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半個喜劇》為什麼叫半個喜劇,有什麼內涵?

喵小六


一開頭就很緊張刺激,後半部分更是糾結著心酸著。電影的內核不必多說。很赤裸裸的展現出來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鮮明對比,讓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大美臨汾


這是一部很真實、代入感很強的作品。

1、莫默:生在天上的人,可以不說謊

莫默出現的時候,很多細節我都很喜歡:在上樓見鄭多多之前塗口紅;口紅掉了,莫默沒有撿起來就裝包裡,而是擰開看看有沒有摔斷;內衣隨手搭在椅子上...這些細節都很棒,導演真的很有生活。

這裡也交代了莫默是喜歡鄭多多的——她走路都是蹦著走的。

而意識到被騙之後,她報警、拔刀、砸東西,做出了一系列歇斯底里的事情,最後卻為了不讓高璐傷心而選擇了沉默。

她愛憎分明,耿直潑辣,但也純良溫柔。她說“我從來沒說過謊”,“說謊就是埋雷”。

三觀很正對吧,她想試試這樣做是不是OK。但這裡隱含著一個條件。她快三十歲了,她能一直這樣剛正不阿,與她的家庭無關嗎?

她自己家和父母家裝潢都不俗;中學就能出國讀書,家底殷實;再加上媽媽打電話說有人送了爸爸六月黃,說明莫爸也是做領導的。

多多說謊為了泡妞,而孫同說謊更多是為了生計。那麼看看莫默,能夠一生不說謊的人未必生在了天上,但一定沒見過水坑裡的樣子吧。

2、孫同:攀附北京室友,還是娶北京姑娘

孫同媽說:你沒有衣服嗎?為什麼穿多多的衣服?

而他去演出還是穿了多多的外套。

有人說“女人如衣服”——高璐和莫默,都是多多的衣服,多多想給他就給他,不想給就不許他碰。

在醫院那場戲看得我挺壓抑,我代入了孫同的視角,我發現我也選不出來。

莫默哭過之後可以留下大把現金給他修電腦,一口氣買三副眼鏡,翹班去音樂節,打電話懟行長...孫同不想嗎?他是不能。莫默就算受了再大的委屈,回家也有爸爸媽媽接著她,而孫同的媽卻是把老家房子都賣了,斷了他後路。

眼鏡店裡換頭的那一幕就說明了,骨子裡他倆是一樣的人。他是不想勇敢正直嗎?他是不能。

他穿著黑西服坐在垃圾袋旁邊,就像垃圾,沒人在意。

可他,才是大多數人的樣子。

莫默的家境,剛好也還不錯。我不想惡意揣測什麼,可如果莫默也是小地方來的北漂,孫同會不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呢。

3、鄭多多:鍋裡碗裡一起吃

鄭多多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

但是他屢屢得手的原因,恰恰是因為這種渣男有著該死的魅力。

長得帥,家境好,對兄弟仗義,對女孩大方,巧舌如簧,反應機敏,霸道強勢。

這個痞帥的渣男應該在中學階段就俘獲了莫默芳心,所以不是莫默蠢,在她的眼裡,這應該是久別重逢之後的水到渠成罷了。

高璐漂亮,身材好,鄭爸爸很滿意這個兒媳婦,相比家境也不錯,甚至為了怕多多吃醋連健身房都不去了。但鄭多多就是改不了偷腥的毛病,我們總會說“他媳婦那麼好怎麼還出軌”,可這就是這種人骨子裡的毛病,得不到的就最好——即便他從來沒想過要離婚或者換個伴侶。

可他仍然會屢屢得手。最後他跟著高璐跑步,死纏爛打,高璐真的會拒絕到底嗎。

4、高璐: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你把她床掀了

高璐和孫同關係很好,三個人大概率也是同學。高璐與多多相識至少六年,論及婚嫁,即便多多的謊話很圓,孫同也竭力保護,但對於浪蕩成性的男朋友,她會不會一點察覺都沒有呢?

她不願意承認罷了。

如莫默所說,她真的相信多多就不會叫莫默來。高璐叫來了莫默,就說明她知道多多出軌了。

可她不死心,在多多否認之後,她還是打給了孫同。

她不知道孫同和多多一個鼻孔出氣嗎?

