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下一個風口將是什麼行業?

旅遊和美食評論007


我是三首玉,我來回答。

未來5年,下一個風口應該是食品安全、中醫養生、人工智能。

一、食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人的成長、發育、健康、營養、長壽、康復等一切與人相關的活動都離不開食品,食品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從前,食品來自大自然,糧食自己種植,經過粗加工就可以食用;蔬菜水果自己種植,摘下來就能吃;家禽肉食自己養,雞鴨豬羊滿院跑。

後來,為了存儲,人們學會了食品的醃製冷凍,學會了燻烤煎炸。再後來發明了食品添加劑,食品放再久都不會發黴變壞;快捷食品、方便食品適應了快節奏的生活,但味道卻不是原來的味道,卻滋生出各種病疾。於是,食品質量問題提上了日程,食品安全關係人的切身安全,必將成為社會下一個風口。與食品安全相關的食品設計、食品加工、食品檢測、食品分析、食品包裝、食品存儲、食品運輸等產業必將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二、中醫養生。

中醫源遠流長,中醫博大精深,中醫主張調理,治本為主,由內到外的治療,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西醫的衝擊,中醫被擠壓到角落裡受冷落,發展受到極大限制。但是西醫有西醫的缺陷,副作用給人們造成極大痛苦和麻煩。當人們意識到中醫珍貴時,中醫迎來了發展的風口,中醫、中藥、五禽戲、針灸、推拿、按摩、刮痧等都將會在風口起舞。

三、人工智能。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互聯網、智能機器人等必將代替人類從事簡單、重複、危險、高強度等工作,把人類解放出來。目前,汽車自動駕駛、銀行智能櫃員、醫院遠程診療已經開始應用,呈逐漸推廣趨勢,迎來快速發展的風口也是必然。

總之,食品安全、中醫養生、人工智能等必將成為下一個風口產業,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首玉


我是一名90後,在強大的房貸壓力下,我果斷辭職幹起了擺地攤,剛開始要面子,加上沒有經驗,沒有太大的成效,後來回去好好學習了一下,準備了一些東西,喇叭,廣告牌,音響,每天早出門兩個小時佔位置,開始賣紙巾,因為我有進貨渠道,每條大概4-6元之間,賣的話也不貴,主要是走量,薄利多銷最穩妥!




小董奎


現在的網絡時代是非常發達的,包括現在網絡再給大家便利到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受益於網絡的,同時的話,咱們也可以通過網絡來做一些兼職,給自己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生完孩子之後就在家裡一直帶小孩,而且小孩的話比較調皮,帶起來的話也是非常累的,嗯,現在的話就沒有出去上上班了,通過小區的寶媽接觸到了社交電商平臺,我就覺得這個東西還不錯,同時的話我也可以做一做嘛,嘗試一下又不花錢,對不對?說不定還能賺錢,當時抱著這種心態,現在已經做了,下半年做到了月入過萬,很慶幸對於自己的敢於嘗試這方面的話,真的是很高興,現在的社會,對於每一個人的話都很公平,掙錢的機會有很多都擺在你的面前,只要你願意去賺這個錢,肯努力去做的話,就一定可以的,我做的是要電商平臺,現在是一個國家大力推廣的,一個期間收入的話是非常可觀的,非常適合寶媽上班族來兼職來做


日子好過123來找我


可以在網上了解一下,網上運作事業把自己業餘時間用起來就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和保障,也沒有運作成本和開支,我以前上班也是空閒時間多,所以就在網上做了一個兼職,後面兼職做的比上班強以後就全職在家裡做了,到現在做了兩三年了,挺滿足的😄


好運緣源不斷


可以在網上了解一下,網上運作事業把自己業餘時間用起來就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和保障,也沒有運作成本和開支,我以前上班也是空閒時間多,所以就在網上做了一個兼職,後面兼職做的比上班強以後就全職在家裡做了,到現在做了兩三年了,挺滿足的😄


好運源緣不斷耶


淘寶,今日頭條,抖音,我覺得是最近10年的風口。

但是到現在為止,這三個風口已經過了紅利期,真正能在裡面賺錢的都是有實力的大商家或者強人。

風口是什麼?風口就是趨勢,有趨勢在,豬都能飛起來。

那麼,下一個風口是什麼呢?或許真的像王某人說的,未來是零工時代,個體崛起。

現在各大型招聘會,均寫著招聘年齡限制在35週歲。

那35週歲的人被限制了,那他們就不用生活,不用養家餬口了嗎?

