地分析試卷呢?

首先,從每一道題入手,依次分析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怎樣運用知識點解題,以及是否還有其他解法。然後總結得分和失分情況,找出失分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不清、能力不足和不良習慣。


所謂“知識不清”,就是沒有把知識學紮實,以致考試時不是記憶、理解出現了偏差,就是無法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能力不足”則是審題、計算、表達、時間管理、心理素質等影響應試水平發揮的基礎能力有所欠缺,從而導致該拿的分數沒有拿到。


此外,“不良習慣”也會影響成績,比如:因書寫潦草、格式不規範、步驟不完善等看似不起眼的問題而丟掉很多“冤枉”分。總之,分析失分原因的時候一定要清晰、具體。

逐題分析完成後,就可以彙總結果,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張試卷錯誤分析統計表,分類統計出哪些知識點需要複習鞏固,哪些解題技巧需要加強練習,哪些能力有待提高,哪些習慣尚需培養。


接下來,我們可以根據統計情況制定改進措施。


找出丟分最多的知識點,先從課本和筆記入手,認真研讀,再對比分析例題、練習題和試題,體會解題思路和運用方法,總結解題技巧,最後做一些類型題進行演練。


找出最不該丟的分數,設定一個經過幾個階段將其減少到趨近於零的目標值,比如“審題錯誤”,目標是五處→三處→零;“計算錯誤”,目標是四處→兩處→零,並開展針對性的階段訓練,比如限時計算、速讀、習字等等。

錯誤分析統計表完成後,要將試卷粘貼在一起,最好積累起來,裝訂成冊保存,以便於縱向對比,評估知識點是否得以鞏固、習慣是否養成、改進方法是否有效。還可以通過分項對比,肯定孩子的努力,從而提升自信。比如語文考試,上一次基礎知識部分失分較多,通過複習鞏固,這次失分減少了,這就是一種進步。


育學社


孩子每次考試都是最簡單的做錯了,讓他重做一遍基本都會做。這樣的情況在中小學生並不少見。。

往往是難題他能做出來,簡單的卻做錯了。

這種錯誤我們一般都稱為數學解題過程中的“低級錯誤”,即不應該發生的錯誤。

要幫助他提高,就要針對孩子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入手採取有效措施。

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很多學生,不看題目直接解題是出錯的原因。

認真審題、看清題目要求是正確解決問題的前提,也是減少學生作業差錯的重要的環節。很多學生簡單的題目做錯,往往是不仔細看題目原因,甚至要解決張三的問題,他卻看成了李四。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審題,不知道分析題目要求,一看題目就憑自己感覺做,往往眼睛一掃,就直接下筆做了。一些計算題、填空題不注意小題目的具體要求等等。往往在最不容易出錯的地方犯迷糊。

針對這種原因,首先要指導學生認真讀懂題目,分析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要求他不要求快,保持勻速做題的習慣。家長要注意培養學生讀題、理解題的能力,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解答什麼、怎麼解,然後再進行下筆。認真審題要始終貫穿整個解題過程,解題一定要圍繞要求來,即要看運算過程出現的新數字、新情況,又要保證迅速正確。通過審題訓練,學生可以養成認真嚴謹的習慣。

二、查找原因,養成良好專注性習慣

簡單的題目為什麼會出錯?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分析。

學生能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就有進步的希望。在下次他就會注意起來,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老師或家長找出的原因,學生即使接受,印象也不深刻。

家長在幫學生糾錯時,要多與孩子交流,當改完錯後,必須讓孩子給父母講講出錯的緣由,你現在做對了又是怎麼想的。

到了中學階段,很多學生會擁有一本錯題集,專門把錯題按題型進行分門別類,加深訂正印象。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後,常常有這樣的判斷題:

“把一個西瓜切開分給4個小朋友吃,每個小朋友分到這個西瓜的¼。”

多數學生都判斷是這對的,結果鑄錯了。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此題,就要讓學生自己分析查找為什麼是錯的原因,通過錯誤去理解定義的關鍵地方。父母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要多一句追問,不僅促使了學生要分析思考,還減少了下次做題錯誤,養成對數學概念的敏感性。

1.父母要幫助孩子瞭解馬虎的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如有的孩子做作業時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丟三拉四,漫不經心,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養成做事馬虎的毛病。因此要教育孩子做作業時就要集中起全部精神,認真嚴肅。

2.父母還要幫助孩子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當做完作業或答完卷子的時候,要在心裡反覆提醒自己,一定要認真地檢查每一道題,一定不要再發生錯誤,眼睛要仔仔細細地看,精神要全部集中,一定把作業做對,把卷子答好,這樣反覆告誡自己,提醒自己,就能慢慢養成耐心細緻的習慣,克服馬虎毛病。

3.在家庭教育中,要教育孩子從每件小事做起,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每—天,力爭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堅持下去,從而克服自己遇事急躁、慌張的毛病,而最終取得良好效果。

三、適當加大學生不同題型的反覆訓練

要通過讓孩子進行專門的針對性的練習,熟練正確的計算操作,逐步擺脫錯誤的計算習慣和思維習慣。如果是學新課或進入了複習,提高計算正確率就需要通過大量的計算訓練,在反覆訓練中掌握熟練正確的操作。

簡單問題出錯了,就要找出具體是哪個計算步驟出現了錯誤,然後重做一遍這個計算步驟(不一定要重做整個題目,哪裡出錯了就練哪個出錯的步驟就好了)

如果一個問題、一個步驟經常出錯,父母就要幫孩子找很多含有這一步計算的題目,反覆練習這個步驟,糾正自己的“錯誤習慣”或錯誤思維。可以多練習變式題,或把原題變個數字、去課本上找、自己出相關題目、請老師或學霸幫你找等方式找到針對“病因”。

為儘量減少這種低級錯誤的發生,解題過程中,儘量不要跳躍步驟。跳步驟就是對於一些計算步驟,不想用草稿演算,在腦海中演算得到答案。思維跳躍步驟對一個人的工作記憶、注意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孩子很可能因缺少其中的步驟而出錯。因此,要求孩子要一步一步按步來,紮紮實實做好每個環節,才能保證最終結果的正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