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行|抗“疫”在社區②上海: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控?


新知行|抗“疫”在社區②上海: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控?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和基石,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做好基層社區的疫情防控,織牢織密群防群治網,是阻斷疫情蔓延擴散的重中之重。

為此,《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特別推出抗“疫”在社區系列報道,通過詳盡的案例,鮮活的故事,展現當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面貌與堅定信念。

新知行|抗“疫”在社區②上海: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控?

在城市治理這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中,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河道整治、拆違等工作看似不太相關,其實落到最基層的執行層面,各項工作都是類似的:都需要走街串巷搞宣傳、解釋政令、執行政策;都需要發動能發動的一切力量開展社會共治,做好登記造冊、情況排摸;都需要做通“人”的工作,讓人心更順、人情更暢。

經過多次探索試驗總結出來的基層工作機制、經驗和理念,究竟到位與否、管用與否,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好是一次檢驗。

自1月24日上海宣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以來,除了醫衛系統的工作人員沒日沒夜撲在前線“戰鬥”,上海廣大街鎮、村居幹部和基層工作人員們也在默默付出。疫情來得突然,但上海的基層治理力量應對及時、行動迅速、有條不紊。

虹口的“上海阿姨”和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社區防控組”

據瞭解,市級“一級響應機制”剛一啟動,有的街道馬上就織密疫情防控四級網絡,組建環境保障組、值守備勤組等職能組,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各組任務分工和人員配置,清清楚楚;有的鄉鎮馬上構建起多級群防群控體系,民警、綜治、城運、環境等各條口部門人員迅速各就各位、各司其職,落實落細聯防聯控措施。

上海的基層幹部和工作人員,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當考驗突如其來的時候,網格化管理、社區志願者隊伍輪流值守巡邏、建立QQ群和微信群暢通溝通渠道等很多以往摸索出來的寶貴基層經驗和做法,很快派上了用場。

在虹口,有一位“上海阿姨”,自發加入到基層防控工作,跟居民會的老朋友們一同為防疫奮鬥。

她就是北外灘街道大二居委會社區志願者王志鳳。她所在的大二居民區,多是建成年代較早的老舊小區,共有居民1647戶,不僅老齡化程度高,而且有著不少外地來滬務工人員。

自本區全面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居委會每天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人手也是捉襟見肘。

64歲的王志鳳知曉了居民會面臨的困難,當即決定向居委會申請負責自己熟悉的“片區”防控工作。王志鳳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的大二居民,孃家和婆家都在這裡,也曾經在大二居委會工作了十年,對這裡的居民情況很瞭解,有信心協助居委會做好工作。

居委會接受了她的“請命”。緊接著幾天,王志鳳和居委幹部通過微信群、打電話、發告知書等多種方式,及時把科學的防範知識告訴居民,並告知疫情的最新情況,讓大家安心。

在王阿姨的帶動下,整個居民區的防控疫情工作,已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居民區其他“片區”的志願者也每天主動協助居委幹部上門走訪排摸,整理各類信息;一些正在休假的年輕白領也經常打電話到居委會,詢問有沒有他們可以幫忙的地方……

新知行|抗“疫”在社區②上海: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控?

連日來,北外灘街道各部門、單位第一時間在轄區範圍內開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對凡來自疫區或途經疫區的人員進行“一人一檔”式管理,隨時掌握人員情況,並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醫學觀察工作,提供相應物資上門配送服務。

同時,動員各類志願者參與,通過街道微信公眾號、社區電子屏、走字屏、公示欄、黑板報、小喇叭巡邏等多途徑多層次宣傳方式,在全社區鋪開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疫情防疫的各項宣傳。

在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辦事處,有這樣一支“社區防控組”,他們由管理辦、黨建辦、服務辦、房管辦、自治辦抽調的9位街道黨員幹部組成。從1月30日起,每天任務就是到居民區,掃小區、走樓棟,看看哪裡有防控疏漏需要趕快補上、哪裡有困難需要協調解決,為社區幹部分擔一些工作。“日行兩萬步”是他們的工作常態。

新知行|抗“疫”在社區②上海: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控?

第一天的巡查,“社區防控組”發現,工作的難點主要還是物業保安的安全意識與居民的配合意識。有的門衛責任心不強,進來外來人員就像沒看到;有的保安不帶口罩,好像若無其事;有的居民對外賣、快遞不進小區,送到集中堆放處的措施不理解,在小門門口取快遞時候對保安發脾氣;還有的樓棟有門禁,本來是挺好的事情,居民覺得關著門禁進出不方便,非要放個磚頭頂著門。

對看到的問題,能即知即改的,“社區防控組”成員會當場要求物業、保安進行改正;對於門禁損壞、沒有門禁等無法現場解決的問題,彙總後上報街道商議解決,有街道層面協調解決。對門崗工作人員工作意識、門崗配備力量不足等問題,街道第一時間敦促各個物業公司召開了保安人員工作培訓,強調工作紀律,確保人人盡責。

在巡查過程中,“社區防控組”還發現轄區內老舊小區不少,大多數沒有門禁,人員可以隨便進出。儘管小區門口有保安值守,會對進入的非居民進行檢查,但門棟是一道防線,在這個特殊時期,這些沒有門禁的樓棟成了社區防控的一個弱點,怎麼辦?

