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老了需要照顧,但一家老小需要養活,該怎麼辦?

緣分151279158


這個問題現實又扎心,讓人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們很多到外地打工的人都面對這個情況,且迴避不了。

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先照顧老人,畢竟老人剩下的時間不多。在照顧老人的同時找一份儘可能多掙錢的工作,平時省吃儉用一些,或者實在急用錢先暫時借一下以度過這段困難期。現在很多人外出打工,隨著父母年齡增大遲早要面對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我是河南的,在南京工作,今年剛結婚,從南京回家要六七個小時,非常不方便。兩邊父母年齡也慢慢都大了。我的計劃是今年在鄭州買房,先在南京努力工作幾年多賺些錢,然後慢慢把工作轉移到鄭州,這樣方便照顧父母。

先以照顧老人為重,再做其他打算。家和是一切興旺的基礎。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LF路依心


怎麼說呢?可能因為最近外婆身體很不好,很有感觸,她今年79歲,臥床三年,今年開始身上長了第一個褥瘡,(”褥瘡“之前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也是今年剛知道的,簡單說就是皮膚由點到面的腐爛)到現在身體越來越不好了,身體已經壓到哪裡開始爛,已經四五處,人像一個骷髏,每次看見她都很心疼。

我媽媽在這幾年也很辛苦,一天換藥三到四次,有空就要翻身,但是每次看到外婆換藥時的痛苦的樣子,上天為甚麼這麼殘忍呢?

從一碗飯到半碗飯,現在一口兩口,有時候不吃,真的很心疼,從九十斤慢慢消耗到40斤。。。。。。

才發現不久前寫了一半問答,因為哽咽無法繼續躺在草稿箱裡未發出的評論還在,人卻不在了。而此刻依舊沒有寫下去的勇氣


煙火姑娘


一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悲哉!哀哉!

本來.和睦幸福的家庭,父母種地,身體健康,夫妻二人在外打工,女兒考上大學,兒子正念高中。夫妻從不擔心家裡,一心在外打工就行,留下生活費,其餘全都寄回家。兒女的學費,生活費,及其它費用全有父母操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在外幹了十幾年。基本還算可以,也有了點積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去年8月,父親一個電話,讓我至今難忘。父親說:母親偏癱住進醫院,聞聽此言,如五雷轟頂,高興的心情,一落千丈。我和老婆商量一下,立即辭工。二人匆匆忙忙趕回老家。看見病床上的母親,我心如刀割,不爭氣的眼淚,就象斷了線的珠子,在也無法控制,涮涮的流了下來!

在家住了二十多天,母親病情好轉,落下後憶症,不能下地走路,只能在輪犄上先活。父親一下蒼老了許多,每天愁眉不展,合睦幸福的家庭,從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孩子需要讀書,母親需要照顧。生活還得繼續下去,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經過商量,老婆在家照顧母親,勸說父親讓他想開一點,我辭別了父母和老婆和家鄉。踏上了打工的征程。……


13253726328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都是這樣,上有老,下有小,日子平淡,每天機會過著相同的生活,賺的錢不多,勉強夠花,不敢有什麼打的開銷,不敢生病。

大家都是這樣,這是大多數人的人生。

現在獨生子女非常多,為了工作,不得已背井離鄉,離開父母去外地。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父母也逐漸老邁,逐漸失去了自我照顧的能力。同樣作為獨生子女的我,深有感觸。

就在上個月,我的60歲的父親就因為出去和朋友喝酒,喝的不醒人事,晚上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家的。結果第二天起來說腳疼,去醫院看了之後,是骨折。離家600公里的我,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回去,真的心疼。有時候,生活真的是讓人感覺到無可奈何。

工作和家庭,實在是難以協調,選擇工作,就無法照顧父母,選擇父母,回家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連養家餬口都做不到。在面對這兩項抉擇時,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人生就是這無奈。

其實很多時候,總是有人說,照顧不了家庭,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夠強大。誰會不想變強大?很多時候,這中間的過程,我們就會拋棄太多東西,但是失敗才是人生常態。如果就算我們五十歲的時候能夠成功,可我們的父母還會健在嗎?

