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幾乎每個年輕人都要經歷迷茫階段?

ChineseJerry


年輕人經歷迷茫期是個很正常的事情。誰的青春不迷茫?

迷茫是你不知道要做什麼?高不成低不就,那就該迷茫了。眼界不寬,沒有高人幫助,就改迷茫了!

也就充分說明了,在小的時候對未來人生規劃路線不清楚,沒人指導、學習不夠、歷練不多!

在迷茫期更應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有哪些技能和特長可以發揮?再不行就請一些有眼界有學識的人做指導。讓自己有個清楚的方向,這樣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勇不放棄,最終會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和人生意義!

現在好多成人都會迷茫,現實社會產業更新換代很快,也許你做的好好的行業,幾年內就被新的行業所代替!面臨問題更為嚴重!所以唯有不斷學習,成長成為多行業多領域的行家裡手,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東思琦


作為迷茫青年的一份子,也想談談為什麼大多數年輕人都很迷茫。我去年剛畢業,閱世經歷很淺,只能說說自己粗淺的理解。作為一個普通一本中文專業畢業出來的、家境、長相、性格都極其普通的小透明,畢業一年裡所感受到的迷茫基本都源於這樣一個境況:人生追求與現實世界之間存在供需失衡(這裡套用一下經濟學裡最基礎的市場供需關係模型)。

1.擇業:

在一無所有又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年紀,當我們在處於現實的物質世界中時,所能提供給現實世界最充沛的東西是:夢想、熱情、天真和勇氣。這些非常美好的東西,在我們所面對的現實裡恰恰是最一文不值的東西(從物質尺度而非精神尺度來說)。我們進入社會之後,生活的大部分是被工作所佔據的,所以這裡,我們先說說擇業這件事。

當我們試圖把熱愛的事情落實到我們未來的職業時,社會基於效率,會一遍遍用學歷、外貌、性別、性格這些“標準”來對我們進行篩選,絕大多數情況下,除去一些幸運兒,大多數人是被一遍遍放棄的。在這種機制下,我們最後所落足的行業、崗位可能是我們沒那麼喜歡的、或者可以說是被迫適應的。就我自己感受到的中國現實社會,行業的豐富性遠遠不夠,社會對於新職業的包容度也是很有限的。現在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仍舊是很熱門的選擇,背後的社會肌理,就我身邊的例子來說,很多人是一遍遍在社會上求職受挫之後,實在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最後只能選擇去報考公務員的。事實上,拋開公務員優厚的福利和保障,很少人(除去那些天生對政治、機關單位喜歡的人群)天生會對機關科員的工作感興趣。說實話,朝九晚五、家近活少錢多的崗位,可以是理直氣壯、眾人支持的生存目標,但從來都不是一個富有意義的人生的終極目標。

我這裡想說的是我所感受到的擇業現狀:我們所夢想的、所喜歡的行業、崗位,是那種讓我們由衷覺得每天都過得有意義的、有幹勁、能自願去奉獻的,但現實中我們能選擇的,多數是那些日復一日讓我們機械性重複、也許還有著複雜人事關係的崗位。

新一代的年輕人向社會提出了開拓各種有趣的、具有精神富足性行業的需求,但社會提供給我們的是大量已然定型的、以結果導向先行的、並不具有精神富足性的行業和工作。當我們所追求、所熱愛的事業、崗位,不能在現實中實現,而被迫去選擇那些自己本來沒那麼喜歡、或者根本不喜歡的東西時,我們當然很容易就會覺得厭倦和迷茫了。

2.生活方式

我們所熱愛的東西並不能在現實中成功地轉化成終身的職業,枯燥的工作佔據了我們人生絕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我們又很少能去深度思考、去做自己喜歡做的東西。試問,這樣的我們怎麼會開心、怎麼能不迷茫呢?

