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古代最肉麻的詩是哪首?為什麼?

嘻哈有品


若問肉麻的詩詞,我想到詞之為體,長短句錯落,寫情有天生的動人之處,也容易在細膩中感到“肉麻”,我們可以來看看下面這幾個唐宋詞中的“情話大王”:

1、晏小山: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北宋晏幾道的《鷓鴣天》很肉麻: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幾道,號小山,北宋名相晏殊之子。父子二人填詞都寫情,小山寫的情更入戲些。

這首情詞的主人公,應是與晏小山的身份有差別,初遇有多驚豔,在別後的回憶中都是折磨。

而後重逢太喜悅,什麼也做不了,只把夢中熟悉的眉眼看了又看,猶恐不是真的。

黃庭堅說晏幾道“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之,終不疑其欺己。”說他是個痴人。

痴漢眼裡的情,也許讓人覺得“甜到齁”。

2、賀方回:看臉的世界也會日久生情

北宋賀鑄的《眼兒媚》也挺肉麻的: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

賀鑄,字方回,長得不好看,人送諢名“賀鬼頭”。很醜,可是人家很溫柔。

賀鑄不靠臉,靠才華吃飯也很夠用。當時唱詞的姑娘,總是向賀鑄討作品。這首《眼兒媚》,或許只是眾多流行歌曲中的一首。

下闕後三句,可謂是道盡了日久生情的奧秘。眼底色變成意中人,日月長,牽掛都記在了無意識的眉心。

也許初見其貌不揚的人,因為什麼別的契機,不知不覺,走進你心裡。

3、溫庭筠:走過最長的路,就是我的套路

晚唐溫庭筠的《添聲楊柳枝(又名南歌子)》是一種帶著暗語的肉麻: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五代的溫庭筠,也是個不靠臉靠才華的詞人。(與前面的賀鑄並稱唐宋詞壇兩大丑男)

他的路線和賀鑄略有不同,他是個“套路之王”。就拿這首《新添聲楊柳枝》來說,滿篇諧音雙關,深得姑娘喜歡,且待給諸位一一說來:

“井底點燈”這句,類似歇後語,井底點燈——深燭,諧音“深囑”,“深囑伊”就是“深深囑咐你”。

“長行”是唐代的一種棋類遊戲,此句表面意思是郎呀我們選這個遊戲不選圍棋吧~其實呢,“長行”就是走遠路,“圍棋”諧音“違期”,意思就是郎呀你要出門不按時回來你就死定了哼。

後面的雙關就更妙了,古人遊戲的“骰子”是用骨頭做的,那麼骰子裡面裝個紅豆是為何?此物最相思呀。

玲瓏的骰子,就這樣做成了入骨之相思。

溫庭筠深諳小妹兒的情是幽微深婉的,是不願明說的,拐著彎的“套路”情話,也是受害羞小妹兒們的喜歡。

這三首都挺肉麻的,你們覺得呢?


小滿國學


唐詩宋詞元曲,都有細緻、細膩描寫情愛的,我來節選一些,你看看夠不夠肉麻、香豔(太過分的,就不摘錄了,不好),別說老朽不正經,只道古人也輕狂。

1、李生《漁家傲》一首

庭院黃昏人悄悄,

兩情相約誰知道。

咫尺蓬山難一到,

明月照,替身只得聽言笑。

特地嗟吁傳密耗,

芳心要使郎心表。

此際歸來愁不少,

縈懷抱,卿卿消得人煩惱。

2、潘汾《倦尋芳》節選

旋剪燈花,兩點翠眉誰畫?