人生有舍才有得,普通人魚和熊掌是無法兼得的。


想說而已I



菁菁35053843


這個是當下很普遍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多數人都選擇在大城市上班,年邁的父母在家裡生活,老了無人照顧,就算給家裡的父母寄回去吃穿夠用的錢,有很多事是金錢解決不了的

記得有一個公益廣告:“遠在故鄉的父母得知孩子們要回家過年,一早的就去菜市場買菜,做好了一桌好菜,盼著孩子們回家,他們等啊等啊,等到了大年三十的除夕之夜,仍然沒有看到孩子們的身影,不一會子們陸續打來電話說:”媽,我公司有點事,過年就不回家了”。留下老人的嘆息:“忙,忙,你們都忙”當時看完覺得的很心酸。

一年裡根本就見不了孩子們幾次面,記得看過一個新聞說一個老人在家裡死去多日後,鄰居發現惡臭味才發現老人已經死亡多時了,子女都不在家,這樣的悲劇真的讓人覺得痛心。

在農耕時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村裡的人一輩子都被土地束縛,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那時候一家人能吃飽,錢多少不重要

中國人一直以來的養兒子傳宗接代和養兒防老的思想就是因為之前農耕時期,家裡的男孩子長大後可以作為勞動力幹農活,他們一直就在田間地頭和村裡生活,孩子們一直在自己的身邊,父母們不擔心老了無人照顧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人遠離它鄉在外打拼,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變大,遠在家鄉的父母沒時間照顧他們,當父母年邁時,他們要是放棄工作照顧父母的話,那樣一家老小就無法生活了,要是不放棄工作,父母年邁無人照顧,養老院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他們把家裡的老人送去養老院安度晚年,在老人們心裡那樣幸福嗎?我們不得而知

可如今的時代,很多村裡年輕的勞動力都去了大城市打拼,一年到頭都沒有時間回家,當父母年邁了,他們無法回家照顧父母,如果一旦回去,意味著他們失去了收入和職位,那樣會得不償失,這是在是個矛盾的問題。

當父母年邁老去,該如何抉擇-是辭職照顧他們還是送去養老院?我想我們每個年輕的朋友們早晚要面對的問題。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我們成家立業,等到他們年邁不行了,那時的我們或許是單位的負責人或工程師,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薪水還可以,有地位,老婆孩子都有了,那個時候我們該如何抉擇?人生在世,總有很多問題我們要面對,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快樂和痛苦一起伴隨而來,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你我都逃脫不了。

如何抉擇?別問我,我也不知道,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不願意站在道德高地去評論別人的行為。

托爾斯泰有一句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工廠小魏


其實作者一句怎麼辦,問出了太多人的心聲。

我同作者一樣,小孩慢慢長大,父母慢慢變老,為了給父母陪伴,讓他們頭疼腦熱的時候有個人照顧,讓他們幹活累了的時候有個人幫手,讓小孩有個快樂完整的童年,我和妻子放棄了在外面的工作,回家開了一家賣家電的店。

然而生活並不止於理想,在現實面前生活更加壓的人喘不過氣。想盡一切辦法,生意還是入不敷出,負債越累越多。有時候會讓妻子看店,自己跟朋友出去賣西瓜,賣小龍蝦,賣菜等。。。來補貼家用,有時候很累很累,然而回到家看到父母欣慰的眼神(當然他們不知道我的負債)看到兒子高興的笑容,那一刻才覺得累的有意義。可我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只希望生活越來越好吧


