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早期感染最重醫生:出ICU後還有很長的康復期,目前呼吸仍困難

1月5日晚,30歲的同濟醫院急診科醫生陸俊出現發熱症狀,1月10日因“病毒性肺炎”住院,17日轉至金銀潭醫院ICU治療。陸俊說,自己並不清楚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確切日期,但肯定是1月17日轉院前確診。

同濟醫院急診和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樹生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武漢早期染病的醫護人員裡,陸俊是最重的一個。

1月20日下午,鍾南山院士首度證實,已存在人際傳染和醫務人員感染。次日凌晨1時45分,武漢市衛健委通過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該市共有15名醫務人員確診為新冠肺炎,另有1名為疑似病例。16例患者中,危重症1例。

1月29日,在經過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陸俊從金銀潭醫院ICU轉回同濟醫院普通病房治療。他的肺部有一定好轉,但好轉不多,目前仍存在呼吸困難的症狀,“對於我這樣的重症患者來說,恢復時間會比較長。”

武漢早期感染最重醫生:出ICU後還有很長的康復期,目前呼吸仍困難

△陸俊目前服用的藥物

呼吸仍困難,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北青深一度(以下簡稱深一度):你現在身體狀況怎麼樣?

陸俊:我1月29日從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室轉回同濟醫院普通病房,現在應該是屬於恢復期。目前除呼吸困難外,像發熱、咳嗽、肌肉痠痛、乏力這些症狀都沒有了。缺氧還是很明顯,需要高流量吸氧治療,離開氧氣就不行了。現在可以自己下地走動,不過輸氧的管子只有1米多, 只能在這個半徑範圍內走動。目前說話還不是很順暢。

陸俊:現在已經沒有輸液了,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和康復訓練這兩個方面。藥物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有減少肺泡滲出和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還有化痰的藥物,以及防止肺纖維化的藥物和減少氣道高反應性的藥物。

現在還會做一些針對肺部功能恢復的訓練。一方面是活動活動四肢、關節,二就是做呼吸運動,有護士帶著我做。一次做十幾分鍾到半個小時,一次訓練持續不了很長時間。現在一天做兩到三次訓練,主要在上午和下午,有時候晚上也會做。

深一度:當時轉院回同濟醫院,是因為病情出好轉了嗎?

陸俊:國家第四版診療方案規定了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一是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第二是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第三是間隔至少1天的兩次病原核酸檢測都是陰性。我在1月26號和28號分別做了兩次核酸檢測,大概是這個時間,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的。

在呼吸方面,我最嚴重的時候用了無創呼吸機,後來又換成高流量吸氧,吸氧機給的氧氣濃度也逐漸從最高的90%降到50%左右,有了一些好轉,但也還沒達到出院的狀態。我滿足這幾個條件後,經過專家組同意,就在29號轉回同濟醫院。

按照指南來說,我已經沒有傳染性了,但現在同濟醫院的病房還是按隔離的標準進行。我住的是一個單間,目前禁止探視,照顧我的護士也都採取了三級防護措施。

深一度:這兩次結果為陰性的核酸檢測,大概在檢測多長時間後你能知道結果?

陸俊:24小時以後。我當時做檢測的標本是送到市裡的疾控中心做的,現在我不知道能不能在醫院裡面做。

深一度:現在肺部CT有好轉嗎?

陸俊:我最後一次肺部CT是在五六天前拍的。目前有好轉,肺部的炎症面積在減少,但是好轉不多。對於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來說,恢復時間會比較長。我生病到現在已經28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出院,得看自己的恢復情況。

武漢早期感染最重醫生:出ICU後還有很長的康復期,目前呼吸仍困難

此前曾接診30餘名發熱患者

深一度: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發熱症狀?

