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落戶鄂州背後的故事


親歷歷史:亞洲第一專業貨機機場項目落戶鄂州背後的故事

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落戶鄂州背後的故事


湖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相關問題。省長王曉東說,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是國家重要生產力佈局,也是湖北省“十三五”重大標誌性工程,事關全局、影響深遠。順豐集團總裁王衛表示,將發揮好項目對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的底盤支撐和平臺作用,積極配合湖北省打造航空客貨“雙樞紐”,實現多方共贏。這次會議的召開,鼓舞了鄂州人民,也意味著該項目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可以想象到,不久的將來,一座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的航空大都市將崛起在湖北的東部。

全球第四、亞洲第一、我國唯一的專業貨運機場是湖北物流核心樞紐項目的核心部分,這個機場是我省專為順豐集團發展快遞物流產業而量身定製的。順豐集團如何牽手鄂州?作為親歷者,略作感性認知。為了講述方便,我暫且將這個大項目叫做“順豐項目”。

臨近退休接重任

2014年10月底,市裡突然通知,要將我從鄂州日報社抽調到順豐項目專班工作。

接到通知時,對順豐的認知,我還是陌生的。當月,鄂州順豐項目工作專班成立,市委書記李兵親自掛帥任組長、成員共有5名,分別是副組長吳濤(時任鄂州市副市長),專班成員江國新(時任鄂州市發改委主任),李如峰(時任鄂州市發改委副主任),謝運舟(時任鄂州市發改委交通科科長),尹新年(時任鄂州日報傳媒公司總經理),另外陳少傑同志(時任鄂州市人大副主任)也帶過一段時間領導工作。

原來,2014年10月,市發改委主任江國新同志在省發改委得到信息:順豐集團正在湖北謀劃選址建貨運機場。江國新同志敏感地意識到這條信息的重要性。他一面向市委李兵書記緊急彙報,一面馬上搜集相關信息。

而此時的現實情況是,其他兄弟城市早在一年前就著手開展此項工作,有的工作已經非常深入了。如何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

專班開展此項工作,完全是從一張白紙開始。首先,在市委李兵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對各類信息進行分析,多次邀專家對鄂州參與項目選址進行可行性研究。專家們一致認為,鄂州在區位與產業方面確實優於其他兄弟城市。

專家的結論鼓舞了大家的信心,專班的同志迅速進入角色,用夜以繼日來形容大家工作的緊迫感一點都不為過。

2014年11月,省委、省政府和順豐集團決定擴大選址範圍,我市被納入綜合比選範圍。順豐集團第一次到我市現場考察。

2015年3月11日,在全省7個備選場址“七進四”的比選中,我市取得“1+2"的"”資格,是4個場址中唯一的一個待定。跌跌撞撞,歷險過關。

4月13日,省政府向廣州空軍司令部正式發出《關於徵求對鄂州機場場址有關意見的函》。

5月9日,廣州空軍司令部肯定我市的比選資格。

6月11至12日,順豐集團和省發改委在武漢召開技術評審會,對各備選場址進行綜合評估,我市燕磯場址位列第一。

6月16日,順豐集團正式知會省發改委:順豐項目決定選址鄂州。

6月18日,國家民航局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場址進行評審,燕磯場址最終獲評第一優選場址。

6月24日,順豐集團正式致函省政府,明確選定鄂州燕磯為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擬建場址。

7月8日,省政府向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民航局致函,申請將此項目納入“十三五”規劃。

2016年4月6日,國家民航局正式批覆鄂州民用機場選址報告,同意將鄂州燕磯作為推薦場址,標誌著順豐項目選址階段工作全部圓滿完成。

順豐項目落戶鄂州的過程看起來很平淡,其背後的親歷是我人生中最難忘、最重要的記憶。

爭取這個項目,在時間上,鄂州並不具備優勢,相反是一個姍姍來遲者。爭取機場項目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取得軍方對空域使用的批准。走進項目專班,我明白了,我這個離開部隊多年的空軍老兵,竟被市領導賦予重任。

臨近退休,給我壓這麼重的擔子,怎麼擔得起?在我們歷經曲折,好不容易找到選址報告編制單位,簽訂委託合同的時候,市內一位同志,還拍著我的肩膀說:“老尹呀,這幾百萬又打水漂了!”我深知這話中意味,壓力山大。但是,既然組織這麼信任,我只好硬著頭皮和專班的同志們一起攻堅克難。

