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小孩總愛大聲說話,大聲喧譁怎麼辦?

英泰數說


其他人回答的原因和建議都很到位,建議你仔細看看回復。我只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角度提一個比較實用的技術建議。行為改變技術-代幣制,想要仔細研究的可以參考林正文著《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

具體執行如下:1、找點不容易損壞的東西,比如說卡片或者小星星、小紅花或者掛牆上個硬紙板準備支筆畫星星和小紅花。

2、找幾種他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勵品(注意儘量不要有損健康的)。

3、跟孩子提前說好,每次某個時間段內不大聲說話就獎勵一個步驟1裡的東西,夠3-5個就可以兌換一個喜歡的獎勵品。

4、每天根據現實條件進行3-5次,堅持3-7天就能見效。

請務必重視參考其他人回答的建議,標本兼治才是正解。養育之道、術結合才能讓孩子更完善。



生涯良師


雖然說小孩在五歲的時候,是接觸事物最敏感的時期,但是大聲說話,我感覺得分場合。

我朋友的孩子,4歲半,小女孩在家的時候總是問為什麼,並且聲音挺大的,但是到晚上,她聲音特別小,總怕吵到旁邊的鄰居休息,或者爸爸下班累了的時候,吵到爸爸。在外面的時候,也會很禮貌。

小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要,五歲小孩愛大聲說話,大聲喧譁怎麼辦,主要是我們教育了嗎?給孩子一個在場合說話大不大聲的合理分辨嗎?


我就是那個黃斌先生啊


我來回答:

家庭是孩子的最重要的早教場所,如果家中有大人說話聲音超大,而且不分場合的發脾氣。那麼這家的寶寶說話聲音就會越來越大,並且稍有不順心也會發脾氣。這是因為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而學習到一些行為模式,當然這些行為中有好有壞。那麼面對孩子的大聲說話喧鬧,家長該怎麼解決呢?

1、對於這種孩子而言,如果給他的熱情與能量一個出口,他將會表現得更好。可以找一個讓他喧鬧卻不會吵到別人的地方。

2、當孩子越來越吵並且已經干擾到你,你可以打斷他正在做的活動,要求他改做一些更安靜的活動。可以讓他開始玩猜謎遊戲或者是蓋房子游戲。

3、孩子很容易受到周邊的人影響而學習到,訂一個家庭規則,要跟人說話時得找到他,並且跟他面對面說話。



水電基礎知識


一方面注意以身為範

孩子的行為習慣總是來源於身邊人的身教,看看他身邊有什麼人總是大聲說話。

另一方面孩子是否被忽略

小孩子一般會以自我為中心,他說話的時候父母等是否認真傾聽。如果他認為自己被忽略則會加大音量,哭鬧等引起別人注意。

第三加強行為習慣引導

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繪本讀物,視聽材料很多可以讓她學學,並對比糾正。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責罰,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再犯就得接受責罰。


怒江叔叔


五歲孩子年齡不大,大聲喧譁,我認為這與父母的愛有關,在家庭這個社會的小細胞之中,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孩子說一不二,他(她)就是這個家庭的皇上(公主)。自我意識太強,逐漸的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而到了社會上,這樣的孩子就很難適應。

我覺得應該多培養孩子的愛心意識,公眾意識。多看一下兒童讀物,多去一次新華書店,在對孩子增強疾病防控的基礎上,帶著孩子去孤兒院,捐贈一些物品,帶著孩子到兒童醫院,讓孩子感覺一下患病兒童的痛苦與艱難,多帶領孩子參加一下公益活動,多參加一些力所能極的勞動。多參加一些我是小報童的活動。孩子的公眾意識就會慢慢增強的!


夏雨142525425


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他愛表現自己,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還有跟自己所處環境有關,還有性格外向。方法是家長以身作則,多聽少說,製造平靜的環境,還有就是讓他有事情做,比如練字,拼圖,看書等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也別擔心,一點點的改變,別心急,外向型的人也不是壞事。


健康的生活習慣


對於5歲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有了朋友關係的萌牙,開始懂得關心別人,能遵守規則,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別人,語言表達大致與成人無異。但是,對抽象的說教理解還需要一個過程。

這孩子還有弟弟或妹妹嗎?如果有,就好理解了。此時,媽媽還孩子心裡是萬能的,並且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如果媽媽去照顧別的孩子,去抱別的孩子,TA會生氣吵鬧的。並且,還不能完全理解大人是逗TA玩?還是真的像語言中表達那樣?

另外,人不什麼情況下會大聲說話?要麼是距離遠,要麼是為了讓別人注意到TA. 比如在餐廳就餐時叫服務員。五歲孩子屬於後者,為了引起別人或父母注意。知道原因才知道怎麼解決。

談話方式:蹲下來靠近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希望我們“看到”你,以後我們一定注意這點,抱歉,孩子,讓你受委屈了!以後你用平常的聲音說話就可以了,我們也會好好聽你說的好嗎?我們約定一個方式:如果我沒聽到,你覺得用什麼方式讓我注意到你呢?(也可以給幾個選擇,讓孩子來決定。)



鬱姐親子坊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父母有大聲說話或者大聲爭吵的習慣,孩子在模仿;

2、孩子第一次大聲說話,吸引了大人們的注意;

3、孩子每次大聲說話,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4、孩子誤認為大聲說話,父母和家人會在某些事情上向他妥協;

5、大聲說話,已經養成習慣;

6、內心缺少關愛;

想要改變孩子大聲喧譁的毛病,父母首先從自身找原因,對孩子多一些關愛和交流。耐心給他講大聲喧譁,影響他人休息,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能訓斥,更不能打罵。

抓住一次他大聲喧譁影響他人的機會,陪他一起去向他人道歉,用實例去教導他,並指出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丁十一


我建議可以利用平時遊戲的時間,在角色扮演這個遊戲裡消除這一壞毛病。

可以讓孩子扮演老師,由家長扮演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場景。

家長故意大聲講話,引起“老師的注意”,並引導寶寶意識到,大聲講話是不好的行為。

多次遊戲,多次訓練,也可以模擬類似場景。

在真實環境中引導寶寶自覺放棄大聲講話的壞習慣。


楊先生的日語教室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大聲說話是不是刻意模仿生活中見到的人的習慣,潛移默化的就學會了,5歲的小朋友已經聽得懂道理,利用繪本講述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採用什麼樣的聲調來講話,然後在家庭生活中用環境去薰陶他,都開始試著降低分貝,久而久之的就改正過來了,個人見解[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