陸俊:1月5日晚上7點多,當時高燒38.7度。那天我正好休息在家,發燒3小時後就去醫院檢查了。我作為一個醫務人員,反應可能會比普通人快一些。當時根據症狀判斷,我就覺得不是感冒。最開始懷疑可能是流感,因為我覺得跟平時感冒差距還是很大的, 一是當時發燒溫度相對比較高,二是乏力的症狀太明顯了,整個人一雙腿支撐不住身體,就感覺要垮下來一樣。我覺得很不對勁,我平時身體狀態還可以,已經有一年多沒感冒了。

陸俊: 查了血常規,顯示單核細胞增高,反映出有病毒性感染,還做了肺部CT,顯示右下肺有少量滲出。當時症狀也不嚴重,沒有呼吸困難,只是發燒,還以為是普通的病毒性肺炎,沒有和當時的不明原因肺炎聯繫起來。

深一度:在醫院工作時會接診發熱病人嗎?

陸俊:會的。發熱門診一般情況下主要針對的是一些長期發燒,找不到原因的發熱待查病人,像發燒幾天的病人都會來急診科看。當時發熱門診還沒有專門針對這個新冠肺炎。來我們那看病的發熱患者都有一些比較相似的症狀:發熱、咳嗽、咽痛、肌肉痠痛。在最早期,沒有辦法判斷這到底是普通感冒、流感,還是新冠肺炎,當時不是很清楚。

深一度:當時來就診的發熱病人多嗎?

陸俊:那段時間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發熱的病人很多。一般情況下,本來冬季發熱病人就會多一些,但從12月底到1月初,患者人數在成倍地增加。同濟醫院本身接待的病人就比較多,像急診科,一般情況一天會有300人左右來看病,當時每天可能得有個五六百人。

我當時正好在進行專科醫師培訓,在我們醫院神經外科學習。但到1月初的時候,由於急診科病人增多,人手不夠,需要支援,我當時還沒培訓完,就因為這個臨時任務,在1月2日又回到了急診科工作。我從1月2日上午開始工作,一直到1月3日上午,共工作了18個小時。當時跟我一起輪班的還有兩位醫生,我接診了30多名發熱病人,比平時人數多了一倍左右。

深一度:當時有采取什麼防護措施嗎?

陸俊:當時就是戴N95防護口罩,還沒有提到防護服和護目鏡,平時我們在急診科看病是戴普通醫用口罩,由於當時知道可能會有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所以就提升了一個等級,但是沒提到最高級別。當時覺得病人數可能不多,防護也不是很到位。 我們知道可能會有危險性,但對這個病情不是很瞭解,不清楚會有人傳人,也不知道這個病毒傳感性這樣強,後來感染了這麼多人。

深一度:你當時坐診的時候,會給發熱病人做什麼檢測?

陸俊:血常規是肯定是必須的,有些病人做了咽拭子檢測,查一下是否感染了甲流和乙流。有些病人發熱時間在一週左右。病人症狀嚴重一些的,會做胸片。當時做胸片的病人也不多,大部分發燒患者都是輕症病人,發熱時間也不長,開點抗病毒藥物、退燒止咳藥物回家就可以了。輸液的病人也不多。

1月17日前確診為新冠肺炎

深一度:1月5日發熱後,你什麼時候開始住院的?

陸俊:我從一開始去醫院檢查後就隔離了。當時是以流感隔離的,流感也有傳染性,我家裡有小孩,我就不能回家。因為我第二天要上班,5號晚上檢查後就跟科室領導彙報了,當時主任也建議我隔離。急診科有個小病房,我就在那裡隔離。

我服用了一些抗病毒和退燒的藥物,到7號的時候高燒到39.5度,去複查了一次,CT顯示左肺也開始出現感染的情況,當時打了些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但沒住院,覺得除了高燒外也沒別的症狀,自己可以扛下去。到10號再次複查的時候,已經連續高燒5天了,CT顯示雙肺感染面積增大,出現少量磨玻璃樣病變,最後是以病毒性肺炎在呼吸內科病房住院的。

深一度:發燒之後還有上班嗎?

陸俊:沒有,生病之後就沒有上班了。

深一度:當時醫院裡住院人數有沒有明顯增加?醫護人員採取了什麼防護措施?

陸俊:那會兒太早了,還沒有出現現在這樣床位緊缺的狀況。當時我住的病房裡的醫護人員已經開始進行三級防護措施了。

深一度:當時有覺得可能感染新型肺炎了嗎?你是什麼時候確診為新型肺炎?

