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中醫路在何方?

然術健身


1、勤學:包括多看、多寫古醫典籍,多臨床,多實踐,多總結,務必做到終身學習,實用。

2多觀察,天天,月月、年年,包括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氣候變化、生活習慣等對人有何影響。

3、對每一位中藥每一個穴位親身體驗效果。

4、瞭解每一個人個體差異,氣色盛衰,經絡的質量,即經絡通暢程度。

5、創新思維,拿出適合每一個人的具體方案。


未來養生


其實最近國家發佈的有關文件說的非常清楚了,作為一個剛剛步入臨床的中醫醫生,我從自己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1.必須形成國家層面的共識,即中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科,它的發展對國家,對社會,對文化,對普通大眾等等都有什麼具體的影響,有了這樣一個共識,才能正本清源,排除干擾。

2.必須要堅持中醫的本色,這種堅持有幾個層面,首先是臨床醫生的堅守,這是中醫療效的保證,也是中醫真正的生命力,只有臨床醫生堅持中醫本色,用出色的療效展示於社會,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其次是領導要堅持本色,在我們國家領導的指揮棒指到哪裡,我們就衝到哪裡,如果中醫藥大學的校長,學術帶頭人熱衷於課題,實驗,論文,晉升,那毫無意義中醫的發展是悲哀的。

3.要改革醫療體制,誰也無法否認中醫的療效,但是為什麼中醫不受待見,就是因為我們的體制是趨利的體制,不以療效論英雄,只以效益評成敗,改革的關鍵其實就是錢,醫院要發展,職工要領工資,怎麼辦,就得要有錢,這個問題是兩方面的,一個方面是總體上缺錢,另一方面是結構性問題。為數不多的錢被藥物,器械等等各種院外關係不大的人拿走了,醫生超負荷工作,卻為體質背鍋,國家一方面要大資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梳理結構性的問題,因為中醫本事掙錢少,所以只有改變趨利的體制才能讓中醫在醫院裡不受歧視。

4.中藥是中醫取得療效的另一重要方面,必須要確保藥物,這個問題也分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藥材本身的問題,包括種植,倉儲,加工,監管,篩查等等,每個關節都很重要,另一方面要重視中藥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加工人才,炮製人才,鑑別人才等等。

5.最後一個方面就是中醫人才的培養,目前來看,仍然是以院校教育為主體結合師帶徒,民間中醫師承所受限制其實比較大,只能直接所註冊的一兩個病,這個不做考慮,從趨勢來看國家醫療衛生仍然是以院校教育和規範性考試為絕對主要方向,那院校教育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首先優點是能吸收眾多優秀人才,然後知識比較全面,院校出來的優秀中醫思想性很強,自主學習能力比較高,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目前院校教育的缺點也是非常嚴重,最重要的就是中醫西化,因為西化的思想。院校教育出來了大量不中不西,半中半西的人,這也是國醫大師鄧鐵濤當年痛心的說我們培養了大量中醫的掘墓人的原因,這又回到前面的問題。必須堅持中醫本色,只有做到這一點,相信一切會慢慢好起來,

暫時能想到的就這麼多,各位有新的看法和見解,歡迎交流,有健康問題的朋友也歡迎交流


小螞蟻61492959


博大精深的中醫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應該繼續傳承下去。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使其發揚光大。

中醫能治病是不可辯駁的事實。中西醫走的是各自的路。其,中醫理論也沒有必要用所謂的科學來證明。最終還得看療效。

中醫目前的確遇到向前發展的瓶頸。但,也不是衰敗不堪。當我們走進藥店,有近一半的藥品是中成藥。老年人購買量最大的《血塞通》,《養心氏》,《大青葉》,《板藍根》等。這些藥品療效都非常好。

目前,中醫路在何方?

個人覺得要從一下幾個方面抓起:

1,從國家層面上給予扶持!健全基層的中醫科。

2,加大培養中醫人才的力度。以老帶新。

3,加大科研投入,對藥材的中的有效成分做定量分析。如:5克黃芪,野生的和養殖的到底差別在哪裡。如果有差別,那古方中用野生的5克。養殖的還用5克嗎?

4,加大藥材市場的管理,杜絕假藥。就是因為假藥壞了中醫藥的名聲。

5,加強中藥材的種植管理。杜絕在種植中使用農藥和化肥。

總之,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加強管理。中醫的明天會更美好!


