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蘇北農村拆遷後集中居住的觀點持反對意見,你覺得會是什麼原因呢?

社會百態手記


同是蘇北人,看到蘇北字樣點進來瞧瞧。

個人覺得之所以反對原因有四點。

一方面是住在老家的群眾一般都是老人小孩居多,年輕人不是出去打工上學就是在外買房了(至少我們村是這情況)。而且基本都是老宅子,老人的思想基本是落葉歸根的傳統,所以是拒絕的。

其次,集中在一起就不能有像村裡那樣屋前屋後種點青菜蘿蔔農作物了,除了老年活動中心就是面對四面牆了,少了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有的只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

另一方面有些人喜歡清靜不習慣小區樣的喧囂,紛紛擾擾。

最後一點就是由主動變為了被動,以前可能每個月不需要花錢,自己家地裡啥都有,現在是每月就乾巴巴的等著補貼,況且還不多。




鑽為你


我家屬於宿遷宿城區下的鄉鎮,其實就是農村,因為以前父母要供我和哥哥唸書一直沒捨得蓋房子,後來想蓋已經不給蓋了,家裡房子條件很差,一直期待著拆遷算了,但現在真要拆了,1300一平方,鎮上房子都三千多一平了啊,拆了老房家地基的錢不知道夠不夠一百多平方的三房,問題是我們家是四代同堂了啊,四代,不算我(遠嫁)都不夠住了,拆了我就沒有家了,回去沒我的地方了,而且爺爺90歲了,你讓他怎麼天天呆在樓房裡,媽媽腿不好,爬樓梯對她是個挑戰,支持差新房不夠住,不拆老房太老,如果是集中建一家一戶我們同意,哪怕稍微添一些,真的,為了逼我們買房老家不讓蓋,居住環境嚴重受影響!!!


家有baby初成長


同事的親哥在蘇北某鎮擔任鎮委書記。有一年去蘇北,他老哥自然熱情接待。期間問起沿路看到的一個個“廢墟”,到底咋回事?老哥說,反正你們有的是時間,明天到我那個鎮去玩,再給你們答疑解惑。

原來他們那裡採取村莊統一拆遷,集中安置的做法。一個鎮所有的農戶全部拆遷,然後住進幾個固定的居住點。那老哥的鎮規模較大,設了好幾個點。臨近一個鄉只有一萬多人口,乾脆就建一個居住點。

老哥介紹,這麼做的好處在於,一是改善了農民居住條件。他們那裡農戶基本都是磚砌牆的平房三合院,而且水電氣等配套不齊全,更不要說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了。集中居住點,配套設施齊全,各類商店、文體中心集聚,公共服務也更好,農民生活方便了,生活質量有了跨越式提高。

其次是,政府節約成本。集中居住,有利於節約財政支出。那老哥舉了個例子,以前一個村莊要通路、電、水等,沿線得鋪設幾公里的線路,現在集中居住了,不用再花這個冤枉錢。

第三,集中居住節約土地,老村莊的土地面積扣除新的居住點建設面積,多餘的土地指標政府可以建設工業園區,大力發展經濟。現在,土地指標比錢更稀缺。

當然,我們也不客氣地問,老百姓自己要掏腰包嗎?回答是肯定的。綜合計算,一個村民能夠“賺”十來萬,但還不夠購買新房子,得“倒貼”。至於農田,由政府統一流轉,每畝地一年補貼800元,比自己耕種要利潤高。

按照那老哥說法,現在農村剩餘勞動力要外出打工,將來本地經濟起來了,農民就可以跟蘇南以及你們浙江一樣,就近上班。如果現在不痛下決心,再過一百年蘇北也趕不上蘇南。



江南俗士1972


肯定反對啊!我是蘇北徐州農村的。原因無外乎有如下幾種原因:

一、補償太低,三五百元一平方。而新房則一般一千五百元一平方。幾乎拆四套房子能換一套房子。

二、拆了帶大院子的小別墅去換多層樓房。即使是二層別墅院子也沒了。這個賬農民誰不會算?

