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襄古鎮,曾是漢源縣政府所在地,待到春來梨花開漫山遍野雪花飛


走出被譽為“雲端天路”雅西高速大相嶺隧道不遠,窗外就可隱約 可見山坳間一大片灰白色建築群,漫山遍野都是低矮民居像豆腐塊一樣分佈上漫山遍野,蔚為壯觀。

這就是漢源九襄鎮,靠山臨水,雅西高速和國道108線由北向南穿鎮而過, 有著2100年的悠久歷史。曾經是漢源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民間習慣稱為“漢源場”。

九襄四季分明,光熱充足,土地肥沃,每年3-4月春暖花開的時節,山坡上山溝裡萬畝梨花依次盛開吸引著八方來客旅遊觀光,成為漢源旅遊的一張名片。

站在雅西高速路旁,居高臨下,坡下風光盡收眼底,在交通不便的時代就有這樣規模城鎮,可想而知曾經繁榮和富庶。

查詢後方得知這裡是連接雅、甘、涼三市州的民族走廊,商阜物質集散中心;這麼大面積的村鎮還真是不多見的。於是,拐進岔道,走進了這個遠近聞名的古鎮。

街道狹窄,臨街依舊是木板組合的商鋪,居民在屋簷下曬著太陽,顯得悠閒自在。

這樣的爐子也許大家已經遺忘了,沒有經歷過的人會不曉得它的用途,只有在這樣偏僻的山鄉還在使用傳統的“蜂窩煤”做燃料。

我們就這樣漫無目的地在老街上轉悠,看到不少當地人走進一個昏暗房內買豆腐,看到熱騰騰新鮮豆漿想體驗下味道,兩元錢盛上兩個喝水紙杯,感覺沒有想像中的原汁原味。

漫步老街,依稀可見明清建築,木料板房比比皆是,不時還能見到這樣雕花廊柱與門窗,那個貧窮的年代,窮人只管遮風避雨,顧不上精雕細琢,想必這家祖輩是當地有錢人。

不同時代都在這裡留下了印痕,過來人一看就曉得是上世紀中葉商店風格,簡易的玻璃化架上擺放著日常用品,還是那個味道商品卻充滿了時代感。

這是“文革”的產物,走進幽深的小巷,到處充滿了人間煙火;這個圓形門牆也見證了時代巨大的變遷。人們從貧窮走向溫飽,如果幸運還會看見中華民族實現百年夢想,東方雄獅實現偉大的復興。

古鎮還有一個標誌性古老建築——石牌坊。石牌坊位於緊靠九襄古鎮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官馬大道上,古時有成都出南門第一坊美稱。據說,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個名叫黃體城的人,由於自己父親早逝,仰仗寡母和嫂嫂養大,如今發跡,便請清溪縣令上奏朝廷,希望修建牌坊表彰紀念。道光帝於是批准在此地修建“雙節孝石牌坊”。

九襄石牌坊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地老人稱之為“九襄雙節孝石牌坊”。石牌坊高2.99丈,寬1.99丈,基深7.9尺。最引人入勝的是精彩的坊景浮雕,以“忠、孝、節、義”為主題,選擇了 48 部傳統川劇戲曲的 169 個精彩場景,戲劇人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藝術珍品。


一座石牌坊就是一段歷史,將千年文脈雕印在時光的記憶中。它是我見過的 最精美完整的古代石牌坊之一。只可惜,沒有得到很好保護,在它的不遠處一片建築群拔地而起,孤零零的石牌坊就處在一大片被圍欄阻隔的廢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