他們當天就將情況彙總到街道,第二天上午,街道組織保安公司、物業公司負責人召開了會議,大家群策群力。最終,保安公司、物業公司承諾:派人每半小時到沒有門禁的樓棟巡查一下,檢查人員進出情況。“因為春節加疫情,很多保安、物業公司最近人手緊張,我們也理解。但特殊時期,還是需要街道在背後推他們一把,請他們一起幫我們守好防線。”“社區防控組”負責人說。

從街道幹部中抽調人員下社區,也是為社區幹部減負。“社區防控沒有旁觀者,街道黨員幹部理應沉下去,做居委幹部的‘手’、‘眼睛’,與他們一起全面做好排查工作,消滅盲區、不留死角,構築基層防控的‘銅牆鐵壁’。”上述負責人說。

打好防疫戰:“特殊”村居有妙招

在上海,還有這樣一些“特殊”村居:中心城區的老城廂,背街小巷四通八達,人鑽進小巷可能找都找不到;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誰來守門、誰來保潔、誰來消毒,全都是難題;申城最大社區上海康城,擁有4萬多居民,卻只有30多名居委幹部;城鄉接合部的鄉村,租住了大量來滬人員,分散在家家戶戶……

特殊時期,這些“特殊”村居怎麼打好“防疫”戰?

【老城廂】給弄堂加道“門”

新知行|抗“疫”在社區②上海: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控?

老城廂社區,小巷小弄四通八達,居民多為外來務工人員,老城廂如何編密防疫網?

老城廂的不少小區就是幾條弄堂,不封閉,也沒有大門,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當商品房小區可以憑藉大門進出防控時,天生“沒有門”的小巷小弄,怎麼防、怎麼控?

沒有門,就裝道門。據瞭解,在這些小區,東家不要的門板、西家閒置的櫃子,都成為特殊時期弄堂口為防控增加一道保險的門。

老城廂的考驗不僅是這些。返程高峰即將到來,老城廂人口密集、人員流動頻繁,如何快速有效地鎖定重點人員?

依託前期開發的社區治理綜合信息系統平臺,綜合了“社區治理信息系統、以房管人綜合數據庫、智慧社區應用管理系統、網格視頻監控系統”等數據,老西門街道實現了18個居民區重點人員的精準排查和靶向監控。比如,在系統中輸入戶籍地、身份證號關鍵字段等能快速導出人員清單,節省了大量初步篩選的時間。系統管理員可從此係統中梳理出相關名單,按照分佈下發居委進行排查。居委在拿到初步篩選名單後,僅用三天就將重點人員全部排摸清楚,為掌握重點人員動向及身體情況、居家隔離爭取了時間。

【老舊小區】居民合力“看家護院”

靜安區共和新路街道轄區內的柳營路309弄小區有點特殊:居民884戶,規模不算小,但因春節放假原因,物業配置力量嚴重不足。小區有4個出入口,卻只有一個門衛;有35個門棟,僅有一位保潔員春節留守。疫情當前,缺少基本的保安、保潔力量,社區防控如何談起?緊要關頭,在柳一居民區黨總支、居委會的引領下,小區60餘位居民組建了“防疫團隊”,眾志成城看家護院。

這支“防疫團隊”的主力軍是小區“匠人匠心”服務隊。服務隊中有不少懂得木工、水電的維修達人,平日裡居民遇到瓷磚破裂、燈泡不亮等問題,他們義務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忙解決。當“匠人匠心”服務隊的成員得知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後,大家通過微信群,商量符合老舊小區實際情況的防疫對策。

小區的首條防控舉措是關閉小區非主要出入口,有效引導車輛和行人統一從正門出入。為配合這一舉措,服務隊的能工巧匠利用簡易木板和鐵絲自制臨時木閘,封住兩扇僅供行人步行的旋轉門。小區的28位黨員主動報名組成“疫情防控突擊隊”,每天4人輪流值班,協助門衛登記臨時車輛和外來人員進出小區情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

小區35名樓組長敲開戶戶居民家的門,進行外來租客回滬和外出人員回滬排摸,把相關情況詳細登記在冊並反饋至居委會。

同在共和新路,延平小區是一個沒有物業的自管小區,小區保安保潔全部由居民擔任。面對疫情,小區自治委員會的5位居民從年初一起全員上崗,加強門崗力量、為小區公共部位與設施消毒,對腿腳不便的老年居民,他們還代買生活用品與糧食送上門。

【鄉村出租房】“三倍租金也不租”

東新村作為金山區亭林鎮外來人口嚴重倒掛的行政村之一,單湖北籍在冊人員就有742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承擔著巨大壓力。2019年,東新村以“租前審批、人來登記、人走註銷”的方式開創了“旅店式”管理模式,不僅規範了農村房屋出租程序,更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疫情防控開始後,針對村域內的出租房,東新村採取“0123”工作法,形成了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

所謂“0”,即確保“0”新租、“0”疫情。防控戰打響後,東新村召開“房東會議”,提出空置房屋一律禁止對外出租的要求。如果原租戶想返滬後續租,房東必須進行勸阻;若勸阻無果,需前往集中隔離點隔離14天,拿到“安全證”後才可入住。“1”,即為房客開展1次防疫宣傳。“2”,即每天10時、16時進行2次體溫測量,2次房屋消毒。“3”,即每天上報3件事——體溫異常的房客信息,消毒執行情況,新增房客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