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加拿大看病難,等待時間長,已經成為大家抱怨的共識。

我們用近一年來的幾組研究數據來看看加拿大的醫療體系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加拿大實行分級診療,通常來說,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是加拿大人獲取醫療資源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醫療體系裡的第一級診療。

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家庭醫生都是全科醫生,小毛病家庭醫生就給看了,如果家庭醫生看不了,那患者就會根據情況繼續向上預約專科醫生。

家庭醫生:夜間週末看診比例高

加拿大健康資訊研究所日前發表調研報告顯示,去年度接近6成的加拿大家庭醫生提供晚間看診時段,亦有50%的家庭醫生提供週末看診時間,這兩比例均高於11個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加拿大健康資訊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該份題為《加拿大如何比較:“英聯邦基金”2019年針對基層醫療醫生的國際衛生政策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審視分析11個發達國家的家庭醫生執業狀況,這11個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新西蘭、挪威、瑞典、瑞士、英國及美國。調查結果亦顯示,去年有65%的加拿大家庭醫生是在群組環境中執業,較2015年60%比例有所增加。

一診所多名醫生執業駐診的模式,更有可能提供週末預約看診、使用電子病歷(EMRs),並讓病人可選擇網上預約看診。

調查又發現,很少有加拿大家庭醫生為病人提供電子通訊的服務,現時只有23%醫生向病人提供通過電郵或安全網站詢問醫療問題的選擇,僅得10%醫生提供網上重複處方的請求。這兩比例均處於11國中的最低水平。

在使用電子病歷方面,去年有86%加拿大家庭醫生已採納這種醫療紀錄方式,較2015年73%比例有所增加,但依然低於11國的93%平均水平。

加拿大健康資訊研究所衛生系統分析及新現問題總監莊遜(Tracy Johnson)表示,基層醫療取用,是有效醫療護理系統的基石。今後若一診所更多醫生執業模式推行,將有助改善加國民眾取用基層醫療。

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免預約診所等待時間各省不一

除家庭醫生外,加拿大還有免預約診所(walk-in Clinic)作為初級醫療的補充。

患者不需要打電話預約,就可以直接前去就診,免預約診所實行的是先到先服務的原則(first come, first served),患者基本上當天都可以得到治療。

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此外,免預約診所的運營時間也比較長,很多診所一直運營到晚上8點,甚至更晚,而且週末也運營,這的確為在需要使用醫療服務時,卻聯繫不到家庭醫生的患者,創造了就診便利。

對醫生來說,免預約診所的好處是靈活性。家庭醫生診所的營業時間相對固定,基本上是由一名或者少數幾名家庭醫生提供醫療服務,而一般來說,免預約診所是由多名醫生排班,輪流坐診的,所以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表和偏好,選擇工作時間,這對於同時在其他診所或者醫院,進行多點執業的醫生來說,非常靈活和方便。

2019年,有研究者採用一款專門跟蹤診所等候時間的軟件工具,以及智能軟件Medimap上獲取數字,對1000個使用Medimap軟件的診所,由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一年時間內的數據進行跟蹤,計算出加國各地平均的就診等候時間。

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結果顯示,多倫多市享用的資源算是得天獨厚,就診最快的區域等候的平均時間為17分鐘。整個安省各地診所的平均等候時間為25分鐘。

阿爾巴塔省的省平均等候時間最短,為23分鐘。曼尼托巴省平均需要等候29分鐘,薩斯卡通省則更長,為37分鐘;相對而言,卑詩省等候時間較長,平均等候50分鐘,而新斯高沙省的平均等候時間超過1一個小時,達69分鐘。

看全科醫生只是第一步,如果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則需要再約專科醫生,這個階段的等待比在診所候診更為焦灼了。

2019年3月,智庫研究機構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加拿大人從接受家庭醫生問診到完成全部治療過程的平均等候時間為19.8周,即近5個月。

其中家庭醫生代約專科醫生平均候診時間8.7周(兩個月多一點),專科醫生代約醫院平均候診時間11周(不到3個月)。

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不同的省份的等待時間也有所不同,其中最長的為曼尼托巴省,平均等候8個多月,最短的是說法語區魁北克省,只需要3個月左右。

根據這份報告,2018年加拿大共有108萬2541名患者需要等候就診和治療,因為輪候時間過長而損失的誤工費總計21億加元,平均每人1924加元。

加拿大層級醫療體系的初衷,是在實現全民免費醫療的同時控制醫療成本,避免“過度醫療”浪費資源,同時讓所有患者不論貧富都能獲得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這些目的是達到了的。

但是這套體系開支龐大、效率低下。加拿大近年來醫療保健年支出都在1500億加元左右,人均約4000加元,居世界第五位,但如此龐大的開支卻讓許多患者抱怨漫長輪候和“業餘的家庭醫生”之苦。

為什麼加拿大醫療體系總會遭吐槽

在一些實行福利醫療制度的國家,同時存在收費的商業醫院,條件較好但費用高昂,患者可以在“免費但低效”的福利醫療或“花錢買效率和質量”的商業醫療之間選擇,而加拿大幾乎不存在商業全科醫院體系。

雖然加拿大政府不禁止開設私立商業醫院,但醫生必須首先獲得聯邦及省醫師協會會員、醫生工會會員資格才能在某個省掛牌行醫,而“兩個會”都禁止會員“掛鉤”商業醫院,這讓商業醫院在加拿大幾無立足之地,患者要麼“排隊”,要麼只能自己出國“花錢買高效”。

保守黨內閣曾提出改革“加拿大健康法案”,部分開放商業化醫療,作為公立福利醫療的補充,但遭到習慣於“全免費、大福利”力量的強烈抵制,最終不了了之;一些專家建議精簡層級醫療機制,允許部分專科醫生直接和病人對接,則遭到許多醫生、包括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和各省醫生協會的強烈抵制。

加拿大人為地營造了這樣一個“別無選擇”、“完全平等”的醫療體系,但確實也需要綜合考量平等與效率的關係,實現平衡兼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