說個大逆不道的想法吧,活在當代的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在目前人類的這個社會機制裡,很多人的人生是被物質、被生存所綁架的。多數想要快樂而自由地去生存的人(我指的是更高意義上的快樂和自由),為了生存和家人,不得不用半輩子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對社會物質積累有用但對我們人生追求無用的工作和事物上。活在社會中的絕大多數的我們,耗盡短暫的一生,最終換來的不過是生存,而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我自己就幻想過我理想的一生。我夢想的人生是一輩子跟著很多富有知識的人去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將天空宇宙花鳥蟲魚都瞭解個遍。我夢想終身去學習,在人生最好的時光、花費所有的精力,並不為了考試,也不為了將知識轉換成物質生產力,只是單純地想去求知。但在現實中我並不能用這種方式生活,我得去工作,要每天早起擠地鐵上班,打卡,做著不痛不癢的工作,然後疲憊回家,洗澡睡覺,明天再重複今天的生活。

我把這種普遍意義上的人生困境也納入了供需失衡的範圍來理解。我覺得,絕大部分年輕人一旦從校園裡指令性的生活方式出來,漸漸邁入社會感受現實的時候,都會遭遇到這種在人類社會中一直延續著的困境。年輕人一旦觸碰到這個邊界,很少有不迷茫的。

我自己認為年輕人為什麼迷茫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所熱愛、所追求的東西在現實中沒有相應的物質性的存在和方式使其為我們所感所用。我們理念上的這些美好的東西,不能轉化為現實存在,從而被我們所依存。再簡單地說,迷茫是因為我們人生所求在現實中常常求而不得,一旦所求沒有現實意義之後,我們在意義那塊就真空了,最終我們也就迷茫了。

3.寫在最後

為什麼大多數年輕人都很迷茫?其實我想說的是,其實所有人都迷茫,一旦人去深度思考自己目前的生存狀況的時候,幾乎沒有例外。但有很多人說,成熟了就不迷茫了,但我覺得這種不迷茫是放棄去思考、是不去觸碰那個令我們痛苦的邊界的結果。

思考不思考,對於每個年輕人來說意義不同。有人說難得糊塗,有的人想活得明白,但我們的確只活過這麼一次,沒有經驗。有一種思維是不以結果定論過程,我很贊同,我認為真正意義上人生是沒有成功失敗之分,活得多喪多迷茫都好,都是真正的人生。沒有人敢說人生是一定不會迷茫的,事實上迷茫是我們最正常的狀態,不用太過焦慮。

那些說我們年輕人想太多,迷茫是自己作的人,我想鄭重地說一聲,這些迷茫和痛苦的情緒是真實的、甚至是有質感的,並不是口頭說著玩的。很多年輕人害怕迷茫,也因為迷茫揹負上很沉重的心理壓力,事實上我覺得這是當代的中國年輕人思維上的通病:把很多不可控的外界因素作用的結果視為是可控的內在因素導致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年輕人把由於時代、社會不合理的、病態的機制導致的不幸和失敗當做是由於自己不努力、不夠優秀的結果,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梁文道在《圓桌派》裡有過一個觀點,大概意思是很多成功大部分都是運氣的結果,那些堅持、認真等等的品質是被我們所放大的,我很贊成。

寫了這麼長一大段,如果你讀到最後的話,我很感激。我想說,迷茫不是一種罪,只是一種生活常態,中國的年輕人也不需要把很多外界的因素當做是自己的錯,我希望我們可以從心底卸下這些不屬於我們的枷鎖,活得輕鬆些。關於思考人生意義這一點,也有一個小小的點和大家分享,思考人生意義有時小心“走火入魔",我最近從劉可樂(奇葩大會的劉可樂)學到一個很好的點,就是當我們思考人生有什麼意義的時候,我們也要問問意義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希望我們一生雖然跌跌撞撞,最後能如我們所願,畢竟人生最後能理直氣壯地說無悔的人是很酷的。

祝好,共勉。



小小小明同學


那麼人在迷茫時該幹什麼?

