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DC所有電影白天拍攝,會是什麼樣子?蝙蝠俠還出門嗎?

牆面紙影


DC漫畫偏向於暗黑風格,蝙蝠俠暗地裡懲處犯罪,實屬上不了排面,不過如果有哪些反派敢正大光明的實施犯罪,估計警察比蝙蝠俠的速度要快的多,不過DC是一個超自然宇宙,裡面的警察彷彿成為了雞肋,如果蝙蝠俠自願申請加入警局那就不一樣了。上圖


小蝦米小遊戲


很明顯,人類賦予了顏色以特殊的情感:綠色代表著生命、藍色代表著憂鬱、灰色預示著衰敗、白色象徵著純潔、黑色代表著墮落……

DC漫畫公司似乎沉迷於“人性本惡”這一論斷之中不可自拔,導致該公司旗下超級英雄類影片的主色調大多為黑、灰兩色。



這就是DC最喜歡的色調!

比如說《蝙蝠俠》三部曲、《守望者》、《V字仇殺隊》這幾部影片中,大部分的戰鬥都發生在夜晚;再比如說《蝙蝠俠大戰超人》,整部影片都被蒙上了一層冷色調……


那麼,DC所有的影片,如果都安排在白天拍攝,會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陽光型英雄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可以肯定:

《超人》、《雷霆沙贊》、《海王》、《神奇女俠》等全身上下都充滿著正能量的超級英雄類影片,就算拍攝場景全部安排在白天,整部影片的色調也不會顯得太過突兀;人物的氣質和形象,反而會因為色調明亮,得到些許正面的強化。


《雷霆沙贊》劇照。DC好像特別喜歡在晚上打架……

尤其是大超和沙贊,神一般的存在,既是“位面之子”,又是“希望的化身”,就算導演把他們的電影拍得光芒萬丈,估計也沒有多少人反對。


沙贊和大超的劇照。就算兩人光芒萬丈
,也毫無違和感!

其次,DC旗下的某些角色,不適合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V字仇殺隊》這部影片中,主角V代表著復仇與勝利,對抗著獨裁與暴政。敵強我弱的現實情況,決定了V必須藏在暗處伺機而動。

因此,黑夜,就成了V最好的掩護。


V每次出現,都是以夜色為掩護。

再比如,《守望者》這部影片,假如我們讓羅夏“絕不妥協”的內心獨白髮生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再把“黑船傳奇”故事中的血色天空畫成純淨的藍色……

好吧,我承認,畫面太美我不敢想……

由此可以看出:缺失了陰暗色調的渲染,整部影片的味道就不對了!


《守望者》中,羅夏的戲份,大部分也在夜間。

最後,如果在白天拍攝,蝙蝠俠會出門嗎?

這個問題嘛……

首先,蝙蝠俠以個人身份打擊犯罪這一行為的合法性,間歇性的遭到哥譚市司法體系的質疑。蝙蝠燈被警方砸了修,修了又砸……


可憐的蝙蝠燈,不知道被砸了多少次!小丑對蝙蝠俠說的那句話非常有道理:我們都是怪物!有用的時候,你是英雄;用完之後,你就是讓人恐懼的怪物……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電影的結尾,蝙蝠俠甚至因主動背鍋而站在了司法體系的對立面,成為了名符其實的“黑暗騎士”。

因此,在某些時間段,蝙蝠俠的身份和罪犯沒有多大區別,不適合大白天在街道上晃悠。


對,沒錯,還是這個色調。詭異的燈光,給觀眾一種空間錯亂的感覺。

其次,哥譚市的夜晚,才是真正屬於蝙蝠俠和他的小夥伴們的舞臺。

正所謂:民風淳樸哥譚市,人才輩出阿卡姆。

作為孕育犯罪的溫床,罪犯們的天堂,哥譚市就像是一個得了黑心病的捲心菜,整個城市都已經從內部開始腐爛了。

再加上阿卡姆精神病院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哥譚市的夜晚,“熱鬧非凡”!


蝙蝠俠在巡視他的“領地”!蝙蝠俠屬於夜晚,夜晚也屬於蝙蝠俠!

所以呢,整個白天,蝙蝠俠可能會無所事事,安安靜靜的當他的“哥譚王子”;一旦進入晚上,整個城市“群魔亂舞”、警笛長鳴之時,也就到了蝙蝠俠華麗登場的時候……

結語

綜上,

①DC的部分電影,適合拍成白天場景,但是大部分經典影片,離不開陰暗的色調和夜景的烘托。而且呢,拍攝夜間打鬥、用色調渲染氛圍,是DC的長處,沒必要捨棄。

②蝙蝠俠真的不適合白天出門,搞不好會被追捕的,而且會錯過很多哥譚市發生的“大事件”……


樂之者電影


DC喜歡黑暗風格,所以喜歡拍夜晚戰鬥,在加上英雄以及場景特效較為多的原因,所以夜晚比白天更省錢。DC的畫面給人一種華麗而又低調的感覺,所以夜晚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關於蝙蝠俠的電影太多了,而黑暗可以給蝙蝠俠添加一種神秘感。

