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不動就能“做貢獻”的春節,你在家裡聽“知識”了嗎?

導語 :“無聊在家”會是知識付費行業“活躍氣氛”的好時機嗎?


作者 | 語 境


受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影響,“出行”成為2020年春節最奢侈的兩個字。

電影撤檔、綜藝節目延遲錄製、9月前可能不會有大型演唱會......與此同時,與“宅”相關的領域漸漸活躍起來。

1月29日開始,得到“每天聽本書”為期兩個月向公眾免費開放。有超過2000本書的音頻版可供收聽。得到方面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目前線上領取人數已達40萬人。

“無聊在家”似乎成了2019年形勢遇冷的知識付費行業“活躍氣氛”的好時機。得到、喜馬拉雅、樊登讀書、890新商學(吳曉波頻道)等平臺紛紛通過贈送VIP會員或免費資源等方式,向用戶送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的焦慮。

在面臨疫情大敵的緊要關頭,抓住被困在家的用戶和潛在用戶,知識付費或服務平臺會有怎樣的變化?

當知識付費遇上疫情

年初,得到首次聯合深圳衛視和愛奇藝,在大年三十進行一場知識春晚的直播,主打的是“現實剛需”。大眾對春晚的熱情逐年遞減, 比起審美愉悅,更具實用性和迫切性的是職場、婚戀、教育、健康等話題,而春節的聚會給了這些問題被集中討論的機會。

知識春晚的消息一出,羅振宇的忠實支持者便期待著“新口味”的春晚,覺得知識春晚“開創知識過年新形式,引領知識服務新潮流”,並留言說會全家一起圍觀。

但其中也不乏質疑的聲音:大過年還要學知識,真的有人看嗎?畢竟,春節原本是一年到頭“休閒娛樂”氣息最濃厚的日子,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在外的遊子回鄉探親。

得到還沒來得及陷入“沒人看”的憂慮,春節前夕,武漢新冠肺炎就從偶爾在新聞中看到的消息,轉變為全民“一級戒備”的公敵。

病毒在蔓延,1月21日武漢15名醫務人員確診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被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1月22日武漢市號召市民佩戴口罩;1月23日武漢封城......最終演變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深圳演播廳排練現場,戴著口罩準備知識春晚的得到員工,臨時在《2020知識春晚》原節目單基礎上新增了防疫內容。

1月24日的直播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醫生薄世寧現場演示正確洗手方式,羅振宇則從細微處入手進行指導,現場示範如何正確戴口罩。這也是最早通過臺網聯動傳播防疫重要知識的節目之一。


躺著不動就能“做貢獻”的春節,你在家裡聽“知識”了嗎?

羅振宇示範如何正確戴口罩

和得到一樣,許多其他知識類平臺在過年期間也沒閒著。

中讀是三聯生活週刊旗下的知識服務平臺,內容總監俞力莎告訴刺蝟公社,疫情的大規模爆發正處於春節期間,但時間又相當緊迫,因此他們在假期內就恢復到了工作狀態。

“《三聯生活週刊》編輯部1月21日就派出記者團隊深入武漢疫區一線做系列報道,1月22日推出第一篇報道《現場 | 武漢新型肺炎: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我們第一時間利用週刊的資源去做了一個疫情專題。”俞力莎說。

由於節目內容的製作和錄製需要時間,中讀首先和三聯生活週刊既有資源聯動,同時還將之前非典時期的雜誌內容和非典10年的一些紀念文章打包加入專題,做出快速反應

激活用戶破6億的音頻平臺喜馬拉雅,也在第一時間開設相關專題頁面。

春節假期,很多值班主播返鄉不具備錄音條件,人手緊缺。1月29日,喜馬拉雅娛樂版塊的同事和主播“掉掉”一起召集志願主播,義務支援節目錄制。

“老道”、“掉掉”、“楚漓”、楊湃等14名娛樂主播積極響應,協助錄製了人民日報評論、生命時報、健康時報、觀察者時評等7檔專輯,38篇深度文章。有用戶還在個別節目聽出了他們熟悉的主播聲音,對主播的支援紛紛表示支持。

喜馬拉雅還在春節期間每日接入央視新聞、人民網進行抗疫主題直播,並開設平安好醫生、心理防護直播間為用戶進行免費諮詢,直播參與超1.2億人次。

疫情下具備知識基因的媒介平臺

面對疫情,

這些知識付費平臺具備很好的資源優勢和製作能力,在傳遞疫情消息、科普知識、防護指南等方面,極大程度地保證高效性和專業性。

作為音頻媒體,喜馬拉雅聯合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權威媒體打造抗肺炎專題頁面,同時將聲音貼片廣告替換成疫情播報與防護提醒;中讀自帶媒體基因,直接將三聯生活週刊一線記者的文章報道音頻化,生成音頻節目,此外,中讀還上線了“武漢肺炎親歷者口述”系列,通過一線醫生、患者、患者家屬等人的口述,講述疫情下的故事。

前線內容的及時共享,一方面能傳遞權威信息和疫情進展,另一方面也能向用戶科普可靠防護措施,助力抗擊新型肺炎疫情。

廣東科技出版社緊急出版的權威病毒防護手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於1月23日全國首發,電子版也隨即在網絡平臺上線。

喜馬拉雅獲得這本官方書籍的版權,在第二版上線之際,喜馬拉雅與出版社商議,聯合娛樂、歷史、親子、有聲書版塊共同發起主播徵集,錄製節目。

1月30日下午4點左右,徵集在發起後迅速獲得了55位主播的支持,當即開始錄製,當晚8點多便完成錄製。1月31日凌晨,喜馬拉雅製作團隊完成所有的聲音編輯、圖文包裝上線。從主播徵集到節目上線,全程僅用8小時左右。

喜馬拉雅主播“掉掉”春節時在韓國首爾陪伴家人,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響應,“疫情就是命令,需要就是信任。音頻分享平臺將主播整合好,進行在線普及和宣傳,向聽眾傳達力量,這很有意義。“

上線1天后,《疫情防護科學指南》播放量超過700萬,截至2月4日,播放量近1500萬。


躺著不動就能“做貢獻”的春節,你在家裡聽“知識”了嗎?

