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

看遍山川


明朝末年陝北連年大旱,統治者不作為,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於是各地都在發生著農民暴動。李自成最初只是起義軍的一個小角色,後來由於他自身有勇有謀,是塊打戰的材料,後來成為闖王的名下大將。由於自身隊伍龐大,他已經足夠建立新的政權。在1643年,建立大順政權,沒過多久明王朝就被其覆滅,就連皇帝明思宗都被逼得自縊而亡。看上去李自成的稱帝之路還挺順暢的,沒有什麼大的攔腳石。皇帝寶座哪裡那麼容易就能夠坐上?


吳三桂造反後,他幫著清軍對付李自成,李自成很快就失敗了。在前期他能夠如此順利的幹掉明王朝,當然也離不開他周圍的那些追隨者,這些追隨者中就有牛金星和宋獻策。世界上總是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人是非常願意跟你一起享樂的,但能夠跟你一起吃苦的人卻不多。於是很多人就想知道李自成失敗後,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兒呢?大家都知道清軍入關後,李自成的好日子就到頭了。他手下的那些兵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他們的作戰能力根本就不強。

李自成先是帶著自家的部隊從北京退出後,又跑到了西安,後來又跑去湖北那一帶。他之所以到處跑,還不是因為清軍容不下他。他手下的那些將士,看著自家君主猶如喪家之犬般的到處逃走,他們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些動搖。當初跟著他幹,本就是為了博一個前程。再說了“良禽擇木而棲”,就連畜生休息都知道要找一塊好的木頭,更何況人呢?於是牛金星就悄悄地離開了李自成。


牛金星何許人也?此人才高八斗,所以後來中了舉人。原本他是有大好前途的,可後來因為被人誣陷,由此他不僅丟了舉人的身份,還被髮放到偏遠地區做苦力。這人可以說是倒黴透頂了。所幸後來他得了李巖的賞識,才有了接近李自成的機會。李巖何許人也?在當時他可是李自成極為器重的人。毫無疑問牛金星是一位合格的謀士,他在為李自成奪取大明江山的過程中,是出了不少力的。在李自成失敗後,他帶著自家的親人去投奔實力強勁的清軍。

宋獻策後來淪為俘虜了。作為俘虜,他自然過不上好的生活。他為了活命,最終也是投靠了清王朝的。關於宋獻策和牛金星二人的背叛,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當時李自成大勢已去,跟著他幹已經沒有什麼希望。 只是可憐了李自成,他算計了一生,也不過是個短命的皇帝。關於李自成的遭遇,我也只得感嘆一句“人走茶涼,世態炎涼!”


尚武菌


牛金星和宋獻策,是李自成的大順軍中為數不多的兩個讀書人。

雖然都是讀書人,但這兩個人,人品卻相差很大。

牛金星曾中舉人,說明此人還是有些文化的。他在崇禎十三年才由李巖舉薦,投到李自成賬下。

入行時間雖短,牛金星卻在李自成手下混得不錯,由於農民軍中讀書人很少,牛金星這樣正經中過科舉的更少,加上他頗會察言觀色,也有一些見解,因此頗受重視。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牛金星被封為天祐殿大學士。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熱衷功名的牛金星一再勸進,勸說李自成登基稱帝,終於,在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位稱帝,不過僅僅一天後,就逃離北京,這是因為在之前的山海關戰役中,李自成親率的大軍已被吳三桂和清軍擊潰。

牛金星此人,氣量狹小,在領導面前搖頭擺尾,對其他人卻架子十足,有私怨的必定要打擊報復,典型的職場上的小人嘴臉。

他所做的最被人詬病的事,就是進讒言害死他的舉薦人李巖。

李巖是富家子弟,公子出身,卻在李自成最落魄的時候義無反顧的追隨他,成為大順軍最得力的將領之一。李巖為人正直,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看不慣大順軍的腐化,屢次向李自成進言,並且他認為牛金星作為丞相,沒有做好輔佐工作,由此逐漸成為牛金星的眼中釘。