陸俊:10號剛住院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普通的病毒性肺炎。當時從5號到14號連續高燒有9天時間,一開始除了發熱外,還有些肌肉痠痛和乏力,後來在12、13號左右慢慢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14號開始進行高流量吸氧治療,當時就真得扛不住,覺得可能是感染了新型肺炎。

具體確診時間我記不清楚了,我是在1月17日轉到金銀潭醫院的,肯定是轉院前確診的。在醫院給我填的紅十字會救助基金上是1月7日確診的,對於這個我現在也不是很清楚。

深一度:當時為什麼需要轉院去金銀潭醫院?

陸俊:醫生就跟我說核酸檢測是陽性,需要轉去金銀潭醫院。我直接被轉去了金銀潭醫院的ICU,那個時候就很嚴重了,已經有呼吸衰竭的症狀。當時體溫是用激素控制住了,主要就是呼吸困難。那個時候基本說不了話,開始四五天還使用了無創呼吸機。

深一度: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病情加重?

陸俊:1月15號到23號的時候病情最嚴重。那段時間說話也很費勁,會引起呼吸困難,也基本不看手機,看不動。那段時間輸液很多,從上午9點開始輸液,下午也有一次,晚上還有一次,要輸到凌晨四五點。當時病情太嚴重了,一天輸液估計得至少有10個小時左右。輸液主要包括丙種球蛋白,激素、抗生素類藥物、護胃的藥物等。

深一度:在重症監護室裡面治療了幾天?從什麼時候開始病情出現好轉?

陸俊:一共在金銀潭醫院的ICU待了12天,直到1月29號轉院。從23號開始,輸液量就慢慢減少,到大年初二,也就是26號停止輸液,改為口服藥物。 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可以下床活動了。反正到現在為止,我恢復起來還是比較緩慢,因為當時肺損傷太嚴重了,兩個肺都是白白的陰影,又叫白肺。

深一度:你是不是你們醫院最早出現感染症狀的醫生? 據你瞭解還有幾位同事被感染?

陸俊:我是最早感染的裡面最嚴重的那一個。生病之後的這段時間,我接受外界的消息比較少,我所知道的我們科室還有3人被感染。他們有一個是在1月18號左右,另外兩個都是20多號。

深一度:之前有沒有什麼基礎性疾病?

陸俊:沒有,什麼病都沒有。我就是有些肥胖,我身高1米7,生病前有90公斤。

深一度:治療到現在自費醫療費用一共花了多少?

陸俊:最開始沒確診的時候自己花了一兩千,後來都是國家和醫院在承擔費用,包括吃飯的費用也是國家來承擔。

深一度:家裡人的狀況目前怎麼樣?

陸俊:家裡人一直都還好,現在可以用手機和他們交流。在武漢封閉離漢通道前,我老婆還可以過來送飯。醫院有專門的家屬集中放東西的地方,再由醫護人員統一送到病房。當時吃得很少,從家裡帶的還是比盒飯好吃一些。當時我老婆都是使用一次性的飯盒,送進病房的東西都是不能拿出來的,除非一些隨身物品,比如手機、錢包,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才能拿出來。

我孩子現在才三歲,只知道爸爸現在生病了,現在每天都能通話,他說讓我快點好起來,讓我跟他玩。

延伸閱讀:

最新:全國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3887例,累計24324例

2月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887例(湖北省3156例),新增重症病例431例(湖北省377例),新增死亡病例65例(湖北省65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62例(湖北省125例),新增疑似病例3971例(湖北省1957例)。

截至2月4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4324例(海南省核減1例),現有重症病例3219例,累計死亡病例49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92例(海南省、湖北省各核減1例),現有疑似病例23260例。

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52154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8457人,現有185555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39例:香港特別行政區18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臺灣地區11例。

轉發收藏!鍾南山團隊發佈應對疫情居家康復及防護策略

2月1日下午,鍾南山院士帶領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團隊發佈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居家康復及防護策略。

其中特別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4S呼吸康復原則:

Simple(簡單):康復方法簡單,不需要康復人員協助;

Safe(安全):方法安全,不需要監測和協助;