如果DC電影在白天拍攝的話,感覺也沒什麼不妥,蝙蝠俠白天也可以打擊邪惡啊,《蝙蝠俠前傳3》白天場景就很多啊,看著不是也很過癮。


追夢初心


從以前剛開始的影片到來,再到現在的影視,不管什麼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很大的方面就是對顏色的掌控能力變強了。這一點DC掌控得很巧妙。

影片的質量跟影片的顏色有著巨大的關係,顏色渲染的到位,整個影片的觀賞性就會大大不同。目前為止我感覺影片顏色各種方面的渲染,最好的電影就是《阿凡達》。

但是有一個影片派系卻是恰恰相反,每一部電影基本上都是黑夜暗淡的方向拍攝。那就是“Dc宇宙”Dc的影片風格在有些方面會讓人看著很壓抑和不舒服。因為暗黑的原因會導致很多細節方面看的根本就是不清楚。



但是這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一來可以讓它成為一個另類的存在。二來暗黑風格可以把很多不注意的小細節隱藏,第二個好處是毋容置疑的,三來暗黑風格站大多數的話,對於顏色渲染的要求就會降低很多,這個就不必多說了。

如果在白天拍攝會怎麼樣?

反之:如果在白天拍攝那麼對於格方面的要求,特別是顏色渲染方面,對於每個事物的顏色要求會直線上升,這就對影片的難度係數大大的加強了。對於習慣於暗黑風格的DC來說,這是相當難的。



而且這樣的話蝙蝠俠就可以退休了!

“蝙蝠俠”本來就是以“蝙蝠”為原型,蝙蝠是什麼動物?是夜間捕食行動的動物,白天行動對它會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如果白天拍攝那麼就完全不符合蝙蝠俠這個名字了,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招牌嗎!而且晚上好處多多,DC除非傻了才會那樣子做。


虛心日常VIP精彩視頻


DC宇宙是多元化的,電影風格也會慢慢改變,但要所有電影一改以往“黑暗深沉”的效果,都變成“閤家歡”元素,對目前的DC來說,多少還有點不現實!



畢竟,不是所有角色都適合這樣的效果,更不用說蝙蝠俠了!蝙蝠俠的特點是什麼?黑夜就是他的主場,黑夜正是他出動的時候,我們沒有見過蝙蝠白天就出來“捕獵”的吧?



其實關於DC的“黑暗風”,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蝙蝠俠三部曲的影響,在此之前,DC電影也不是沒有走“輕鬆愉快”的道路,蝙蝠俠的漫畫出現得很早,看過早期漫畫的朋友應該知道,在早期漫畫中,蝙蝠俠雖然作為一個偵探,但整體風格並不壓抑,甚至在六七十年代的蝙蝠俠是走“歡樂”路線的。



電影是漫畫改編而來,所以電影非常容易受到漫畫的影響,最初這些漫畫也不是沒有電影,蝙蝠俠的電影改編非常早,但這些帶著輕鬆愉快元素的電影上映之後明顯效果不好,觀眾的反響都狠不好,比如《蝙蝠俠與羅賓》,上映之後甚至連成本都沒有收回來!



這種情況持續了很多年,一直沒有人願意接手這些漫改電影,直到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直接震驚了當時的電影界,電影的背景素材也是取自於漫畫,但自從蝙蝠俠的基調改變之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弗蘭克.米勒主筆蝙蝠俠,重啟了蝙蝠俠的原始基調,重新證明了蝙蝠俠的確是屬於“黑暗風”!



蝙蝠俠的這三部電影可以說是DC的新風向,這三部電影之前是一種風格,這三部電影之後又是另外一種風格,後面陸陸續續出的電影,儘管不是蝙蝠俠系列,但依然延續了黑暗風格,這已經成為了DC的一種特色。



其實這種風格並非不好,反而這種風格玩好了票房收益也不差,但如果玩不好就會成為最大的致命傷,黑暗基調是比較沉悶,不是特別“讓人喜歡”的基調,但如果把這風格玩好了,成為神作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玩不好,那這電影差不多就廢了!



但DC近兩年雖然延續了這些風格,電影質量跟不上,又有漫威電影的強勢崛起,這讓DC有些慌亂了!於是就產生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等讓很多人挑毛病的電影!

DC全部轉型可能不太可能,不過部分超級英雄嘗試轉型還是可以的,比如最近上映的《海王》,這部電影完全拋棄了DC最經典的黑暗風格,大部分場景都是白天,但《海王》卻成為了目前DC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票房收益最高者。



但如果把蝙蝠俠換做海王的拍攝手法,我認為是有些不太可能發生的,正義聯盟裡面,超人,神奇女俠,鋼骨,閃電俠,這些角色完全都可以按照《海王》的這種風格來製作,但蝙蝠俠就不行,畢竟之前可是有前車之鑑的,黑暗風格來源於蝙蝠俠,他也脫離不了黑暗。

如果蝙蝠俠變成白天場景,也不是不可能,但至少還要保持深沉的基調,如果變成輕鬆愉快風格,基本上也就失去了他應該有的“靈魂”。



這條路並非不能走,黑暗風格依然可以延續,比如最近的《小丑》,繼續引爆黑暗風,DC完全可以兩手抓,尋找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