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底是讀還是不讀?疫情下的鐘南山院士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詮釋

春節前後所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在各大媒體報道的過程中,人們漸漸意識到了病毒的可怕性,我們能做的就是聽專家的建議,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一切能延遲則延遲......

這已經是在“閉門修煉”的第十天,人們心中都在期盼那個疫苗早點研發出來,早點去工作,早點去瘋玩吧......

書到底是讀還是不讀?疫情下的鐘南山院士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詮釋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掛帥出征,讓我們瞬間看到了一束光,一束透過烏雲的光!

“初一不出門,初二不出門,初三不出門,鍾南山說出門,我們才出門。”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將老百姓對鍾南山院士信賴,表現的淋漓盡致。

並不是人們盲目的對鍾南山院士盲目的崇拜,要知道早年的鐘南山刻苦鑽壓學術,二十歲名牌大學畢業,四十歲遠赴英國進修,六十歲帶領醫護人員抗擊非典,如今八十多歲了,依舊掛帥出征,遠赴武漢,與“新型冠狀病毒”戰鬥......

書到底是讀還是不讀?疫情下的鐘南山院士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詮釋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去更遠的地方?其實這些都可以,但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個像鍾南山院士那樣有知識的人。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當危難來臨之際,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危險。

學知識有時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這個社會,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需要培養更多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人,未來年輕一輩的崛起希望有你。

讀書也是一種責任。

書到底是讀還是不讀?疫情下的鐘南山院士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