Satisfy(滿意):康復效果讓患者、醫務人員滿意;

Save(節省):康復方法能節省費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目前呈現的特徵

1.潛伏期長(可達14天);

2.大部分病患症狀輕微,但傳染性強;

3.飛沫傳播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4.老弱病殘人群易感性強;

5.有聚集性特點。

新型冠狀病毒與居家康復

在目前醫療資源緊缺的情況下,除外疑似和確診病例必須醫療隔離外,家庭人員外出接觸了可疑人群,如何減少家庭成員家庭內潛在傳播可能性,我們建議因地制宜,簡單易行的方法。按照人類幾千年來對傳染病採取的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兩條,第一找到或者識別傳染源,第二切斷傳播途徑。

由於目前流動人口大,目前存在可能的傳染性的人群有有接觸史的人群、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其中有疫區或者有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接觸史的人群目前佔據絕大多數,這部分人群體大,但是沒有表現出疾病,非常難識別哪一個是有傳染性或者停留在潛伏期,因此最優的方案是對所有可能成為傳染源的人均採取措施,這種措施就是儘可能的自我隔離或者居家隔離,即便非常難做到完全隔離也要儘可能採取防護飛沫傳播的重要途徑,佩戴口包,儘可能切斷有可能的傳播途徑。對於已經有流感樣症狀的輕症患者,目前可在醫生指導下居家隔離,保證通風和休息,優化營養,適當運動,是可以自愈的;存在有下呼吸道症狀(咳嗽、咳痰症狀)而且有進行性加重或有輕度呼吸困難的患者則需要在定點醫院由專業的PCCM醫生進行評估是否住院治療,對於已經呼吸困難的患者大部分屬於重症或者危重症患者則需要ICU醫生進行救治。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行居家康復,我們的重點在於強調行為改變所帶來的對疾病的防控所發揮的作用,強調隔離、佩戴口罩、室內通風、自我適度運動訓練增加機體免疫、咳嗽咳痰的方法改進以儘可能減少飛沫傳播、分泌物吐出後的密封以及消毒、居家物品的消毒、心理康復等措施。而對於明確診斷入住隔離病房與負壓病房的患者或重症患者,早期康復並不推薦,不可用常規的重症CAP/HAP、ARDS患者的早期康復有效的循證依據來適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它的傳染性極強,康復治療師進入隔離病房行康復治療明確會增加一線感染防控的負擔,也會增加醫務人員感染幾率,再有就是危重症早期康復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在生命體徵不穩定時應以搶救生命為主要目標,但是治療醫師在診療時對患者康復的教育卻可推行,增強患者自我能動性,康復依然可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呼吸康復,必須在保證居室或病房良好通風對流的前提下,才能開展,儘量採用簡單(Simple)、有效(Satisfy)、安全(Safe)和省費(Save)的4S方法,讓患者進行包括空中踩車、拱橋和拉伸起坐的臥位康復操,根據自己的舒適度,調整每個動作的幅度、次數,達到舒適前提下的最大運動量;進行呼吸肌肉訓練、咳嗽、咳痰和打噴嚏作業期間,必須嚴格管理飛沫,患者面對窗外空曠通風的窗臺、背向室內,在背後吹風扇加強通風對流,避免飛沫在室內停留,同時患者咳嗽、咳痰和打噴嚏時,需要用紙巾包住口鼻,再進行咳嗽、咳痰和打噴嚏;有分泌物的紙巾存放於有蓋子的垃圾桶。呼吸康復後,需要每天早晚分別用含氯消毒劑和紫外線各清潔消毒一次,殺滅停留在物品表面的病毒。

武漢早期感染最重醫生:出ICU後還有很長的康復期,目前呼吸仍困難

居家康復目前以做好宣教和建議,如何進行防護與切斷傳播途徑、鼓勵民眾在家日常鍛鍊,增強抵禦病毒侵害和體能儲備,尤其建議心腦疾患、糖尿病患者循序漸進地開展居家運動方案,對慢阻肺患者開展居家呼吸功能康復訓練,是目前我們醫務人員以及康復從業人員所能做的最佳工作。


來源:綜合北青報、 國家衛健委、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