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在青海,有這樣一道家常菜,它並不是最具青海特色的,但卻是青海人最喜歡的,它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只有冬天,你才能吃到最爽口,最正宗的。它在城裡人的餐桌上出現的頻率似乎不夠高,但在農村,它就如同青海的土豆一樣受歡迎,幾乎天天都能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它就是我個人非常喜歡吃的一道家常菜——酸菜粉條。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有點誇張了吧,酸菜粉條有那麼好吃嗎?我怎麼沒感覺到?其實你有這樣感覺也很正常,因為城市中幾乎所有的餐館所做出來的所謂的酸菜粉條,都不是正宗的酸菜粉條,那叫泡菜粉條,味道真的太過一般。好吃的酸菜粉條你必須要去農村吃,我覺得在青海農村,你只要吃上一回農家做的酸菜粉條,才會發現,原來這道菜居然還有這樣如此美味的一面。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其實酸菜粉條是極為常見的一道家常菜,它的製作程序並不複雜,一般都是將醃製好的酸菜及粉條和肉片放到一起爆炒,只要稍微懂點烹飪,這道菜不在話下。但是你需要知道的是,這道菜的關鍵就在於你選擇的酸菜品質如何,粉條品質如何,所用的豬肉是不是農村養的。因為這三樣食材基本上就決定了這道菜的口感。這也為什麼農村做的酸菜粉條就很好吃,城市餐館中的做出來的味道就顯得很一般的原因,因為食材的巨大差距,導致了口感的巨大差距。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父母也是很地道的青海農民,時至今日,家中尚有些許薄田。每年的秋天,大概十月份,母親就會張羅著醃製酸菜,一家5口 人,一個冬天需要醃製兩大缸酸菜和一小缸花菜,其中一部分要送給城裡的親戚。因為自己種的菜沒有菜農種的好,所以我們一般都會去離家十幾公里處的菜園子去買品質最好的大白菜,有時候他們也會主動上門來賣,一般會買大白菜幾十顆,用來醃製酸菜,捲心菜十幾顆,搭配上自己種的一些胡蘿蔔來醃製花菜。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同時,還專門要買一些產自茶卡鹽湖的大顆粒鹽,這種鹽基本上都是賣鹽人偷偷從鹽湖拿出來的,看起來並不透亮,但用來醃製酸菜、燒熬茶卻是最好的。辣子一般買的都是循化的辣椒,用它來醃製酸菜最好不過了。食材準備差不多了,還需要找一些最後的工具——圓餅狀的石頭,用來壓在菜上面。我們一般都會去找比缸口稍微小一些,比較扁的石頭,因為這樣的石頭才能均勻地壓在菜上,保證了鹽水能浸泡住菜,所有菜一起變熟。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除了自己要親手醃製酸菜,粉條也必須是自己做的。在青海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種土豆,我們這面稱其為洋芋。這東西看起來不咋地,吃起來實惠還頂飽,關鍵是能夠長期儲存。我們家每年也會種一畝多的土豆,每年都把大一些的挑出來窖藏起來過冬,小的就餵豬了。但是後來有人把磨土豆粉的機器帶到農村後,這些小土豆就發揮了作用,不再用來餵豬,而是洗乾淨打磨土豆粉,然後將土豆粉晾乾,自己製作粉條。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製作粉條的程序雖說不是很複雜,但是因為農村製作的量比較大,所以一般都會抽出一天時間來做。把土豆粉活成麵糰狀,然後再放到壓制粉條的機器中,或細條狀,或大寬,或韭葉,可根據自己的喜愛去製作,同時將其下入燒開的沸水中,煮熟撈出晾乾或凍住即可。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有了酸菜和粉條,還有一樣東西極為重要,那就是新鮮的豬肉。同樣的,農村的豬一般都是自己飼養,餵豬的飼料一般是豌豆草打成粉,俗稱“蕎花”,在加上把青稞打碎,或者是磨白麵剩下的麥皮,俗稱“麩子”,這幾樣加起來冬天餵豬,夏天的話,還要去挖一些野菜,比如像灰條菜、苦苦菜等等,這樣喂出來的豬,冬天殺了吃肉是非常香的。

酸菜粉條這道菜,原本青海農村最常見,如今想吃一次卻成了奢望

選用自己做的酸菜粉條,在加上自己家殺的豬肉,最好是五花肉,這三樣炒在一起,鹽都不用放,就放一點蔥蒜和辣椒,炒出來都是非常好吃的,並不是烹飪水平有多高,而是選用的食材太好了。

離開農村已經十多年了,父母也都來到了城裡,上次再回到老家,已經沒多少住在農村了,能搬到城裡都已經在城裡安了家,再也沒有醃酸菜的場景,也沒有人做粉條了,就連豬都沒幾家人在養了。所以,你再想去吃一頓正宗的農村做的酸菜粉條,那幾乎就是一種奢望了。

一切的一切都彷彿是昨天,又似乎離我很遠很遠,只是酸菜粉條那熟悉的味道一直在記憶中,永不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