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廁所旁造出第一根光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strong>光纖技術,一直被視作是互聯網通信技術的命脈之一。我們如今之所以能夠輕鬆上網通信,躺在家裡就能通過網絡,盡知天下大事,就是因為這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光纖,將千家萬戶聯繫到了一起。

但是,我們在享受便捷的光纖技術的同時,卻很少有人知道,40多年前,有人帶領團隊,第一次不依靠國外,自主拉出了我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徹底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讓原本價格高昂的光纖材料,徹底降低了身家,繼而走進千家萬戶。

他,就是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

“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廁所旁造出第一根光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在廁所旁拉出第一根光纖

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康寧公司用改進型化學相沉積法,成功研製成傳輸損耗只有20dB/km的低損耗石英光纖,標誌了光纖技術第一次從理論走向實際。光纖技術,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利用光在材料中的反射傳遞數據。這種傳遞數據的技術,有著損耗低、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強等諸多優點。這項技術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傳遞的量級和消耗。

然而,當時的中國,在光纖技術領域,還處於一片空白的階段。當時中國科學家研究的方向,是大氣激光通信方向;然而這種技術,卻受天氣影響極大,一旦碰上雨、雪、霧等天氣,就無法完成通信。而光纖技術,則因為技術領域的空白,被國內很多專家斷定,是天方夜譚,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技術。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1972年年底,趙梓森從一本外國雜誌上,看到美國正在研究光纖通信技術。在查閱大量資料後,瞭解到美英等發達國家,已經在研製光纖通信技術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strong>他敏銳地意識到,用玻璃絲搞通信,可能會引起一場通信技術的革命。

不過,當時國內的科學界,對於光纖技術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所以,趙梓森能夠得到的支持極為有限。當時趙梓森及團隊,只能在單位廁所旁邊的清洗室裡,搭建出中國第一個光纖製造實驗室。當時實驗室環境極其簡陋,一臺破舊機床、幾個電爐、幾隻燒瓶,趙梓森及團隊便開始研製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如此簡陋的環境下,1976年3月,趙梓森團隊拉出一根7米的玻璃細絲,這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自此,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光纖技術,為日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廁所旁造出第一根光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一生獻身光纖技術,無怨無悔

第一根光纖製造成功後,1977年,在郵電部工業學大慶展覽會上,趙梓森展示了自行研製的光纖傳輸黑白電視信號,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自此,光纖通信被破格列為國家重點攻關項目。

1979年,中國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的低損耗光纖面世。

1982年,我國第一個光纖通信系統工程按期開通,武漢市民開始用光纖打電話。

1998年,全國八縱八橫光纜骨幹網建成,全國長途光纜達到20萬公里。

2018年,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光通信技術強國,市場份額佔到全世界一半以上。

2019年,科研人員在國內首次實現了1.06P/s的光傳輸系統實驗,可以實現300億人同時用一根光纖通話。

……

趙老的一生,無怨無悔的奉獻在我國光纖技術的發展,正是因為趙老及團隊的付出,才讓我們今天能夠享受到低價而且發達的光纖技術。

在中國真正發展出完善的光纖技術之前,國際市場光纖價格為每芯公里上千元人民幣。如此高昂的價格,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需要完全進口的話,可想而知,我們國家要想建設起如今這樣發達的通信網絡,需要消耗多麼龐大的資金!

而在國內光纖製造技術成熟後,我們將原本上千元的價格,降低到每芯公里80元左右。像這樣的光纖,中國每年可以生產500萬盤,總長2.5億芯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有著成熟且發達的光纖技術的支持,我們今天才能享受到如此發達的互聯網紅利,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光纖之父”趙梓森:在廁所旁造出第一根光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回顧趙老的一生,最重要的決定是選對了專業

在趙老傳奇的一生當中,有一件趣事,卻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深思。

1932年2月,趙老出生在上海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父親是百貨公司的售貨員,母親靠做縫紉活兒、銷售小商品貼補家用。趙老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展現出了非常高的理科天分,但同時,也展現出了很多理科少年的令人憂心的一面。

<strong>數理化班級永遠排名前幾位,但需要背誦的英語、歷史、地理等文史類學科,他常常距離及格線都很遠。

1949年解放,高中畢業的趙梓森在考取大學的時候,因為中學時成績並不突出,他不敢報考學費便宜但難度較高的公立大學理工科。為減輕家庭負擔壓力,最終報考了浙江大學農學院。

但是進入學校後,他發現二年級全是細胞學、生物學等需要大量記憶的課程。苦苦堅持了一年,趙梓森得出一個結論,“自己根本不是念農學院的料”。

這一年,趙老下定決心,重新高考。

1950,趙梓森考上了復旦大學,報的是物理系,結果因為成績沒達到,被錄到中文系。這一次,趙老沒有妥協,放棄了復旦,最後到了私立的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學習。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大同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趙梓森如願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電子通信學科,因為專業都是趙老喜愛的,所以門門課程都是優秀。

多年後,面對青少年高考專業如何選擇的提問,趙梓森用自己的成長曆程現身說法。

“好專業比名牌大學更重要。要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將來一定有前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從趙老的傳奇人生,我們不難看出,趙老之所以能夠成就自身,為國家奠定了先進的光纖技術,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趙老追隨自己的本心,堅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strong>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當年趙老沒有放棄農學院,或者因為復旦更有名而沒能放棄復旦的中文系,最後會怎麼樣呢?以趙老並不喜歡文科和背誦類科目的性格,也許趙老最後也無法在相關領域,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自然也不可能像後來那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出極大貢獻。

所以,趙老的傳奇故事啟示我們,在選擇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我們雖然要考慮種種自身情況,但更重要的,是要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向,儘量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如果沒有興趣,再有毅力的人,恐怕也很難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多半也只是大學畢業之後,便停止了前進,最終泯然眾人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