三、生活成本增加太多。一旦上樓沒法種菜養雞養豬了,可以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處處要花錢。而之前大部分可以自己解決。







東野洛


我覺得我比較適合回答這個問題。我本身就是蘇北的,我們那還屬於搞農村集中居住的典型地區,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我說的是哪裡了。



俺們村此時正在搞集中居住房的建設,老百姓都住在了臨時安置房租裡,按計劃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把村民的集中居住房子以及其他相關設施建好。其實,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農民是持反對的意見的。據我所知,但凡持這種意見的人,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

這首先一個就是這拆遷補償太少。事實上也確實少,據我瞭解,有的村是400,有的村是600,少數的村子能在800以上的。而要交付的房子均價都高於這個價格,也得在一千三飯一千五,這對於收入並不好的村民來說,無疑是不合適的。



自己的房子被低價拆了,最後卻要貼錢買,這心裡肯定有些不願意。不說別的,縣城的房價都達到了6000、7000多了,而下面的農村面對拆遷,額補卻那麼少,有意見我覺得也正常。對集中居住的方式,他們持反對意見。

再一個,集中居住得方式讓原來住了好幾十年農村居住方式徹底變了,很多人接受不了。

這麼多年來,農村人家都是相對分散的居住,每家都有自己的農家小院,寬敞舒適也很自在。集中居住就是把原來的分散方式集中在一起,也就是讓農民上樓,雖然看起來居住條件是好了,但其實大家都清楚,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種表象而已。



即便新的房屋也是獨棟的,但在平面積上基本不可能與原來一樣,不然也就達不到集中居住的目的。一些村子拆了之後,新的地方已經不是原來的地方,雖然也就離的十幾里路遠,但在很多人心中也是故土難離。

對於蘇北新農村統一集中居住,一些人持反對態度,還因為他們覺得,入住新社區的房子,如果很多配套設施跟不上。會嚴重的增加自己的生活成本。集中居住的目的之一是進行土地的流轉,集中高效利用,可能原來農民自己的土地也許就不存在了,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增加開銷。



統一居住後,原來自給自足的東西可能都要花錢買了。對於蘇北這地方來說,農村的農民多數生活水平還是一般化的,這搞不好怕是貴帶來負面的影響。如果相關的配套措施,如工廠等跟不上,農民是很不容易的。

綜上所述的幾點,我覺得就是蘇北農村拆遷後,新建的統一居住區一些人反對擔心的幾點原因。你有其他觀點麼?


蘇北申哥


有些人對蘇北農村拆遷後集中居住的觀點持反對意見,你覺得會是什麼原因呢?

我個人認為還是拆遷補償過低,農民拆舊房的補償款不足以覆蓋購買新房的花費,需要拿出部分積蓄進行補貼

2018年7月23日江蘇省委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婁勤儉說,蘇北地區農村群眾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再不重視解決,等到中西部地區通過扶貧搬遷等措施實現脫貧後,蘇北就可能成為全國農村住房條件最差的地方。

在7月24日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婁勤儉再次強調:“推進蘇北地區農村群眾按照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既有利於鄉村振興,也符合群眾意願,順應‘四化同步’要求。要按照‘強富美高’的要求,進行高水平的系統規劃,確保集中居住後群眾的住房條件、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文明程度有顯著提升。要尊重農民意願,支持改革探索,真正讓農村群眾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首先分析蘇北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的好處

1、集中居住以後,小區配套的基礎設施提升,例如:修建自來水管、雨汙分流和汙水處理站,修建學校、農村衛生院和購物超市等等,孩子不但上學方便,還能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路面硬化後就告別了農村下雨天的“水泥路”; 衛生室在小區裡面,農民“小病不用出村”,看病大為方便了!

2、統一規劃集中居住,就會配套相應的廣場和文娛活動室,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豐富業餘生活!小區住房均建有室內廁所,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農村的旱廁問題!