香滅羞回空帳裡,

月高猶在重簾下。

恨疏狂,待歸來、碎揉花打。

3,秦觀《滿庭芳》節選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4,柳永《浪淘沙慢》節選

愁極。

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闋。

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雨尤雲,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5,柳永《兩同心》節選

洞房悄悄。

錦帳裡、低語偏濃,銀燭下、細看俱好。

那人人,昨夜分明,許伊偕老。

6,晏殊《漁家傲》一首

楚國細腰元自瘦,

文君膩臉誰描就,

日夜聲聲催箭漏,

昏復晝。

紅顏豈得長如舊,

醉折嫩房和蕊嗅,

天絲不斷清香透,

欲傍小闌凝坐久。

風滿袖,西池月上人歸後。

…………





九思堂筆記


我想到了兩首。

(一)是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二)是蘇軾的《戲贈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

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

一樹梨花壓海棠。




會說話的貓R


古代最肉麻的一首詞!女孩子聽了芳心大動,你知道是哪首嗎?

宋詞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真情去體會的。初讀時的驚豔只是膚淺的直覺,真情的流露才是詞的魅力所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安排上一篇古代最肉麻的一首詞,據說女孩子聽了芳心大動,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這首詞就是唐末五代時期的一首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 詞中表達了詞人對情人綿綿不絕的愛意以及堅貞不渝的誓願,詞文中運用了大量比喻,將自己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心生嚮往。

這首詞的內容如下: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詞中作者是這樣表達自己的誓願的:

睡前在枕邊發了上千種誓願,我對你的愛意將無休無止,直到青鬱的山脈都失去生機變得荒涼;水面上可以浮起秤錘,連綿不絕的黃河之水也流到枯竭,白日裡參辰二星同時在天上出現,北斗星回到南面。我對你的愛猶如滔滔淨水,連綿不絕,除非深更半夜出現太陽。

這是詞人的誓言,他用六個比喻將自己的決心表露無疑,他的愛當然有停止的時候,但卻是有條件的。然而詞人說的這些條件絕不可能實現,青山不會輕易荒涼,水面不會浮起秤砣,黃河不會枯竭,參辰兩星不會同時出現,日月也不可能同輝,這些從側面強調了詞人的愛是絕不可能停止的。

青山、水面、黃河、參辰、北斗、日頭,這些景物現象是常在人們生活中的見到的,然而詞人浪漫的想象賦予他們不一樣的魅力,變得更引人入勝了。

這些想象反覆表達了主人公熱切的盼望,愛情不一定是長長久久不可分割的,從更理性的方面可以說愛情是希望可以天長地久的。在主人公的眼中,愛情與山河大地共存,與日月星光爭輝。

詞中的想象是大膽瑰麗的,從山川河流到日月星辰,其想象的空間,想象的對象囊括宇宙。用宇宙間常見壯大的景物來類比愛情,詞人把把愛情的期限與永恆的宇宙相比,更加歌頌了自己堅貞不渝的愛情。

與之相同的還有漢樂府的民歌: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詩人同樣用五個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喻自己堅貞不渝的愛情,表明自己如磐石般堅定不移的信念。

作者將愛的停止與這些自然規律的改變聯繫起來,讓後者成為前者的條件,由於後者是永遠不會實現的,那麼前者就永遠不會發生,這樣將作者的期盼表現得十分生動有力。

作者在詞中反覆強調,一氣呵成,沒有運用華麗的辭藻和富麗的修飾,只是運用比喻來展示內心世界,使詞的整個篇幅顯得熱情奔放,富有力量。

這樣的詞情真意切,使人讀來才更為感動,試問哪個處在愛情中的女孩子,不想擁有對方堅貞不渝的誓言呢,這首《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中描繪的愛情不知道令多少讀者心生嚮往。

您還知道哪些優美並且深情的詩詞,歡迎在下方評論,給大家分享一下。


林鄉人剛子


李煜的“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我覺得“這個”比較“那個”,姐姐尚臥病在床,妹妹就開始和姐夫偷情了,並且還描寫得那麼可愛,很有畫面感:鮮花盛開,月色朦朧,一個美麗的少女為了走路不發出聲音,將鞋子脫掉提在手裡,僅穿著襪子躡手躡腳行走在臺階上,見到早已等候在那裡的檀郎,一下撲到他懷裡,還嬌嗔地來一句:“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活脫脫勾勒出一個情竇初開的美少女嬌羞而又任性的模樣!



