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測量血壓才準確?

藥文化


只有準確的測量才能有效的控制血壓,所以測量血壓是控制血壓的基礎。

如果血壓都測量不準,我們怎麼判斷是不是高血壓,怎麼加減藥?

尤其對於沒有高血壓的患者,準確的測量更為重要,所以,當我們懷疑自己是高血壓的時候一定認真測量血壓。懷疑高血壓不是說一定要有症狀,很多高血壓沒有症狀,都是測量的時候發現的,所以,如果平時沒有高血壓,但現在發現血壓高了,那麼必須從新認認真真測量,確定是否有高血壓。


那麼就需要準備一個準確的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都行,但一定要準確,在準確的血壓計前提下,正確的方法更為重要。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醫院,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測血壓前應至少30分鐘避免喝咖啡因或濃茶,避免運動和吸菸,避免憋尿;休息5-10分鐘;做好這些準備再去測量血壓。

2、開始測量,放鬆,坐在椅子上,雙腳在地板上放平,背部倚靠或坐正;主要是放鬆坐好;當然也可以躺平。


3、測量時不要說話,保持安靜;不要將衣袖擼上去,會影響血壓值,手臂不應握拳,放鬆,袖帶最好直接和上臂接觸,袖帶處於患者上臂的右心房水平(胸骨中點),使用大小適合的袖帶,胖人要用專用袖帶,袖帶的鬆緊大概是自己一根手指可以放進去。

4、左右胳膊血壓都應該測量,哪一側血壓讀數較高,以高一側為準。初次門診就診時,應測量診室血壓≥2次,重複測量時要間隔1-2分鐘;不能根據一次測量結果就判斷高血壓。


只有正確的測量方法+準確的血壓計,才能準確的判斷有沒有該高血壓,才能決定是否降壓治療。

但不管有沒有高血壓,我們都必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預防是最好的治療,一旦發現高血壓,再想去通過健康生活方式來降壓很難,最後不得不吃藥。

可是又有幾個人願意吃藥呢?


心血管王醫生


教你正確測量血壓

第一招:天時

血壓是隨著時間發生變化的。通常情況呈現的規律是白天人體較活躍時,血壓也升高;晚上血壓逐漸降低,在睡眠過程中達到最低點。天氣和環境溫度的變化也會使血壓產生波動,冬天血壓水平就要比夏季高些。我們推薦固定一個時間點來測量血壓,一般以早晨剛起床為宜。

第二招:地利

正確的測量體位非常重要,我們推薦使用坐位測量血壓,雙腿平放,身體坐直,凳子和桌子高度差25-30釐米為宜。袖帶的氣囊位置與心臟(乳頭)位置同高。左右臂血壓假如不一致,測量血壓高一側的手臂。

第三招:人和

血壓受情緒身體狀態影響很大,我們推薦測血壓前30分鐘內不喝咖啡或酒,不劇烈運動,情緒平穩。排空小便,靜坐休息5-10分鐘後測量。測量中不能講話,周圍人也不能與受測者講話。