3、集中居住後,農村土地可以連成片,這樣能夠吸引村民種植大戶或者農企進行承包或流轉,如果採取企業+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經營,農民可可以到企業合作社打工掙錢。

4、集中居住可以盤活土地資源,據調查,蘇北農村戶均佔用住宅面積為1-1.3畝,集中居住後就減少到戶均0.3畝左右,每個集中居住區可新增耕地1000畝左右,每個縣可以盤活20萬畝農村建設用地,為推動二三產業發展和重大工程項目落地奠定基礎,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江蘇省城鄉規劃實施條例》規定 在鄉、村莊規劃區內未依法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在蘇北農村,未經許可,老百姓不得翻建舊房,許多房屋破敗不堪已經不適合居住,那麼怎麼辦呢?

那就是推進蘇北農村集中居住,但是老百姓心中有本帳,他們最先考慮和最為關心的,還是拆遷過程中自身利益如何得到保障的問題。筆者在網上找到一份《淮安國家農科園馬頭鎮農高新城集中居住政策》,估計其他集中居住的村莊拆遷補償大同小異。

同時,筆者也簡單瞭解了泗洪縣曹廟鄉和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的拆遷補償方案:

泗洪縣曹廟鄉瓦廟村的拆遷補償方案:老宅基地每畝補償2萬元,原住房補償標準為485元/平,新建住房價格為1000元/平。瓦廟村農戶原房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可以獲得補償款485元*200平=9.7萬元,第一獎勵期搬遷獎4萬元,這樣宅基地可以折算1萬元,這樣總計補償款為9.7+4+1=14.7萬元,集中安置的新房面積160平,總計16萬元,這樣只需要花1.3萬元就可以搬進新房。

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朱瓦村的補償方案為:老宅基地每畝補償2.8萬元,原住房補償標準為400-500元/平,建築面積大概為200平,房屋補償款大概為9萬元,第一獎勵期搬遷獎4萬元,加上宅基地補償的1.4萬元, 這樣總計補償款為9+4+1.4=14.4萬元;集中安置的新房面積164平,價格為750元/平,總共價值為12.3萬元,還可以剩餘2.1萬元用於房屋裝修。

從上述情況看,蘇北農村集中居住拆遷時,農民基本用少量的貨幣+舊農房拆遷款來換取一套安置房,面積都會比原來的居住面積小,只是居住條件有所改善,而且不可能出現城中村那樣拆遷暴富的情況,有牴觸和反對意見是正常現象。

展開全部
58 贊 踩 49評論
分享
舉報
宿遷城鎮那些事01-23 08:38 關注

首先這個提問有誤導嫌疑,據官方電視報道:80%以上居民都是開心滿意的,當然也有20%不到的人有其他想法。前段時間去蘇南學習,感觸很深。基本上他們的農村就是我們蘇北現在要對標的方向。最少家家兩層樓,蘇北特別農村平房居多,也有瓦房。許多建築都是80年代前後修建的,現在要把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給拆掉,然後蓋上更好的建築,鼓勵動遷上樓。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利國利民。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蘇南民營經濟,村鎮經濟相當發達,她們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樓換樓。而蘇北這邊相對來說經濟比較滯後,目前經濟很少到村一級,基本侷限於鎮上以及開發區裡面。所以妄想通過一拆而富,統一規劃的難度比較大,任務也比較重。拆容易,活下去拿。村鎮經濟發展需要時間,三年可以拆完一座城市,但是3年能孵化多少企業,能帶動多少村民致富,這是一個悖論難題。

我看了前面的不少留言說村裡拆遷300-600元一平就拆了有低,不想動。其實也不完全對,附屬面積,勞保,耕地補償都沒有算進去。難點在於溝通有問題,激烈的爭吵背後折射出的就是基層對政策熟知和宣傳不到位。好事變難事,變壞事,確實有很多東西值得思考。之前網上也有泗洪泗陽網友給省書記寫信,回覆的結果是:屬地管理,已轉發到當地處理了。通過拆遷迅速的獲取土地指標,為工業化鋪路,這需要時間和耐心。

所有的規劃重點永遠只有一個,是人。而不是建築,指標業績。以人為本,希望上層不要太著急,慢慢來。水到渠成,順其自然,而不是標尺測量,堆積木。

這段時間也有好新聞傳來,拆遷徵詢先行。大多數人同意了拆沒問題。一般來說發佈公告10天內都可以就厲害關係,賠償標準進行反饋。這個是宿豫區2019年某地徵地拆遷補償的標準。

