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醫院或者診所只要患者一咳嗽或者感冒就讓其輸液,說好得快,你怎麼看?

分解說三農


這個我深有體會,就在兩天前我還是一個頂著黑眼圈,身心俱疲的老母親,女兒又發燒了,最高39.2,還總是反反覆覆的,吃美林退了隔幾個小時又捲土從來,兩天兩夜沒合個眼了。

主要是我家寶寶就是那種不管發高燒多少度,臉都燒紅了,呼吸都很重了,依然睡得很香,白天跳得很歡那種,說真的晚上我都不敢閤眼的,有時候還會去摸她的鼻息[捂臉][捂臉][捂臉],以往每次一發燒就往兒童醫院送,必輸液住院並且都是一週以上,錢不錢的不重要,畢竟跟錢相比孩子比較重要,可是我真是發現一個問題,除了夏季我4歲的寶寶幾乎是每個月都去醫院報道一次,輸液一週到半個月不等,一直給她吃各種各樣增強免疫力的補藥,沒用,都說輸液越輸孩子抵抗力越弱,我是真信了。

所以這次這次感冒發燒我堅持沒去住院輸液,就在樓下的一個診所,配的藥,一個老醫生,三甲醫院退休的,他給孩子配了藥,叫我不要一發燒就去輸液,先穩一穩,最多三天就不發燒了,給配了藥,讓孩子發燒喂美林,多喝水,忐忑的我啊,兩天沒閤眼,第三天孩子就沒發燒了,但是特別咳,醫生說退了燒很咳正常,吃兩天藥就行,我的天啊,我家寶寶4歲了第一次發燒沒去醫院住院輸液就好了,說實話當時我自己也是心裡慌得一批啊,現在我挺感謝這個醫生,但是也不是說孩子生病就拖,看病情來,我以前帶孩子就是孩子一感冒發燒就慌,擔心,不輸液心裡就不安心,都成了種慣性,[捂臉][捂臉][捂臉]說出來給各位寶媽做個參考哈!都是自己經歷的,人啊不遇到一個好醫生都不知道感冒發燒不需要輸液的![捂臉][捂臉]



魚擺擺談愛情


你可以拒絕的,真的,凡事必須有主見。

我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犯過一次輪狀病毒,上吐下瀉,三分鐘吐一次,第一天晚上三點開始吐,到我第二天掛號就醫的時候,已經吐的水都喝不進去了。

看病難,我們也是半夜孩子吐,早上就去掛號,無奈人多號滿,當時在醫院等待那個心酸,孩子吐的嚴重缺水,看到別人孩子的奶瓶都搶,我給帶水了,但是喝了就噴,我也知道很嚴重,去看的時候,醫生看了一眼肚皮,就說嚴重脫水,要打吊針,當時我老公就同意了,我就跟醫生說,能不能先打針,先吃藥,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會給孩子輸液的,醫生就說水都喝不進去,藥能喂進去嗎?後來在我堅持下,給開了一針止吐的。然後醫生在我病歷本上寫著,後果自負!!

我老公出來就跟我吵架,我說,我不是不聽醫生的,只是說用了別的辦法,實在不行再輸液,你看看那些輸液的孩子,全部都是紮在腦袋上。

後來去給孩子打了止吐的針,過了一會,我守在醫院門口,給孩子餵了藥,很慶幸沒有吐出來,然後我帶回來,少量多次的喂淡鹽水,精心護理兩週,終於病癒!

所以,醫生有些說法,我們是可以拒絕的,堅持只要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





如意媽咪愛生活


大概是小醫院吧,我家在小縣城,小時候身體弱,一生病,譬如剛剛發燒,大夫就會讓輸液,說好的快,的確好的快。


後來我讀書留在了市裡,結婚後有了孩子,孩子咳嗽感冒了去醫院,第一件事醫生是讓去驗血,看是病毒感冒還是普通感冒,後來我知道感冒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再後來我知道感冒除了吃藥輸液還可以小兒推拿,後來…

剛開始,我就和村裡的同學說,孩子感冒了,別老輸液,孩子都會自愈,扛扛可以提升抵抗力。

去年十一我回家休假,不巧孩子感冒了,第二天我就火急火燎回市裡了,但是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輸液所帶來的傷害遠遠小於耽誤了孩子造成的遺憾。


大城市的人為啥敢宣傳讓孩子扛一扛,因為如果真的沒扛過去,醫療條件好,立刻採取措施就可以了。而在農村讓孩子扛一扛,萬一沒扛過去,考車至少需要一小時到醫院,而這一小時就有可能把孩子耽誤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不只是簡單的要求家長改變想法,也需要醫療條件的改善。


秘語相傳


一次輸液等於一次小手術,如果只是咳嗽、感冒不是很嚴重,一般口服藥物就可以解決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經常打針輸液,身體就會越來越差的,我本人之前就因為一些事情,在醫院從早輸液到晚上,現在5年多了,身體還沒恢復過來,而且手腳之前都輸液過,導致現在手腳經常痠疼,難受,有時候都想剁了那種感覺,所以能用自身免疫力去抗勝病毒,那就少輸液打針,這幾年國家也一直在控制,一有問題到醫院,不管大小病,醫生就是輸液,輸液對於醫生來說很輕鬆......