做兩件事,收,放。

第一,收,全面收縮。停掉所有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把時間和精力收回來,寧可放空,也不要渾渾噩噩的學習,渾渾噩噩的娛樂。迷茫不是無事可做,而是所做的事沒有意義。 沒有意義就停掉。 空出時間,讓身心恢復到正常狀態。迷茫會讓你焦慮,讓你晚睡,讓你吃更多,讓你迫不及待的想要填滿每一寸空閒,讓你身心俱疲,讓你對自己不滿意,讓你更焦慮,讓你更迷茫。 要打破循環,就要學會收縮,留出空閒,給自己喘息的機會。恢復狀態並不困難,八個字, 早睡早起,鍛鍊身體。 堅持兩個星期,身體和精神就都恢復了。

第二,放,放開視野,放下包袱,去嘗試新事物,認識新的人。 不計較短期的得失,不顧慮一兵一卒的進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嘗新,要不重複迷茫時做的那些事,要走出舒適區,讓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迷茫往往是把自己囿於一種可能裡,而看不到其他路徑。 世上有一百萬種可能,迷茫中重複自己,本質上就是浪費機會,而嘗新,正是打破迷茫的利器。

收,還你時間和精力;放,給你方向和途徑。



有為青年無為而治




啊超隨手拍


大部分年輕人之所以會迷茫,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夢想,總之就是想的太多,懂得太少,人生閱歷不夠,會走錯路,走彎路。

在我看來,迷茫期正是人生的轉折點,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像鹹魚一樣,是不會思考,會覺得這樣的生活也不錯,是不會迷茫的。

生活的強者會堅持不懈地努力,慢慢走出迷茫區。運氣好的遇到貴人,會少走很多彎路,能快速走出迷茫區。還有一些人經過生活的打擊,最終選擇自暴自棄,不習慣反省自己,不喜歡自己的生活,恨自己無能,卻沒有勇氣邁出迷茫區。

20歲時可以迷茫,但是10年以後,乃至20年,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選擇,造就了不一樣的命運。





其真佳168


謝謝提問!下面我也來說說這個問題的看法!

人在年輕的時候,會感覺生活,前途,事業很迷茫!為什麼呢?

首先是社會的複雜性超過了自己的想象!人因為年輕,很多時候會想得比較簡單,比較單純!對於人情世故的處理也從自己的眼裡去看,自己的心裡去想,有什麼說什麼,但是當你去做的時候,以為自己是正確的。但是沒想到,現實卻不是這麼回事情!所以就會感覺,現實社會怎麼這個樣子!如果一次還好,但是遇到2-3次,你就會感覺好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做是好!

其次是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年輕人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了!比如爭奪一個崗位,從你自己的角度,你感覺比競爭對手優秀,但是最後反而對方錄用了,你就會感覺接受不了!如果這樣的事情遇到2-3次,年輕人的心裡就會感覺這世道怎麼那麼不公平!

第三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方向,會迷茫!尤其是大學畢業以後,本來胸懷大志,激情四射,然後到了畢業以後,找一個比較符合自己心裡期望值的工作,確實處處碰壁!這個時候會非常迷茫,心裡說,我這些年的書白讀了嗎?

再有,哪怕你畢業找到工作,但是同學,有的原來比你差的,卻活的比你瀟灑!心裡會很鬱悶,從而迷茫!



傳世珠寶吳老師


為什麼幾乎每個年輕人都要經歷迷茫階段?

因為,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出生、成長、成熟、死亡這四個人生的階段!

而年輕人都正處於成長到成熟這一階段,這一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和確定的階段,這當中的不確定性、不成熟,就會導致人生的目標和人生規劃的不明確、錯亂,甚至迷茫!

一、年輕人,正當青春年少,可能還不成熟,正真的是要懂、要明白什麼是正真的成熟!

