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全市109萬用戶穩定用氣“液化人”駐守服務一線

為保全市109萬用戶穩定用氣“液化人”駐守服務一線

疫情面前彰顯擔當,為保全市109萬用戶穩定用氣,1200餘“液化人”主動停休,灌裝、運輸、送氣、巡檢,駐守在服務前線。在日均130噸銷售量的基礎上,同時確保節後250噸最大供應保障能力。

疫情危急,沒有人選擇退縮,堅守便是對疫情最有力的回擊。

<strong>咱們是黨員,不能拖後腿

为保全市109万用户稳定用气“液化人”驻守服务一线

“咱們是共產黨員,又有抗擊非典的工作經驗,家裡有我在,你放心去吧!”妻子作為醫護人員做出到武漢支援的決定後,北燃實業集團所屬北京市液化石油氣公司通州分公司職工張禹說。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絃,無數醫護工作者為了千家萬戶的健康與安寧,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1月26日下午,前往武漢一線支援的消息傳來,張禹的妻子作為一名護士主動報名,“逆行”前往武漢。身為家屬,張禹雖然擔心妻子的健康,但依然選擇支持愛人的決定,無需太多解釋與任何阻攔,因為“我懂你”。

剛送別了妻子,張禹第二天就來到單位值班。雖然大家都勸他休息兩天照顧家裡,但他依然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灌裝、送氣、巡檢……連續兩天的24小時值守,他沒有絲毫退卻。和周圍同事聊起來,也只是說一句:“孩子有父母管著,我媳婦乾的是大事,咱也不能拖後腿呀!”

<strong>推遲退休,老將坐鎮

和張禹一樣堅守崗位的,還有儲備分公司槽車班的師傅們。張金水師傅過完年就要退休了,但因為運量增加,保證各個站點的供應,張師傅主動要求留下來幫助槽車隊渡過難關。老將坐鎮,給本就人員緊張的槽車隊吃了一顆“定心丸”。

槽車一年到頭四處跑,染病的風險也就增大了許多。考慮到安全問題,儲備分公司為駕駛員、押運員做了充足的準備——提供消毒水、口罩,進行體溫監控、安全測驗等等,為大家的健康加了層保護。

有人問張師傅,過完年就退休了還上什麼班,這個時候在家待著最安全。張師傅大笑著說:“就是因為快退休了,我捨不得呀,我得站好最後一班崗。我就是幹這個的,啥時候都得上!”

<strong>創新不進站換氣模式

北燃實業集團所屬液化氣公司南郊分公司東大街供應站門口,一位年輕的用戶站在門口等待著換氣,後面一位大爺問道:“小夥子,怎麼了,現在不能換氣了?”

“不是的,他們站為了保障咱們安全,為咱們開通了一條龍服務,不用進去就能換氣。”小夥子趕緊解釋。

進入供應站,立刻見到兩排碼放整齊的鋼瓶。掃卡、掃空、收錢、找錢,東大街站站員郝鵬偉把錢交到用戶手中後再掃重,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為避免用戶在換氣過程中發生交叉感染,最大限度保障用戶與職工的身體健康,東大街供應站站長黃偉帶領全站職工創新服務模式,為用戶開通了“一條龍”換氣服務,大大縮短了用戶換氣時間,在特殊時期給予用戶最大的保護,獲得了附近用戶一致好評。

<strong>液化氣罐消毒送到家門口

近期,政府建議市民儘量少出門,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為此,很多用戶選擇了送氣上門服務,北燃實業集團所屬液化氣公司南郊分公司二外供應站送氣工聶雷將工作想在前、做在前,用實際行動在送氣過程中豎起了一面“旗幟”。

为保全市109万用户稳定用气“液化人”驻守服务一线

每天出車前,聶雷首先對送氣車輛進行全面消毒,然後根據送氣工單將需要送出的鋼瓶單獨碼放,並一一進行試漏和消毒,最後再裝車送往目的地。近期很多小區都不讓配送人員進入,面對這種情況,聶雷積極與小區門衛溝通,在他的堅持下,最終門衛同意他用小推車將鋼瓶送進去。小推車最多能放兩隻鋼瓶,在同一個小區,他有時要在用戶家中與小區門口間來回折返兩三趟。即便如此,他也沒有任何怨言,心裡想的只是要怎樣與各個小區溝通,儘快把液化氣罐送到用戶家門口。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液化人”奮戰在各條戰線。

液化氣公司西郊分公司南郊灌瓶廠職工李然停休半個月,每天堅持在崗工作,看到她的勁頭周圍的職工也卯足了勁兒;職工秦楠的愛人即將臨盆,他卻依然每天堅持上崗,堅決把抗擊疫情、做好服務的責任扛在肩上;職工劉雷基本每天一個人完成一個車間的灌裝任務,關鍵時刻體現了生產模範的力量;車隊的師傅們面對每天數百公里的任務量,堅持日夜兼程、使命必達。儀表班的師傅們24小時日夜堅守,保安全、保生產。南郊灌瓶廠負責人左志強從大年三十至今,沒有休過一天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