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塘什麼情況下需要改底?

虛擬人生9862698


蝦塘什麼情況下需要改底?

正常的蝦塘生態環境應該是溶解氧充足,水草和藻類生長良好,並且藻相穩定。蝦塘底層生態環境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觀察出來。然後可以對症下藥。總的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推斷蝦塘是否需要改底:


蝦塘塘底惡化的特徵:

1.測試蝦塘水質的ph值:正常的適合小龍蝦生長的生態環境的ph值呈弱鹼性。當ph值大幅度低於正常的的7這個標準的時候,蝦塘呈強酸性,在酸性環境裡,蝦塘有機質大量聚集,無法正常分解,同時,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超標,蝦塘厭氧菌大量滋生,並且佔據繁殖優勢,但是塘底和水體溶解氧極度缺乏。這種情況下小龍蝦容易生病死亡。當蝦塘水質呈現強鹼性的時候,會引發所有水生生物鹼中毒,包括藻類死亡,魚蝦死亡,水草燒根爛根死亡等現象。出現上述問題就需要改底。


2.觀察水體顏色:如果蝦塘水面呈現的是明亮的淡綠色,表明水體中的藻類以硅藻和小球藻居多,這是對魚蝦生長最有益的藻類,如果發現水體顏色呈弄綠色,而且透明度很低,表明水體中的藻類以藍藻為主,藍藻的危害大家都知道,產生藍藻的原因,就是因為蝦塘底層有機質過多來不及充分分解,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導致水體缺氧水質惡化。如果水質呈現紅黑色或者是醬油色,證明水體過肥,水體中的隱藻居多,這種情況下的塘底腐殖質過多,而且水質老化嚴重,表示需要改底。


3.聞水體的氣味:當水質惡化,底層生態環境出現問題的時候,塘底的生物循環出現問題,會導致硫化氫大量滋生,而硫化氫的氣味就是一種臭雞蛋的味道,當你在岸邊聞到蝦塘散發出一股臭雞蛋的惡臭的時候,表明蝦塘需要改底了。

4.觀察水體透明度:水體透明度過高,一眼見底,表明水質不夠肥。而水體透明度過低,一眼望不到底,那也說明水體過肥,需要改底。過肥的水,浮游生物過多,會吃掉蝦塘中的大量浮游藻類。同時藻類減少,導致水體溶解氧嚴重匱乏,而且水質的淨化能力下降,透明度降低,會出現第一點的現象發生。


改底的防治思路:

1.預防:平時在管理過程中,應該時刻注意蝦塘底層的生態環境是否正常,一發現問題,應該第一時間予以解決。這裡需要強調一下,預防的時候,應該將整個蝦塘環境一起考慮。包括水質好壞,溶解氧是否充足,藻類是否充足,藻相是否穩定,水草生長是否正常。通盤考慮是最好的思路,因為出現問題,可能不止一方面的因素。

2.如何改底:而當蝦塘底層出現問題後,只能採取緊急措施,這些措施我相信大家都懂,簡單羅列一下。換水開增氧機增氧,其次,用二氧化氯(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消毒殺菌,最後用em菌和光合菌以及芽孢桿菌來進行生物改底,恢復正常的微生物循環。

總結:

無論是蝦塘還是蝦田,下半年9月份之後,當龍蝦都進洞活動抱卵之後,在這個時候,應該用大量的生石灰來給蝦塘(蝦田)徹底清塘改底,然後肥水培藻培菌。


小龍蝦曬太陽


蝦塘什麼情況下需要改底:

(1)蝦塘的低氧環境,塘底生物養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氣,形成低氧環境,蝦體質的下降對病害的抵抗力也會下降,造成蝦的損失增加。

(2)有害藻類大量出現,底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水質的好壞,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蝦的產量質量,水中藻類的繁殖需要的營養一部分來源於底泥緩慢釋放,過多的營養釋放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同時底部因為酸化,導致營養失衡,有益藻類長勢受到抑制,有害藻類成為優勢藻類,造成水質惡化。

(3)有害營養指標過高,過多的營養剩餘,加上低氧的環境大量的兼性厭氧菌分解有機物質生成亞硝酸鹽,有機酸等大量中間產物,這些對蝦有很強的毒害作用了。

(4)增養機開動時,產生的泡沫不易散開,或泡沫發黃,發黑及開動機時可聞到臭的味道,及由於水質下降造成蝦的食臺網土壤變髒,水草上的汙物突然增多等……





農村李大寶


蝦塘什麼情況下需要改底?

在為一在的蝦料都是高蛋白質料,再加上養殖密度的加大,在養蝦的過程中用藥來改善底質和水質是很常見的情況,而且基本上定時的,否則養蝦很難與功的。那麼在養殖過程中又如何來判斷養殖水體是否需在改底呢呢?踏火建議可從以下方面來判斷:


  1. 水面的張力,如果水質表面看上去顯的很粘稠的話,說明水體已在老化,這裡需要對水體換水或改底了。

  2. 水面的泡泡過多,如果水面出現很多的泡泡,特別早上時更多,而且在晴天的早上水面還伴有一層水氣樣的現象,說明此時的水質含氨和硫化物的量較高,需要用藥來改底了。
  3. 蝦的吃食量減少,如果天氣或蝦本身沒有問題的話,蝦突然吃食量減少時,說明水質出現異常的變化,這時可來測下水體中的氨氮或亞硝酸鹽之類的含量,如果是這些含量過高,那可通過換水和改底來調節水質。

