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上的《將進酒》不是原文,原句狂得太“逆天”,不敢讓我們背

記得要背誦的《將進酒》嗎?其實已經被改動過,原句太狂不敢背誦

中國古代的文人喜歡喝酒,悲傷的時候喝酒,高興了也喝酒,沒事的時候也喝酒,酒成為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如果要整理出一篇古代文人的喝酒史,那絕對是一本大部頭,而這本書中佔據最大篇幅的,應該要數李白無疑。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中仙”這個稱號,從此就成了李白的標籤。按現代的標準,小酌怡情,過分沉溺於酒精,就變成了一種罪過。但古代人可不這麼看,酒應該是浪漫的,不然又怎麼會澆灌出李白這樣浪漫而豪放的詩人呢?

課本上的《將進酒》不是原文,原句狂得太“逆天”,不敢讓我們背

不喝酒的時候,他是一個失意的人,也是詩人,只不過他將真實的自己隱藏了很多;一喝酒,李白變成酒中仙,“斗酒詩百篇”算什麼,生活苦點又算得了什麼,只要有酒,沒有什麼是過不去了。他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明星,也是一位浪漫的詩人,他的浪漫是天生的的,但將浪漫發揮到極致,是因為酒,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說別人不敢說的話。但這樣的浪漫,使得他一生抑鬱不得志,他不願委曲求全,也不願意彎曲做人,別人要是看不起他,他還就不屑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李太白可不甘心當一個御用文人”,於是他收拾行囊,帶上幾壺好酒,義無反顧地離開了皇宮。

課本上的《將進酒》不是原文,原句狂得太“逆天”,不敢讓我們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一首《將進酒》,也是一首必須背誦的詩歌。學習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們依然能夠看懂李白的無奈,李白的張揚,還有李白的浪漫。但開篇的這第一句,還是令人感到驚豔,撲面而來的磅礴之意,一下子就把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世人的印象中,李白是豪放而狂妄的,但這首詩將李白的狂展現到了極致。可這一首我們要背誦的《將進酒》,其實已經被後人改動過了,原句比現在讓我們背誦的還要狂。

課本上的《將進酒》不是原文,原句狂得太“逆天”,不敢讓我們背

近現代的學者在研究敦煌文化時,發現了唐代版本的《將進酒》,這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學習的是被宋人修改過的。毫無疑問,這首詩是李白的酒後之作,一般被認為是李白在離京之後,漫遊之時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在酒宴上作的詩。這時候的李白已經在官場上失意了,面對好友,心中想必是有很多的抱怨,所以這首詩表達出來的就是滿腔不平之氣。為什麼說這首詩的原句更加狂妄呢,這就要說到詩中最有名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課本上的《將進酒》不是原文,原句狂得太“逆天”,不敢讓我們背

根據敦煌文化的殘本來看,這句詩的原句為“天生吾徒有俊才”,看起來兩句都很狂,但細細地看,就知道兩句的不同之處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能夠代表很多人的呼聲,隱約有一種使命感;但“天生吾徒有俊才”,傳達的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態度。人生苦短,趁著大好時光,不如去快活,“我李太白,相貌不差,失去的金錢算什麼,幾天就能賺回來了,趁著時光,不如盡情的浪蕩”。一個是國家的安危,一個是自我的享受,一對比,就知道為啥要改了。

課本上的《將進酒》不是原文,原句狂得太“逆天”,不敢讓我們背

宋人改的不止這一句,“古來聖賢皆寂寞”也是被修改過的,原句應該為“古來聖賢皆死盡”。乍一看,好像沒有什麼,跟後一句“唯有飲者留其名”結合,就知道李白有多狂妄了:古往今來,所有的聖賢都死光了,只有喝酒的人留下了芳名。一下子就將所有的聖賢給得罪了,也不知道當時的酒宴李白喝了多少酒,看這程度,想必是不太清醒。宋人一改,“古來聖賢皆寂寞”,一下子就將狂妄之氣改成了惺惺相惜之情:寂寞嗎朋友,寂寞的話來一杯吧,喝完酒不寂寞了。雖然宋人修改之後的更為深入人心,但原句或許更符合李白吧,不可一世,狂妄不已,一切都不在他眼中。

參考《將進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