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返村,和父老鄉親並肩戰“疫”

在檢查崗詢問外來人員,檢測體溫,認真記錄各種信息;親手製作發放一張張車輛通行證、人員通行證;將收集的大量信息錄入電腦統計彙總,及時上報給相關部門;往來在村委、檢查點和村民家中,發放後勤補給和防護用品……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海淀區蘇家坨鎮各村,出現了幾位年輕的在讀大學生的身影,為村裡的防疫工作助力不少。

“雏鹰”返村,和父老乡亲并肩战“疫”

他們,是蘇家坨的“雛鷹”。

雛鷹計劃是蘇家坨鎮黨委為破解農村人才不足這一長期存在的難題而出的創新舉措,自2019年—2021年,連續三年面向地區戶籍的在校大學生,每年公開選拔5-8名優秀大學生,作為村“兩委”幹部隊伍儲備力量實行定向培養。

春節前一週,雛鷹計劃的學員們按照培養計劃來到各自所在的村,第一次參與到農村工作中去。誰也沒想到,春節後,沒有通知和準備,學員們迎來了一場計劃外的實踐——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是蘇家坨鎮的‘雛鷹’,我是本村大學生,希望加入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大年初二,草廠村主任何毅就接到了本村大學生徐熠的“請戰”電話,經批准加入到村口執勤隊伍中後,徐熠每次都按時到崗完成值守任務。

柳林村的甄妮和後沙澗村的王思琪,在疫情爆發之初有點不安和驚慌,後來看到村幹部們停休,在村中緊張有序地開展防控工作,他們也主動加入到村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實戰磨鍊,讓“雛鷹”們對農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每一件小事都聯繫著一位位活生生的村民,工作中要特別注意細節,把事情講清楚講透徹,讓中老年人也能明明白白。”甄妮說。

對今年就將參加工作的賈京超而言,則是從一名旁觀者轉為管理者的角度去觀察、思考、處理問題。“對於自己的定位、努力的方向、如何融入村中發展,越來越清晰了!”

雛鷹學員們在工作能力、思想思路上的提高,各位導師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聶各莊村黨支部書記王秀平是李全齊的實踐導師,“李全齊的加入,帶來了年輕人的蓬勃朝氣,小夥子對電腦操作熟練,效率很高,補上了我們的短板。我真的感到後備軍來了!”

蘇家坨鎮黨委副書記張娟說,之前擔心學員們缺乏對農村情況的瞭解,“真沒想到,他們能主動參加到疫情防控中,很不容易,表現很出色!”

目前,第一批加入“雛鷹計劃”的8名學員中有5人已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另外3名也在積極申請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