在李自成撤到山西后,李巖提出由自己率領一支兵馬進入河南,穩定當地的局勢,為反攻做打算。牛金星趁機進言,說李巖懷有異心,想趁機離開李自成,自立門戶。李自成大怒,下令牛金星殺死李巖,牛金星設下圈套,在宴席上安排了伏兵,殺死了前來赴宴議事的李巖、李牟兩兄弟。

李巖死訊傳出,權將軍劉宗敏,軍師宋獻策等文武官員都大為震怒,暴脾氣的劉宗敏甚至按劍發誓,必殺牛金星。

牛金星知道自己犯了眾怒,從此遠遠躲開劉宗敏,又見大順政權大事難為,從此開始盤算如何脫身保命。

在清軍阿濟格、多鐸兩路大軍進攻陝西后,李自成再次戰敗,被迫放棄大本營西安,分道南下。牛金星見李自成已經窮途末路,竟然帶著兒子牛佺投降了清軍。清廷倒並沒有殺掉牛金星父子,他兒子牛佺還被多爾袞任命為黃州知府,不久升任湖廣糧儲道,牛金星雖然性命無憂,卻再也不敢出門見人,從此一直躲在兒子牛佺的府邸中,享受著老太爺的清福,竟然得以善終。


同牛金星相比,宋獻策顯得有骨氣許多。

宋獻策本是個“術士”,以替人算命為生,走南闖北,見識淵博。他在崇禎十四年,由牛金星舉薦投到李自成賬下,成為軍師,在李自成進入北京的過程中出力甚多,深受器重,被封為開國大軍師。

宋獻策是大順軍中為數不多能保持清醒頭腦的人,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他同李巖一樣,對大順的腐化非常擔心,屢屢進言,卻得不到李自成回應。

宋獻策非常聰明,他利用自己擅長的奇門左道說來打動李自成,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說:“天象慘烈,日色無光,亟應停刑。”終於被李自成採納,許多人因此得救。

李巖被殺後,宋獻策對李自成心灰意冷,認為他不是自己該輔佐的明主,與牛金星、李自成等日漸疏遠。

最終,宋獻策在隨大順軍撤退途中,在九江被清軍俘虜。清軍主帥阿濟格看他一瘸一拐,手無縛雞之力,又聽說他精通奇門異術,倒也不想殺他,於是問:“你想死想活?”宋獻策回答地很硬氣:“被你抓住之前,我當然想活,現在既已被抓,生死都在你手,何必多問!”

阿濟格也聽說宋獻策並沒有幹過什麼壞事,只是各為其主而已,李自成大勢已去,殺不殺宋獻策沒有什麼區別,於是警告他不許再造反,隨後擺擺手,就這樣將他釋放。

宋獻策最後的下落,有說被清軍帶到京城,替達官貴人算卦,有說從此流落民間,重操老本行,不管哪種說法,宋獻策沒有向滿清卑躬屈膝,竟也得以活命。


小院之觀


李自成在清將多鐸,阿濟格的窮追猛打下放棄西安,南下湖廣,在南昌趕走了左良玉,稍作修整就被阿濟格攆上,又沿江逃往九江,清軍在富池口和九江附近幾次追上李自成部,大順軍敗得一塌糊塗。



富池口一戰,牛金星的兒子牛佺被俘後投降清朝,隨後被阿濟格任命為清朝黃州第一任知府。此時的牛金星已經感到心灰意冷,這個精於算計的大明天啟7年舉人,崇禎13年入夥,從頭到尾為李自成出了不少主意,在義軍中弄權,進京後也迅速腐化,不思進取如何坐穩政權,一門心思蠱惑李自成登基。

牛金星偷偷地溜回了老家河南寶豐,他名氣太大,在老家別人都認識他,清軍也在不斷清鄉運動,剿滅流寇,牛金星便投奔黃州的兒子。他大概死於順治6年(一說是9年),終年約58歲,臨死前老江湖看穿世態炎涼,關照兒子閉門教子不要再外出做官折騰了。他兒子倒也聽話,從此閉門不出,死於康熙9年,終年55歲。


