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水滸英雄那麼多赤發,黃鬚的好漢?難道是中亞人種?

吾斯曼伊爾凡


並非是中亞人種。實際上,《水滸》中的描述,並非北宋的人種特徵和人群特質,而是明代的。但是,這也是中國區域人口的特徵表現,而非中亞。

許多隻知道四大人種,知道中國區域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殊不知在蒙古利亞人種之下,我國基本上還有七大分型,再之下還有更細的分類。

鬚髮色黃者,大部分屬於過渡人種中的苗瑤類型,以及百越類型。

苗瑤類型為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的後裔,含有較多的接近現代南亞人種的因素,介於華南人種與東亞人種之間,主要分佈在在湖北、湖南、貴州、江西、重慶四川、江南地區。

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絕多數是O2a、O3d、D1,母系mtDNA多數是B5a、C、D*、M*,本身蒙古褶不發達,大多數人鬍鬚較少,且相比其他分型鬚髮明顯易發黃。

百越類型本屬東南亞人種,主要分佈在在廣東、廣西、海南島、浙江、福建、江西、臺灣,與東南亞11個國家民族有淵源關係。也是受基因影響,口唇偏厚,須色發黃。

此外是大地灣文化及其齊家文化後裔的西北類型,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多數是O3-M134、D1、D3,母系mtDNA多數是D*、M*,其鬚髮受基因影響,多見發紅的情況,目前主要分佈在在甘肅、陝北、青海、寧夏等黃土高原、羌藏族群。

那麼我們知道,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代朝廷多采取對外擴張政策,如突進東歐、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造成大量居民遷移,所以在施耐庵所居的江南地區,那個時候多見苗瑤類型、百越類型人種。

至於西北類型,則是從當時的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遷移到江南的。

在明代時來講,這些鬚髮顏色的人種特徵是很明顯的。這是因為,持續數年戰爭,食物物資並不豐富,交流也不通暢,換句話說,這些人以前住在哪兒,地裡長什麼他們就吃什麼,沒得挑,所以是一種區域性人口偏食造成的情況,主要是受銅等微量元素攝入的影響,再加上本身的基因,鬚髮顏色紅、黃就更加明顯。

施耐庵描寫的是北宋末年的故事,但卻是以元末的社會背景為基礎的,參照當時的人口情況,描述出許多梁山武裝分子們鬚髮顏色的情況,赤發鬼劉唐、金毛犬段景住、錦毛虎燕順等等。

這也正是《水滸》對古代社會研究參考的價值所在。當然有藝術誇張的成分在內,不過也可以大致上分析當時的人口分佈和遷移情況。


純鈞LHGR


題主不問還真不知道,赤發黃須的仔細數一下還真不少。或許確有中亞人,但不一定都是中亞人。有的是天生異相,有的是後天生成。下略舉幾例:

青眼虎李雲,面闊眉濃須鬢赤,雙睛碧綠似番人。但他不是番人,出身山東沂水縣。紫髯伯皇甫端,著名獸醫,碧眼黃鬚,貌若番人但也不是番人而是山東聊城人。還有火眼狻猊鄧飛,狻猊,是佛教梵語中對獅子的稱呼,火眼是指鄧飛兩眼呈赤色,再加上虯髯客的外形,還真像一隻狻猊!


但確也有中亞人種的人,最特別的是金毛犬段景住,生得赤發黃須,骨瘦形粗,雖說是涿州人氏,但他長期在塞外生活,祖籍必為外邦之人。他善相馬,靠盜馬為生,投靠梁山前盜取了大金王子的寶馬照夜玉獅子馬,作為獻給梁山的禮物,但被曾頭市的曾家五虎奪走,成了曾家教師爺史文恭的坐騎。為此引發了一場大戰,梁山之主晁蓋也死於這場爭戰。

至於後天生成的有赤發鬼劉唐。劉唐初見晁蓋時作過自我介紹:“小人姓劉,名唐,祖貫東潞州人氏;因這鬢邊有這搭硃砂記,人都喚小人做赤發鬼。……”由此可見,是因那鬢邊的硃砂記,上面生了些黃不黃紅不紅的毛髮,所以叫赤發鬼,並非滿頭紅髮。


總之,梁山好漢108將,每人都有特徵,而且江湖浪人不少,或許這些人的祖先與中亞人有過混血也未可知。



湘水微波


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好漢身體髮膚的奇特異常,可彰顯此人的特別。

水滸裡,許多梁山好漢都有著不同常人的外形外貌,這主要是顯示好漢的與眾不同。

如玉麒麟盧俊義,膚白如銀,目生雙瞳。

如赤發鬼劉唐,膚黑,黃毛,還有硃砂記。

如船火兒張橫,黃髯赤發紅眼睛。

不同的外形,可以反映該好漢的一些特點,也顯得此人天生異於常人,註定有不尋常的命運。

二、水滸陳述元末明初,應該是借鑑了元代是各民族的外形來塑造人物的

畢竟是文學作品,又塑造一百單八個英雄,若大家都長得一樣,那麼人物就無法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故事成書於元末,元代時各種色目人湧入中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這些異域民族,也就成為作者取材設計人物造型的一個難得資源。

