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引“脫英”?有“危”亦有“機”

英國“脫歐”引“脫英”?有“危”亦有“機”

2020年或許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武漢疫情肆虐,隨著各地方政府公佈了延遲復工的決定,作為其中的一員,被打亂了節奏的汽車產業鏈上,所有相關方都難免要應對一場嚴峻的挑戰。

而與近乎是與疫情攜手而來的還有英國脫歐的成埃落定。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結束了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因而對於一些車企而言,2020年伊始所要面臨的困境和挑戰或許是雙重的,即便關乎於脫歐,英國自2016年就已經在持續打“預防針”。

但這並不妨礙部分車企因此而輾轉難眠,在2016年脫歐計劃剛剛公佈之時,捷豹路虎首席執行官施韋德就在一封員工信中寫道:“一旦脫離歐盟,購買零部件以及向我們最大的市場(歐洲)出售產品都將成為難題。”

英國“脫歐”引“脫英”?有“危”亦有“機”

因而,隨著脫歐事態的日益發酵,車企關於“脫英”的反應就未曾停止。

去年年初,部分車企就已經在實行停產或發佈關廠的計劃,今年脫歐事項成埃落定之時,寶馬宣佈推遲新一代MINI的研發計劃,而從始至終對於英國脫歐都表示著強烈不滿的捷豹路虎則公佈了新一輪的裁員,裁撤了500名員工。

但正所謂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英國的脫歐會給其汽車產業帶來不小的動盪,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危”與“機”或許本是一對共生體。

日產計劃借脫歐增加市場份額

以日產為例,在去年其就開啟了“脫英”計劃,宣佈放棄在桑德蘭生產X-Trail SUV的計劃,改為在日本展開生產。

據悉,日產桑德蘭工廠的產量佔英國汽車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僱員人數超過7000人。但與當時的情況不同的是,當英國脫歐事宜塵埃落定時,日產卻在計劃以此為契機,增加其於英國市場的份額。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日產計劃關閉在巴塞羅那的工廠,並將Micra小型汽車的生產轉移至桑德蘭。

據悉,日產將利用其在英格蘭東北部桑德蘭的工廠,來贏得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比如福特和大眾集團。

此前,關於脫歐,福特曾發表聲明稱,如果英國無協議脫歐,會導致世貿組織對進出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零部件也將加稅。該公司在英國將面臨最高達10億美元的損失。

英國“脫歐”引“脫英”?有“危”亦有“機”

因此,如果福特和大眾汽車集團等競爭對手不得不支付進口關稅才能將歐盟製造的汽車運往英國,那麼日產的桑德蘭製造的汽車將具有競爭優勢。

《金融時報》稱,目前日產汽車的目標是將其在英國的市場份額從目前的4%提高到20%。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英國無法和歐盟達成協議,日產還是會被迫關閉桑德蘭工廠,因而相比於寶馬、捷豹路虎的推遲產品研發和裁員,日產更像是一個敦促者,正在催促英國儘快明確脫歐後的相關安排。畢竟對於日產而言,這與其自身的新機會息息相關。

對中國市場或是機遇

相比於其他車企而言,對於“脫歐”,中國車企則從始至終都十分淡定。

早年,吉利全資收購倫敦出租車公司,並於2017年正式更名為倫敦電動汽車公司;另一家被吉利收入囊中的則是英國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也於去年以Evija為起點開啟了第二次品牌復興之路。

不過隨著去年9月,倫敦電動汽車歐洲銷售辦事處在法蘭克福成立,並專注於在德、法、荷蘭、丹麥和瑞士的銷售工作,或許會因業務的相繼展開而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目前對此也還未有相關的說明。

此外,在比亞迪方面,2018年也和英國本土企業簽訂了電動大巴的生產、售賣協議,上汽大通也因此前收購英國的Maxus商用車品牌,而在英國及歐洲市場均擁有一定的銷量。

英國“脫歐”引“脫英”?有“危”亦有“機”

整體而言,中國汽車產業在英國的佈局還是較少的,且除去歐盟以外,一直以來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也十分之密切。

據數據顯示,英中雙邊貿易總額達757億英鎊,2019年英中貿易額同比增長8%,有近10000家英國企業正在將自己的產品銷往中國,英國企業自身的發展得到了大力的推動。

因而,關於英國脫歐,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人員表示,未來英國將有更多時間加強和其他國家的關係,而中國則是首選項,在對華關係中找到良好的平衡,對於英國而言也至關重要。

因而,此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就分析,“脫歐”之後,英國和中國可以單獨簽訂自貿協定,而這對於中國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則是有好處的,未嘗不是一種機遇。

英國“脫歐”引“脫英”?有“危”亦有“機”

總而言之,隨著脫歐的塵埃落定,不論是對於英國自身還是汽車產業都是一個新的篇章,而英國也將自2月1日起開始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英歐雙方需要在新貿易關係、國防合作、移民、邊境管控問題上完成談判並結束立法。

毫無疑問,英國脫歐已經讓一切發生了改變,對於部分車企而言目前已在陸續做出應對策略,而對於中國車企來說,或許把握機遇更為重要,雖然究竟事態會如何發展目前還未有所知,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