不是的,他們的生活壓力比任何一個人都重,畢竟上有老下有小,近期新聞不是經常報道,曾經月薪2萬,別人叫我某總,如今送外賣的新聞嗎?

這些都提現了中年人的心酸和無奈。

特別是近期人民網報道的新聞,美團,美圖,靈鴿紛紛進入招聘行業,是中年危機的提前到來嗎?

我想,未來誰能整合這些人脈資源,誰就能站上時代的浪潮,或許這個就是未來的下一個風口。


金融大咖1688


過去五年,微商、自媒體、新零售、共享經濟、P2P,算是比較火的行業,但是,微商現在不再,自媒體產生一些頭部號,新零售只有馬雲得益,共享經濟中的滴滴已經風光不再,P2P就不用說了,投資人可以說是談P變色。

那麼未來五年,會有哪些風口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可能性。

一、人工智能

在未來,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發展的極其迅速,人工智能將為世界各行各業帶來絕對的變革。隨著技術的飛速革新,人工智能替代傳統人工將出現在各個領域,智能化無人工廠、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將普及在全世界。

二. 物聯網

把所有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即物物相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這幾年推行的智能家居其實就是把家中的電器通過網絡控制起來。許多酒店賓館的電器設置已經實現了物聯網的功能,在操作上簡潔方便,智能化水平高,未來不久,在家庭中也極具有普及的可能性。

三、大健康養老

馬雲說過,未來唯一能夠打敗阿里的,可能只能來自於大健康領域。大健康包括健康產品、醫療、藥品、養老、護理……

健康養老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成鏈,在藥物,保健品,體檢,體育健身,營養學方面都必然有著極大的增長潛力。

看到有的老闆為了青春活力不惜花上百萬的藥來養生,可見市場之大。

四、智能汽車

其實,無人駕駛汽車,已然是一個龐然行業了。但在應用上還沒到了,說明技術上的升級還在進行中。再加上新能源在汽車領域的導入,這個行業將會有巨大的能量。

五、知識付費與在線教育

知識付費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未來這個領域一定會更大的發展,創作在過去30年,幾乎是免費的,創作作者能夠獲得收益的,畢竟是少數,未來,創作有市場,就有收益,而教育行業,在未來將會迎接來高速的發展,畢竟國家提供的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太過於狹窄,滿足不了人們生活需求的提高。


董一刀


未來5年最掙錢的十大行業有哪些,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互聯網行業

這兩年,互聯網行業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互聯網消費也逐漸從PC端轉向手機端。互聯網本身是個瞬息萬變的大行業,從最早的搜索信息門戶,社交到現在的電商,互聯網金融等等,“互聯網+”已成為共識,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推動“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

汽車行業

今年上半年,國內車市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汽車經銷商的汽車銷售收入整體也實現增長,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汽車價格的不斷降低,汽車銷售毛利則同比下滑。汽車銷售業務仍然是經銷商企業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對經銷商企業整體收入的貢獻率最高,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汽車銷售利潤漸薄,經銷商已主要靠售後服務等業務來贏利,經銷商企業的汽車銷售業務對其營收和利潤貢獻率均有所下降。

文娛行業

文化娛樂行業不止是年輕人的消費,現在一部電影動輒幾億的票房,反映了現在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渴望,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持續增長化。同時由動漫,遊戲等衍生的二次元文化興起,也聚集了更多的年輕用戶,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健康產業

當今社會,沒有一個產業能像健康產業一樣,與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繫。中國真正把健康作為一個產業還不到20年的時間,在未來至少10年,健康行業將迎來倍數級別的增長!

新零售

沒有把握未來技術,不看未來,只有在昨天,如何適應這種新技術,如何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如何配合現代物流,以及如何善用大數據。必須創造新的零售。

直銷行業

低風險、低投資,因為直銷是個人創業的好機會,也是擴大就業和國內需求的必然選擇。雖然直銷是一個新興產業,但其潛力巨大。

書畫收藏業

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近些年,收藏熱在中國蓬勃興起。去年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達548.8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8.8%。中國書畫仍佔最大份額,成交307.1億元人民幣。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的中國人已經超過1億。因此要說書畫收藏行業的前景也是非常可觀的。把握好收藏業的黃金期,我們得到的不僅僅是投資帶來的效益,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洗禮和體驗。

殯葬行業

說到殯葬業的暴利,它的利潤率遠遠高於房地產業,但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老百姓的民怨沸騰,則遠遠不能與房地產業相比的,所以,它排名只能靠後了。以二三十元招標買入的骨灰盒,放在殯儀館的貨架上,售價就到了三四百元。