所以,梁山好漢,一些人的外形極像外來民族,很大程度是因為作者塑造他們形象時,借鑑了當時元代民族的特徵。


微史春秋


有三點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水滸好漢多數是無業遊民,長期混跡社會底層,養成了不講衛生、不修剪鬍子、說粗話,不洗澡的習慣,且不說不修邊幅,一年能洗10次臉就不錯了,而鬍子越長越長,懶於清洗,越來越髒,眼色越來越黃,鬍子拉碴的,頭髮更是如此,雜草一般,變黃、變紅。

第二:好漢們多數是無賴,徒有虛名,靠鬍子、頭髮裝扮成面目可怕的惡漢而嚇唬人,婦女孩子、個體戶,文人書生見了都躲著走。

第三:鬍子是男人的象徵,只不過好漢們玩過頭了。


冷水火鍋


南北朝,唐朝中國都進行了民族大融合,民族之間的通婚很普遍,就說現在吧,我們身邊的人,有的身材高大,汗毛很重,有的皮膚很白,眼睛是藍色的,和很多人不一樣,可是往上多少代,都說是中國人,漢族,只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如同大海,任你外來文化多麼的厲害,也要被融合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


小小蘋果好


當時由西域傳來的各種手藝很多,大都為中原地區所接受,特別是當時號稱天下最繁華都市的汴京。其中也有一項手藝是染髮,並且傳遍了大河南北,一些敢於嘗試的年輕人,也相繼效仿,後來,金國佔領了汴京,後因為金國滅亡,部分金國逃到了高句麗,染髮才在日韓間流行起來,很意外的是,經過了不少世紀,又傳回到了中國,中國大地又開始了這項流行。


西周之Hans


首先不排除這種可能,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顯示,宋朝的街市買賣齊全,有外族來做貿易不奇怪,順便和漢女生個孩子也是捎帶手兒的事兒。

第二,和飲食有關,雖然不知道宋朝人都吃什麼,但是社會底層人民吃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有營養的。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或者礦物質,造成身體髮膚不正常也是可以解釋通的。

第三,和醫療條件有關,就好像三十年前有很多人是麻臉一樣,小時候得過天花,醫治之後,命保住了,臉卻毀了。宋朝醫療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紅個頭發黃個臉,沒準就是啥疾病的後遺症呢。

最後一個,小說家為了區別書中人物性格,使其不同於現在的平常人,所以杜撰。就好比宋江學過常人見都沒見過的天書,後來打仗不還是敗過很多次嗎?之所以描述九天玄女夢賜天書,不過是為了讓宋江能在《水滸傳》一書中更好的裝逼罷了。


禁街虎1


關於好漢們的頭髮的描寫不過是寫實的描寫而已。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頭髮長了,什麼顏色都有。如果現代人也長髮飄飄,那黃的紅的白的綠的灰的,就都一覽無遺了。古時候的人們,大概不像今天的人那樣重視頭髮護理,那種原生態效果就更明顯了。頭髮分個叉,就成了草窩樣;營養過了或者不足了,顏色粗細就都變了。時間長了之後,頭髮也曲曲折折的長了,斑駁的就把你的日子都記錄在頭髮上了。

或許一個高明的偵探,他能從你的頭髮還原出你的生活來。


腦洞水滸


我認為沒有那多人都是赤發黃毛吧。我國屬蒙古人種,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水滸傳本來就是文學作品,為了標榜人物個性,給起個有特點容易記憶的名稱也無可厚非。

在水滸傳中給人印象深刻的有明顯特徵的可能就屬赤發鬼劉唐和青面獸楊志了。還有就是燕順,燕順是萊州人氏,生得赤發黃須,人稱錦毛虎。還有一個小人物,出場不多,他叫段景住。

劉唐的綽號在書中有交代:晁蓋去推開門,打一看時,只見高高吊起那漢子在裡面,露出一身黑肉,下面抓紮起兩條黑魆魆毛腿,赤著一雙腳。晁蓋把燈照那人臉時,紫黑闊臉,鬢邊一搭硃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

燕順“赤發黃須雙眼圓,臂長腰闊氣沖天。”。在被認為是《水滸傳》雛形或藍本的《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並無燕順其人。而元雜劇水滸戲《同樂院燕青博魚》中,燕順綽號“捲毛虎”,善會針灸治病,後隨燕青加入梁山。這應是燕順這一形象可考的較早出處。請注意這裡是叫“捲毛虎”。

段景住雖然是個小人物,可在水滸傳中關係重大,可謂是小人物牽起大事件。段景住其人不見於宋元史料,也不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以及元雜劇水滸戲等早期水滸故事和文學,應屬於《水滸傳》小說的原創人物。但在書中有明確描寫:

焦黃頭髮髭鬚卷,盜馬不辭千里遠。強夫姓段涿州人,被人喚做金毛犬。

從以上人物的描寫以及出處可以看出,劉唐是因為有胎記造成色素堆積,所以頭髮才發黃,不過一小片不是全部。

燕順在書中被描寫成黃髮,只是因為原來的“捲毛虎”的綽號已被佔用,所以以錦毛虎替代。

而段景住是個盜馬賊出身,可能為了彰顯人物特點,所以將其描寫成“焦黃頭髮髭鬚卷”。

想那施耐庵先生為了寫好水滸著實不容易,不僅要把這一百零八個好漢寫得有血有肉,還有那麼多過場人物也不得不寫得傳神,所以在素材和造型上可能會為了突出某特點故意多給人物多一點識別信息。


讓愛滿倉


我認為這是劇中對古代人物藝術形象的裝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