巴黎夜雨生


說實話,我經歷的事情是這樣的。很久之前我們生病了都是中醫,沒有打針輸液,後來西醫來了,也就是吃藥,打針,基本不輸液。慢慢的打針要打一星期,然後大夫輸液一天就好了,很多病人一病就對醫生說給我輸液吧,好得快!再後來打針一個月不見好,輸液三五天就好了,大夫和病人就都選擇輸液了。因為輸液的劑量比打針大多了,一瓶子頂多少針啊?有時候不是大夫貪錢,而是看你難受想讓你好的快些。

我上學時,怕耽誤課要求輸液,工作了怕耽誤班要求輸液,自從有了孩子,我學習小兒推拿,學習艾灸養生,學習營養學,我不讓孩子打針輸液,因為過去父輩沒有知識,現在我要保護我的兒孫輩遠離疾病,遠離醫院。


營養按蹺實踐者


敬畏生命呵護健康,珍惜醫療稀有資源。咳嗽、感冒通常不需要麻煩醫生,大老遠的掛個專家號去看感冒咳嗽,不是被驢踢了就是腦子進水了。有些病家或網絡推手把人民群眾當傻子就不好了,醫生也一直都沒閒著。

有一個患孩,因為“咳嗽2天,氣喘氣促”就醫。醫生檢查後告知病屬患孩病情很嚴重,支氣管肺炎。病家很驚訝,不就咳嗽一個多月了嘛,醫生老是嚇唬人!隱瞞病情熬了一個多月的咳嗽居然說只咳2天時間,不是在玩命嗎?

這是住院的問題了,不是單單想輸液就可以的。因為支氣管肺炎可以引起心衰死亡!

能夠上大醫院上級醫院的病人,都不是什麼好對付的。糖尿病病人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再來一場“感冒”,命懸一線,醫生不可能那麼不負責任,開點藥散打發人家走。

至於激素、抗生素、維生素,大家每天都在吃。轉基因食品能夠引起惡性腫瘤、不孕不育,人們生病能怨醫生嗎?

人們喜歡拿很久以前跟現在比,很久以前缺醫少藥從來沒有輸液,50歲就已經老態龍鍾柱上拐了。現在醫療發達,95歲依然硬朗。長壽秘訣不外乎有專業醫生保駕護航啊。生病需要怎麼用藥治療,不要聽菜市場大媽的,還得請專業醫生的。


六維魔咒


咳嗽,發燒,感冒說明肺,支氣管等呼吸系統有了炎症,醫生讓掛水有幾個方面因素使然,第一就是輸液可以消炎,消炎藥通過靜脈滴注直達病灶,確實能很快消除炎症,這也是為什麼醫生主張掛水的主要原因,現在醫院治病都是對症治療,醫生的作用就是消除症狀,這個做法和患者是一致的,這也是患者願意接受輸液消炎的原因所在。

那麼醫生這樣的做法有問題嗎?當然有!如果僅從消除症狀的角度來看當然沒錯,但是問題在於,引起咳嗽,發燒,感冒這些症狀的根源在哪裡?“治病求本”,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醫生的職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緩解症狀,消除炎症,再進一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但是現在的情況往往是缺乏後面的治療,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吃藥片賺錢少,掛水成本低,賺得多,況且簡便,省事,見效快,何樂不為?至於經常掛水會對身體,尤其是身體尚未發育成熟的小孩子帶來帶來的副作用,對不起,避免不了,不歸我管,你繼續花錢治療吧!


李軍豫


您好,我是一名主管藥師,這個問題我可以幫你解答。

在我國,過度輸液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醫療現象,好像什麼病都是輸液治療,而且還有患者主動要求輸液的。患者認為輸液好的快,有的醫生也是為了迎合患者,就採取輸液治療了。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給藥原則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殊不知,很多的醫療事故都是由輸液引起的。

哪些情況需要輸液?