只是孫同能給她安慰而已。她想活在假象裡,她想穿著美美的婚紗嫁給她愛的男孩。

她一定想過,如果自己能被騙一輩子,就認了。只是始料未及,孫同戳破了這個夢境,她沒辦法再欺騙自己了。

這些人看著誇張,戲劇,可都真實的存在,甚至看電影的時候我都閃過了我認識的人的面孔。

它真的是半個喜劇。

另外半邊,就是被現實掐住喉嚨的無力感。

拍的不好嗎。











努力奔跑的小馬


帶著這個疑問,我看完了《半個喜劇》。

作為周申、劉露導演繼《驢得水》之後的又一部作品,我還是抱有極大期待的。畢竟,當年《驢得水》帶給我印象太過於驚豔和深刻。讓我意識到中國喜劇人還是能夠拿出可以比肩西方世界的飽含黑色幽默、荒誕、反諷的喜劇作品來,不像如今橫行大小熒幕的那些低俗尷尬。

但是,俗話說得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啊不,是“期待越大,失望往往也會越大”。看完《半個喜劇》之後,我多少有一些失望。

《半個喜劇》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此處有劇透,愛看不看)。男一孫同(吳昱翰飾)是一個單親家庭出身的“北漂”,從小到大吃了不少苦,現在即將碩士畢業,想要留在北京難度很大,工作戶口住房都需要解決。男二鄭多多(劉迅飾)是北京富家子弟,父親是一個大型企業副總,和孫同大學七年“要好”得就要搞基了,吃喝拉撒都在一起。憑藉著鄭的關係,孫同也進入了鄭父親的單位實習,轉正遷戶口就是一句話的事。本來也相安無事,但是鄭多多偏偏是一個花花公子,即將結婚卻還和多個女人糾纏不清。有一天鄭多多的所謂“初戀”莫默(任素汐飾)突然出現在他們所住的房子中,於是孫同的愛情和苦難隨之而至。

這部電影從完成度上來說,是一部合格的喜劇電影,起承轉合都還比較到位。但是在電影的質量上說,卻很難讓人滿意。這並不是說導演不下功夫,事實上如果將電影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來分別打分的的話,應該前期9分,中期6分,後期4分。因此,電影的問題就很明顯了,那就是頭重腳輕。

導演也算是非常具有匠心的將整個故事的戲劇矛盾全部在電影的前三十分鐘來展開,鄭多多的渣(沒有其他字可形容),莫默的真實率性,孫同夾在兩者之間委曲求全。看似孫同為了珍惜與鄭多多的友情而處處為他掩飾,實則是有太多的“把柄”掌握在多多手上,不能不從。鄭多多是主犯,孫同就是從犯,所以《半個喜劇》的題目應該改成《兩個渣男》。

渣男也沒有關係,關鍵是在電影中段孫同喜歡上莫默的這一轉變實在太快(可見還是渣),反而不如莫默接受孫同來得苦痛掙扎。同時,最後整個電影的結尾,孫同良心發現與鄭多多決裂也太過生硬,就好像一個結打不開,直接上剪刀一樣簡單粗暴。

感覺兩位導演還是不太習慣電影拍攝。舞臺劇和電影是兩個相互關聯但是又不太一樣的藝術形式。舞臺劇簡單說來說一種全景藝術,融合了歌舞動作對白燈光舞美等表現形式,基本上來說給觀眾的是一種整體感受。而電影則不同,畫面就是觀眾的眼