富池遭遇戰後,李自成輾轉進入通山縣九宮山,又被清軍追上,一路幾番戰鬥,部隊被打散,大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李自成的兩個叔叔及家眷都先後被俘。清將阿濟格在向多爾袞的戰報裡提及俘獲俘上述人等,並把劉宗敏,李自成的叔叔都處斬了,就是沒有交待把“偽軍師宋矮子”也就是宋獻策最後怎麼處理的。

關於宋獻策的下落,沒有正式文史資料記載,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被俘後投了滿清。宋獻策江湖術士出身,會算命占卦,有人說滿大人看中他的相術,沒有殺他,而且後來日子過得還挺滋潤。


身逢亂世,這兩位窮酸文人做夢也沒想到過自己加入義軍,能攻克北京,還能坐在金鑾殿御座上過把癮,也沒想到這麼快就黃粱一夢,樹倒猢猻散。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李自成死後,牛金星降清而老死、宋獻策有被殺、降清、歸隱江湖三說

牛金星履歷:

1、1627年中舉人;

2、1640年投靠李自成,勸李自成“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

3、1644年1月成為李自成大順政權的天佑殿大學士;4月29日,在牛金星策劃下,李自成在武英殿即皇帝位,4月30日李自成撤離北京回陝西;

4、1645年夏,牛金星和兒子牛佺投降清朝。

降清後,由於牛金星的名聲在當時官紳中太臭,清朝不好安排牛金星職務,只讓牛佺擔任黃州知府,而牛金星和兒子牛佺在一起生活。

5、1652年,牛金星老死在兒子牛佺的官署,臨死前的遺囑是:

“彌縫之巧,得不膏荊棘,可幸。要,不可恃也,吾死,必葬香山之陽,閉門教子勿再出”

宋獻策履歷:

1、宋獻策是算命占卜為生,但排斥佛教,也排斥道教,認為念經、懺悔、祈福等都是沒有用的;

2、1641年4月,在牛金星的推薦下加入李自成軍,為李自成編造“十八子主神器”預言;11月,在李自成攻下南陽後,宋獻策提出迂迴戰術,讓明軍將領楊文嶽疲於奔命;

3、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宋獻策被封為開國大軍師;

4、1645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襲擊而死,宋獻策下落不明,說法有三:和劉宗敏一起被阿濟格所殺;投降清朝;歸隱江湖。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明史中關於李自成的記載並不算多,並且其中有太多相互衝突和自相矛盾的說法。對李自成手下的謀士李巖、牛金星和宋獻策的記錄就更少, 很難以全面瞭解這三個人,因此這幾個人就顯得更神秘。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當李自成在商洛大山躲藏一年多後,就聯合張獻忠再次造反。李自成的軍隊殺入河南,兵力迅速增長到幾十萬之多。這時李自成認為自己以前總是失敗,就是因為身邊沒有謀士。劉備半生漂泊,因為有了諸葛亮而三分天下;朱元璋有了劉伯溫,才滅亡元朝建立大明。


於是李自成就在河南尋找飽識之士,來幫助自己成就一番大業。首先找到的就是李巖,李巖又找來了牛金星,牛金星又推薦了宋獻策,這大概就是這三個人先後出場的順序,也基本上確定了三個人在起義軍中的地位。



李巖和牛金星都是舉人出身,尤其是李巖是當地的富戶出身,牛金星家境略差,但都是通過科舉考試有功名的人,與官員同等地位。宋獻策則相對而言,沒有什麼文化。但他的優勢就在於長於卜吉兇禍福、造神,以此來鼓勵起義軍將士的士氣,相當於現在公司中的企業文化專家。

