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研攻關,不要“扒糞”賽跑|長江評論

要科研攻關,不要“扒糞”賽跑|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 肖暢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在武漢公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為了避免理解有誤,將報道原文摘錄如下:

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1)阿比朵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2)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280倍。

這一新聞出來不久,網上很快出現許多“質疑”“人肉搜索”,甚至不客氣地說,出現了一場扒糞運動。很多自媒體故作神秘地“解密”這一科研成果,或者扒一些與科研本身無關的資料,懷疑李蘭娟學術的真假性。

真理當然是在質疑中發現的,但質疑科研的門檻這麼低了嗎?許多振振有詞的批判、質疑,並不具備專業背景,只是在網絡上裝偵探,用鍵盤為艱辛不易的科研進展大潑冷水。對於這樣的扒糞賽跑,斷難接受。

病毒的確沒有特效藥,科研沒有一個簡單的結論。我們的確也不能對任何一次科研進展誇大其詞,必須抱著嚴謹求實的態度去理解。但這不代表科研沒有進展,事實上進展已經非常迅速,疫情爆發以來,科研攻關在爭分奪秒地進行。科研的每一點進展都是希望,都為社會注入信心和力量。

科研是有門檻的,尤其是病毒學研究,她站在生命門檻之上。在這些高度專業的領域,我們普通人的確“插不上話”,哪怕人人都有麥克風,哪怕把音量提高、把嗓門扯大。病毒不會被話術擊敗,不會因為扒糞而原形畢露;病毒挑戰的是艱難的、艱深的科學命題,我們對它的認知的確很有限,但每前進一步,都是了不起的科學進展。不能因為不是特效藥就否定、看扁了現在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科研也是反覆的試探、試錯,都是在前人努力的基礎上向前探路。這也意味著,科研進展並非直線前進,並不是每一個科研成果都能帶來“好消息”。疫情當前,社會很著急,人同此心,能夠理解。但只有我們共同對科研攻關給予足夠的耐心,讓奮戰的專家們獲得充分的支持、體諒,科研才能獲得好的環境。

在科研面前,我們普通人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做。我們就像走進手術室的家屬,能夠給予的最大支持就是保持理性、冷靜,既不盲目樂觀,也不要無謂的質疑,更不要以扒糞賽跑秀存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