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國內最毒的蛇是哪一種?

七里香0503


中國的毒蛇根據棲息環境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陸生蛇類,一類是水生蛇類。從毒性來講,陸生蛇類的毒性屬銀環蛇為冠,水生蛇類的毒性以海蛇為最。據研究報道,一些海蛇的毒性還要超過銀環蛇,屬中國最毒的蛇類。不過海蛇和銀環蛇雖然毒性稱最,但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性情很溫和,正常情況下即使接觸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是給它造成了實質威脅才會咬人的。不像眼鏡王蛇、五步蛇或其他蛇類,雖然毒性趕不上海蛇和銀環蛇,但它們性情兇猛、脾氣暴躁,只要從它身旁經過不論招不招惹,它都突然主動向你發動攻擊,因此危險程度遠遠大於銀環蛇和海蛇。


凡夫俗子吳楊


國內最毒的蛇其實就是在我們南方野外經常會遇到的銀環蛇。

很多人通常會以為,國內最毒的蛇應該是比較神秘的,也即是比較不常見的,其實事實是有些讓人意外的。國內最毒的蛇在南方真的很常見,而且這種蛇不止生活在深山的野外,就連農村的一些雜草荒蕪較為嚴重的地方也經常會有它們的身影。

我以前很小的時候就經常會見到銀環蛇,那時候知道它是毒蛇,但確確實實不知道它竟然是國內最毒的蛇,而且就算是在世界上,它的毒性也可以排列在第五名(世界上最毒的蛇是內陸太攀蛇,它主要生活在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及附近,生性害羞,但是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隻老鼠)。銀環蛇具有兩種神經毒素,人被咬時並不會感到疼痛,反而想睡,但只要真的去睡了,數小時後就會因為不及時治療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在我記憶中,我們那裡就有過兩個人因為夏天去砍一些雜草叢而被這種致命的毒蛇給咬死的。因為有過那樣的事件發生,我小時候基本不敢靠近一些雜草很多的地方,特別是在夏天,雜草叢簡直就成了噩夢。

根據以前常見到的銀環蛇的身影,它們通常會出現在一些有水溝的泥土洞內,晚上會出來捕食一些泥鰍、黃鱔、老鼠甚至其他蛇,比如水蛇,草花蛇等。

其實草花蛇才是農村最為常見的蛇,這種蛇在蛇類算是比較安全的了,因為它們身體小,還很害羞,當然最主要的是它們沒毒,不過雖然可以確定它們沒毒,咬人不疼(我小時候還沒怎麼懂事,不知道怕鬼,也不知道怕蛇的時候就被它們咬過兩次,說實在話,那真的不疼,而且被它們的身體爬貼在腳上的感覺還挺好的,雖然很讓人覺得恐怖),但還是很讓人害怕的,誰叫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擁有那種天生怕蛇的基因呢?


小民科


初一的時候和老爸去田裡放水,然後回家爸爸走前面我走後面玩手機,走著走著突然前面出現一條銀環蛇不知道老爸是剛剛好跨過去還是過去後蛇遊走過去的,但當時另一隻手裡的挖土的雛子一下就挖了下去捨得後半部分斷了,不過還是跑了。


CF楊雙鷹


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小學四年級被一條烙鐵頭咬過,當時在床上躺了一個星期,找了附近一個治蛇咬傷的大夫才給我治好。從那以後遇到蛇總是感到非常的害怕,尤其是在晚上,總是擔心腳下會莫名的出現一條蛇,常常看見樹枝都以為是蛇。

但不幸的是工作所在的地方毒蛇特別多,主要有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紅脖頸槽蛇等,在夏天平均每一天都會發現一條蛇。下面分享給大家的2張圖是我去年發的朋友圈。



今天能夠在這裡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真的要感謝上蒼庇佑
。當時把蛇打死以後的半個小時裡,我全身一直在害怕的發抖,就連發的朋友圈都有錯別字。

照片中的蛇正是銀環蛇。銀環蛇是繼細鱗太攀蛇、東部擬眼鏡蛇和太攀蛇之後,陸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綜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半數致死劑量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陸地上最毒的毒蛇,當然毫無疑問也是我國最毒的毒蛇。

