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與四川農村過年飲食的不同之處

我老家是大西北的,我媳婦家是西南的。我們在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兩地過年的時候有哪些不一樣的習俗以及飲食。

首先說我的家鄉,我們平時吃飯主要是以麵食為主,午飯通常都是炒菜搭配饅頭、花捲、包子等主食。晚飯都是吃麵條,各種麵條換著花樣做,有手擀麵、炒麵、揪面片、拉麵、扯麵等等麵條,可以保證一個禮拜不重樣。過年的時候同樣是麵食為主,只不過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吃油餅,油餅是平常吃不到的,倒不是說油餅有多珍貴,而是製作頗為費事,所以平常農忙的時候,也就沒有多餘時間做來吃了。油餅是用發麵炸制的,首先要把面加入酵母或者加入老面,在保證適當溫度的情況下,通過一定時間的發酵後,然後切成小塊麵糰,每個差不多拳頭大的樣子,然後用小擀麵杖擀製成一個個笑圓餅,中間用頂針壓制一個小圓孔,油溫燒到合適的火候,下鍋炸制雙面淡黃即可撈出有過,放在有漏洞的容器內控油片刻,就可以享用了,剛炸出鍋的油餅尤其好吃,每當想起小時候家裡炸油餅的往事,就不由的流出口水。

再來說說我媳婦的家鄉,她們這邊主食是以米飯為主,中午是米飯配炒菜,晚飯同樣是米飯配炒菜。不過她們這邊的人們都特別喜歡吃肉,基本上每頓飯都離不開肉,就連早飯吃個包子,也一定要買肉餡的。過年的時候這一現象尤其嚴重。餐桌上基本都是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肉,素菜很少能見到。她們這邊人們還特別喜歡臘肉,每逢過年,不管農村城市,家家戶戶都會裝好多的臘腸,會醃製很多的臘肉。我最愛吃的酸辣土豆絲,在她們這邊平時的餐桌上還偶爾會見到,但是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家的餐桌上一定是找不到的,人們幾乎都不會炒盤素菜擺上春節的餐桌,這樣會讓客人覺得對自己不夠尊重,上的菜不夠硬。

兩地的不同,給我最大的感受首先當然是主食的差異了,我到現在也還是不能很好的適應以米飯為主食。其次就是素菜與葷菜的比例,我們西北一般素菜和葷菜是一半一半。而媳婦家西南這邊,幾乎滿桌都會是葷菜,基本上是找不到一個素材的,就算是我們北方最愛吃肉的人到這邊,應該也是不能適應這邊如此多的葷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