利潤率高達10~20。材質較好的、成本不超過100元的骨灰盒,賣到一二千元;一塊不足2平方米的土地,上面建有或繁或簡的墓碑,少則五六千元,貴則一兩萬元。墓地比商品房還貴。如果蓋成房子,按那樣的遠郊地段,每平方米不過值1000多元。可墓地僅土地每平方米就賣5000多元。真是死都死不起。

快餐行業

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升,很多的人是非常的享受生活的,也是非常的繁忙的,經常沒有時間做飯,感覺吃飯都是非常的浪費時間的,所以導致了快餐行業的飛速發展,快餐行業的成本不太多,但是把快速做出來之後,價格是非常貴的,是一個很掙錢的行業,現在很多的人都在從事這個行業,可見這也是一個暴利的行業。

人工智能

“誰贏了人工智能,誰就會贏得互聯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雜誌將人工智能技術列為十大通用技術之首。

土匪看好的下一個大爆發點就是人工智能,這個可能會成為科技創新的下一個主戰場。自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成為最火爆的行業之一。尤其是今年5月份阿爾法狗與圍棋高手柯潔巔峰對決,讓人們對人工智能的討論更加激烈。


佈道財經



要想展望到未來5年,找到下一個風口,我們不妨先以史為鑑,看看過去10年都發生了什麼。


過去的10年間發生了什麼?


2010年4月6日,在離金山總部不遠的銀谷大廈807室,黎萬強(原金山設計總監,小米聯合創始人)的父親端來了一鍋熬好的小米粥,幾個創始人一人喝了一碗,小米就算成立了。


叫小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mi是mobile Internet(移動互聯網)的縮寫。2010年那一年,也被公認為是移動互聯網的元年。



這一年,熱鬧非凡。


谷歌宣佈退出中國,百度因此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而淘寶也替代B2B成為阿里新的增長點,騰訊則宣佈QQ同時在線超1億人。


自此,百度、阿里和騰訊分別掌握了互聯網最重要的三個應用入口,成為新的三巨頭,被稱為BAT。



面對BAT的崛起,傳統的門戶則陷入了模式困境。網易放棄了正面戰場,專注於網遊;搜狐則多面出擊,佈局了輸入法、視頻以及網遊;而新浪則模仿Twitter推出了新浪微博,並且很快就成了一款現象級產品。



此外,微信、美團、愛奇藝等也都在這一年相繼成立。


淘寶搞了第二屆雙十一狂歡。



2011年,剛被提升為網易總編輯的唐巖離職,在北京一間民房裡,創立了陌陌。


2012年,中國的手機用戶數第一次超過了PC用戶數。九九房CEO張一鳴辭職,成立了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從內涵段子,到搞笑囧圖。從今日頭條到抖音,火山小視頻,盤子越來越大。同年,剛從阿里離職的程維拿著10萬元和同事王剛給的70萬,做出了滴滴打車。


2013年,美團開始發力外賣,淘點點和百度外賣跟進跑步進場。


2014年,滴滴和快的開始打補貼大戰。同年,阿里巴巴美國上市。



2015年-2016年,直播大潮來襲,各類直播層出不窮。YY,虎牙,鬥魚,映客。到了16年年底,馬路上五顏六色的單車讓人炫目。



2017年8月,頭條旗下的火山小視頻和抖音就以Hypstar和Tik Tok的名字走向了海外。眾多公司,也開啟了新零售的元年,從無人貨架,到生鮮餐飲,大家都在無邊界的道路上越做越遠。



過去10年風口湧現的核心邏輯——移動互聯網紅利和網絡效應


縱觀這10年來,踩到風口上的互聯網巨頭們,無一不是趕上了史上最大的一波紅利——移動互聯網用戶高速增長的紅利。


從2010年到2018年,中國的網民數量增長了4億,到今年2019年剛好第10年!