關於莽山烙鐵頭確實有很多傳奇的傳說,雖然在黑市上其身價被炒到每條百萬元以上 ,但其價值高不是因為其毒性最強,而是因為其最稀有。

又到了毒蛇出沒的季節,希望大家一定要小心,走夜路的時候一定要帶好手電筒。我空間的第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被蛇咬傷之後如何進行現場救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

如果你想了解醫學和健康相關的知識,請關注我,我會每天回答相關的問題,空間也有往日回答的文章。


普外三角針


全世界3000種毒蛇中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有毒蛇的毒性的強弱也不相同,海蛇、東部棕蛇、黑曼巴蛇、非洲樹蛇、鼓腹巨蝰、沙漠角蝰、森林眼鏡蛇、虎蛇等都有毒。

1、海蛇

海蛇的毒液屬於最強的動物毒。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

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後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痺大意。實際上海蛇毒被人體吸收非常快,中毒後最先感到的是肌肉無力、痠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症狀,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被咬傷的人,可能在幾小時至幾天內死亡。

2、東部棕蛇

東部擬眼鏡蛇十分危險,澳大利亞大多數的蛇吻致死事件幾乎都與本種脫不了關係。一旦受到威脅,就會積極反擊,首先會將身體前端抬高並彎繞成S型、撐平頸部、張開嘴巴,然後迅速猛烈攻擊。以其他爬蟲類、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東部棕蛇在世界最毒蛇毒排名,位居第二,被激怒後,極具攻擊性,而且會進行多次攻擊,也是在澳大利亞大陸,殺人最多的一種蛇。它毒液中的凝血劑,會引起血液凝結,被咬中的生物,會因腎衰竭而死。

3、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體型最長、速度最快、攻擊性最強的殺手。它能以高達19千米的時速追逐獵物,而且只需兩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更可怕的是,不管在任何時候,黑曼巴蛇的毒牙裡都有20滴毒液,人類一旦被它咬到,幾乎百分之百死亡!從名字來看,大家一定以為黑曼巴蛇是黑色的,其實這種蛇的身體並不黑,發黑的是它的一張大嘴。

基於各種因素,黑曼巴蛇被認為是非洲最危險及最令人聞之色變的毒蛇之一,話雖如此,由它們所造成的蛇咬個案非常少,這是因為它們主要出沒於人煙稀少的地方以及它們並不願意與人類發生衝突。

4、非洲樹蛇

非洲樹蛇不是一種侵略性的蛇,它們更喜歡低調,這就意味著死亡事故相當罕見。如果被非洲樹蛇咬了,只能說運氣也太不好了。非洲樹蛇遍佈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樹乾草原。毒牙很長,長在口腔後部,直伸到口的前端。被它的毒牙咬傷後會引起出血並致死。

非洲樹蛇擁有大型後溝牙,且它的毒液含有劇毒,已導致多起致人於死的事件,被它咬傷後,血液不會凝固,全身會七竅流血,內臟器官也會大出血,死亡過程緩慢而痛苦,惟有抗毒血清能挽救傷者性命。

5、鼓腹巨蝰

蛇鼓腹巨蝰蛇在非洲大陸上毒死的人比其它毒蛇毒死的人總數還多。這種蛇在白天懶洋洋的,無精打采,可是一到晚上,它們就精神抖擻,到居民住宅去找老鼠。這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這種蛇不怕驚嚇,當人走近它時,它並不急於躲開,所以,很容易在黑暗中踩上。這時,蝰蛇會立即做出反應,猛地咬人一口。鼓腹蝰蛇有大毒牙和劇毒的毒液,一旦挽救不及,被咬的人則必死無疑。

鼓腹巨蝰蛇的蛇毒為血液毒,可直接作用於人體組織,使細胞壞死。咬傷嚴重者可在6小時內因休克而死亡,時間稍長者,也可因組織壞疽和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6、沙漠角蝰

沙漠角蝰是沙漠地帶最常見的典型毒蛇之一,在伊拉克南部沙漠地區很常見。角蝰可將將自己的身體埋在沙土中,只露出眼睛、鼻口以及頭上的角,捕殺獵物。

沙漠角蝰也有一對可以活動的中空毒牙,除了發動攻擊之外,平時這對毒牙都收放在它的上頜處,毒牙很大,裝滿了毒液,毒性也很厲害,能在數秒間殺死獵物。以蜥蜴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它可以擺動尾部潛伏在沙漠中,不易發現。