留言有人說賠償低的。懶得打字,自己見上表,青苗也給錢,社保7.98萬一人,附著物也給錢。並不是光200-300元。


阿酷說電影


首先這個提問有誤導嫌疑,據官方電視報道:80%以上居民都是開心滿意的,當然也有20%不到的人有其他想法。前段時間去蘇南學習,感觸很深。基本上他們的農村就是我們蘇北現在要對標的方向。最少家家兩層樓,蘇北特別農村平房居多,也有瓦房。許多建築都是80年代前後修建的,現在要把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給拆掉,然後蓋上更好的建築,鼓勵動遷上樓。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利國利民。

但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蘇南民營經濟,村鎮經濟相當發達,她們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樓換樓。而蘇北這邊相對來說經濟比較滯後,目前經濟很少到村一級,基本侷限於鎮上以及開發區裡面。所以妄想通過一拆而富,統一規劃的難度比較大,任務也比較重。拆容易,活下去拿。村鎮經濟發展需要時間,三年可以拆完一座城市,但是3年能孵化多少企業,能帶動多少村民致富,這是一個悖論難題。

我看了前面的不少留言說村裡拆遷300-600元一平就拆了有低,不想動。其實也不完全對,附屬面積,勞保,耕地補償都沒有算進去。難點在於溝通有問題,激烈的爭吵背後折射出的就是基層對政策熟知和宣傳不到位。好事變難事,變壞事,確實有很多東西值得思考。

之前網上也有泗洪泗陽網友給省書記寫信,回覆的結果是:屬地管理,已轉發到當地處理了。通過拆遷迅速的獲取土地指標,為工業化鋪路,這需要時間和耐心。


所有的規劃重點永遠只有一個,是人。而不是建築,指標業績。以人為本,希望上層不要太著急,慢慢來。水到渠成,順其自然,而不是標尺測量,堆積木。

這段時間也有好新聞傳來,拆遷徵詢先行。大多數人同意了拆沒問題。一般來說發佈公告10天內都可以就厲害關係,賠償標準進行反饋。這個是宿豫區2019年某地徵地拆遷補償的標準。

留言有人說賠償低的。懶得打字,自己見上表,青苗也給錢,社保7.98萬一人,附著物也給錢。並不是光200-300元。


宿遷城鎮那些事


作為一名長期工作生活在蘇北基層一線的我也說幾句。總得來說蘇北搞集中居住是勢在必行,但應該區分對待,並且提高補貼標準。1、以前的分散居住(土話:散莊子)既浪費土地也不便於農民出行更給公益設施建設帶來很大的浪費,不利於最美鄉村的建設要求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蘇北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改造,重點應該放在老淮陰地區(包括:淮安市、宿遷市、灌南縣、灌雲縣等地),類似連雲港市贛榆區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搞過規劃,整體情況還是較好。當然如因產業佈局而進行拆遷就不要和改善農村住房混為一談了。3、當前蘇北農村拆遷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土地掛鉤,但通常土地掛鉤資金到市、區兩級時大多會因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用去大部,被拆遷農戶得到拆遷款確實過低,僅論購房面積一項,通常在本鎮購房尚要2:1,進縣城購房幾乎要達到10:1,這都是農民不能承之重。關鍵是老人和貧困戶,拆遷後的生活更是不忍直視。最後“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宇下”改善蘇北農民生活環境是好事,發展的過程會帶來陣痛也能理解,但不能把所有的擔子都壓在農民的肩上,希望上級主管部門加強調研論證,將好事做好。





關山戍客8


因為蘇北農民勤奮但不傻,成本1500建的房子,按照600塊錢拆了賠給你,換了你你是否能願意嗎?