小復先生


如何血壓測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科學的測量血壓主要分為四步

第一步測量前的準備

1.患者放鬆,坐於椅上,雙足平放在地面背靠椅背。初次測量前,應靜坐3-5分鐘,勿交談或挪動。

2.測量前至少30分鐘內避免喝咖啡、運動或吸菸,並需要排空膀胱。

3.休息或測量期間患者和測量者都不應該交談。

4.患者需要脫去綁袖帶處的衣服。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設備

1.使用經過認證的上臂式血壓計,並確保定期校準。

2.手臂須有支撐(例如放在桌子上)。不應讓患者抬著手臂,因為肌肉的運動會影響血壓水平。

3.將袖帶中部置於上臂與右心房保持水平(胸骨中點)。

4.選用合適的袖帶尺寸,使氣囊環繞手臂的75%-100%。

5.綁緊袖帶,確保袖帶上下鬆緊程度相當。

6.袖帶氣囊中心應置於患者動脈搏動之上。

第三步採取適當的測量方式

1.如首次測量血壓,需測雙上肢血壓,採用血壓較高側手臂進行後續測量。

2.兩次測量間隔1-2分鐘。

3.如使用聽診法,肱動脈搏動消失估計為收縮壓,將袖帶繼續加壓20-30mmHg後,聽診測量血壓。

4.聽診時袖帶以2mmHg/秒的速度緩慢放氣,同時仔細聽診第一音時壓力計顯示收縮壓,最末音為舒張壓。

第四步根據≥2次不同場合的≥2次血壓讀數計算平均值,評估個體血壓情況。

測量血壓時,應選擇哪隻上臂測量?

患者初次測量血壓應同時測量雙上肢血壓,以後採取血壓較高側上臂進行測量。一般來說右上肢會高於左上肢血壓,血壓差在10mmHg以內是可以接受的。

老年人為什麼會出現壓差增大的現象?

老年人動脈的僵硬度增加,動脈彈性減退,所以出現收縮壓升高、脈壓增加的情況。建議65~79歲的老年人,如血壓≥150/90mmHg則應該到醫院進行診治,行藥物降壓治療。而≥80歲的老年人,舒縮壓≥160mmHg時開始藥物治療。

在家中血壓何時測量?

一日之間血壓不是平穩不變的,科學研究發現人體血壓有“兩峰一谷“的規律,上午6~8點血壓上升至第一高峰,下午4~6點間再次逐漸升到第二高峰,此後血壓漸趨平穩,在凌晨2~3點降至最低谷點。那何時測量血壓更為合理呢。推薦是在晨起服用降壓藥前或睡前各測兩次血壓,每次間隔至少1分鐘,並連續監測記錄7天,就診時提供血壓記錄會給醫生調整藥物治療帶來極大的參考意義。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很多高血壓的朋友都會找到張大夫諮詢:“如何才能讓血壓測量的更加準確?”每次張大夫都會給大家把其中最重要的5個細節講給大家。


第一,測量血壓前要注意休息一段時間。這個休息時間不能太短,也不能天長。太短了,可能把血壓測得高。而太長了,有可能血壓進一步降低,這也不代表高血壓患者的真實情況。現在學術界比較推薦測量血壓前休息5-10分鐘比較合適。

第二,測量血壓前,情緒要平穩。因為不管是過度的驚喜,還是不良的情緒,都會影響到你的血壓。當人在緊張、憤怒、痛苦、恐懼、焦慮,都會引起血壓升高。因此,測量血壓前,高血壓患者儘量要保持平靜、放鬆的情緒狀態。

第三,要注意測血壓的周圍環境。如果測量血壓是在比較嘈雜的的環境裡進行的,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會分泌增加,表現為血壓高、心跳快。所以,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應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裡進行。

第四,測量血壓時要選擇溫暖舒適的環境。一般說來,夏季血壓會較之冬天有所降低,而冬季血壓則有所升高,這主要是因為在溫度較高的時候,人體的血管會擴張,而在低溫的時候,如人體的血管會血管收縮。所以也建議大家,測量血壓的時候室溫最好選在20度-25度比較合適。

第五,高血壓患者,測量血壓之前要注意飲食起居情況。一般我們選擇清晨時測量血壓,希望大家這個時候不要引用咖啡,不要過飽,不要憋尿,不要勞累。 總之,希望大家在一個輕鬆安逸,情緒良好的環境下測量血壓。以上是張大夫對於高血壓患者如何測量血壓的幾點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之瀛大夫


想要血壓測量準確,首先要選擇適宜的血壓計。(1)選擇通過國際標準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進行測量,一般不提倡使用腕式或手指式電子血壓計。(2)袖帶的大小適合患者的上臂臂圍,袖帶氣囊至少覆蓋80%上臂周徑。