7、森林眼鏡蛇

森林眼鏡蛇快速、機敏而且喜愛把樹林作為棲息地,它能夠毫不費力的爬到樹上。就像其它的眼鏡蛇一樣,當它激動不安的時候會展開脖子上的肋骨形成兜帽的形狀。

森林眼鏡蛇的毒液擁有0.12毫克的半數致死劑量,此外不僅它的毒液極其強效,擁有致命的麻痺效果,而且它也能傳遞高劑量毒液,而且當這種蛇咬住獵物的時候就會掛在上面不鬆口,有趣的是森林眼鏡蛇毒液中所含有的神經毒素或許在治療老年痴呆方面有些用處。

8、虎蛇

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被虎蛇所咬後,除了傷口劇痛之外,從傷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會令足部及頸部出現痛楚,身體感到麻痺、出汗,隨即開始呼吸困難及局部肢體癱瘓。

被虎蛇咬傷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療的話,致命率仍高達45%。

9、印度環蛇

印度環蛇又名“普通環蛇”,是一種主要分佈在印度及鄰近地區的環蛇,這種蛇的毒性非常強,它是印度“四大毒蛇”的成員之一,在十多種環蛇品種當中,它也是最常造成嚴重蛇傷的一種。

印度環蛇的毒性非常大,平均2-3毫克的毒液就足以致命。其毒液裡含有劇烈的神經毒素,而不少專家相信,印度環蛇的毒性比一般眼鏡蛇的毒性要強得多,這種毒素會影響生物的神經系統,如大腦等。當人類被印度環蛇咬傷後,只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有得更是完全沒有感覺,被印度環蛇咬傷的人可能在6-8小時後死亡。即使注射了蛇毒血清也只能有50%幾率存活下來。

10、虎斑響尾蛇

對於虎斑響尾蛇的毒性強度存在很多不同的說法,虎斑響尾蛇發現於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地區,一份資料記載它的半數致死劑量為0.06毫克,而其它記載有的更高。

虎斑響尾蛇是所有響尾蛇中毒性最高的,被這種蛇咬傷應當被視為極度危險情況,如果遇見過一隻虎斑響尾蛇的話,那麼它的斑紋就是一種警告。



大眾下午茶


莽山洛鐵頭毒性雖強,但不是最毒,這個蛇只是非常稀有,而且很漂亮,曾經有黑市是拍出一條几十萬上百萬的天價。不過現在人工養殖的多了。







中國最毒蛇是銀環蛇,銀環蛇咬的不痛,但神經性混合毒素非常致命。銀環蛇性情溫和,長得跟白環蛇有點像,白環蛇卻是無毒的,所以不瞭解的人碰到了萬萬不要招惹。



另外要注意的是原矛頭蝮,這個蛇雖說不至於咬死人,但其毒素對腎的損害非常大,被咬嚴重的基本上就告別性福生活了。


還有尖吻蝮,俗稱五步蛇,這個蛇現在很多人工養殖的,肉多味美,但毒性卻是非常強的,如果被咬了沒有及時打血清的話,多半要截肢。蝮蛇大多都是尖腦袋,有劇毒,最著名的就是短尾蝮,尖吻蝮和原矛頭蝮,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蝮蛇,亞種等等。


而最中國危險的蛇應該是眼鏡王蛇了,這貨毒性不算最強,但注毒量超大,被咬了死亡率還是非常高的,而且它性格暴躁,速度快,攻擊性強,體型也大,一般都能長到4米左右,有記錄的最大個體差不多接近6米。



這裡順便說下赤練蛇,有些地方叫火赤練,火三更等等。赤練蛇在中國分佈很廣泛,色彩鮮豔,攻擊性也很強,很多人以為是劇毒蛇,其實赤練蛇是無毒的,只不過它口腔細菌很多,咬的很痛,有皮膚過敏的被咬了,可能會出現腫脹現象,洗乾淨就好。