喜馬拉雅《疫情防護科學指南》節目


中讀也關注到不同出版社推出的疫情預防手冊,在迅速對比後,團隊覺得在已有的資料裡面,湖北科技出版社的預防手冊內容更齊全,更完善,也聯繫出版社聯合推出了音頻小課,共包含100節內容。課程於2月2日上線,目前仍在持續更新。

我們更注重的是一些知識性的內容,在疫情下適合中讀的內容,而不是純粹的新聞熱點。”中讀的俞力莎說,“比如,我們做了‘學者看疫情’一系列短音頻的產品,邀請了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這些不同領域的專家,對這個事件做延伸性的分析。”

俞力莎提到的不同領域的大咖,很多原本就是中讀課程的主講人。其中徐凱文和嚴飛,分別是《學會幸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課程的主講人。

心理學家徐凱文老師現在也是一個抗議心理援助公益督導師,也是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的註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在第4期學者看疫情節目中,他談論瞭如何緩解替代性創傷,從自己的專業視角參與到這件公共衛生事件中。

值得一提的是,中讀並不是部分專家課程的直接出品方,而是扮演了分發平臺的角色。

在春節期間,很多出品方沒有辦法對這些事情做出快速反應,相比之下中讀的快速反應機制推動團隊直接聯繫合作過的課程導師,讓節目能在特殊時期提上日程。

得到也一直在思考,除了製作和提供免費課程之外,還應該如何圍繞“知識”提供關心和支持

最終,他們聚焦在前線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上。現在奮戰在一線的人,有巨大的心理壓力。按照經驗,從現在開始到疫情解除之後,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會逐漸爆發。

1月30日,得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援助項目後,得到向研究所捐贈100萬元,用於對本次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專業人士展開的心理援助,並將投入人力和研發力量,參與到這個為期一年的計劃中。


隨著復工,得到在疫情相關內容的重心已轉向解決方案類的內容。得到特別約稿了大量的“疫情過後怎麼辦”的優質問答內容,發佈在十萬個怎麼辦知識工程,以及知識城邦中。話題涵蓋了“在家辦公遠程協作效率低,怎麼辦”“開工難,運營成本大怎麼辦”,以及其他面向小企業和學生的具體問題解決建議。

知識付費能靠疫情迎來春天嗎?

打開各知識類App移動端,會發現不少疫情相關的內容被優先推薦。

中讀在春節期間取消原計劃,沒有更新音樂、電影等較為輕鬆的內容,而是緊急上線了疫情專題。

中讀App首頁“大咖說”專題中,完整顯示的6個音頻節目中5個都與新冠肺炎相關。而在“如何理解中國”付費專題中,最新上線的《新冠肺炎預防全攻略》節目,向用戶免費開放訂閱。


躺著不動就能“做貢獻”的春節,你在家裡聽“知識”了嗎?

中讀App首頁


目前沒人能準確預計疫情發展勢態。有專家表示,防控到位的話,樂觀估計能在接下來的2~3個月打贏這場防疫戰。

但疫情專題是特殊時期下的重點內容,只佔據全平臺內容一小部分比例。在密切關注疫情動向的同時,各平臺仍會回覆日常的內容更新狀態。

在平臺逐步恢復“正軌”的過程中,“免費”仍然是現階段平臺的一個重要主題。

一般來說,贈送免費VIP權益和開放免費資源對於平臺是一種拉新、促活的手段。但是在疫情之下,平臺的初衷多數出於社會和公益的角度,在無法直接提供醫療、物資等幫助的情況下,去開放一些免費的資源,作為社會一份子參與到事件當中。

不過,在“宅”和“免費”的雙重作用下,平臺數據增長情況效果較為明顯。

除了得到“每天聽本書”雙月免費會員線上領取人數達40萬人,喜馬拉雅App和喜馬拉雅兒童版App會員免費等舉措也促進春節期間收聽數的上升。

據報道,近20個省市已延遲2020年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喜馬拉雅順勢推出針對兒童、學生的免費教學資源,助力“停課不停學”。數據顯示,親子兒童相關內容日均播放量比去年春節增長128%。此外,參與直播的活躍用戶數和打賞金額也在春節期間有明顯峰值。

中讀的“受益”體現在微信公眾號的粉絲轉化中。

三聯生活週刊的系列疫情報道獲得廣泛關注,首次出現了閱讀量過千萬的微信文章,最高一篇閱讀量超過1400萬,在春節期間帶來70萬微信粉絲增長。 而2019年,中讀營收入的20%來自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眾號,是一個較為可觀的比例。

App活躍用戶和微信號、服務號的粉絲增長是各平臺轉化付費用戶很好的基礎。經歷“全員免費”的特殊時期,知識付費會迎來小拐點嗎?

俞力莎告訴刺蝟公社,“從數據上看,我們1月份的收入沒有特別的影響,在這期間推出的新課數據表現也比較常規。”

短期來看,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線下服務行業,但從中長期來看,疫情的衝擊對整體經濟環境也會造成影響,從宏觀的角度分析,經濟形勢也會影響知識付費行業的付費率。

得到方面在判斷疫情爆發是否會成為知識付費行業的一個機遇上,也較為謹慎,認為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立春已過,我們期待疫情過後的春天,知識付費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