我本身也是蘇北農村的,而且我們的村子也在拆遷範圍之內。村子裡面的一些人的想法也都瞭解過,像這麼大的事情在村子裡面七嘴八舌早就傳開了,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年前都出來了政策過年時沒敢公佈年後才說。年後年輕人都去打工了,就剩下老弱…

下面就由陽哥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農民不願意拆的一些原因和理由。

第一,補償不合理,如果給的錢多大家歡迎肯定大部分人都願意拆,在農村建房子那可能是農民一輩子或者是兩代人共同努力的心血。

第二,住慣了農村的大院子,不願意被趕上樓像鴿籠一樣的房子,而且農村家家戶戶東西都比較多,大部分都為老人他們不願意上樓,也不能上樓 ,天天要吃飯買菜,拎著東西爬樓,自己可以試一下能爬多少層能堅持幾天。

第三,事實上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是願意種地,也不全是因為買不起蔬菜糧食,自己種的東西吃著放心。

第四,祖墳,大部分農村離著墳地不會太遠的,農村還保持著傳統的一些道德觀念,我認為這是好的,落葉歸根歸宗認祖。如果拆遷這些祖墳沒地方安置,城裡人可能體不會體會到一個家族族譜是如何記載的。

第五,回遷房裝修,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即使拆遷的款項即使夠買房,但是裝修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部分農民是沒有這部分錢裝修的。

第六,受約束不自由,我在城裡租的房子,就是回遷房,停車費每年900塊錢還有物業費,電瓶車,三輪車也不讓放。上次看到別人結婚,車隊進不來,不討好看門的保安是不行的。住小區,有些事可能就被物業管著了。

最後說一下,政府出於什麼考慮?拆遷改為集中居住以後形成社區,方便管理,節約了土地,政府就能拿回拆遷的土地,耕地就能有效的集中起來,方便大機械化操作,各方各有各方的利益吧!

現在農村的情況,那種破房子要倒塌的,他們可能願意拆,事實上我們這至少90%以上都是蓋了新房,他們是根本不願意拆的。

上圖安置小區下圖我的自建房,如果你會怎麼選?關於更多農村記錄可以關注陽哥


城鄉陽哥


看到了蘇北的問題就迫不及待的進來了。首先介紹下本人基本上情況,在安徽工作的蘇北農村人,剛好前段時間從事過類似的工作(美麗鄉村規劃建設)。

首先講一下,現階段蘇北農村居住環境的缺點:

一、公共服務設施較差

二、居住環境較差,建築質量較差 三、道路破舊

四、家庭多為旱廁,環境衛生較差。

五、沒有下水,汙水隨意排放,汙染環境。

分析了蘇北農村居住環境的缺點,接下來講一下優點:

一、鄰里情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 這話一點都不假 平時可以和鄰居嘮嘮家常,鄰里之間也可以互幫互助

二、農業生產便捷

農業生產勞作不僅有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收穫的穀物,這些都可以存放在自己的房屋裡面。

三、生活成本低

自家宅基地附近可以種些瓜果蔬菜,不僅成本低而且還綠色建築。也沒有物業管理費

上面綜合分析了現階段蘇北農村居住環境的優缺點,下面來分析下反對拆遷的原因

我們探討反對拆遷的原因:

一、拆遷補貼太少,錢沒有到位 。

拆遷補貼的錢不夠買回遷房而且還要自己倒貼錢,農民覺得不划算,所有沒有幾個人願意拆遷的。(主要原因)

二、回遷房設計不合理、沒有結合農村實際情況 。

好多回遷房設計的有缺點,硬生生的把城市裡面的那種戶型搬到農村去,完全不從實際情況考慮:農民的生產工具如何存放、收穫的糧食在哪堆曬、室外活動場地如何佈置等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小區居住的環境就會變得很差,最後惡性循環。

三、生活成本增加

蔬菜、糧食等一些以前不需要購買的生活必需品,現在統統要花錢購買。而且還需要繳費物業管理費等一些相關配套的費用。

上面分析了一下反對拆遷的幾點原因,關於拆遷我和父親也聊過了幾次,我常和他講“到城市裡面和我們一起來住吧,你一個人(母親到城市幫我們帶娃)在家生活也不容易,反正家裡的房子遲早是要拆掉的",每當這時候父親總拿不習慣城市裡面的生活這句話,把我搪塞過去。其實我知道他是捨不得自己的家,真是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但是我覺得拆遷集中居住是趨勢,只要前期多做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後一起解決掉,絕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集中拆遷居住。最後放上幾張之前做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效果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strong>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