劍雨1358


蔣大為 - 敢問路在何方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雲雷電任叱吒,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拓展資料

該首歌是為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創作的音樂;1981年底,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讓當時在從事舞臺轉播工作的楊潔組織班底,著手進行《西遊記》的拍攝。各路作曲家紛至沓來,楊潔不論名氣大小與否,請每人各作一段曲子;大約在1983年冬季,許鏡清作為第十位候選者,開始進入該劇的音樂創作;當時這首歌準備用作插曲、原是一首充滿男性氣質的歌曲。蔣大為 - 敢問路在何方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雲雷電任叱吒,

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啦……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拓展資料

該首歌是為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創作的音樂;1981年底,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讓當時在從事舞臺轉播工作的楊潔組織班底,著手進行《西遊記》的拍攝。各路作曲家紛至沓來,楊潔不論名氣大小與否,請每人各作一段曲子;大約在1983年冬季,許鏡清作為第十位候選者,開始進入該劇的音樂創作;當時這首歌準備用作插曲、原是一首充滿男性氣質的歌曲。


兔兔聊聊


在網上國家公佈多些中藥方劑,使大眾都去學點中醫中藥,遇到一些小病小痛自己照方開藥,只要大眾親身體驗到效果,就會支持擁護傳統的中醫中藥了。

中醫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要顧及到大多數民眾切身利益,價錢要合理大眾能承受得起,這樣大眾的心裡就會感受到中醫中藥的好處。

有了人民大眾的關注和支持,我國的中醫一定前途無限!


生活科枝領域創作


中醫的魂就是療效!

因為現在的中醫沒有療效啦,所以百姓不信啦,中醫的基礎沒有了。

中醫的基礎是中醫人丟了,不是老百姓。丟中醫的中醫滿腦子是西醫的思維,到醫院一樣是做檢查,開方子,冷冰冰,不會診脈,沒有溫情, 打個形象的比喻,中醫的腳穿上了西醫的鞋子,怎麼走路🚶都擱腳。

發展中醫還是要找回傳統,不能按經濟效益來衡量,幾百元能好的疾病沒有必要花幾萬塊,可是講經濟效益的今天有幾分難度。還是要靠有責任感的有錢人來支持這個行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本人拙見,當否,請各位高人指點!我真心的希望國粹傳承下去!




王亞青


個人親身體會:中醫分為文行和武行,所謂文行大致就是望聞問切,開處方熬湯劑;武行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相信不少中國人都有過親身經歷,有立竿見影的也有所謂無稽之談的。最近才聽說,中醫並不是所謂的中華醫術,其實“中”是“中庸”的中,也就是說是一種陰陽平衡學說,是一種五行相生相剋的辯證關係。比如:上火了,多喝水--水克火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不管是中藥湯劑還是“武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很大一部分人對於中醫有一些誤會,尤其發達一些的城市地區,更有些學過西醫的人們對中醫的確存有偏見。個人覺得中醫必須傳承發揚光大,在今天個人保健這麼盛行的時代,其實中醫絕對大大勝過西醫。想要發揚光大,建議華夏兒女不防學習保健常識入手,不斷的推廣,讓身邊的人多多瞭解中醫知識,尤其我所謂的“武行知識”。這些推拿 點穴 針灸 放血,個人覺得稍加推廣就能簡單運用,關鍵副作用小,沒什麼太大風險。記得小時候經常有老人們會用到針刺、放血、拔罐等一些辦法解決小病痛。如果今天重新再全名推廣起來,用時間證明我中醫是科學而不是“玄說”


風輕雲534902136894


在這種全國抗戰疫情的時候,是中醫如何進入治療一線的問題,國家家應該及時召集有經驗的中醫進入一線變症施治,而不是用中成藥在試療效。


國醫濟世


——中醫的出路在於保持夲色和特性,思維不能西醫化。醫療管理不能以西醫模式來管理中醫,中醫院校不能以西醫教學模式來教學,不能仿西醫教材來編中醫教材。應挖掘古中醫丶民族醫丶民間醫的寶貴經驗為今用。對於中醫邊緣的風水學丶咒語學丶五運六氣學丶玄學丶心理學等也應研學,以此來提升中醫生素質,發揮出中醫的應有水平,今天中醫師水平與過去比的是退步了,就是入了西醫模式的束縛,沒研究中醫雜學學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