東籬舊友


半山腰中一老賊,單槍匹馬提倆錘。

對面半山有個鬼,披頭散髮咧著嘴。

一口吞下這老賊,口外只剩兩個錘。

老賊掙扎幾分鐘,不退反倒往前衝。

惡鬼就是不撒嘴,一個勁還流口水。

後悔當初沒長牙,要不肯定把賊拿。

老賊越衝個越大,眼看門門要爆炸。

惡鬼心裡有點怕,難道這廝開了掛?

老賊這時有點煩,臨走不忘吐口痰。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古人更是喜歡以詩詞傳情,堅貞純潔的愛情一直被世間痴情男女心馳神往。

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神鵰俠侶》的朋友,一定記得悲情人物李莫愁整日在嘴邊反反覆覆吟唱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摸魚兒·雁丘詞》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詞。是詞人被大雁殉情而死的精神所感動作的。

詞人問大雁、自己、問世間人,愛情究竟是什麼?竟讓兩隻大雁以生死來相待。將自己的震驚、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看似疑惑其實是對大雁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讚美與歌頌。

詞的上闋寫大雁之間的故事,全詞圍繞著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一個“問”字,是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讚美。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雙飛客

”,詞人將一雙大雁比喻為人世間形影不離的夫妻。“天南地北”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從時間著墨,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歷程,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詞的下闋藉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後的悽苦。全詞緊緊圍繞一個“”字,讓人讀起來悽婉纏綿,感人至深。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雁死不能復生,山鬼枉自哀啼。用淒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詞人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緻的描繪,再加以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愛情悲歌。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邁陂塘》元好問遺山二闋,綿至之思,一往而深,讀之令人低迴欲絕。同時諸公和章,皆不能及。前雲‘天也妒’,此雲‘天已許’,真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矣。”

現代教育家、詩詞曲作家吳梅《遼金元文學史》:“一往情深,含有無限悲感者也。”


超人小航航


所謂肉麻,就是你會感到毛孔戰慄,興奮,想待在那個狀態裡又有些不適,多半涉及男歡女愛,而古代的感情大多含蓄婉約,今天生活的物質條件雖然豐富,但未必精緻高級。

用今時今刻的肉身體會幾百年前的精細感情,還真的難為了!

可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首詩,唐代李白的《贈汪倫》讓我從一個小學生起,到二十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一身疙瘩,兩個大男人送別,還要邊跺腳踩節奏邊唱歌,揮手,召喚,依依惜別,最後回家了還久久不能忘懷,題詩抒情。

哈哈,天哪,這是有多基情四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果然不及,肯定不及,男人肉麻起來,沒女人什麼事,無關愛情,只是兩個男人的友誼,好玩,好笑,欣之,慕之。

贈汪倫

[ 唐 ]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八千里路雲和月兒


前段時間流行“誇誇群”,據說誇到人肉麻。其實比起古人,尤其是那些悶騷型的古人,差遠了。今天我們就來重新認識一下“大小杜”,撩開兩個肉麻的“誇誇君”的面紗。

先說“自誇型”的老杜。

很早就知道一句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時候語文老師經常拿這句詩敲打我們,讓不會作文害怕作文的我們多讀書。這句座右銘甚至被我悄悄刻在書桌上,聊以自勵。後來才知道,杜甫的這句話跟“多讀書就能寫好文章”一毛錢關係沒有。彼時,37歲的杜甫困守長安已有三年,應試不第又不甘心的詩人為了謀取功名,精心炮製了一篇又一篇簡歷,四處投遞,又四處碰壁。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爐的。詩人先是在簡歷裡狠狠地自誇了一番,說自己不但讀過很多書——破了萬卷,文章也寫得堪比曹植楊雄——如有神嘛。然後筆鋒一轉,開始訴苦,十三年來自己騎著一頭毛驢,遊蕩在長安街頭,“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舉著簡歷早上敲敲富人的大門,晚上追著達官貴人的高頭大馬,乞求有人能夠賞識,可謂看盡白眼歷盡酸辛。作為“詩聖”,作為被後人高山仰止般推崇的文人,杜甫身上一直披著一件霞光萬丈的聖衣。可是現在,他卻站在“出彩中國人”的舞臺上,甩掉聖衣慼慼然打起了悲情牌。不知道這牌會不會戳中你的淚點,讓你頃刻間崩潰?