李巖是三個人中最出色的一個,擅長做戰略規劃,他對當時天下的形勢分析的最為準確。李巖曾建議李自成攻下一個地方後,要倚靠當地紳士建立當地的政權,加強地方治理,建立穩固的根據地。他告訴李自成,劉邦之所以能據有天下,就在於有關中這樣的穩固大後方。每次劉邦打敗了,關中都能源源不斷的供應糧草和兵源,讓他再度崛起。然而這條建議被喜歡流動作戰的李自成否決了,也最終導致起義軍失敗。

牛金星則對於一些禮儀活動比較擅長。因此他在李自成軍中,從事比較多的工作就是規劃一下政府的官制和服裝,最經典的就是策劃一下李自成當皇帝的典禮。在1644年,李自成山海關戰敗後,在北京舉行了稱帝儀式後,還專門交待了牛金星代替他去祭拜天壇地壇。

宋獻策最大的作用,就在於神化李自成,利用當時廣大人民群眾比較迷信的特點,讓老百姓相信明朝就要滅亡了。只有李自成才是真命天子,只有李自成才能救天下。跟著李自成就能升官發財,就能豐衣足食。



當李自成被八旗軍和明朝的官兵打得失去信心的時候,李巖決定回河南招募兵源,建立後方根據地,策應李自成。這時小心眼的牛金星就鼓動李自成殺了李巖,說這個人和其它逃跑的人一樣有二心,要造反。

李巖死後,李自成身邊再沒有頭腦很清晰的人了,文化程度最高的就只有牛金星了。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堅持多久,牛金星和宋獻策兩個人在退卻時逃跑,都被清兵給活捉了。

牛金星是一個文化人,只要投降清政府都會重用的。因此他毫不猶豫就投降了,因為明朝投降的那些大官們看不起他,清政府就只提拔了他的兒子牛佺擔任了黃州知府,而沒有給他官職。投降派是不得人心的,牛金星往日的老朋友都罵他是漢奸,連同族的人也不願意見他,並把他開除族籍。


萬念俱灰的牛金星就只能呆在兒子的官府中等死了,不知道他有沒有後悔投降一事。在他臨死時交待兒子:不要再當官了,回到老家關起門來,好好教育後輩讀書就可以了。時年58歲。

宋獻策遊走江湖幾十年,沒有了李自成做靠山,自然還要靠老本行為生。他告訴清兵,他就是一個算命的。在最開始的幾年裡,宋獻策就靠給清兵的官員算命為生。後來就不知所蹤,或死於戰亂,或隱居深山。


新知傳習閣


大順政權的文官集團比較簡單,就倆人。一個是丞相牛金星,一個是開國大軍師宋獻策。而只有牛金星是經歷過科考的舉人出身。宋獻策只是個周遊四方的算卦先生。

牛金星是否被殺,沒有“正面報道”。但牛金星的兒子牛佺,是清朝初年的黃州知府。牛金星被證實,晚年養老在黃州的知府官署中。應該是沒有被殺。

反清武裝為什麼沒有對其清算呢?一個秀才,不值得。

清朝統治者為什麼沒有對其鎮壓呢?作為榜樣,留下來。

總之,殺掉牛金星沒有什麼利益也沒有什麼損失。並不像傳說中那樣,牛金星是個多麼會出謀劃策、神機妙算。

牛金星本來是個舉人。家裡有祖產田地。自己開著私塾,教學為生。因為得罪了人,在四十二歲時被革去功名,充軍到邊遠山區服役。恰巧李自成大軍到此,如果他不投軍,也就是一輩子沒有出頭之日。所以,這也是走投無路的選擇。

舉人牛金星,在大順兵敗之後,逃離北京之前,努力要做的只是攛掇李自成稱帝。而自己也過了一把當丞相的癮。

像這麼貪圖名位的人,也是貪生怕死沒原則的投機分子。所以,被俘之後,肯定投降了。

曾經有清朝的大臣上書,要誅殺牛金星。但清朝在開國之初還是比較開放的。並沒有殺他。但因為在官場上的名聲太差,也沒有重用他。甚至是把牛金星閒置起來。只要不鬧事,就保他不死。牛金星也確實乖,晚年一直在黃州府官署中養老。在死前曾有遺願,要葬於陽山之陽。這在乾隆年間,其曾孫牛次張在為牛金星立碑的碑文中也有過證明。可見牛金星是安享晚年了。