測量血壓前也要做好準備工作:(1)被測量者測量前30分鐘內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進食、喝含咖啡、茶的飲料、吸菸、服用影響血壓的藥物(用降壓藥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除外);精神放鬆、排空膀胱;至少安靜休息5分鐘。測壓時患者務必保持安靜,不講話。(2)被測量者應坐於有靠背的座椅上,雙腳自然平放;裸露上臂,上臂及血壓計與心臟處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加測站立位血壓。

還要注意血壓測量次數:應間隔1分鐘重複測量,一般測量3次血壓,至少取2次讀數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差值>5毫米紅柱應再次測量,以3次讀數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還要注意家庭自測血壓與在醫院測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不同的:家庭血壓一般低於診室血壓,正常上限參考值:135/85毫米汞柱,相對應於診室血壓140/90毫米汞柱。治療的血壓目標值是<135/85毫米汞柱。

對新診斷的或未達標的高血壓,建議連續監測家庭血壓7天,每天6點-9點和18點-21點各1次,每次測量2~3遍取平均值,兩次測壓間隔1分鐘;去掉第1天血壓值,僅計算後6天血壓值,根據後6天血壓平均值,為治療決定提供參考。血壓達標穩定後,建議每週固定1天自測血壓,於早上起床後1小時,服降壓藥前測坐位血壓。血壓不穩定或未達標的,建議增加家庭血壓測量的頻率。


糖尿病之友


怎樣測量血壓才準?之前已經回答過了,在此就如何正確測血壓及有關事項闡述一下。這裡講的是高血壓症者自測或是在家庭人員幫助測。

一, 測血壓前半時不要進食和影響血壓變化的運動,如較激烈的運動。

二,坐下靜息10一20分鐘,身體放鬆,取坐姿,坐到椅子上,兩腳分開,全腳掌著地。

三,綁袖帶,袖帶綁在肘彎橫紋上2公分處,鬆緊能伸兩手指為宜。注意,過鬆過緊都會影測血壓的準確性。

四,測血壓應以右手為準,即測右手,因為右手血壓普遍比左手高一些,所以應以高的為準。如果是首次測血壓,應該同時測左右手,以後只測血壓高的那隻手即可。

五, 血壓計應以心臟保持水平,這一點很重要。測血壓保持安靜,不要說話。

六,每次測血壓應連續測三次,每次間隔2分鐘,取三次的平均值作為此次測血壓的結果。實戰證明,首次測的血壓往往偏高,不能反映真實血壓。在不同天的同一時間連測三天,每天測兩次最好。

七,如果是水銀血壓計,在打氣的時候,要讓水銀柱比實際血壓高3Omm汞柱,然後再緩慢放氣下降。要集中精神聽聽診器傳導聲音和變化。當放氣水銀柱下降時,第一次聽到脈搏的搏動聲,水銀柱指示的刻度就是收縮壓的數值。繼續放氣,水銀柱繼續下降,當聽不到脈搏搏動聲音(或脈搏動聲音突然變小時),水銀柱指示的刻度就是舒張壓的數值。

按照以上方法所測的血壓是準確的。每次測血壓的數據記錄好。


李昌平8


關於血壓的規範化測量方法,已經有多個回答了,以下幾方面問題同樣是大家應該掌握的,這些數據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研究結果:

1. 坐位法血壓值較臥位法降低約3 mmHg;立位測量較坐位降低約5 mmHg,較臥位降低8 mmHg。即臥位>坐位>立位。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顯著性。

2. 右側臥位較平臥位增高5 mmHg,左側臥位較平臥位降低16 mmHg。均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3. 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內時收縮壓較標準坐位法降低4 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隔薄衣(厚度<1 mm,如薄襯衣)法血壓值與標準坐位法測量值無顯著差異。

