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愛熬夜的孩子長大了,請給不戴口罩的父母耐心

夜讀|愛熬夜的孩子長大了,請給不戴口罩的父母耐心

評論君說

或許經此一“疫”,我們還是沒能完全說服父母,但讓“說服”一直持續,其實就是讓愛一直都在。

夜读|爱熬夜的孩子长大了,请给不戴口罩的父母耐心

作者 |與歸

這個春節,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小摩擦,添加了新劇情:年輕人勸父母戴口罩、別出門,一些父母的回應則是“沒那麼嚴重”“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這種不運動的才會感染”……甚至,有網友反映,父母覺得戴口罩出門會被嘲笑,“丟人”。

代際之間的觀念差異之大,似乎讓我們都覺得難以理解對方。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吐槽自己的苦口婆心,表示“我太‘南’了”。

不過,我倒覺得,也沒必要去過分責備父母長輩。他們的觀念形成,除了個人原因,也有很多客觀因素使然。

一個是,父母輩的受教育水平和長期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的認知能力,他們難以擁有像新一代年輕人的科學素養和防護意識。另一個是,面對網絡上紛雜的信息,他們在接收和辨別上處於劣勢。

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他們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對新冠肺炎有一個全面的、深入的瞭解,也就難以形成正確的認知。因此,我們勸慰父母,還是需要多一些耐心,與其吐槽,不如心平氣和地多做點科普。

在防控疫情方面,父母才是真正的“孩子”。這些不聽話的“孩子”,其實正如當年不聽話的我們一樣。我們年少時都曾期待父母對我們有耐心;如今,我們也都應對父母親人付出耐心。

比方說,父母也曾苦口婆心地勸我們不要熬夜,但我們還是把父母的話當做了耳旁風。將心比心,我們也該對父母和其他“固執”的長輩,多一點理解和體諒。

事實上,不聽勸的不只是年長者。最近,貴陽就有一位年輕女子不戴口罩硬闖商場,遭勸阻後辱罵毆打工作人員,後被當地警方給予了拘留8日的處罰。所以,就像年輕人厭煩別人給自己貼“任性”“叛逆”的標籤一樣,我們也不能輕易給父母貼上標籤。

關鍵還是在於,讓父母對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及其防護措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這就需要掌握“信息主動權”的一些年輕人多費心力,哪怕有爭議,有牢騷,有吵鬧。這就是家庭的細節,這就是生活的日常。

爭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放棄溝通,放棄磨合、放棄融合。或許經此一“疫”,我們還是沒能完全說服父母,但讓“說服”一直持續,其實就是讓愛一直都在。而對那些至今還沒有把疫情當回事的人,我們也必須把“說服”堅持下去,凝聚共識,才能儘早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