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請橫屏滑動觀看此圖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迎戰過特大洪水,也抗擊過非典;

同時,武漢也是一座繁榮而美麗的城市。

得益於武漢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豐厚的人文底蘊,這裡留下了大量的迎送詩。

王維在這裡“送康太守”;

溫庭筠在這裡“送人東遊”;

王昌齡在這裡“送人歸江夏”;

岑參在這裡“送費子歸武昌”;

杜牧在這裡“送王侍御赴夏口”;

劉長卿在這裡“送屈突司直使湖南”。

當然,在這眾多的迎來送往中,最吸引人眼球的當屬黃鶴樓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一來,因為武漢水路發達,屹立於長江邊的黃鶴樓本身的地理位置便極為出眾;

二來,崔顥的一首,更是讓此樓名滿天下。

《黃鶴樓》

<strong>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strong>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strong>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strong>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人登臨此樓,泛覽眼前景物,觸景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

此詩更是被後人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甚至李白曾因此詩而擱筆;

李白在遊歷完黃鶴樓後,曾想賦詩一首的,但因見到了這首詩,只能嘆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當然,可能也因為這個原因,李白在得知摯友孟浩然要去廣陵時,特地約孟浩然在武漢相會,為其送別,送別地點也是選在了黃鶴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strong>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strong>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場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被寫的極富詩意。不同於其他人離別時的傷感,這是一場愉快地、帶有嚮往的離別。

最後一句,既是在寫眼前之景,也是在表達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同時,用陽春三月的絢爛景色,用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用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將自己的嚮往極為傳神地表現了出來。

詩仙不愧是詩仙,前腳才謙虛道“崔顥題詩在上頭”,後腳便寫出這首千古流傳的送別佳作。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說到這裡,不得不和大家科普一下:武漢為啥叫江城呢?

這同樣和我們的詩仙—李白有關:晚年的李白因感於仕途不順,便和友人前往黃鶴樓聽笛,期間滿懷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的李白便作詩一首。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strong>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strong>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也正是因為此詩,武漢有了“江城”的別稱。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其實,李白和武漢有著兩段十分深厚的情緣,這兩段情緣更是見證了其一生的跌宕。

緣起

唐玄宗開元年間,25歲的李白開始了“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遊歷生涯,他出巴蜀,泛洞庭,並在開元三十三年抵達了武漢,在這裡,他和眾多文藝青年一樣,尋伯牙琴聲,追屈原辭賦,吊禰衡英才。

此時的李白正值年少輕狂,渴望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然而“放於才情,疏於人事,雖幾經求謁,終無所成就”。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儘管如此,涉世未深的李白依舊是詩情勃發,所以其在“酒穩安陸,蹉跎十載”期間的詩詞依舊是筆豐意滿,才情斑斕。

你看他與好友坐船遊江,歌姬相伴,飲美酒時,寫下的《江上吟》

《江上吟》

<strong>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strong>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strong>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strong>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strong>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strong>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字裡行間都表達了詩人對庸俗、侷促的現實的蔑棄和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也有擬閨怨相思之辭以炫其才情的《江夏行》

《江夏行》

<strong>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

<strong>為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

<strong>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strong>自從為夫妻,何曾在鄉土。

<strong>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

<strong>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strong>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strong>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strong>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

<strong>未知行李遊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strong>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

<strong>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strong>一種為人妻,獨自多悲悽。

<strong> 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strong>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

<strong> 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strong>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當然,也有因友人之貶而一掬同情之淚、並顧影自憐的《江夏別宋之悌》;

《江夏別宋之悌》

<strong>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strong>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

<strong>谷鳥吟晴日,江猿嘯晚風。

<strong>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

詩中的“一杯”與“千里”,將李白此時既豪放灑脫的氣派,又含有無可奈何的情緒表達了出來。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還有上文所提到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更是將其天縱之才展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段情緣

這第二段情緣發生在李白的晚年,此時的李白因參加過永王李磷的幕府,被捕入獄,本是死刑,後因人遊說改為了長流夜郎。57歲的李白踏上了赴貶之途,值得慶幸的是,途中因關中大旱,朝廷大赦天下,就一紙赦書,免除了對李白的處罰。於是剛到重慶白帝城的李白便高吟《早發白帝城》,扁舟東下,一日便抵達了武漢。

《早發白帝城》

<strong>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strong>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江陵本非故鄉,但是此處卻用了一個“還”字,反映出李白當時的愉悅心情。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抵達了江陵的李白,並沒有多做停留,便趕回了江城,也就是武漢。

在武漢,李白得到了友人的熱情款待,酒逢知己,自然是喝得個酩酊大醉,次日醒來,便提筆揮毫: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strong>去歲左遷夜郎道,琉璃硯水長枯槁。

<strong>今年敕放巫山陽,蛟龍筆翰生輝光。

<strong>聖主還聽子虛賦,相如卻與論文章。

<strong>願掃鸚鵡洲,與君醉百場。

<strong>嘯起白雲飛七澤,歌吟淥水動三湘。

<strong>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

在返回武漢後,李白多次與好友共聚,賞景也飲酒,當然也有無可避免的送別。

在送別好友賈至的宴席上,李白再次一醉方休,並即興題寫了一首《醉題王漢陽廳》

<strong>我似鷓鴣鳥,南遷懶北飛。

<strong>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從此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自己多次被貶後,此時再次遇到好友賈至遭貶,李白的心境已然大不一樣了,他對於重返朝廷報效國家的幻想徹底破滅,“南遷懶北飛”便是他當時心理的真實寫照。當然,在厄運當頭時,武漢結實的眾多摯友,也是他“懶北飛”的重要原因。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我是小尾巴

武漢最近“生病”了,新型肺炎的病情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的心。

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的時代,無可避免的會有太多太多對武漢不太友好的言論。

但是,我們總能看到更多的人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武漢加油。

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從全國各地請願前往武漢的醫療工作者,都是可敬的人。

隨著救災專列,不斷湧入武漢的生活物資以及醫療物資,同樣表達出“我們與武漢同在”。

相信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努力下,我們終將取得這場“戰疫”的勝利,武漢一定能夠早日康復!


關於武漢,我們記住的不應只有恐慌:帶你認識詩詞中的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