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離我們17年前,17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是歷史好像也就在昨天,那場與SARS的殊死搏鬥讓多少人記憶猶新,說起2003年我們不會記得別的,唯有"非典"。

"非典"已經成為2003年的代名詞,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第一次與疫情做艱苦卓絕的鬥爭。

這場疫情也讓我們明白要學會敬畏自然,人的這張嘴巴不是什麼都可以吃。人是富裕了,為了尋找刺激的生活,胡吃海塞,結果SARS找上了我們。

人是容易遺忘教訓的動物,畢竟17年過去了,"好了傷口忘了疤",教訓的記憶已經逝去,騷動的肚皮又開始尋找刺激的美味了。

最終你懂得,現在這個傢伙找上了我們。

一起看看17年前那一幅幅照片,揭一揭我們曾經的傷疤,也許能讓你我長長記性。

德蘭/文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2月16日,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鍾南山(右)與其他專家一起醫治一名非典病人。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非典期間,上海一家藥店貼出"口罩已售完"的告示。 雍和/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5日,香港,一家商場的扶梯上,一對戴口罩的情侶相擁而吻。Vincent Yu/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9日,北京一家同仁堂藥店中,人們購買據說可以預防非典的中藥。

在北京晚報報道了某中藥可以預防非典後,這家藥店一天之內賣光了三萬副。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17日,北京大學的校醫院,為師生髮放預防"非典"的中藥湯劑。廖文靜/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0日,北京,一家已經關門的藥店在電子屏幕上打出"口罩到貨"的字樣。笑雲/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3日,杭州,市民搶購口罩。 傅擁軍/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5日,北京,一名警察保持一段距離,詢問一名被群眾舉報為疑似非典病人的婦女。Str/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5日,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被隔離的非典患者透過欄杆向外張望。Greg Baker/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6日,廈門中山醫院副院長張振清向國務院督查組彙報防治非典工作。姚凡/攝。

在談到年輕的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將年幼的孩子放在家中,一心撲在工作上時,泣不成聲。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末,北京地壇醫院,一位非典患者痛苦地煎熬著,兩天後離世。與他同患非典的妻子數天前已先他而去。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7日,北京,泰國留學生撤離北京語言大學。Frederic J.BROWN/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7日,香港,參加芭蕾舞課程的孩子們戴著口罩練習舞蹈。Vincent Yu/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8日,北京公交車上,戴口罩的乘客。任晨鳴/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29日,北京,通往天安門廣場的橋上巡邏的工作人員。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4月30日,北京煤炭醫院在決定接收非典病人後,護士長向護士們訓話。

沒有收治傳染病人經驗的護士們個個情緒低沉。這家醫院在決定收治非典病人後,已有7位醫護人員辭職。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日,北京小湯山高速公路設非典專用車道。王麗南/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日,廣州,人們排隊洗手。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日,北京小湯山醫院非典隔離病區外,執勤的武警。Ng Han Guan/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2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上門可羅雀,一男一女席地而坐。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6日,北京煤炭醫院,住院的非典患者取午飯。

為防止傳染,這個取飯窗口在非典期間臨時改建為雙層玻璃。

送飯人員打開窗戶將飯菜放入平臺,關上外面玻璃,患者才可從裡面打開窗戶,再取走飯菜。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北京小湯山醫院,裡面的"非典"病人。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6日,杭州老城區的一個衚衕裡,兩位"膀爺"站在警戒線外與隔離點內的鄰居敘舊情。傅擁軍/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6日,北京宣佈四處為非典隔離區,市民開始搶購生活必須品。這家超市的貨架已是空空如也。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湖北省首例非典患者——黃岡中心醫院內科醫生張宏病重,妻子豐慧緊緊地握住他的手。高寶燕/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7日,北京科技大學的門口處,校園被封閉,情侶只能穿過大門的欄杆擁抱在一起。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7日,北京郊區,小湯山醫院。Frederic J.BROWN/攝。

從4月23日開始的,短短8天時間就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這座全國最大的非典專科醫院。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0日,一位剛被送到醫院的非典患者在心理上不願承認自己患有非典,不配合醫院的治療,醫護人員在他的病房內做他的思想工作。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1日,武漢市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隔離區過了一個特別的母親節,護士沈勤半個多月來第一次看到6歲的兒子。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4日,杭州市中醫院發熱門診部,就醫的兩位感冒患者正急迫地察看自己的X光片中有無肺部感染的跡象。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一個鄉村設立的臨時隔離所。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15日,北京東城區,北新橋街道居委會代表王大媽正在社區巡視。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河南省嵩縣黃莊鄉沙溝村口,一名返鄉人員被攔下檢查。張曉理/攝。

2003年5月15日,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內,醫護人員摘下鞋套。Greg Baker/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23日,河南省洛寧縣羅嶺鄉韓溝村村口,值班人員警覺地察看走向村口的人 。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29日,北京市西城區裕中小學一間教室內,老師為餘玄上課。潘松剛/攝。

2003年4月23日,北京市宣佈全市的中小學從24日起全面停課,確保疫情不會在校園擴散。

餘玄因家境貧困,無法在家中收看空中課堂,學校就每天派人把她接到學校來看,老師還在課後為她一個人輔導。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河南省洛陽,村口的檢測點。 王豫明/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29日,北京人民醫院,因護理非典患者而感染不幸去世的護士王晶追悼會在此舉行。賈國榮/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30日,一位婦女乘坐地鐵時用棉紙墊著握杆以避免感染SARS病毒。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30日中午,廣州一名疑似非典病人私自出逃,至農林路與東風路交界處被火速趕至現場的警察抓獲。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6月8日,一輛專車將一名女考生送到北京154中學高考考點,該考點只有她一名考生。張煒/攝。

這位考生所在的住宅樓發現一非典疑似患者且已死亡,全樓處於隔離中。高考時給她專門設置了一個考點。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非典時期的中國鄉村。 張曉理/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重慶一名患者在出院時,向醫生鞠躬道別。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5月,重慶,一所醫院的隔離病區外,一名醫護人員的丈夫舉著鮮花,為在隔離區內奮戰的妻子慶祝生日。重慶時報/圖。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7月2日,北京紫金城附近,一名環衛工在清掃道路。Str/攝。

看到一篇“非典”故事的文章,分享

2003年9月16日,香港,一位母親帶著女兒迅速離開曾為SARS醫院的瑪嘉烈醫院。 Laurent Fievet/攝。

此時非典疫情已經結束,但是人們還是不願意進入曾經做過非典患者治療的醫院。心有餘悸,害怕的心理還是存在的。

17年後這兩個孩子現在應該有20多歲了,她們對這一年的記憶應該是模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