最後奉勸愛吃蛇的朋友們:少吃,最好別吃了。因為蛇身上寄生蟲非常多,有些寄生蟲用尋常方法是殺不死的。而且蛇是有益的,試想如果哪天蛇類滅絕了,那將會多出多少老鼠


豆甫的杜


莽山烙鐵頭已更名為蟒山原矛頭蝮。

莽山由於早期炒作,獲得很多名不副實的稱號。比如價格百萬,國內野生個體確實稀少,國外圈養繁殖很成功,目前市場價一條苗子也就兩三千,還有誤導最大的就是對它的毒性描述。

一般測毒力的蛇都是些經常咬人的蛇,莽山這種本身稀少咬人也少的蛇很難會有測試。不過國內有一次莽山的毒力測試,為我們揭露了莽山的毒性水平。

2010年劉宇等人測定了莽山原矛頭蝮粗毒的生物學活性,測得莽山原矛頭蝮粗毒對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4.3mg/kg。

這個腹腔毒性比國內測過的亞洲蝮屬都要弱,通俗的講,國內測過毒性的蛇裡,莽山屬於墊底的水平。

而同樣注射條件下國內毒性最強的為銀環蛇,銀環蛇腹腔注射Ld50為0.028-0.08mg/kg。毒性在全世界也是前五之列。





世界記憶大師龍雅


中國地域廣闊,南北氣溫溫差大,物種豐富,毒蛇資源也很多,其中主要的毒蛇有銀環蛇、金環蛇、蝮蛇、眼鏡蛇、五步蛇等,下面小編就來滿足一些蛇友的興趣,分享一些中國最著名的十大毒蛇。

第一名(冠軍):白唇竹葉青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學名] 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分類地位] 蛇目:蝰科

[形態特徵] 體長60--75釐米,尾長14--18釐米,體重約60克.頭呈三角形,其頂部為青綠色,瞳孔垂直,呈紅色,頸部明顯,體背為草綠色,有時有黑斑紋,且兩黑斑紋之間有小白點,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為白色,自頸部以後連接起開形成一條白色縱線,有的在白色縱線之下伴有一條紅色縱線.有的有雙條白線,再加紅線.亦有少數個體為全綠色.腹面為淡黃綠色,各腹鱗的後緣為淡白色,尾端呈焦紅色。

[生活習性] 棲息于山區陰溼溪邊,雜草灌木叢和竹林中,由於綠的體色和善於纏繞的尾巴,很適應樹上生活,它們常吊掛或攀繞再溪邊的樹枝或竹枝上,體色與棲息環境均為綠色,極不容易被發現.有時也盤踞在石頭上,頭朝著溪流,若受驚擾就緩緩向水中游去.晝夜均活動,夜間更為頻繁.竹葉青是常見的毒蛇,屬管牙類.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的排毒液量為28毫克左右.捕食鳥,蛙,鼠類,有冬眠習性.冬眠期由大雪至驚蟄,5月份出洞.為卵胎生,7--8月產仔,每次產7--8條.剛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傷人。

[分佈] 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安徽、江西、浙江、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國外見於尼泊爾、越南等地。

第二名(亞軍):白眉蝮 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學名] vipera ruselli siamensis

[分類地位] 蛇目 蝰科

[形態特徵] 全長1米,重達1.5公斤.頭比較大,與頸區分明顯,吻短寬圓.頭背的小鱗起稜,鼻孔大,位於吻部上端.體背呈棕灰色,具有3縱行大圓斑,每一圓斑的中央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為黑色,最外側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

[生活習性] 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區.主要棲息在寬闊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區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帶活動,炎熱時喜歡棲息在蔭涼通風處.受驚時並不逃離,而是將身體盤捲成圈,併發出呼呼的出氣聲,身體不斷彭縮,持續半小時之久.以鼠,鳥,蜥蜴為食,採用突襲方式,軀幹前部先向後曲,猛然離地再向前衝並咬住獵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傷人畜較多,是我國劇毒蛇類之一。平均每條蛇咬物一次排毒量約為200毫克,屬於卵胎生,7--8月份產仔,每次產仔十幾條左右。

