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厭學,學不進去?

活動中心17653708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負面情緒,表現為消極地對待和逃離學習,對父母、老師的學習要求採取各種形式的對抗。厭學行為除了少數是由於學生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有關。很多厭學的孩子家庭缺乏溫情,更多的是被管教,被要求達到父母的願望,反過來父母從未去了解過孩子,導致孩子所有的願望都是來滿足父母的期待,本能的不敢有自己的願望和需求。所以他缺少自己的興趣愛好,缺少自我滿足的途徑,導致精神上處於一種被“耗竭”的狀態。

面對厭學的孩子,很多家長束手無策,有些家長採取暴力懲戒措施逼迫孩子繼續學習,有些家長乾脆聽之任之,不管不問,但都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的效果,逃學、厭學依然經常發生,成績甚至一落千丈,個別孩子還早早輟學,走上錯誤的道路。那麼孩子一旦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解放軍第102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李光耀主任給我們提出了建議。據李主任介紹,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作為家長,不能用批評、發脾氣等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孩子。“亡羊補牢未為晚”,只要家長理性地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孩子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首先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其次,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縱觀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於家庭教育環節,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最長,很多影響我們成長的人際規則、生活和學習習慣都是在家庭教育階段開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習慣養成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問題的反映。父母的說教、對成績的無限強調、對學習動機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因此,改變孩子的同時,父母也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並積極的加以調整。

再次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瞭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於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家長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鬆,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心理專家提醒,有必要時,家長可向心理專家尋求幫助。

家長自省: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有沒有問題

①溺愛型: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沒有重視童年期的規則教育,導致孩子對事物的隨意態度,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想不學就不學。童年期尤其是學前期的階段是孩子規則學習的最佳時期,家長需要把握好這個時間段,及時給孩子進行規則教育。

②嚴厲型:孩子成績稍微不好就指責、懲罰,會讓孩子尤其是青春逆反期的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③放任自流型:孩子在最初的學習中是沒有強烈的學習動力的,而是要在家長的激勵下才能更好的學習,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不管不顧,那就會給孩子一種“不管我學不學結果都一樣,還不如不學”的錯覺,從而導致孩子厭學的產生。

二、明確孩子的厭學原因,即孩子厭學是某一方面還是某幾個方面共同造成的,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厭學原因:

 1.學習壓力過大:繁重的作業、揠苗助長式的各種輔導班讓孩子壓力過大,出現厭學。

 2.社會影響

  ①網絡:由於厭學來到診室中的孩子,有70%-80%的學生痴迷網絡遊戲,在遊戲中找快樂,甚至不惜逃學、曠課。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後就不管了,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但是學校只是一個提供學習的場所,沒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孩子沒人管教,若再沉迷於網絡遊戲,久而久之心態就會改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考試成績下降,就會厭煩學習,不想學了,轉而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

  ②黃色錄像、書刊引起的早戀、情感糾結:青春期的孩子由於第二性徵的快速發育,對異性有好感是一種正常現象,但現在因孩子受到黃色書刊等的影響,過早的關注異性(小學高年級就出現早戀現象),追求漂亮女生(例如,某同學追求漂亮女生,被拒絕後不學習)容易出現感情糾結,導致厭學。

孩子對外界的接受能力強,但是防禦低,容易受到黃色錄像、網絡遊戲等不良誘惑的影響,也容易被不良的社會閒散人士引誘,誤入歧途,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青少年犯罪。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老師的關注和引導。

3.性格

性格特別外向和特別內向的學生都容易出現厭學情緒,性格外向的人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入到學習之外的事上,沒有更多精力學習;而性格內向的人容易出現人際關係問題,再加上老師指責、同學孤立,很容易會讓孩子出現厭學的情況。另外,張士懷主任介紹,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不僅容易產生厭學,還會發展為自閉症。

三、給孩子減負荷

對於孩子的厭學,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區分厭學的時間段,是重要考試前還是考試之後,因為這兩個時間段孩子的壓力很大,稍有風吹草動,可能就出現厭學這一嚴重後果。

現在家長都很熱衷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生怕自己的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提醒這些家長,並不是所有的輔導班都是必要的,這要看最後的效果,如果孩子在輔導班學的效果不好,那上這些輔導班還有什麼意義,另外孩子也沒那麼多精力去兼顧這繁多的課程。