宋獻策儘管被人稱作精通占卜,但也無非是高明些的江湖騙子,屬於邪門歪道。難以承擔開國功臣的名分。

宋獻策除了貢獻給李自成兩個順口溜——讖語,就沒什麼突出表現。

一個是“孩兒軍師孩兒兵,孩兒攻城管教贏。只消出了孩兒陣,孩兒奪取北京城。”什麼意思呢?要李自成選拔五千個童子,攻打北京城,爬雲梯。

另一個是“十八子主神器”預示李自成能成事。這算是拆字了。也沒離開宋獻策的老本行。

宋獻策隨劉宗敏一起,在武昌被俘。劉宗敏被殺,宋獻策卻不知所終。

難道真的是有什麼仙術妙法,在大軍中逃脫了不成?實際上,宋獻策也同牛金星一路貨色,最終降清。

據說,滿洲人也迷信,感覺宋獻策有用——會算卦,於是被分進了八旗。不過,之後就被保護起來了。


參習處


牛金星

牛金星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魯府紀善,為人質樸、喜愛讀書,通曉天官、風角和兵法,20多歲中秀才,1627年中舉人,家裡有田地,平時設館授徒,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

1637年因與親戚產生矛盾,被誣陷欠賦稅和強佔婦女18人,而後被革去舉人,充軍盧氏當差服役。1640年冬,李自成率義軍經過豫西,牛金星參加義軍,成為了李自成的幕僚,牛金星很會籠絡民心,他向李自成建議“少刑殺,賑災民,手人心”。

1644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封牛金星為丞相,牛金星幫助李自成建設政權,籌劃進軍北京。同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佔北京,牛金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一直忙於籌辦登基大典和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沒有及時的鞏固政權,隨後吳三桂率清軍入關,李自成不能敵,而此時的牛金星不僅沒有為李自成出謀劃策,反而挑撥離間,害死了大將李巖、李牟兄弟,使劉宗敏、宋獻策氣急出走。

同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退往西安,十二月清軍攻克潼關,牛金星隨李自成退往湖北,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被殺死,大順軍群龍無首,有的降清,有的投靠其他抗清隊伍。

對於牛金星的去處有三種說法:“一、牛金星改名換姓隱居於江西武寧縣魯溪的深山老林當了道士。二、牛金星逃往河南,隱居在河南禹州市後燕井村,現有墓地在此村。三、牛金星投靠之前早已投降清軍的兒子牛佺,最後老死於牛佺的官署中。”

宋獻策

各種典籍對於宋獻策的記載比較少,他的生卒年不詳,是河南永城人,學識淵博,尤其是精通術數,前期以占卜為生,雲遊四方,1641年經牛金星的舉薦到了李自成的軍隊在,為李自成出謀劃策,曾為李自成編造讖言:“十八子主神器。”深受李自成的器重。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封宋獻策為開國大軍師,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牛金星等人沉醉在勝利中,對於宋獻策的提醒不聽,之後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李自成敗退,牛金星挑撥離間,宋獻策與劉宗敏出走,之後在武昌附近與劉宗敏被清軍俘虜,劉宗敏被斬殺,宋獻策不知所終。

多爾袞收到阿濟格的戰報記載:“俘獲偽汝侯劉宗敏並一妻二媳......及偽均是宋矮子(宋獻策)....劉宗敏俱斬于軍.....”而對於宋獻策的結果沒有說。《北遊錄》、《紀聞》記載他在順治十年到北京得知滿人重其術,便投靠了滿人。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司馬長史


這又是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對於牛金星的歸宿,曾有過一場異常激烈的討論,即歸隱說和投降說。一般依據《清史稿·季開生傳》中常若柱奏稱牛金星“力盡始降”,即認為他投降了清朝,並擔任不小的官職。