  4. 水體出現水藻過度老化時,如果水體中的水藻過度老化,而形成水華時,這個時候需要及時去改底,以防水體質進行一步惡化。

除此之外在用藥改底時也要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比方說在改底時這些一定要清楚:


  1. 如果是用生藥製劑來改底,最好在用藥後開啟增氧機,以提高水體的含氧量。


  2. 不論用什麼藥物來改底,最好有晴天的上午用藥,這樣不僅用藥安全,同時因為上午供氧量足,能更好的發揮藥效。
  3. 如果是用益生菌,那在用藥的前三天內要沒有下過殺菌類藥才行,則否這些藥物會影響益生菌的存活。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養蝦先養水,養水先養底”,由於塘底是小龍蝦的棲息場所,並且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底部。塘底的環境又是整個蝦塘環境的基礎,塘底的好壞對水質造成直接的影響。從這裡能看出底質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小龍蝦能否健康生長。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以後,蝦塘底部積累的殘留餌料、小龍蝦的糞便,使水體有機質含量的增加;如果塘底長期不清理,會造成水質營養化,引發有害藻類和病菌的大量繁殖,引起蝦塘水體中溶氧量下降,導致小龍蝦的病變或死亡。

因此在養殖小龍蝦的時候,應當改善蝦塘的底質。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情況下需要改底:

1、當藍藻大量繁殖的時候,就說明塘內的有機質不能正常分解,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水體中溶氧量急劇降低。

2、蝦塘內水體能見度在15釐米以下,那就明說水體過肥。水體太肥後,浮游生物生長速度加快,吃掉大量藻類,導致水中缺氧。

3、塘內水體呈紅褐色。水質發紅是由於蝦塘老化和養殖過程中管理不當,導致水體過早呈富營養化,紅胞藻大量繁殖。在紅胞藻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會導致水體代謝能力下降和淨化力不足,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

4、打開增氧機以後,產生的泡沫顏色發黃、發黑,不易消散,能聞到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就是塘內硫化氫超標了。

5、小龍蝦大量爬邊,死亡。因為水質的原因造成藻類死亡或老化,造成塘內水體含氧不足,需要及時打撈有問題的藻類。

6、水體酸鹼度低於7高於8.5的時候,蝦塘裡的有機質無法正常分解。水中的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有害成分超標,病茵大量繁殖,藻類爛根,造成水體缺氧,引起小龍蝦生病或死亡。

有上面這這些情況的時候,就需要對蝦塘進行改底。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大家有什麼建議,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清清說蝦


有人提出,蝦塘什麼情況下需要改底?對於這個問題小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可見水質的好壞在水產養殖中的重要性,蝦在池塘中屬於底棲生物,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改底也是相當重要的管理環節,通常以下幾種情況需要對池塘進行改底:


一、水色突變

在養殖過程中,如果碰到池塘的水色突然變黑或者變紅,則有可能是底部惡化導致的,飼料投餵過多、連續養了幾年的老化塘口等多種情況都有可能引起水色的突變,所以需要對池塘進行改底。

二、池塘缺氧

當碰到晚上蝦子游塘、上岸等異常情況時,如果檢測水中的溶解氧過低的話,也有可能是底質出現了問題,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也要及時進行改底。



三、出現病害

在養殖過程中,如果碰到一些養殖病害導致蝦子的死亡的話,也需要及時進行改底,否則死掉的蝦子在池塘底部慢慢腐爛分解以後產生各種細菌、有害物質,會進一步加劇病害情況。



四、池塘泡沫過多

如果在養殖過程中發現池塘下風口泡沫過多,或者是一些死藻等“髒東西”的時候,說明池塘底部出現了問題,水體的分解自淨能力超過了負荷,所以要及時的進行改底。

以上幾點是針對蝦塘養殖過程中需要改底的情況分析,希望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及時處理,最後取得一個好的收成!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 更多三農的相關內容。歡迎進入灣塘谷頭條店鋪選取特色農產品。


灣塘谷


改底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底質惡化造成的水體環境破壞。

造成底質惡化的原因:殘餌、糞便、雜草腐爛、底部淤泥返底,雜草封塘阻擋光照等。


出於預防的考慮,正常養殖過程中,春季低溫期10-15天改底一次,高溫期7-10天改底一次。如果雜草腐爛比較厲害,應視情況隨時改底。

改底用藥後第二天最好用有機酸進行解毒。

在改底解毒之前,如果有好的水源,優先換水,再進行改底解毒。


高溫期,小龍蝦密度大,對環境的破壞更嚴重,如果水草不充足的塘口,水質底質惡化更快,光靠化學藥品進行改底持效期比較短,效果不理想。可以定期潑灑EM菌+芽孢桿菌+藻類生長營養素進行培菌培藻,利用生物方式進行環境調節效果更好。


養龍蝦的小哥哥


一蝦吃料變慢

二對蝦黃鰓,黑鰓

三對蝦黃腳

四蝦塘水面浮現很多黃色或者黑色泡沫

五蝦塘出現倒藻

六出現偷死耗底


跟著大俠學養蝦


基本上商品養殖的蝦塘,如果管理得當不用改底,除非十多年的老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