5. 電子血壓計(歐姆龍臂式)與臺式汞柱血壓計(標準坐位法)測得數值無統計學差異。

6. 臂圍≤26cm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用常規袖帶測量較用大號袖帶測量增高5 mmHg,臂圍≥27cm的老年患者用大號袖帶測量較常規袖帶測量值降低4 mmHg。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 以30例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老年患者為對象進行的研究顯示,無創血壓較有創血壓降低約9 mmHg,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上述研究表明,臥位、立位、左側臥位、右側臥位、袖帶過鬆或過緊、肥胖患者不使用大號袖帶、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內等不規範的血壓測量方法均可顯著影響所測得數值,臨床工作中應予避免。門診環境下,為方便患者,可以允許患者穿著薄衣物(如厚度<1 mm的薄襯衣或薄秋衣)進行測量,這對所得結果影響不大。


郭藝芳心前沿


如何正確測量血壓,非常重要。否則將會影響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

首先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血壓計,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主要有汞柱式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所選擇的血壓計袖帶寬度應能覆蓋被測者上臂長度的2/3,同時,長度應達上臂周徑的2/3,以免產生誤差。

測量血壓時環境要安靜,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在測量前,被測者,應放鬆精神,適當休息,不做劇烈運動,不飲酒,不喝濃茶和咖啡,不吸菸。

規範操作:

被測者取坐位或臥位,被測上臂應裸露,肘部及上臂與心臟在同一平面並外展45度,將袖帶平整地縛於上臂,避免過鬆或過緊,袖帶下緣距肘橫紋2~3釐米,測量時應該快速充氣,緩慢放氣,連續測量數次,每次間隔1分鐘以上,取平均值。

另外就是電子血壓計,電子血壓計因其方便使用的特點,已經被大家認可,逐漸成為家庭自測血壓的主要工具。但是電子血壓計不適合過度肥胖、嚴重心律失常、脈搏微弱、患有帕金森病以及血壓急劇變化的人群。

(電子血壓計可靠性較好,推薦使用,但應該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


手機用戶16256545010


想要知道血壓測得準不準,我們先要弄清楚血壓以及正常範圍。血壓的定義:血管內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測量血壓通常是指測量收縮壓(高壓)和舒張壓(低壓)。成人血壓正常值:收縮壓為90-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為60-90毫米汞柱。一旦超出這個標準,就是高血壓。現實中,好多人說血壓測的不準,懷疑是不是血壓計壞了?首先,你要排除影響測量血壓準確性的10個干擾因素,才能把血壓測準確。



影響血壓測量準確性的10大因素:

1.測量環境:

(1)在醫院測量時,有些人對醫院和醫生有恐懼感,導致血壓升高影響準確性。

(2)寒冷、吵鬧、強光條件下,測量的血壓會偏高。

2.測量時間:上午6-10點和下午4-8點,各有一次高峰,所以測血壓要固定時間測量對比,不要人為的把血壓“測高”。

3.體位:蹺二郎腿,站立,趴著,蹲著都會影響測量準確性,應該採用坐姿或者躺臥方式,血壓計要和袖帶高度、心臟在同一水平線上。每次測量要測同一只胳膊。



4.活動:活動後測量血壓,血壓往往要高處正常值,應該休息30分鐘後在測量。

5.過飽或飲酒:吃的過飽,喝酒、喝茶、喝咖啡後,都會影響血壓測量準確性。

6.血壓計袖帶規格:血壓計袖帶寬度要覆蓋上臂的2/3,袖帶下緣距離肘窩2.5釐米。出現偏差可導致測量不準。

7.血壓計袖帶操作:袖帶捆綁的過鬆和過緊都會影響測量結果,往往過緊導致血壓偏低,過鬆導致偏高。鬆緊標準以袖帶下能放入1-2根手指為宜。



8.放氣操作:使用水銀血壓計時,放氣速度過快,往往導致漏掉第一聲聽診,導致收縮壓低於正常值。漏掉最後一聲,也會導致舒張壓比實際值偏低。放氣過慢也會影響準確性。

9.聽診操作:鬆開氣閥讓水銀柱緩緩下降,聽到的第一聲洪亮的聲音是收縮壓,最後一聲洪亮的聲音時舒張壓。有人把明顯變小的聲音,或只要能聽到的聲音當成是血壓值,導致人為測量不準確。