隱居說:王興亞對此提出質疑,他列舉了若干條原因對降清提出質疑,並依據耿興宗的《遵妝山房文稿》卷七《牛金星事略》一文認為牛金星並未降清,而是老死在其子牛佺的官署。其後,欒星又在《牛金星事蹟考辯(上、下)》在王興亞考證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清史稿》中常若柱的奏疏在《清實錄》、《東華錄》等史料中也有記載,而《清史稿》中則是“力盡始逃”而非“力盡始降”,相比《清史稿》,《清實錄》和《東華錄》的史料價值更高,也更可信。

降清說:依據《清史稿》的記載,牛金星最後投降了清朝。而針對王興業和欒星的質疑,劉德鴻進行了數次反駁,針對王興亞的質疑,主要史料是依據《明清史料》丙編第七本618頁載吏科給事中杭齊蘇於順治四年八月十九日的題奏。

牛金星確實遁亡未知,不過依據三位先生的考證,更贊成欒星老師的觀點,尤其《清史稿》和《清實錄》對“歷盡始降”和“歷盡始逃”的記載。


參考文獻

王新亞:《牛金星降清說質疑》,《文史哲》1980年第2期。

劉德鴻:《牛金星降清有據——與王興亞同志商榷》,《文史哲》1980年第5期。

欒星:《牛金星事蹟考辯(上)》,《文獻》1982年第4期;《牛金星事蹟考辯(下)》,《文獻》1983年第1期。

劉德鴻:《關於牛金星降清問題的討論 牛金星降清考——與欒星同志商榷》,《文獻》1985年第2期。

欒星:《為牛金星是否降清答劉德鴻同志》,《文獻》1985年第2期。


楚邾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帶領著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建立大順政權,並攻破了北京。國祚276年的大明王朝,轟然倒下。在李自成佔領北京僅僅數月,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便聯合明朝總兵吳三桂入山海關,並於山海關大戰中擊敗李自成。

李自成戰敗後退出北京,在河南、陝西等地組織武裝抗擊清兵。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被清軍兩路大軍擊敗,放棄武昌城逃往東南,在路上被農民誤殺。不久,起義軍宣告覆滅。

那麼,李自成兵敗後,他的兩大謀士牛金星和宋獻策去哪裡了呢?

牛金星和宋獻策都是李自成所倚重的謀臣,在起義軍中地位尊崇、身份顯要。他們一個是李自成所封的“開國大軍師”,一個則是大順王朝的丞相。關於他們在李自成兵敗後的下場,存在著許多的爭議和說法,在解決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們。

先說說牛金星,據說,他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1595)出生在河南省寶豐縣,這一名稱沿用至今。他的父親牛垧在魯王府擔任紀善,也就是品級為正八品的一種屬官,此外,他的祖輩宗族也出了不少在縣上或王府任職的人,所以牛金星的家境還算殷實。

由於世代讀書的家族傳統,牛金星從下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二十多歲時,牛金星考中了秀才,到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時,三十出頭的牛金星又考中舉人,原本牛金星的人生軌跡應當是和父輩一樣,努力讀書學習,當上一任小官,然後了此一生的,但四十多歲時,一次變故改變了他的一生。

崇禎十年(1637),牛金星得罪了同縣很有權勢的士紳。於是被誣陷強搶民女、偷稅漏稅。在明朝末年的腐敗吏治下,牛金星因為人微言輕而被革去舉人身份,併發配到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市的盧氏縣服差役。三年後,李自成帳下的李巖引薦他加入起義軍,他提出“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的方針,幫助李自成安撫和收攏民心。闖王

除了出謀劃策之外,牛金星還為李自成推薦了日後他的重要謀士宋獻策。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便將牛金星封為天祐殿大學士。闖王的兵馬攻入北京後,牛金星便一門心思唆使李自成舉辦登基典禮。結果,吳三桂便以此為藉口入關,擊敗了李自成。