 很多家長願意給孩子花錢,報輔導班、送國外留學等等,卻很少去關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當孩子出現學習問題時,不是打罵指責就是哄著順著,等到所有的辦法都用盡還沒有效果時,才會想到找心理醫生,而這時可能已經不僅僅是原先的問題了。因此,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學習方面的問題時,要及時的尋求專業幫助,瞭解問題的關鍵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Andy換個角度也是驢


這個問題相信困擾了很多學生,包括曾經的自己,我出生以及生活在農村,從小被教育要好好學習,高考考了600多分,考入了自己理想的院校,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不是因為自己愛學,是必須得學,分享下我自己的一些建議。 

1.     學習目的要明確

其實學習本身是有些反人性的,需要強大的自律能力,這時候如果僅靠興趣支撐,是比較難的,一定要有比較強大的外驅力以及目的性。比如我努力學習,不是真的愛學習,因為我知道這是我邁出農門的唯一的,而且是最省力的方式。現在都在談階層固化,學習改變命運,真的是最有效的方式,這個等你走向社會的時候,就明白了。

2.     用對學習方法

其實學習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比如說很多題目,不用死記硬背,萬變不離其宗,掌握裡邊最內核的東西,基本上可以應對類似題型。另外可以各科準備一個錯題本,把做錯的題抄下來或者剪下來貼在本子上,重點去複習等等。

3.     要有長期目標

其實上學只是一個過程,從小學到高中,12年的時間,相對於人的壽命而言,更像是前奏,想想畢業後自己想幹什麼,憑什麼賺錢,有哪些能力可以超過別人。有了長期目標,學習就只是過程,只是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而已。



小飛少兒英語


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不好的,這點很關鍵。

可能有人會說我說的是廢話,厭學的學生成績當然不好。

事實上因果關係搞錯,學生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才出現厭學的問題(大部分是,還有一部分可能是因為青春期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情竇初開等)。

一旦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就會感覺老師在講天書,根本聽不懂(尤其是數理化這些),這樣就會越來越討厭這門學科。

我當初高一的時候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因為近視的問題,開始一個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結果第一個月幾乎就沒有怎麼聽數學課,以至於月考成績極差。

等到月底回家配了眼鏡後,再來上數學課雖然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了,但是已經完全看不懂了。

看著其他同學能夠很快完成老師佈置的數學作業,慢慢就會出現自我放棄的感覺。

好在我初中時數學還不錯,對數學沒有直接放棄,每次都認真的聽老師講課,即使聽不懂也強迫自己認真聽,終於過了一個多月,我忽然發現自己可以聽懂老師在講什麼了,對數學產生的那一絲厭惡也很快消失。

我這種還只是一兩個月沒有跟上進度,那些長期成績靠後的學生就更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了。

越是聽不懂就越是討厭,越是討厭就越是聽不懂,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下面說一下學不進去的問題,學不進去基本都是基礎沒打好(對於長期成績差,並且沒有智力問題的學生),想要改變學生學不進去的問題,不但需要讓他明白現在學習的是什麼東西,還要讓他明白這其中用到以前的什麼東西,然後再將那段東西教會他。

正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學生能知道所以然後自然就會越來越喜歡學習。

一個人知道的越多,他就會發現不知道的東西也越多,就會更加喜愛學習。

以上。


書麟


學不進去是因為我不想學,心不在焉!其實很想好好學,但是找不到趣味,這一點我也出現過。要想學進去必須給自己定目標,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一想你要到達的分數或者名次。第二,要把同一個問題,同一道題擊破為止。舉例,我以前數學很差,一心想學好,但是沒方法,後來一個同學說,咱們這樣既然你英語好但是數學差,不如你幫我學英語,我幫你學數學。

看看他是怎麼教我的,早上給我一道題,我做半天做不出來,他教我做會了。中午他還給我做同樣的題目,我一看怎麼還是同一個題,他說你別管做就對了,等我提筆發現又不會了,他又給我講一遍,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直到我做一道題駕輕就熟為止。好處就是以後看到這種題型就胸有成竹了真是好方法[贊]加油