你可能會問?網民增長4億怎麼了,也不是很多嘛,中國可是有十幾億人口,區區4億算什麼。


互聯網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此,網絡效應使得互聯網的價值指數級增長。


在“網絡效應”中,如果沒有人使用網絡內產品,那麼產品就幾乎沒有價值,也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去使用這款產品。


而如果網絡內有足夠的產品使用者,產品就會具有價值。一個有價值的產品會帶來的新的使用者,進而導致產品更具價值。


網絡效應引發正反饋,進一步正向循環,使用戶變得更多,在市場活動中能夠獲得更高的“溢價”。



隨著網絡內終端的增長(比如手機終端,包括山雨欲來風滿樓的5G終端),鏈接數的增長是指數性的,而非線性的。


比如手機用戶終端數的增長可以指數性的增加通信鏈接數。當只有2臺手機終端的時候,只有1種可能的鏈接數;20臺手機終端,有190種可能的鏈接數;200臺手機終端,有19900種可能的鏈接數;2000臺手機終端,就有1999000種可能的鏈接數。計算公式是如下圖的簡單的排列組合公式,其中r=2。



根據上面的數據報告,我們知道中國互聯網用戶數約為 8 億。


在上面行文需要計算組合的時候,計算億級數據的組合,用普通計算器比較麻煩,算不了那麼大的數據。網絡上在線組合計算器就更不靠譜,直接報錯。



其實用Python也就是兩行代碼的事情,信手拈來。


通過上面的公式可計算出中國互聯網用戶人與人兩兩之間可能的鏈接數(理論上)為319999999600000000。


作為對比,美國的互聯網用戶數約為 3 億。


通過上面的公式可計算出美國互聯網用戶人與人兩兩之間可能的鏈接數(理論上)為44999999850000000。


雖然兩個國家互聯網用戶數量只有2倍多的差別,但是在理論的兩兩間鏈接數量上已經有了量級上的差別。


正是這種指數型增長的網絡效應,不僅能夠給互聯網公司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夯實而穩固的“基建”(廣鏈接)。與此同時,網絡效應也為互聯網產品本身的增長,提供了用戶增長模型的其中一種理論基礎。



展望未來5年!


一切盡在趨勢之中,網格效應的正反饋趨勢一旦形成,要想改變原有趨勢的成本非常高。順應趨勢,風口也是有跡可循的。


如果人們都在馬路右側通行,對我來說也在右側通行就更有價值。相反的,如果人們同時在馬路左側通行,我在左側通行則更有效率。此時,轉換成本是數以百萬計的個人之間的合作成本,這個成本可能非常大。


伴隨著這10年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高速發展紅利,就產生了如此多的巨頭,從方方面面改變我們的生活。


而今互聯網流量紅利的消減,已成行業共識,馬太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不管是自身做流量增長的公司,還是採買外部流量(廣告聯盟,SEM)的公司,都能夠明顯切身感受到線上流量越來越貴。



未來的增量在哪裡?


這就不得不提到5G。


5G應用場景有三

大方向——eMBB(移動寬帶增強)、mMTC(大規模物聯網,更多的稱為海量機器類通信 )、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


其中的mMTC,就是5G的其中一個重要場景——萬物互聯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佈的《GSMA移動經濟研究》全球版指出,到2025年,5G全球連接數量將達到14億。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發佈的報告,中國電信商可望如期於2020年推出5g商業服務、預估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5g市場。報告指出,2025年中國5g連接數預估將達到4.28億。中國5g元年(2020年)連接數預估為400萬、第2年(2021年將跳升至4,400萬,2022-2024年分別為1.17億、2.27億、3.54億。


可能很多人會質疑說:你這個5G終端的數量其實也沒增加多少嘛,中國到2025年僅僅預計增加了4億多終端,也才是現在中國網民的數量的一半,沒有多少嘛。


但是請注意,中國的網民數量,增長了4億,是從2010年到2018年,足足用了9年時間,到今年剛好第10年!互聯網用了10年時間增加的4億鏈接終端,到了5G達到相同增量只需要一半的時間


發現了嗎?距離現在剛好是一個5年有沒有!

並且全球這14億的設備是增量!增量!增量!能夠帶來超過979999999300000000的兩兩連接數。


<strong>


<strong>

順著趨勢尋找,哪裡有大規模的增量,哪裡就是風口的風暴中心!


人(移動終端)的增量紅利沒有了,未來的風口、機會一定屬於機器終端的增量。

鐵哥燉


我做淘寶,拼多多,京東任務,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任務,5-50每單價位不等,每天只要1,2小時平均50-60左右,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只要有手機,到處都可以做,還有各種禮品贈送,也不用出去推廣。每天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會變得更多[強]或許你看不上這一天幾十一百來塊錢,日積月累下來也有小兩千,對於一些閒散在家的人,大學生或者在家帶孩子的寶媽來說也可以報銷一部分的開支,生活費妥妥的。賺自己的錢,讓別人說去吧,這年頭有錢比什麼都踏實,賺到錢比什麼都現實💪,安全第一,賺錢其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