退回北京後,李自成便在武英殿倉促即位,牛金星則前往天壇祭天。第二天,這君臣二人便逃離北京,不久,牛金星帶著兒子牛佺投降清朝,並於順治九年(1652)去世。

與此不同的說法則是,牛金星沒有投降,而是藏匿了起來,最後不知所終。

上文已經說到,宋獻策是牛金星於崇禎十四年(1641)推薦給李自成的。他出生於河南永城,曾經以算命為業,精通奇門遁甲等術數。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的宋獻策讓放羊出身,學問不高的李自成十分佩服。

他重視宣傳工作,用“十八孩兒當主神器”這樣帶有神秘感和迷信色彩的口號來發動群眾,壯大了起義軍的規模。也成功宣揚了明朝氣數將盡、國運將終的"天命"。在宋獻策的幫助下,李自成得以進一步發展,並得到了更大的支持。

宋獻策還很有軍事才能,崇禎十四年(1641),起義軍攻打南陽。他提出迂迴包抄的策略,大大消耗了明軍的體力,並最終斬將奪城。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宋獻策又展現出內政才華,他整頓風氣、安撫百姓,派出許多官吏穩定地方,被封為"開國大軍師"。

後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又接連在定州、真定等地失利。宋獻策便認為李自成並非他要輔佐的人,於是打算輔佐同為李自成帳下謀士的李巖。不過,李巖不久便被牛金星誣陷而死,他只得繼續跟隨李自成四處轉戰。

順治二年(1645),清軍將領阿濟格在給多爾袞的戰報中提到“獲偽汝侯劉宗閔並一妻二媳……及術士偽軍師宋矮子……其自成二叔及偽汝侯劉宗閔俱斬于軍。”他所說的宋矮子便是宋獻策。戰報裡只說斬殺了劉宗閔,卻沒說將宋獻策如何處置了。

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在其著作中曾有《宋獻策》一章,他寫道:"滿洲人重其術,隸旗下,出入騎從甚眾。"

如此看來,宋獻策靠著他的術數本事在滿人中深受歡迎,地位也很高。


煮酒君


李自成是推翻明朝的男人,牛金星和宋獻策就是背後輔佐他的男人,可謂勞苦功高。

然而,李自成勝得快,敗起來更快,在清朝和明朝殘餘勢力的打擊下,很快一蹶不振,在這一過程中,牛金星和宋獻策的歸處,悅史君給大家解讀一番。

牛金星原本是明朝舉人,過得還不錯,與反明是搭不上邊的。

但他因與人發生怨氣,被誣告充軍,失去了一切,就加入了李自成的麾下。

牛金星是李自成隊伍裡少有的讀書人,非常受器重,他也積極給李自成建言獻策,並且還推薦了精通算命的宋獻策。

宋獻策不僅開腦洞算出明朝滅亡,還說“十八子主天下”,李自成也很信任他。

李自成打下西安建立大順後,封牛金星為大學士,宋獻策為軍師。

緊接著,李自成又打進了京師,滅亡明朝,牛金星開始忙著擺宰相的架子,鼓動李自成登基祭天,還鬧起內訌,宋獻策很不滿意。

吳三桂與清兵攻入京師後,李自成節節敗退,宋獻策認為“十八子”另有其人,就是李自成的手下李巖,開始跟李巖走,牛金星對李巖很不滿,藉機勸李自成殺了李巖。

李巖死後,宋獻策出走,此後他的記載很零散,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他被清兵逮過去了,而且好吃好喝供著,悅史君覺得,應該是找到其他“十八子”了吧。

牛金星則在李自成敗亡前夕,跟著兒子一起投靠了清軍,但一生再沒有什麼作為,在家裡養老去世而已。

應該說,這兩個人都不是真正輔佐開國皇帝的人,李自成沒有真正招到賢臣猛將,悅史君認為,這才是他迅速敗亡的最重要原因。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9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