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2020真是魔幻开年,好好的一个春节愣是被新型冠状病毒祸祸了。

被迫关禁闭的日子里,很多网友都笑称“终于到了在家躺着不动也能为国家效力的日子”,虽然大多数人不能像一线医护工作者一样奔赴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但至少我们还能透过新闻为这些无名英雄点赞。

然而近几天的微博刷下来,小鉴感觉自己都快要精分了。上一秒才被那些无知的害群之马气到发抖,下一秒却被那些默默奉献自己力量的小可爱们感动到泪牛满面。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这次的疫情就像是一面照妖镜,总有一些“妖魔鬼怪”主动献上自己的智商税。比如前阵子在小鉴家乡发生的一桩新闻:某位在武汉经商的男子故意隐瞒归乡实情,过年期间到处瞎逛甚至大摆宴席,最终被确诊,连带着八百多个人遭殃,自己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dbq,万万没想到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县城最终会因为这颗毒瘤出名 ORZ)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这条新闻沸腾之后,小鉴火速搜寻到了一些和本次疫情相关的纪录片转手就甩到了家人群中,希望可以借此机会科普一下他们对病毒的认知。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不由得感叹一句B站也太强大了,无论多冷门的纪录片都能收入麾下~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在B站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小鉴也顺势get到了一些和医疗行业相关的真实纪录片,他们没有精致的镜头语言,也没有精湛的演技大赏,却让小鉴好奇点开哭着出来。将这些纪录片串联在一起看,倒映的不正是你我眼前真实的人间吗?

我们与病毒的距离:

它是如何起源并传播的?

从目前仅有的几份研究报道来看,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有极大的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

为了大家的观感舒适度着想小鉴决定还是不放图了,实在想不通这么恶心的小东西那些人是怎么下得去口的??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那么野生动物身上蕴含的细菌是不是真有那么毒呢?在纪录片《病毒猎人:阻止下一次爆发》中,它为观众完整地科普了其中的奥秘。

该纪录片将镜头对准了曾令人闻风丧胆的埃博拉病毒,该病毒的致死率高达90%,根本无法和只有2.1%的新型冠状病毒相比。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根据纪录片所揭示的那样,埃博拉病毒原本只是动物源传染病,但因为人类的捕食最终感染到了人类身上。

PS:片子也提到了可怕的病毒之王——蝙蝠。一只蝙蝠身上含有上千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就有500多种。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挺讽刺的一点是,非洲人民吃野味是为了生存,中国人民吃野味却是为了享乐,但都遭受到了大自然的反抗。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最终只会释放更多的邪恶与贪念。

虽然埃博拉病毒并不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但它的传播速度非常惊人,被感染的病人平均一立方厘米的血液中,可能就有十亿的埃博拉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一样,它的传播方式主要也是飞沫、血液和排泄物。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埃博拉病毒之所以蔓延得如此迅猛,也是因为一开始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再加上非洲当地的医疗设备实在太差,导致只能求助外来专家。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但当时人类对于埃博拉病毒根本束手无策,唯一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办法就是进行隔离与自我免疫。

是不是和这次抵抗疫情的办法如出一辙?但任凭大自然再摧枯拉朽,也架不住人类社会的生机勃勃,看,我国的李兰娟院士团队就最新发布了两种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这是属于全人类历程上的重大成果。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全程看下来,这部片子有一句特别让小鉴动容:

“埃博拉的悲剧之一是,它通过爱传播。”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诚然,肆意蔓延的病毒是横插在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块隔离板,我们无法用最亲密的肢体距离去关心自己所爱的人,但请相信,爱的密度足以穿越一切阻碍

我们与伟大的距离:

千万不要小瞧人类的力量

不得不承认本次疫情皆因人类而起,但想办法拯救人类生命的依旧是人类自己。

拨开令人望而生畏的疫情,你我窥见了太多带来安全感的伟岸背影。他们在背负着希望负重前行的过程中,也承担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苦痛。多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默默地燃烧着自己,太多人不得不忍痛和家人暂时分离: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太多人长时间工作后累到筋疲力竭: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甚至有年轻的医护工作者因此而倒下: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可他们之中,从未有人动摇过救人的决心。

外界赞颂他们是身披金色光芒的伟大英雄,可他们却笑着摆了摆手,哪有什么光环,不过是站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职责之内的事情罢了。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不要过度神话他们,来看看这些医护工作者最真实的一面。

B站上有部纪录片《人间世》,它对医院进行了全景化的纪实拍摄,详细纪录了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日常。

就拿上海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的职业生涯来说,光是2015年他就做了700多台手术,每天3部手机24小时开机,每周还有临时的值班任务。