10.測量次數:有人測完一次就把它當成血壓來記錄,是錯誤的。應該是連續測量3次,取第2次和第3次的平均值來作為最終的血壓值。

只要避開了上述10點,測量的結果就是比較理想的。



下面以水銀血壓計為例,說一下操作流程:

1.測量前,在室溫和安靜的狀態下,精神放鬆,休息30分鐘,沒有喝茶飲酒喝咖啡,排空大小便。

2.測量體位,採用坐姿或者躺臥,雙腳放平,肘窩、血壓計、心臟在同一水平。

3.查看血壓計,使水銀柱歸零,水銀柱沒有氣泡,檢查氣囊和細管不漏氣,聽診器正常。

4.裸露上臂,袖帶綁到上臂上2/3處,鬆緊以可放進1-2更手指為宜,距離肘窩2.5釐米。用手觸摸肘窩肱動脈,把聽診頭放在肱動脈波動處。

5.打氣測量,打氣至聽不到波動聲音後,繼續打氣30毫米汞柱,然後慢慢放氣,聽到第一聲洪亮的波動聲就是收縮壓,記錄下來。最後一聲洪亮的波動聲就是舒張壓,也做好記錄。

6.連續測量3次,每次間隔2分鐘,選擇後兩次結果平均值為最終結果。



其它注意事項:

1.對於高血壓人群,建議每週測量一次。血壓波動頻繁,或者血壓突然升高者,建議隨時檢測。

2.兩隻胳膊都檢測,取血壓高的一側結果做好記錄。如果左右兩側壓差超過20毫米汞柱,則提示有血管病病變可能,需要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排除。



如果大家想更多瞭解和健康相關的知識,可關注我:易知養,有不同和其它更好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藥文化


對於許多高血壓的中老年人來說,保持血壓穩定是他們最大的願望,因為進入中老年後,身體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很容易導致健康危害,特別是作為一種慢性高血壓病,雖然如果控制得好,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如果不能使高血壓長期穩定,很容易產生一系列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許多高血壓患者每天都會自我測試血壓以維持健康,但是你總是用最準確的血壓測量血壓嗎?血壓如何測才準確?專家:若進入這些“誤區”,血壓或許會白測

測量血壓時,不注意身體姿勢:在測量血壓時,可以選擇正確的位置,以更好地讀取測量數據,並且在測量血壓時,你需要放鬆身體,可以坐下來測量,或者仰臥測量,以確保你可以得到正確的測量數據。

不注意測血壓的手臂:當進行血壓測量時,同一個人左手和右手也可能有不同的血壓,當左手和右手之間存在血壓差時,需要選擇具有較高血壓的手來測量。通常在臨床測量中,選擇右臂的血壓,並且可以獲得比較標準數據。

隨意選擇血壓值:在測量血壓後,有時血壓不是整數,很多朋友會用數學方法來壓低他們的血壓,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不科學的方法,有時四捨五入會使血壓標準出現錯誤,所以血壓仍然需要獲得準確的數據才能確定體內的血壓。

不注意血壓計的選擇:目前市場上有各種血壓計可供選擇,電子血壓計更為常見。醫生還建議,如果非專業人員正在進行血壓測量,他們可以使用電子血壓測量,一些水銀血壓計仍需要操作專業知識。

不注意測量血壓的時間:當許多人測量血壓時,由於不同的時間,它具有不同的血壓波動,在我們的人體中,存在峰值血壓期和低血壓峰值。通常在早上6點到10點之間,這將是血壓的高峰期,而在下午12點,它將具有低血壓峰值。下午4點到6點,血壓會重新出現高峰期,凌晨一兩點,血壓將重新進入低值。因此在測量血壓時,建議人們根據人體最好在血壓高時測量血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