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詞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念出來好聽有韻味?

國學紫薇


雖然秦統一文字,各朝有統一官話,但是社會層面並沒有統一語言,全國到現在形成七大方言區,普通話是新中國在吳玉章領導下確定的。所以讀古詩要有歷史背景感才能讀出真韻味,有些詩要用方言讀才能表達更準確。有些詩現在讀來不是那麼壓韻,就是方言問題。不過現在讀頌古詩詞還是用普通話更好。方言讀詩詞有針對性,特殊性時才用。


自貢徐世光


問:中國古詩詞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念出來好聽有韻味?

答:當然是普通話念出來好聽有韻味了了。

古時候詩詞講究的是四聲,是吟唱。是以似歌曲的形式吟唱出來的,但是不像現在我們唱歌好聽!

現在我們唱歌音律,嗓音都很好聽。歌唱從古代到今天傳承了幾千年,肯定是越來越經典。因為人們把歌曲進化完美,發揚光大了,所以好聽!詩詞也是如此。

人們把古代的吟唱演變到今天是朗誦,獨白,有一種陰陽頓挫,氣壯山河之美;有一種柔情似水,傾訴衷腸的情懷;有一種群山巍峨,蕩氣迴腸的大氣。

所以詩詞還是今天的普通話最好!








竹樓伊人


我只會用普通話,但是我卻覺得用粵語念出來的古詩詞更有韻味,最經典的是用粵語來詠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古風之美莫過如此。

除了抽象的感覺之外,你是否發現過有那幾首詩,其中幾個字標註的發音,在普通話中幾乎根本不會用到?

舉例1: 斜 xié還是 xiá

《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如竹萬竿斜。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此處的“斜”,很多課本的注音為 xié,部分為 xiá;湖南方言中,唸作xiá,粵語發音則為 ha(二聲)。方言發音才能更好的實現押韻。

<strong>舉例2: 野 yě 還是 yǎ

北朝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現牛羊

背後的原因: 不是古人說粵語,而是粵語更接近古語

歷朝歷代的官話(類似今天的普通話),都是以其都城所在區域的方言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夏商周秦漢唐北宋,基本都在陝西和河南一帶定都,古河南話應該毫無疑問是官話的不二之選。

但蒙古人入侵建立元朝之後,政治中心逐步遷移到了北京,這樣造就了今日以北京方言為普通話基礎的局面。

作為中國大陸最南方的廣東,遠不如中原地區那樣飽受戰亂紛擾,很自然地更多地保留下來了古代官話。

於是,這樣很好理解唐詩宋詞用粵語念出來更有韻味了!

應該說: 不是古人說粵語,而是粵語更接近古語


生活娜麼美


不一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件事,我們在背誦古詩詞的時候,有些古詩詞特別押韻,特別好背,而有些古詩詞幾乎全文不壓,也特別難背,比如詩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屈原的《離騷》“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幾乎是全文不押韻,極其難背,又是必考,可把小編難為壞了,一邊背一邊罵娘[尬笑][尬笑][尬笑]

古詩詞就像我們現在的歌詞,不但要詞藻華美、立意高遠、內涵豐富,還要朗朗上口,易於流傳,中華上下五千年,歷經大概24個朝代,每個朝代的官方語言都不一樣,就像我們現在普通話是官方語言一樣。而且,唐朝立都洛陽西安,以洛陽話為官話,所以唐詩讀音應該偏向洛陽話和陝西口音,宋朝立都開封,以開封話為官話,所以宋詞讀音就應該開封口音…都隸屬河南,所以,咱們所熟悉的那些唐宋大家們可能一張嘴就是“咦,你弄啥嘞”,[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大家不妨用自己家的方言試一試古詩詞,應該有意外收穫…

純屬個人意見,看在碼字不易,給個讚唄



阿牧的人生


古詩詞用普通話朗誦大都是很適合,很有韻味的。但是,有的古詩詞用方言讀更押韻,例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鞝車”,用普通話讀“斜"和“家",“花"和“車"不押韻,但用我們湖南株潭方言讀就押韻。毛主席的詩詞(當然不是古詩,但也是舊體)也有這種情況,如“六月天兵徵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用普通話讀只“惡"和略"押了近韻,但用株洲丶湘潭方言來讀,則句句押韻,當然更上口,有韻味。


老劉87078


自以為普通話讀誦好。理由如下:1人們的話音在歷史上是不斷變遷的,古代漢語的四聲和今天普通話的聲調種類並不完全相同,比如入聲,在北方大部分地區及西南口語中已消失,在江浙、福建、兩廣、江西及北方的山西、內蒙還有所保留。今人不知古音,難矣。2朝代更迭,官話自然有別,當時人寫當時詩說當時話,沒有錄音,難以考證,不可能讀唐詩用唐官話,讀宋詞用宋官話,更不可能穿越,但文字表意始終未變,傳承不息,即為文脈。3現代人用的普通話,基本上傳承了歷史積澱,且形成了心理和視聽習慣,聽古音反倒彆扭,一有衝突便損美感。4再者,古詩詞在當時或吟詠或歌唱,配以曲。今,曲無可尋,沒有標準,如何原汁原味?理由可能還有不少,當然相反的理由也會有不少,但本人觀點,傳承文脈和人文精神是關鍵,與時俱進、傳承創新是重點。供大家參考[玫瑰]


風無掛礙


之前,一直認為普通話念古詩詞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2018年12月14號由我們扶綏縣野生古茶樹保護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東門古樹茶文化詩歌節”的詩歌朗誦晚會上,來自土生土長的廣東詩人郭傑廣用一口純正的粵語朗誦了他創作的古體詩歌,甚為悅耳!驚豔!餘味悠長!這才意識到,之前聽聞過的粵語曾為古語之說應該絕非偶然!




東門古樹茶


當然是普通話啦!

這不但取決於古代詩詞的格律,而且還決定於古代詩詞的文詞!

在歷朝歷代的古代詩詞中,儘管很多字是常見的、常用的,但還有大量的生僻字,不要說會讀,有的不識,那麼問題來了,都不認識,還怎麼讀,更不用說方言(土話)讀啦!

哪位能人不信的話,大可用方言試試?

當然是駕馭嫻熟的當地方言了!

@ 


文化玩家王立紅


用普通話讀唐詩是這樣:

床前明月兒光,

疑是地上霜兒。

舉頭望明月兒,

低頭兒思故鄉。

就算不發兒化音,普通話的兒字發音也全部對不上韻:例1

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2

打起黃鶯兒,莫教技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3

聞說邊城苦,今來到始知。

羞將筵上曲,唱與隴頭兒。

4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普通話兒字發(er)音,全部對不上韻,用粵語兒字發(ji)音全部對應。用入聲和閉口音做韻腳的詩,普通話讀就更加是牛頭不對馬臉,而用粵語能一一對應。


章187729071


現代漢語標準語,孕育於中原的中原官話,從唐朝到宋代是繼承,定於元明,是“官話”體系。明遷都北京到清朝,基本北京官話初步形成。1953年中央政府以河北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1955年確定現代標準漢語名稱為普通話。

因此,現代人讀唐詩宋詞元曲一般都能押韻,朗朗上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