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一大波幼兒園網紅老師在(被)折騰,忍不住吐槽了

眼看一大波幼兒園網紅老師在(被)折騰,忍不住吐槽了

前方高能預警 :網紅幼師集體上線

現在好多幼兒園喊著“停課不停學”,園長逼著老師做視頻教學,課程設計,家園打卡……老師一個個被逼成網紅抖音模式不說,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遊戲就是學習”,“在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好理念好傳統,都沒了,老師教家長,家長教孩子,簡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啊!不,解放前還好些!

據說還有幼兒園被投訴給家長增加負擔了,真是費力不討好,哭笑兩相宜。

停課不停學,先想想學啥啊?

停課不停學,先想想學啥啊?幼兒園的基本任務是什麼啊?

設立集體托育機構,首先是解決雙職工父母托幼需要,是婦女解放運動的一部分,是民生問題。現在別說婦女,婦男都在家待著,很多家庭不需要托幼,這就一半解決了。

幼兒園的第二大功能是補償性教育,補償什麼啊?補充交流不夠啊!有人說給家長留任務,家長的配合度不高。配合度不高就活該啊!那又不是別人的孩子,那不是他家的孩子嗎?學前教育不是強制性義務教育,家庭教育更加不是。家長自己都不想帶孩子,你強迫人家幹嘛?再說了,您這一會兒打卡,一會兒找這個一會兒找那個,好像沒有你那些材料就沒法活動,沒法學習,孩子沒法發展,沒法天天向上了,家長怎麼配合啊!還記得那實在家長,都帶條草魚去學校的鬧劇嗎?那是多配合啊!

是支持還是追殺?

幼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那是一種家庭教育不足的替代性方案,是家長沒辦法的情況下,孩子也沒辦法的情況下,只好組織集體教學,為了應對集體教學的天生缺陷,只好設計教案,教案的存在本來就很值得批判。家庭教育由於生產力生產關係的問題,已經敞開給社會,家庭教育的職能嚴重缺失,本來可以趁機好好補一補,這下倒好,追殺啊!

如果說,幼兒園作為專業機構,應該輔導家長,那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叮囑家長,有規律的生活是對孩子身體健康最大的保證。對大人也一樣。所以家長別熬夜,別蹲床,別一坐刷手機四小時不動地方,家長要帶著孩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多喝清水多吃菜,多運動,定時提醒排便,動靜結合是最重要的。

其次就是給予幼兒足夠的遊戲空間和遊戲支持。遊戲包括與人的遊戲,與物的遊戲,與自己的遊戲,三大部分。與人的遊戲,因為獨生子女問題,缺乏同伴交往,成人需要給予更多支持,多傾聽,多參與,少指導,少干擾,可以參考《以遊戲為基礎的保育》等關於遊戲的書。老師這時候也該反思一下,孩子真的是可以通過遊戲學習的,這種信念你到底有沒有。你以為離開你孩子就不會玩不會學習了嗎?拜託,孩子總算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了好嗎?

與物的遊戲,不是隻有玩具,而是各種可以操作的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大人認為的勞動,在孩子手裡就是遊戲,大人認為的工具,在孩子手裡就是玩具。讓他們洗米、洗菜、擇菜、和麵、擀皮、包餃子、打雞蛋、掃地、擦地、洗手絹、洗襪子、擦桌子……有的是事情可幹。慢慢幹,彆著急,反正有的是時間。平時為什麼不讓他們幹,因為沒時間啊,趕緊幹完了趕緊幹下一項。現在好了,有時間啊,慢慢來啊!好不容易有慢教育的時間了,你倒是忙個啥?還安排那麼多課,又把時間搶走嗎?

與自己的遊戲,就是幻想部分,強調的是家長的觀察和記錄,傾聽和理解。讓孩子自己胡思亂想吧,讓孩子畫吧,演吧,可算有時間看他們演了,聽他們瞎編了,多好啊!記下來,讀給他們聽,和他們一起演出來。這才是孩子真正的人格養成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分清場域 細緻支持

這個時候,遊戲理論比課程理論有用。課程缺乏組織基礎了,一定要分清家庭教育和集體教育的物理基礎不一樣,不要用課程用集體教育的思路去指導家庭。

看著那麼多幼兒園教師加班加點的拍視頻,做網絡課堂。拜託,現在是假期好不好,幼兒園還沒開工呢,本來也不該上課啊,園長們到底是忙個啥?不是應該自己好好想想如何在特殊情況下,用幼兒園的專業力量有力協助家庭,尤其做好缺乏託管力量家庭的服務工作嗎?讓老師一個個強行轉型,把上課都當主業了,回來更不會觀察孩子,更不會從孩子的需要中生髮課程了。

好好普查一下幼兒園各個班級的託管需要,到底哪個家庭誰在和孩子在一起,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個比較重要,忙著整理各種雲教學的,好好考慮家庭場景和家庭人際結構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孫莉莉的絮絮叨叨”,作者倩萼。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