萬喜閣


你好!我想這個問題是由以下幾點形成的。

1.孩子厭學是因為他認為學習枯燥乏味,聽不進去。

2.孩子智力跟不上,以往積累的知識點少,覺得太難了,聽不懂。

3.教育的方法有問題,沒有給他喜聞樂見的感覺。

4.對教師反感。

5.課堂外的誘惑太多。

6.學習任務重,壓得喘不過氣來。

7.家長要求高,沒有給他鼓勵。

8.他過多接觸厭學的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客座評論員


在校生厭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基礎不好,已經落下了,跟不上,上課聽不懂,補救不知從哪裡開始。2.不喜歡,不擅長。我以前有學生,理科很好,英語瘸腿,學英語覺得知識瑣碎,記憶的東西多,不如做理化題有成就感。3.對任課老師不是太喜歡。特別初中生,對老師的喜好或態度,影響比較明顯。老師態度親切,上課有趣或是顏值高,都會影響孩子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反之,如果學生對老師有牴觸情緒,孩子就會討厭這個老師所授課程。


遙遠的幸福6069


厭學絕大多數都是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厭學,為什麼厭學?

舉個例子,你每天上班,沒什麼業績,天天被老闆罵,一分錢拿不到,而且家人還怪你沒本事,請問你願意上班嗎?不願意對吧!孩子也是一樣,每天起早貪黑的上學,回家大量作業,不會寫也要寫,寫不好還要被罵,考試成績出來就是世界末日,試想一下孩子能在這種環境中堅持多久,所以每個孩子都不容易!作為父母需要多加體諒孩子,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戰勝困難,而不是和困難一起打敗孩子!如果發現孩子厭學,一定要找到原因,很多時候孩子成績下滑,就會很難跟上新的知識點,每次上課就如坐針氈!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鼓勵孩子能聽多少是多少,如果不會,可以請家教,查漏補缺,而不是責怪孩子不認真!當孩子覺得父母沒有任何責罵和埋怨,可能心理壓力會小很多,畢竟每個孩子都知道要下是需要學習的,只不過需要多努把力,才能真正跟上老師的進度,有的時候適當給孩子一些空間,可能孩子會更加覺得父母是愛他的!每個孩子厭學都有原因,只要找到厭學的原因,一切問題就都容易解決,前提是父母願不願意為孩子做出改變!這個改變不是一時的,而是長期的,各位父母,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不會教育孩子,就需要好好學習教育孩子,因為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平時開車都需要考證,教育孩子這麼重要的事更需要系統的學習,有可能你的事業很成功,那也是失敗了很多次才有今天的成就,然而教育孩子卻不允許失敗,所以教育孩子更需要學習!


家庭教育講師毛老師8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厭學,還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學,才能對症下藥。



wsziyuan


就這個問題舉個小例子:孩子剛開始學說話時,會叫媽媽的時候,我們會給他們極大的表揚和讚賞,進而孩子就很快學會說很多話!再比如,孩子剛會背一首古詩,我們經常會讓他們表演給別人,贏得讚美,這樣孩子就會越背越多!這兩個小例子說明自然人階段學習的動力來源於外界的肯定與支持!隨著年齡增長,自然人向社會人逐漸轉變,人們對他們要求標準越來越高,讚美越來越少,從而孩子的動力會減少!厭學的表象是不願意學習,背後是沒有動力,更深層次是讚美的缺失!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樹枝越矮,越能聽到他們的歌聲,把真誠的讚美給予他們,他們會越唱越多,越唱越美!沒有厭學,只是沒有讚美著他們去學習而已!


蘇神來了


為什麼厭學,學不進去?

厭,就是厭惡,非常討厭的意思,從表面看,厭學,就是非常討厭學習,甚至深惡痛絕的討厭。

但實際上,多數厭學的學生,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深惡痛絕,而是想學學不進,是一種潛意識的條件性厭學情緒。這種消極情緒,是在學生學習時,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形成的,比如老師批評不恰當,同學嘲笑,沒考好,換老師,等等,發生了某些事情,當時情緒波動,當事情過去,可是在想學也學不進了。

這種厭學情緒,一學習的時候就會控制不住的煩躁焦慮,分心走神,自己明知道不該這樣,但控制不住,時間越長越焦慮。但這種情緒是可以消除改變的,通過改變一些不合理認知,心情平靜的時候學習,感受高效學習的狀態,心情越好學習效率越高,並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