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璽、納妃,冊封去世的蔣介石為王,這位農民演了一出稱帝鬧劇

新中國成立後,封建專制王朝統治就土崩瓦解,離大家越來越遠。雖然很多人夢想做皇帝,那也只是想想而已,可謂做個白日夢。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今天咱就要講一講“稱帝”的農民——張清安。


張清安,四川省巴中縣(今巴中市巴州區)人,農民。相傳,他早年讀過私塾,會寫工整的毛筆字,還會算命,懂些醫術,因此,早年在棗林鄉衛生院坐診行醫。因為他略有文化,還曾當過巴中縣平梁區衛協會副主任、棗林鄉衛協會主任等職。

只是,張清安的命運並非一帆風順。後因他為人卜命算卦,被批為“復辟封建迷信”,這些職務隨被撤銷。文革時,又舊事重提,被紅衛兵戴上“壞分子”的帽子游鬥,鄉政府也開除了他在鄉衛生院的公職。

因為一場偶遇,改變了張清安的命運,也改變了其他人的命運。

刻璽、納妃,冊封去世的蔣介石為王,這位農民演了一出稱帝鬧劇

“免劫會”初露端倪

1982年2月,春天還未到來,陰靈山上人跡罕見。

張清安來到山上的佛廟裡拜佛,遇到了同來拜佛的廖桂堂。廖桂堂是巴中縣人,原是工廠工人,因為得罪了有關係的人而被報復開除,如今閒置在家。

兩個同命相連之人,自然格外惺惺相惜。

張清安就向廖桂堂推銷起了末日說,稱有本名為《五公經》的神書,預言了1982年7月左右會發天災,到時候全世界會死一半以上的人口。廖桂堂被唬住了,詢問張清安如何避免,張清安說,只有五公佛能庇人免禍。兩人逐漸越聊越投機,廖桂堂更是在幾天後登門拜訪張清安,在張清安家裡進行了深切交談。

期間,張清安拿出自己手上的《五公經》,將其中的奧秘逐一解讀給廖桂堂聽,廖桂堂覺得感觸良多,完全拜倒在了張清安腳下,與他結交為義兄弟。

幾天後,廖桂堂為張清安引薦了幾名信徒。張清安把這幾個人和自己籠絡的村民召集到一起,進行了一場“免劫會”的講經。張清安又使出老套路,把《五公經》上的內容零零總總地解讀了一遍,接下來為與會者推測以後社會的發展情況。

張清安稱,《五公經》上已預言過1982年7月有大災,世界上有許多人口會滅絕,其中巴中縣幾十萬人也僅存2353人,倖存下來的都是信奉《五公經》的,受五公佛保佑的人,且在不久的將來會大富大貴。

為煽動情緒,廖桂堂連連誇讚張清安講得好,聽者也一一表示,為了避禍發財,願意信奉《五公經》。

接下來,張清安端來一大碗清水,命令在場的人用針扎破手指,將血滴入碗中,又分掉喝下,以示歃血為盟!

完畢之後,張清安向眾人確定了以後的聯絡方式,又拿來一百幅五公佛畫像分給大家,要求每發展一名成員就發一幅畫給人家,並將發展到的人的情況報告給他聽。

儘管此次的“免劫會”只是一個小小的開端,但張清安彷彿看到了千萬臣民伏地山呼萬歲的美景,決定進縣城決策天下大計。

刻璽、納妃,冊封去世的蔣介石為王,這位農民演了一出稱帝鬧劇

妖言惑眾制律令

兩個月後的5月,張清安來到廖桂堂家裡,邀請他一起步遊巴中縣城,為在以後建立一番功業規劃藍圖。

張清安和廖桂堂先在城區轉了轉,看到巴中縣川戲團的瓦樓修得十分氣派,商議以後決定將這裡作為皇宮。接下來兩人走到了南龕坡,張清安隨手指向道路一旁的桐籽樹的桐花,向廖桂堂解釋說,桐花只在2月會開,5月復開,等於本末倒置,意味著要改朝換代。