小劇看看


看完《半個喜劇》之後,才明白再沒有比《半個喜劇》更貼切的片名了,生活的本質是殘缺的,一味追求完美,渴求出人頭地的孫桐最終從這殘缺中讀懂了生活的美。

樣完美之物,正因為如此人生百態,我們於殘缺之中讀懂了生活。看完以後覺得再沒有比《半個喜劇》更貼切的片名了。

孫桐出生貧寒,與光芒萬丈的富二代鄭多多比起來無疑就像一株小草,他要接受鄭多多的恩惠,住所、工作、戶口,基於這種自卑心理,只要是多多想要的他都會自動退讓,對高璐暗戀多年最後放棄就是最好的說明。但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和影片中的孫桐一樣被生活的浪潮推著前行,習慣了被動選擇,習慣了舒適圈,亦習慣了隱忍、掩藏、沉默......莫默是一位大齡剩女,不願將就的愛情理想主義者,所以天真,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里,這份天真卻顯得有些可悲,稍不留意卻發現已墜入情感陷阱。這也是兩人的初遇,莫默這個耿直girl就這樣陰差陽錯的闖入孫桐生命中,讓這株草內心的真我猛然覺醒。在愛情面前孫桐的男人本質得到了喚醒,他放下了所有的顧忌,勇敢地追求了莫默。男性荷爾蒙得以釋放的孫桐變得陽剛、果敢、幽默,與影片開始時文弱、優柔寡斷、內斂的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但由於鄭多多的威脅和母親的逼迫使得此時孫桐面臨一次痛苦抉擇:一面是愛情,一面是追尋了多年的北京夢。也許孫桐可以繼續聽媽媽的話,做一隻鄭多多的狗,但是後來發生的一切讓他更加看清了鄭多多的本來面目,與此同時,孫同也更加確定了對莫默的感情,這是他深深愛著的人,世界上亦只有一個莫默。他終於清楚什麼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了。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在最後的婚禮上,他搞砸了鄭多多的婚宴,也搞砸了自己的事業藍圖,但是他與莫默重歸於好,那一刻的他笑得如此燦爛。這株草終於離開了那棵大樹,失去蔭庇以後,陽光不再溫存,雨水不再和潤,但在風吹雨打或曝曬乾旱之中,草才能成為真正的草。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看到過的一句話:人生苦短,人總要有一次為自己而活。

《半個喜劇》多的其實是悲劇,喜得就是最後孫桐終於找回了自我,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內心!





MZ視界


《半個喜劇》為什麼是“半個”?

小編剛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整體劇情而言,它不是像沈騰《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那樣的爆笑式喜劇,電影從頭到尾讓人覺得好玩的劇情有,讓人爆笑的劇情幾乎沒有。

既然不好笑,這部電影為什麼又敢稱為“喜劇”呢?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越回想越好玩,越琢磨越好玩。

一部非常寫實的電影,刻畫了現實中很多“真實”的人性,鄭多多、孫同、高璐、莫默等,劇中的每個人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人設,這些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真實存在的,電影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生活中的我們不敢展示那些“醜陋”,當一部電影把那些“醜陋”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這就是人間喜劇。

為什麼是“半個”?這個問題已經回答完了,因為這部電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喜劇,無論從臺詞還是段子而言,喜劇效果並不明顯,所以說是“半個”。

搞笑的不是段子、不是臺詞,而是我們的人生

孫同、孫同母親、孫同的單位領導

孫同是一個內心善良、講義氣卻內心懦弱不勇敢的人,無論是他生活環境的原因,還是他所受的教育的原因,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大批量的存在,所佔比例相當多,沒錯吧?我們生活中存在太多孫同這樣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跟自己有關係也會去衡量各方面的利益和壓力,不敢講真話,不敢說真話,不敢對自己喜歡的人表白。

孫同母親一直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是有好工作、能夠拿到戶口,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一切都好,然而她卻始終不能站在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她只是考慮她認為“好”的因素,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母親是不是也有很多呢?

男主角孫同因為工作的壓力、生存的壓力、事業的壓力、名譽的壓力、母親的壓力、婚姻的壓力以及內心的壓力,他需要去權衡去做抉擇,這也讓他的內心不敢說真話,不敢說實話。

孫同的單位領導就更是個典型了,在各個大單位幾乎都存在這樣的領導,當然這也是“名利”下的人性罷了,溜鬚拍馬到極致,看著很好笑,但是現實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領導,你又能做什麼呢?

鄭多多、高璐

鄭多多這種渣男生活中也存在,依靠自己優越的財力和背景,或者依靠自己外表的帥氣,到處欺騙各種女生,滿嘴的謊言,滿嘴的甜言蜜語,自私自利的去欺騙朋友父母以及單純的女生,從小嬌生慣養,導致他的性格有缺陷,對待朋友口無遮攔,說話容易給對方造成傷害,非常的自私自利,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比如說著名歌唱家李某江的兒子李某一,生活中現實的例子就更多了。

高璐就是一個單純的漂亮女生,喜歡各種甜言蜜語,可能她內心也希望嫁給一個有實力有背景的男人,她無法辨別哪些是真話哪些是謊言,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女生也太多了。

莫默

任素汐又用自己實力派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劇中人物,莫默的含義就是“莫沉默”,莫默的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不愁吃不愁穿要什麼有什麼,好的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也讓她形成了自己非常鮮明的性格,她自己必須事事都要說真話,不說真話不舒服,不說真話很難受。

在現實生活中說真話很容易得罪人,說真話很容易讓對方不舒服,有些話往往會選擇非常委婉地表達,莫默無論面對家人朋友同事還是愛人,只說真話,表達非常直截了當,當然她的禮節禮貌一點問題都沒有。