几乎每一天,他都在争分夺秒地跟生命作战。看着这熟练的手法,b站夸夸弹幕瞬间上线: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赵强医生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的一个缩影。纪录片第八集中,纪录了一个名为“坚持”的奇迹。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建成的心导管室里,聚集了世间顶尖的心导管专家,他们正在为了两台心脏内科领域最难的手术共同努力。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两位等待救治的病人,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共同的希望——活下去。

这两台手术无疑是艰难的,稍有不慎病人就会在手术过程中猝死。在专家们的咬牙努力下,最终用坚持的力量主导了手术的结果。

《人间世》并没有刻意放大医生头顶的光环,它同样也剖析了医生的失败。医生当然有和死神对抗的本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神。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片中因为海鲜中毒的年轻小伙子邹磊就没有逃过死神的捕捉,在连续抢救了五个小时之后,他还是去世了。急诊科主任毛恩强瘫倒在地,喃喃自语着,“24岁啊,24岁啊!”

看到这一幕,小鉴也忍不住跟着弹幕一起鼻酸。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这也让小鉴想到了这次疫情中,烟台市奇山医院的牛传振医生。他有一个19岁的年轻病人被确诊了肺炎,孩子得知后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只剩下家人在床边极力劝导。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牛医生看到这一幕不禁动容,他的孩子或许也和这个病人差不多的年纪,生命于个体而言,到底还是太残忍。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这些焦灼、无奈、惋惜、悲痛,都是未曾向大众剖析的医生常态。看起来如同神人一般的医生,在白色光芒的外表下,其实也压抑着一颗悲悯的常人之心

千万别把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捧上神坛,用某位医护工作者的话来说——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我们与善良的距离:

只要心还透明就能折射希望

也许在病魔面前,人类个人的力量实在薄如蝉翼。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般,只要所有人都团结起来,“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们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更愿意相信在光明和黑暗的交界处,前者总会占据上风。

或许这部仅有三集的纪录片《生命里》,会让你重新感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

上海临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就是所谓的“临终病房”。这里一年接待200多名病人,平均2天面对一次死亡。

这里居住的都是一群和时间展开最后赛跑的癌症病人,虽然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属于他们的快乐却并没有减半。

从未有人像他们一般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每个人来到这里,都早已知晓自己的命运。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很可爱,这些病人大多数都把自己的身体比作机器,“零件”虽然不再那么嘎吱作响地快速运转,但那些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的记忆却依旧闪闪发亮。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这一辈子,活过,笑过,疯狂过就已足够,若要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唯有对家人的爱和牵挂。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因为有滚烫的热爱,才会对这个世界无比留恋。

让人动容的不仅是临终病人身上那份向死而生的勇气,还有护士、志愿者、家属对这些知大限者充满爱意的慰藉。他们真诚地靠近这些病患,并认真地聆听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如弹幕所说,护士姐姐真的很温柔!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这些白衣天使尊重每一份生命的陨落,和“优生”一样,他们认为“优死”也是一个人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生命里》真实地呈现了人类在生命面前的敬畏与坦然,也让人感知到了在死亡面前,爱的强大力量。

不知道大伙最近有没有关注一个叫#肺炎患者求助#的超话,这个话题虽然很让人揪心,但评论下面大家都在想办法帮助这些病患。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通过网络,小鉴也看到了太多的无名英雄。

杭州有一位环卫老爷爷,默默地捐出了12000元,这对他来说,也许是自己一年的积蓄,他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只是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句“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主动站上工作岗位的劳动工作者,没有怨言,没有奢求,只是笃定坚信“国家大难当头,匹夫有责”。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旅游归来的男子为当地警方人肉背回了一箱口罩,当民警问他姓名时,他骄傲地喊了一句“中国人”!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当开往武汉的物资车经过时,工作人员站立起来大声呐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哪怕小鉴在B站看纪录片的过程中,都会深受弹幕的感动:

加油啊武汉,加油啊中国。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宅在家就上B站看医疗纪录片吧,感受霍乱时期的伟大和平凡

感谢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感谢所有在背后默默为祖国献力的可爱的人儿,他们或许曾都是匍匐在日光下不为人知的微尘,但在黑暗的幕布中,是他们用自己的勇气,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耀眼得令人落泪的光芒。

“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基辛格《论中国》

在等待黎明破晓的日子里,你也可以和小鉴一起通过这些高分医疗纪录片感知一下疫情背后的人性力量。其实B站不单单只有小鉴以上举例的《病毒猎人》《人间世》《生命里》三部高分纪录片,更多的优秀作品也可以上B站解锁哦。

小鉴作为一名从小学鸡时期就入坑B站追番的忠实粉丝,这些年也算是一步步见证了小破站的雄起,从前只用它来满足兴趣爱好,如今却可以透过它窥探人生百态。

立春了,百花正在相依苏醒,微风也终会将云雾吹散,我们正在慢慢走向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