不得不承認,靜脈輸液治療是一種重要的藥物治療手段。


比如說腸外營養液。有些重度疾病的患者,不能從食物中獲得所需要的營養,比如說不能吃東西,或者說吃了就吐,昏迷不醒,胃切除等原因,這時候就需要採用從靜脈補充維繫生命所需要的營養。這個時候靜脈輸入腸外營養就是必須的了。


靜脈腸外營養有人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水,電解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提供人體每天所必需的營養物質。


還有的藥物不能口服,因為這些藥物經過胃腸的消化,就會失去作用,吃了也沒有用,這時候就是需要靜脈輸液。還有的是搶救病人,必須要靜脈輸液才行。


輸液的弊端

靜脈輸液的是一種有損傷的醫療方式。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引發感染。最為常見的是輸液引發的靜脈炎和輸液反應。

再者,如果是口服藥物的話,若是用錯了藥,可以及時採用催吐等方法,促進藥物排出體外。但如果是輸液呢,進入血液的藥物很難清除出來,就算是可以清楚,也不是一時半會就可清除的。

之前有個特別悲劇的醫療事故。某市醫院,兒童發燒,醫生給患者採取靜脈輸液治療,誤把氨溴索開成維庫溴銨,導致患者輸液後死亡。前後時間很快,雖然及時進行了強求措施,還是沒有挽回這個幼小的生命。


有些藥物雖然可以進行輸液治療,但是輸液中可能會存在不溶性微粒。不溶性微粒的主要危害是微粒在特定部位的疊加堆積,可造成血管栓塞、誘發靜脈炎、肉芽腫形成,引 起組織損傷、器官病理改變甚至死亡。


總結:還是那句話,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

但是特殊情況除外。


手打不易,請您動動手指 ,點擊關注,可以瀏覽更多關於健康和用藥方面的文章。

有任何用藥方面的問題,請留言或者私信,必定回覆!!


仁心藥師


出現頭疼腦熱、感冒發燒就得輸液嗎?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靜脈輸液的指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只有在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以及出現病情危重,發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這三種情況下才使用靜脈輸液。具體使用指徵如下: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大出血、休克、嚴重燒傷的病人。

2、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脫水、 嚴重嘔吐、腹瀉、大手術後、代謝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管飼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等。

4、輸入藥物,以達到解毒、脫水利尿、維持血液滲透壓、抗腫瘤等治療;

5、中重度感染需要靜脈給予抗菌藥物。

6、經口服或肌注給藥治療無效的疾病;

7、各種原因所致不適合胃腸道給藥者;

8、因診療需要的特殊情況。

對於一些醫院或者診所只要患者一咳嗽或者感冒就讓其輸液的做法我是持有反對態度的,這對於有醫患雙方都有責任:

首先:出於利益驅動,部分醫院和醫生選擇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動熱衷開輸液處方;

其次:認識不足:1.很多患者認為打針比吃藥治療效果好,卻不瞭解濫用輸液的風險,常常主動要求輸液

再次:醫患關係緊張:很多患者為了使自己或者家屬很快痊癒,主動要求輸液,醫生不同意甚至大打出手,所以為避免矛盾很多醫生順水推舟,滿足患者的輸液要求;

最後:醫療環境導致:以藥養醫”讓某些醫生養成了愛開大處方、動不動就輸液的習慣,天長日久,老百姓就會誤以為輸液治病“天經地義”,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用藥方式分輕重緩急,能口服就口服,能肌肉注射就不靜脈注射。醫務人員嚴格控制輸液指徵,患者片面追求療效,共同守護健康。


朱昱龍醫生


我覺得不排除一些診所存在這樣的現象,但是多數醫院和診所還是會根據患者病情對症治療的,也可能部分患者為了儘快好起來,即使病情達不到輸液的嚴重程度,也要求醫生輸液。

咳嗽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了,有些人感冒後非要輸液不可,以為輸液藥勁兒大,好得快。其實,對於感冒的患者來說,輸液主要作用補充水分,如果每天能通過飲水補充了必需的水分,就不用從血管裡給液體。

如果是不太嚴重的感冒,即使不吃藥、不打針輸液,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持安靜、舒適的環境,加強營養,保證溫度、溼度的適宜等,讓身體的抗體專心應對感冒病毒,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如果身體本來患有慢性疾病,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因呼吸功能差,可能出現病毒感染的感冒,完全靠休息就不一定能徹底恢復,這是要做的就是別讓感冒引起這些慢性病的加重和發展。

治療感冒還有一個誤區,就是一感冒發熱就用抗生素。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疾病,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抗生素只對細菌有用,對病毒無效。所以,感冒時先弄明白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醫院裡要求驗血,如果血液裡面中性白細胞超過1萬,感冒就多為細菌性,白細胞低於5000,感冒多為病毒引起的。如果是病毒就不用抗生素。一般感冒服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應和腸道細菌的耐藥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