再說“夸人型”的小杜。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少女的美好,沒有比這句更厲害的了。可是,詩人杜牧如果真是在描寫純真的少女,倒也不負我們沉湎其中的陶醉,事實上這是詩人最不堪的一段歲月印記。

公元833年春,31歲的杜牧前往揚州任職,並在那個春風十里的繁華之地斷斷續續待了三年。三年裡,杜牧像個紈絝子弟,不時出入青樓,過著溫香軟玉的閒適生活。33歲,杜牧離開揚州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因為捨不得自己喜歡的一位歌女,揮筆留下了這首著名的《贈別》。

要知道這位歌女當時只有十三歲,差不多還是一個孩子。如果杜牧用情專一也就罷了,31歲在鎮江遇見歌女杜秋娘,作《杜秋娘詩》,32歲在洛陽與歌女張好好不期而遇,作《張好好詩》。難怪詩人離開揚州十年之後,不自禁地感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也算為自己這段荒唐歲月蓋棺定論。

 











美麗羔羊的天空


周恩來總理寫給鄧穎超大姐的家書如詩如歌,而且讀起來絕對是令人肉麻,更令人羨慕不已。

紙短情長,吻你萬千!——革命伉儷的愛情令人羨慕!


周恩來總理為了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和國家建設奉獻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周總理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做到了鞠躬盡瘁嘔心瀝血死而後已。而周總理和鄧大姐之間的革命友誼和愛情更是可歌可泣。

而周總理和鄧大姐在革命時期和新中國建設時期均身居要職,因此經常聚少離多,書信成為了二人之間寄託對彼此間思念和感情的唯一橋樑。而周總理和鄧大姐之間互通的書信一經曝光便引起了世人的羨慕!直呼肉麻!

望你珍攝,吻你萬千!—— 周恩來總理寫給鄧穎超的信。

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 鄧穎超給周恩來總理的回信。


這是二人在1942年夏天寫下的一封家書和回信。

這樣的家書,雖不是詩,但勝過無數詩詞;雖不言愛,卻飽含萬千思念。

你的信太過官方,都不說想我。——周總理給鄧穎超的信周總理是大忙人,哪有時間來想我。——鄧大姐回信閒人怎麼知道忙人多想閒人。——周總理回信

這次新中國成立之後,周恩來總理和鄧大姐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擔任著新中國總理和外交部長的周恩來總理經常顧不到家。鄧大姐不僅沒有任何埋怨而是全力支持周總理的工作。一個人在工作之餘將整個家庭照顧好。


但是鄧大姐又知道周總理一旦工作起來經常會廢寢忘食,因此十分擔心注重你的身體和健康。因此二人之間書信往來不斷。每次周總理出國訪問,鄧大姐都要朝朝暮暮聽到周總理的消息。二人之間的書信大多數都是談論工作,但是字裡行間也會透露出彼此的思念和牽掛。

一句“你的信太過官方,都不說想我。”把鄧大姐對於周總理的思念表達的淋漓盡致。也讓周總理在辛勞的工作之餘感受到了愛的陪伴和牽掛。這也使得周總理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現在的我們

從不知道紙短情長有這麼深的內涵

他們的故事就是當代人渴望的愛情

發達的網絡讓人與人能夠隨時溝通

卻遠遠比不了他們二人的紙短情長

這是他們的愛情故事

寥寥數字卻含情脈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