成熟並不是不單純就叫成熟了,跟年齡或閱歷有關、也沒有關係。

真正的“成熟”、正確理解應為:有沒有“擔當”!

——擔當才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準!否則,你年齡再大哪怕到中年、到了60歲了,你還沒有甚至還不懂擔當,說明你還是一個根本沒有成熟的人!

第二,年輕人一定要搞懂並明白: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什麼? !

——當你人靜時,躺下來仔細想想,人活著真不容易,明知以後會死,還要努力的活著,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什麼?

年輕人沒有經歷生死,就不知命最值錢,沒有經歷病痛,就不知健康最好。和生死相比,悲傷難過、失去失敗、錢財物質、名利權勢,全都不算什麼。

——因為生命最重,活著最好。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面壁開悟總結出真相:人生活著本質全無所謂意義,是我們在人為的定義活著的意義!

——所以,我們年輕人,找出自己認為活著的意義,去做願意或該去做的工作及事情,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

三、那我們應該如何活?

複雜的社會,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牽掛,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過的無奈,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後不知道會消失在哪一天,這就是人生。

所以再忙再累別忘了心疼自己,冬日時節,天氣寒冷,一定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

人生如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聚散無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顧好獨一無二的身體,就是最好的珍惜。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隨性而往,隨遇而安,一切隨緣——是最豁達而明智的人生態度!

四、人生真正的不迷茫,一句話:“不幸福的人生千萬種,理由萬千;幸福的人生殊路同歸,萬法歸一!”——

1、愛所愛的人!

2、做喜歡做的事!

3、否則,知足常樂!——心態決定一切!

4、身體健康、安全第一!

5、家庭和睦——愛、責任、擔當、付出!

五、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隨性而往,隨遇而安,一切隨緣!——這是最豁達而明智的人生態度。

(希望幫助到你,有請關注我:銷售管理人生!)





銷售管理人生


首先這是正常的現象,我們每七年都會因為生理、心裡、社會經驗的不斷變化會讓我們幾乎成為另外一個人,而且這種變化不會因我們自身需要不需要或者想要不想要而不變,這個當中的過程被稱為成長,伴隨成長的是迷茫,甚至可以比喻為貼身伴侶。

其次請注意年輕人三個字,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你終於可以過自己想要的日子。脫離繁重學業的束縛,熬夜追劇,早上睡到自然醒,那感覺多麼美好,不過這都是童年時期對未來美好日子的嚮往!

夢境終歸是夢境,它會醒的,度過了大片大片的荊刺以為前面是平坦的大道,到了以後才發現哪是什麼大道,不過是更多的刺而已,這時候就加認知了迷茫。

古人云以不變應萬變,這只是少部分錦鯉的待遇。我們大多數人只能在迷茫中不斷的摸爬滾打,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以後達到那個境界。

不經歷風雨哪能有彩虹,迷茫期是墊腳石,用心經歷這段時期才能踏馬登天,展翅翱翔。

寫在最後,迷茫期可以吃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沒有什麼是吃解決不了的,一次不夠,下次再去……(注意體重)


葉落巡跡


我來說下我的觀點。

第一是小的時候沒有經歷過太大的風浪。童年過於順風順水,沒有經歷過挫折,當成年邁向社會的時候,就會質疑自己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苦難,不會處理問題。

第二是人生沒有規劃,我們看到有很多人從小立志就要做什麼什麼行業,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他的志向服務的,所以這樣的人不會迷茫,目標明確。

第三是來自社會學校老師的某些思想的灌輸,讓你天真的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完事了。

人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不光光只有學習這一層。


楊先生的日語教室


此話題我反對!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會迷茫。迷茫來自於不自信或準備不足,在我眼裡看到的年輕人,除了少數沉迷於網絡遊戲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會正確面對人生的。年輕人們活躍在各個領域,都朝氣蓬勃著呢。說自己迷茫可以!何必拉上所有的年輕人墊你的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