我的老闆他姓李


你把我養大,我把你養老!這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

老人老了,需要子女的照看和養老,是天經地義的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對國家盡忠,對老人盡孝,對子女盡責,對人生盡美!然而,現實往往會故意的捉弄人;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年滿父母需要子女盡孝,下有自己的子女需要盡責;這一切源自於金錢和時間。時間用在工作上,可以解決掙錢的問題,實際上解決的撫養子女和保證父母看病的費用;卻不能兼顧照顧父母的事情。如果把時間用在照顧父母上,卻沒有時間去工作賺錢,就兼顧不聊對子女的撫養責任;一旦父母需要看病住院治療,用錢也是困難。

對於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但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如何選擇的問題。這種情況,一直以來並不是新問題,自家沒發生過,不等於別家沒發生過;如何抉擇,實際就是權衡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需要根據不同情況,確定不同的解決方式。

一、家中老人生活尚能自理,可以經常回去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給夠必要的生活費。有條件的可以送當地的託老機構,或者在當地僱保姆負責對老人日常的生活起居照料。當事人,努力工作賺錢,一方面補貼與對老人的贍養費用;另一方面消費於對子女的撫養教育費用。

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最好的辦法是把老人接過來,一塊生活;當事人在家附近找份工作,做到贍養老人和工作賺錢兩相兼顧。如果說把老人送到專門的養老機構,首先你的收入能夠承受得起這筆費用;其次,要過的了自己良心這道關。實在不行,哪怕臨時不去工作,靠親戚朋友接濟生活,也要盡到贍養老人的孝道;事情過去了,在努力賺錢還親戚朋友的人情。有的朋友可能會遇到,老人屬於那種慢性病,也許一年兩年,也許十年八年的,如果一直不工作,是不可能的。這種情況,那就必須有取捨。是夫妻二人的,務必保證一個人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其實在家照顧老人的,也可以找份兼職的工作,儘可能的補貼家用。如果只有一個人的,只能找份既能照顧老人,又可以適當工作賺錢的事情來做;辛苦是辛苦點,最起碼比啥都不幹要能解決問題。


流浪的人995813253


農村養老問題一直是中國的大難題。解放前受苦的是老百姓,所以為了能翻身得到解放老百姓傾盡所有,到了新中國,為了支援國家建設老百姓可以勒緊褲腰帶。到了國家富強的時候,那付出了大半輩子的老百姓都老了,城裡幹部,工人都有養老金,他們沒有,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到了幹不動了的時候,還老無所養,雖然現在國家一步步再給補助,但那一個月百八十塊的補助實在對不起他們的付出。

現在那一輩老百姓的養老任務還是落到他們的兒孫輩身上。同樣這代的老百姓也很不容易,都說父母在,不遠遊,可不外出打工,怎麼賺錢養家?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

還好現在有很多便民政策,可以依據當地特色。有特色農業,特色養殖之類的在家門口守著父母就可以把錢賺的項目。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就要自己動腦多想一下,還要認真的去學習相關的知識,不要盲目的去做。

再有就是去附近企業上班了,這也需要有專門的技能需要學習了。

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近視弱視研究所褚老師


怎麼辦?看下我們的父母,不就有答案了。

雖然社會在變更,負面的新聞和不良的榜樣都有。但又如何?人活一世,不就是要堅持自已的內心嗎?

小時我們再皮,再搗蛋,再玩劣又如何,我們的父母有放棄過嗎?

你說的問題的確是問題,但端正自已的內心後。你便會有答案!

以下不涉及廣告,說說自已的體會。(下文中所有保險僅指由國家指定或國家負責的保險,不涉及商業保險)

1,給年老的父母上一份保險,農村的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費用不多,雖然每月所得也不多,但如果父母生病有報銷什麼的會讓家庭負擔小很多。

2,送小孩上正規的學校,同時小孩也要按學校的要求交納保險。同理,一旦有任何意外的情況,個人家庭承擔的部分比較少。

3,進正規的工廠,養老和醫療保險必須要有。

不要買其它商業保險(除非你有車或有店鋪)。

另外,多學習和多看多動手,最好能有一兩樣能傍身的技能,這樣你的生活會逐漸的輕鬆,你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太會成為你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