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人把孩子當心肝寶貝,實際上讓孩子吃點苦很重要,是嗎?

滬歲月悠悠


現在很多小孩在家裡都是嬌生慣養,吃不了一點苦,和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吹雨打。因此很多家長想讓孩子適當吃些苦,來磨鍊一下孩子的意志。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不用吃苦照樣也能很好的成長,因此,讓不讓孩子吃苦也成為讓家長比較糾結的一個問題。讓小孩吃點苦對成長有沒有好處?

吃點苦對成長當然是有好處的,我們吃的不是苦,而是一種生活經驗,面對困難,面對惡劣環境的一種生活態度。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大多數是吃不了苦,作為家長,我們最好就是從小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獨立,學會面對困難,適當吃點苦,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如果不吃苦,孩子很難有面對困難的時候,什麼事情父母都幫你解決了,但是以後也能這樣嗎?當然不可以。大多數大家都是希望孩子能順順利利成長,不希望孩子吃苦,但是在這個社會中,不吃苦真的可能嗎?最近越來越受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讓我們明白孩子的世界也沒有那麼簡單,會去欺凌別人的孩子,大多數是因為嫉妒和不滿,正是因為沒怎麼吃過苦,忍受不了失敗和挫折帶來的負面情緒,而受欺凌的孩子,不敢反抗,面對困難選擇逃避,不會思考事情的解決方法。


小劉劉的美好生活


讓孩子吃點苦,沒有錯。那麼怎樣來理解孩子吃苦這件事呢?孩子吃什麼苦叫吃苦呢?

現在讓孩子吃點苦,已經成為家長的共識。但是吃什麼樣的苦,才叫吃苦,卻是眾說不一。有的認為,乾點累活髒活就是吃苦。也有的認為,送到農村、軍營去待幾天就是吃苦。還有的認為,叫孩子熬點夜,起點早也是吃苦。等等不同的理解。我覺得讓孩子吃點苦,要有幾個標準來衡量。

一是讓孩子吃點苦要有目的性。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整個社會都在追求富足、享受,你叫孩子去吃苦?一定是有一個很充足的理由。要不是孩子學習特別不勤奮、偷懶,或者是孩子偏食、身體虛弱 ,還有就是孩子不聽話、太淘氣等,反正是讓父母氣的實在沒辦法,才下的狠心。但是父母千萬不要指望一兩次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針對孩子的一個方面的缺項,選定合適的吃苦內容,持續地鍛鍊下去,不要怕心疼,直至孩子在這方面有轉變。

二是讓孩子吃點苦要因地制宜。

讓孩子吃點苦,不一定非要到磨練基地、意志冬令營去。只要家長有這方面的意識,無論是在家裡或在外面,都可以安排。比如,針對孩子懶惰、意志力差的問題,每天可安排孩子乾點家務活,有些倒垃圾的髒活要捨得讓孩子幹。一起出去遊玩,一些行李箱要叫孩子主動搬。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了。

三是讓孩子吃點苦要量力而行。

家長一方面不能把讓孩子吃點苦掛在嘴上,不見行動。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質、興趣等方面來安排。一般情況,危險的、冒險的和重體力項目,儘量別叫孩子參加。但是也不能全迴避,特別是男孩,應該有一些這個內容的培養和鍛鍊。但一定要在家長或專業教練員的指導陪伴下來進行 ,成長期有幾次這樣的經歷,會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有幫助的。





荒野不荒涼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讓孩子從小吃點苦是很有必要的!

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家庭對孩子嬌生慣養,甚至“窮家富養”,從小就把孩子給圈養起來,讓孩子生活在父母過於溫暖的懷抱中。父母的過度關切,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的機會,最終使他們如溫室的花朵一樣,難以抵抗自然界的真實風雨。

生活本就豐富多彩,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每一方面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孩子未來的生活誰也無法預料,也是父母無法替代的,艱難困苦自然也是孩子們在生活中今後一定會遇到和體驗的生命部分。人都是在犯錯誤不斷磨礪中長大的,每個人身上都有疤。當我們為孩子擋住了所有的困難挫折,也就擋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體驗,擋住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和成就

在心理學上,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被稱為“逆商”。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事業成功必須具備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這三個因素。在智商都跟別人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逆商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不奢望每個子女都成龍成鳳,但你也不想一個個成“啃老族”吧!所以,明智的父母拒絕過度關注、過多包辦,最好從小就要重視孩子的“逆商”教育,有原則、有計劃、有目的的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吃點苦,鍛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循規律而行,讓孩子面對真實、體驗真實、擁抱真實。

那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呢?就只要在日常生活細節中,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體驗自己的選擇後果,多去獨自面對挫折和挑戰,適當“狠心”一點,“逼”孩子一把。比如:

1、在與家人相處中,遵守公俗規則,不能因為孩子小就遷就;

2、在與小朋友遊戲打鬧中,先不管對錯,更不要護短,讓孩子獨自面對自己解決;

3、在上學拖拉懈怠的時候,不急於拖拽,就讓孩子遲到一次去面對老師同學;

4、在學習碰到問題時,不要急於給答案找輔導機構,讓孩子先自主開動腦筋,主動求助時再一起幫扶;

5、在學習成績上下波動時,也要保持寬容心,不重輸贏,而在努力過程;

……

等等,不勝枚舉!

總之,能吃苦頭、具有高“逆商”的孩子,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才有持續的動力和能力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未來社會中贏得屬於自己的成就。

敢於“狠心”下來讓孩子吃苦、磨練孩子心智的父母才是對孩子的最愛,才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父母。

更多日常培養應對措施,希望大家關注我,與大家一起留言討論。孩子成長任重道遠,願我們相互共勉同行。


新資優教育CEO吳新


我覺得讓孩子吃苦是非常有必要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無數個實際例子映證了這句話。吃過苦的人,才更能理解什麼是“甜”,才更珍惜幸福生活。一個人小時候不吃苦,學得一些本領,沒有長大了,往往生活工作處處受限,到年長的時候吃苦,身體和精力都不濟,會更苦。


小麗你好


我個人體會,不是吃點苦的事。養孩子真的是門學問,父母資質決定著教育孩子的水平。當然,也要看孩子本性如何。這是相對的,缺一不可。

孩子從一歲開始,完全是一張白紙。父母怎麼灌輸、如何“打樣”教孩子至關重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身體例行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楷模的作用。等到了有自我意識後,實話實說那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說到底教育不是萬能的。用句建築學術語,有多堅實的地基,決定著建多高的樓。



皛舒


千萬不要把孩子慣壞了,一定要讓孩子吃點苦,幹自己能做的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照顧好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不好慢慢學,父母不要包辦一切。讓孩子知道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


蔡軍東


是的。

只有苦,才有甜。

只有甜,不知苦。不知苦,就變成了沒有心肝的人了。


老神仙161891519


是的,孩子還是要適當的吃苦的,要從娃娃抓起磨鍊她的心志,等長大以後再說就來不急了,受不了委屈挫折。


馨辰東


過於溺愛孩子則是害他一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天河水君


吃苦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但不能為了吃苦而吃苦,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