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勸自己善待傷害你的人,解決奧祕全在重新解讀“旁觀者清”中

不要勸自己善待傷害你的人,解決奧秘全在重新解讀“旁觀者清”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善待傷害你的人,就是不善待自己,連自己都不善待,別人當然要傷害你。這個死循環便形成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被傷害的人,覺得有理難辨,憋屈的緊,而願意聽你倒苦水的人,一般都是湊個熱鬧,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而且,他聽完後安慰你的話,實際作用遠小於你的傾訴本身。

傷害別人的人,永遠不會覺得這是傷害,他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對自己好,有什麼錯?在這兩方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往往都是被傷害了的人會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是弱者。

這個自我定性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選擇戰鬥,還是認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很困難的,因為離開現場,就很難再找一個合適的場合再決雌雄。放棄嗎?不能就這麼認了!煎熬良久而無果。最後,集合古往今來的“受害者”心聲,才創造了一句老話兒:善待小人!

善待小人,有幾層含義。

被惹不起的人傷害,只能善待。

“惹不起”是最無力的一種狀態,混合了無助、隱忍、被動、挫折等感情,只能安慰自己要善待傷害你的人,這是鍛鍊心境的最佳時機,一邊忍一時海闊天空,一邊合計以後如何用善良感化“惡人”,以避免再次受到傷害。此善待,是假善待。

不是打不過,是面子惹的禍,只能善待。

“你可以不要臉,但我不能跟著你不要臉”;“狗咬人,卻不能人咬狗吧?”這些話都代表面子,不跟“惡人”一般見識,選擇“無視”就是最大的善待,因為在要面子的人們眼中,自己在“惡人”面前是佔理的,只是不屑於降低身段,由他去吧。此善待,是假善待。

看穿而不揭穿,是選擇善待。

能看懂對方想要什麼,便能看清對方有可能會使用的手段,便知道如何應對。“不揭穿”不等於等著被傷害,而是根據對方的做法來隨機應變,處理的漂亮但卻不把對方逼到絕路,解決問題,又不激化矛盾才是智慧。此善待,是真善待。

此種善待,是如何做到的?最好的方法,即是“旁觀”。何為旁觀?就是像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的念頭,而非觀察別人,因為別人對你的一切“傷害”,都源於你自己的態度和你的行動。與其觀察別人,不如好好“旁觀”自己。找到你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到底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支持,解決什麼問題。瞭解了自己,便能看清對方想要什麼,便明瞭相處之道。

看不清自己,免不了看輕自己,便要被動善待別人。

看清自己,整個世界也便清晰明瞭,也就不存在什麼善待誰的問題了。

“旁觀者清”,已流傳許久,人們用這個詞的場景都是講自己以外的人,而真正的奧秘,其實是講自己的,通過“旁觀”自己,找到自己,清,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