第三名(季軍):眼鏡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俗稱山萬蛇,過山峰,過山烏,扁頸蛇,大吹風蛇,英雄蛇,麻骨烏,蛇王,大眼鏡蛇,大膨頸蛇,大扁頸蛇,黑烏梢等

[英文名] King cobra、Hamadryad

[形態特徵] 具前溝牙的毒蛇。外形一般與眼鏡蛇相似,區別是眼鏡王蛇①體形較大,常長達3~4m,最大長度紀錄幾達6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種。②頭背除典型的9枚大鱗外,頂鱗之後尚有一對大的枕鱗; ③頸部擴展時,擴展部位較窄而長,且無眼鏡蛇的特有斑紋;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V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40-50個,激怒時其前身1/2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④背鱗中段15行,尾下鱗部分成單。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橫斑;腹面黃白色。頸部腹面橙黃色。幼蛇黑色,具34~45個黃白色環玟。

[生活習性] 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白晝活動。主要捕食蛇,偶爾吃蜥蜴等。卵生,7~8月產卵

[中毒症狀] 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狀燒灼似劇痛,10天后局部壞死。腫脹達於軀幹持續約18天。全身水泡,皮膚及皮下組織壞死通常是咬後第5天出現。創傷要幾個月才痊癒。

[分佈] 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xz。國外分佈於東南亞, 南亞。生活於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區。

第四名:灰藍扁尾海蛇 Laticauda colubrina

體型細長,體長可達200釐米,體重0.5--1.5公斤.身體前部為圓形,後部至尾部逐漸變成側扁.體背部青灰色,從頭至尾有51--68個青灰黑色的寬橫紋環繞蛇體.腹部黃色或橄欖色.

地區分佈

產于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沿海;國外見於印度半島沿海等地。

第五名:尖吻蝮(五步蛇) Deinagkistrodon acutus

頭大,呈三角形,吻端有由吻鱗與鼻鱗形成的一短而上翹的突起。頭背黑褐色,有對稱大鱗片,具頰窩。體背深棕色及棕褐色,背面正中有一行15-21+2-6個方形大斑塊。

腹面白色,有交錯排列的黑褐色斑塊。體形粗短,最長的雄性1335+206 mm,雌性1238+165 mm。背鱗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僅有極細的弱稜,其餘均具有結節的強稜,體表粗糙。

腹鱗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為雙行。尾尖一枚鱗片側扁而尖長,俗稱"佛指甲"。

[分佈] 在我國分佈範圍大致在東經104°以東,北緯25°到31°之間。已知的分佈地區有安徽(南部)、重慶、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廣西(北部)、貴州、廣東(北部)及臺灣省。國外只見于越南北部 。

第六名:金環蛇 Bungarus fasciatus

全長12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通身黑色,具較寬的金黃色環紋,體尾共有19~27+3~5環,黑黃二色寬度約相等。

頭背黑褐色,枕部有淺色倒" 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故軀幹橫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圓鈍。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上唇鱗7,2-2-3式。

背鱗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腹鱗214~230,肛鱗完整,尾下鱗單行,29~39枚。

[分佈] 我國分佈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佈於南亞及東南亞。

第七名:銀環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全長10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汙白色。頭背黑褐,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較尖。

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關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上唇鱗7,2-2-3式。背鱗平滑,通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腹鱗203~231;肛鱗完整;尾下鱗單行,37~55枚。

本種有2亞種:指名亞種B. m. multicinctus Blyth 腹鱗203~218,背面白色橫紋30~50個;雲南亞種B. m. wanghaotingi 腹鱗213~231,背面白色橫紋20~31個。

[分佈] 指名亞種分佈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包括臺灣、海南與香港。雲南亞種僅見於我國雲南省西南部。國外分佈於緬甸、老撾及越南北部 。

第八名: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頸細 頭背布有很多細鱗片 吻較窄

兩鼻間鱗較小,隔有數片更小的鱗片 左右兩眼上鱗之間一橫排上有小鱗14--16片

鼻鱗與頰窩鱗前緣之間有1--數片小鱗

體長1米左右 體背顏色棕褐 在背部中線兩側有並列的暗褐色斑紋 左右相連成鏈狀

腹部灰褐色 有多數斑點

棲息于山區森林中 尾具有纏繞性 夜行性 食蛙 蜥蜴 鼠 鳥

主要分佈省份: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貴州 雲南 陝西 甘肅 臺灣

第九名:圓斑蝰 Vipera russellii

分佈於 福建 廣東 廣西等...