接著,張清安表示,將來的國號為“中原皇清國”。中原指中國,皇指皇帝,清指正本清源。

經過張清安的一番解釋,廖桂堂更加幹勁十足,在與張清安在南龕坡分手後,一月之間連續發展了幾十人為信徒。張清安也走街串巷,使不少人成為其追隨者,更有甚者,追隨者還主動獻出自己的女兒給張清山為妃。

經過張清安的蠱惑,有部分人決定末日即將降臨,沒有心思來種地了。

6月底,張清安一直閉門不出,依靠自己的文字功底,他編撰了一本叫做《天律森令》書,作為建立政權之後的法律文件。

《天律森令》有四萬餘字,用毛筆寫成,還蓋有“皇清玉印”和“清相府印”等私刻的印章。整個材料共分國令、國法、國政、國史、信財、三乘九品和薪玉案等七個部分,反映出了張清安的治國設想。

6月29日,張清安與其他骨幹經過商討,決定於7月2日登基,並把其中一名骨幹閒置的院落,作為暫時棲身的行宮,眾人又用土夯了一座土臺,作為登基臺,並且賣羊宰肉,為以後的登基大典做各種準備。

刻璽、納妃,冊封去世的蔣介石為王,這位農民演了一出稱帝鬧劇

納妃封臣日逍遙

7月2日凌晨,儀式開始。

骨幹分子——當地的惡棍何變,先佯裝倒地不醒,起來後又宣稱自己見到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告訴他,出在棗林的皇帝姓張名清安,副皇帝姓廖名桂堂。接著說:“你們還不叩頭嗎?”

關鍵時刻,張清安出現在了土臺之上。臺下眾人叩首山呼萬歲,張清安則開始封授諸臣。

首先,他冊封廖桂堂為副皇帝,自己的妻子為皇后,雷氏女子、易氏女子為皇妃,何變為通天法師,又把自己聽到過的古代官職爵號,如山陽國公、蜀王、巡撫、總督、元帥等,熙攘地封給了一大波人。所有被封者都領到了一封委任狀和一份《天律森令》,其中還有18人得到了張清安雕刻的官印。

此時,張清安還想到了蔣介石,於是,便親自寫了一紙任命書,封蔣介石為“中原威國王”。本想通過郵局寄至臺灣,但副皇帝廖桂堂覺得這樣個別危險,信件容易被查看,於是阻止他。

為此,張清安很生氣。

只是,張清安不知道的是,此時的蔣介石已經去世7年了。不知道蔣介石接到“諭旨”後,會不會笑得再活過來。

登基以後,所有人士氣鼓舞,滔天興奮,幻想著大富大貴。張清安聯絡組織中的七十名成員,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軍隊事宜由廖桂堂把持管理,廖桂堂也為自己掌握軍權而得意。

張清安則是享受起了皇帝的生活。總共納了6個妃子,週一到週六每人侍寢一次,週日休息。日子過得那叫舒坦,

當然,大家期待的還是七月大難的到來,屆時,身受《五公經》保護,可以度過這場劫難,日後便是人上之人。

漸漸地,整個七月都過去了,並沒有任何災難發生,擁護“中原皇清國”的力量逐漸在瓦解,骨幹成員也慢慢被孤立了。

張清安一看勢頭不對,便想起給大家打雞血。

為了正士氣,張清安決定“御駕親征”,帶著人馬攻打巴中縣城。很快,他們的行動便被政府察覺,縣裡的武警和警察迅速集結起來,他們一網打盡。在行宮中留守的人員聽到消息也樹倒猢猻散。

張清安、廖桂堂、何變等人紛紛被拘捕起來,念在他們的愚昧無知,最終做了幾年牢便被釋放了。張清安出獄後老老實實回老家種地,倒是她的老婆,偏偏認為自己是皇后,不服從管教,結果被送去了精神病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