電影開頭與鄭多多一夜情的美女

這名美女在鄭多多高璐的婚禮上也出現了,兩人在婚禮上合影拍照時,鄭多多還偷偷地捏了一下這個美女的屁股。這種女生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呢?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答案。

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因為好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





抑制旋轉的螺旋


《半個喜劇》從頭至尾都不是喜劇,更像是悲劇,幾個小人物因為各自的目的而聚在一起,做一些利己的事情,卻忘記了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終大爆發,惡人受到了道德懲罰。這不太符合麻花一貫的喜劇風格,卻引人深思,不像《驢得水》、《夏洛特煩惱》這樣從臺詞和情節都笑料不斷的影片,而是輕描淡寫地描繪矛盾,為了讓觀眾更冷靜思考問題。片中兩對情侶,三個人的故事,只有莫默和孫同最終修成正果,而那個討厭的北京富二代卻毀了名譽和婚禮,所以是半個喜劇。






麻蛋小姐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叫半個喜劇是因為它是用喜劇的方式去表現了一個悲劇的現實社會!首先我們每個人如果作為孫同一定會選擇去幫助鄭多多,因為沒辦法我們生為一個農村孩子好不容易考到北京,不就為了戶口與房子,不就為了出人頭地,不就為了現實的財富嗎?而且他母親為了他連房子都賣了,你說是你你應該怎麼選擇?我看的時候我也認為我會選擇愛情,但我發現我錯了,如果選擇愛情可能會失去即將擁有的一切,就算不為了自己為了母親的期待,為了自己十年寒窗,為了物質生活也會讓你選擇放棄莫默,去幫鄭多多,畢竟現實社會有鄭多多這樣幫助你的人也不多!在社會呆久了,你會發現打敗愛情的永遠不是愛情本身而且現實!



吹牛不打草稿哥


電影《半個喜劇》已經上映了,但是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呢?相信很多觀眾會好奇。

明明是一部喜劇,為什麼是半個呢?

劇情節奏

這部電影前半部分節奏非常快,也非常歡脫,觀眾們看到的是各種包袱和笑點,這就是喜劇的部分。前期的笑點主要集中在鄭多多身上,鄭多多的咋帶來了一系列的笑點。

電影的後半部分,笑點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難點。自從孫同的戲份逐漸多起來,這部電影就不是喜劇了,而是一個生活悲劇。

電影的結尾可以說是一箇中性的結尾,他不是那麼喜,也不是那麼悲。電影情節沒有從頭喜到尾,所以電影名《半個喜劇》倒也貼切。

映射

有人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喜歡看開心麻花的觀眾一定知道開心麻花的電影都是有內涵的,不是為了喜劇而喜劇。《夏洛特煩惱》、《李茶的姑媽》、《驢得水》、《羞羞的鐵拳》每一部都有自己的深意,都在反映社會現象。特別是《驢得水》可以說,把人性刻畫極其鮮明。

而這部《半個喜劇》也是一樣,如果要擴詞,半個喜劇對應的是什麼,會不會是半個悲劇?那半個喜劇和半個悲劇加在一起等於什麼?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就是生活,生活不見得都是一帆風順的,他有喜劇也有悲劇。人們更願意看到喜劇的那一面,我們也是為了幸福開心而努力,但是努力的過程是會有苦難的,這就是另一半。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這部電影的電影名真是妙啊。


傾聽邇的美


這部電影前半部分節奏非常快,也非常歡脫,觀眾們看到的是各種包袱和笑點,這就是喜劇的部分。前期的笑點主要集中在鄭多多身上,鄭多多的咋帶來了一系列的笑點。

電影的後半部分,笑點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難點。自從孫同的戲份逐漸多起來,這部電影就不是喜劇了,而是一個生活悲劇。

電影的結尾可以說是一箇中性的結尾,他不是那麼喜,也不是那麼悲。電影情節沒有從頭喜到尾,所以電影名《半個喜劇》倒也貼切。






曉東哥說天下


一部非常寫實的電影,刻畫了現實中很多“真實”的人性,鄭多多、孫同、高璐、莫默等,劇中的每個人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人設,這些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真實存在的,電影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生活中的我們不敢展示那些“醜陋”,當一部電影把那些“醜陋”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這就是人間喜劇,因為這部電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喜劇,無論從臺詞還是段子而言,喜劇效果並不明顯,所以說是“半個”。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因為好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