食鼠類的小型哺乳動物 卵胎生30--40 最高的記錄為63仔..

棲息於丘陵地帶 多見於稻田 在通風涼爽或陰暗處...

頭呈三角形,體粗尾短,頭背有三塊圓斑,體背有三縱行大圓斑,背脊一行圓斑與兩側交錯排列,圓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鑲以黃白色邊,性兇猛 。

國內分佈:福建(詔安,泉州,惠安,仙遊,南安),臺灣(花蓮,瑞穗,臺東,高雄,恆春, 圓斑蝰成功,屏東,臺北),廣東(韶關,廣州),廣西(南寧)。國外分佈: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

第十名:舟山眼鏡蛇 Naja atra

[識別特徵] 全長1000~20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沒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黃白色窄橫紋,在幼體較為明顯。受驚擾時,前半身豎起,頸部扁平擴展,顯露出項背特有的白色眼鏡狀斑紋或此斑紋的各種飾變。

腹面汙白色,頸腹具灰黑色寬橫斑及其前方的兩個黑點。頭呈橢圓形,與頸區分不十分明顯,頭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沒有頰鱗;上唇鱗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鱗後入眶。第四、五兩枚下唇鱗之間嵌有一枚小鱗。背鱗平滑,中段21(19)行;腹鱗162~182,肛鱗完整或二分,尾下鱗38~53對。

[學活習性] 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 700 m左右的平原、丘陵與山區,見於灌叢、竹林、溪澗或池壙岸邊、稻田、路邊、城郊,甚至進入花園或住房。白晝與夜晚均見活動。捕食魚、蛙、蜥蜴、鼠、鳥及鳥蛋、蛇等。每年5月前後出蟄,11月進入冬眠。卵生,5~6月交配,7~8月產卵7~19枚,卵徑42~54 mm×26~31 mm;約經50天孵出仔蛇,全長約200 mm。

[分佈] 我國特有種。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西至廣西東北部、貴州、重慶東南部,包括臺灣、海南及香港。











知明肚


中國最毒的蛇🐍是美女蛇🐍!!!

專攝人魂魄,殺人於無形!!!

也是最善良的妖魔,讓人在美夢中死去,毫無痛苦!!!

我愛你👄美女蛇👩🐍!!!



真味館107182901


這個地方不能說哪類蛇。一般蛇類的劃分為遊蛇,毒蛇,蟒蛇。那你說這三類蛇,那類蛇最毒?當然是毒蛇的毒最毒了。哈哈,想必題主不是想問這樣的問題了。說到毒蛇,它又有很多品種。所以,小生認為題主應該是想問毒蛇中哪種品種的蛇毒最毒。

網絡上公認的國內最毒毒蛇是銀環蛇。

它是繼細鱗太攀蛇、東部擬眼鏡蛇和太攀蛇之後,陸地上毒性最猛烈的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最毒的毒蛇綜合排位(含海蛇)中也在前八之列。銀環蛇的LD-50為0.08~0.108,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陸地上最毒的毒蛇。但由於該蛇生性膽小、性情溫和,不主動攻擊人,因此為其所傷的案例並不多。

有可能有人說是五步蛇。


民間也有很多五步蛇的傳說。但是,為什麼小生卻說是銀環蛇,而不是五步蛇。是因為通過專家們的對比,同濟量的毒液,銀環蛇的毒最毒。

當然,好幾年前有出現了一種新品種,莽山烙鐵頭,是一種毒蛇和蟒蛇的雜交品種。不僅提醒如蟒蛇,還帶有劇毒,毒性也不差於眼鏡蛇。

這個地方也要提一個王者,眼睛王蛇。蛇中王者。在國內的毒性排名第四,世界前十。

好了,不說了,小生本來就怕蛇,寫這答案,小生心中一直發毛著。有一點,花紋圖案鮮明且鮮豔,頭型成三角,必是毒蛇。總之,遇到蛇,能避則避。不能避,那就聽天由命吧。

閃人了,怕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