27天打了場硬仗

在這項工作中,最難的一關便是要拿到廣州空軍司令部批准空域使用的函。在當時的形勢下,順豐集團認為,這張函就是參加項目競爭的“門票”。拿不到這張“門票”,就意味著我們工作專班前期所有的工作全部為零。

為了拿到這張“門票”,7個兄弟市州參與比選,有的花了一年時間,最少的也用了半年。留給我們鄂州的時間有多少呢?從2015年4月13日拿到省政府第一份支持鄂州參與項目工作的函,到2015年5月10日順豐集團設定的最後期限,僅僅只有27天。

這場硬仗,競爭激烈,壓力巨大,不單我們在努力,人家也在積極拼搏。戰場情勢瞬息萬變,敢幹、擔責、果斷、周密,上至市委主要領導,下至普通工作人員,在工作專班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實實在在的體現。

在“7進4”、“4進2”、“2進1”、又一次“2進1”的專家評審會之前,我們自己查擺問題,對照民用機場選址的各項標準、規範,分析鄂州備選場址的不足。

我們專班中沒有一位是這方面的專家,民用機場選址的各項標準、規範,對我們來說更是第一次涉足。開始別說發現問題,連獲得這些標準和規範都困難,得到了這些標準和規範後,讀懂很難;讀懂了這些標準和規範後,查找我們備選場址的問題更是難上加難。面對困難,我們不退縮。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經常一起討論到深夜、到黎明。就是在我們一次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努力過程中,我們備選場址從“7進4”歷險過關後。就一次次位居專家評審得分的榜首,其中的一次定量打分,我們的得分居然比二、三名之和還要高。

從4月13日到5月10日,這關鍵的27天裡,我們像坐山車一樣,三次大起大落的經歷;有吃閉門羹、坐冷板凳的時候;有被門衛攔住、進不了大門的尷尬。一次次的成功一一挫折一一再成功,把我們的內心鍛鍊得無比堅強。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只有一次次從挫折中站起來,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5月2日那天,我正在家吃飯,一位老首長給我打來電話說:“新年啦,這項工作難度太大了,又出妖蛾子了。”一聽這句話,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不自覺地狠咬一口飯,這一口磕掉了我的一顆門牙。

專班的其他同志和我一樣,大家付出的情感與心血太多了。距離順豐集團設定的期限僅剩幾天時間,連“門票”的影子都沒有。那一刻,我們沮喪到了頂點。

此時,市委李兵書記一面和有關方面負責人溝通,一面安慰專班的同志們,給大家鼓勁,提振信心,讓我們重新披掛上陣,直奔北京。

在北京,專班的同志們向有關首長撰寫報告,表達我們鄂州的真誠之心。挑燈夜戰,字斟句酌;說多了怕囉嗦,說少了怕表達不夠;不同的首長寫不同的彙報材料,每份材料的字體以120%的比例放大,便於老首長閱讀。

在北京的5天裡,我們把4份帶著鄂州人民熾烈情感的材料,分別送到四位老首長的手中

一位鄂州籍的老將軍對在北京的很多老同志說:“你們看,鄂州這個項目專班裡,沒有一位是鄂州籍的人,卻在為鄂州的發展嘔心瀝血,付出了這麼大的努力。這種精神真是可敬可佩呀。”

在我們的真情感動之下,事情再次發生了轉機。5月7日,我們終於拿到了極為重要的文件材料。

這一天,我們的時間幾乎是用秒來計算的。中午11:00,我們接到軍方的電話,詢問當天是否能拿到省政府的函。李書記斬釘截鐵地說道:“我保證下午就辦出來。”

而此時,距離最快的一班飛機起飛時間僅剩一個半小時。而我們卻在北京的西南郊區,從那裡要用90分鐘的時間趕到位於北京西北順義區的首都機場。

當時是怎樣的一番情景?當專班同志坐車趕往首都機場的時候,李如峰同志還在用手機訂機票。吳濤副市長用手機起草給省政府的報告,報告起草好後,用手機傳回市政府製作文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趕不上這趟飛機了,心急如焚。幸運的是,我們搶在關艙門之前順利登機。大家禁不住激動地高呼:天佑鄂州!

下午3:30,專班一行抵達省政府,市政府給省政府的報告幾乎同時到達。李兵書記因腿部舊傷發作,一瘸一拐,到一個又一個處室銜接文件。一個小時後,就拿到了省政府籤批的函,大家心裡的石頭才落了地。

拿到函,一行人馬不停蹄趕往武漢高鐵站,直奔廣州。上了高鐵,才吃到當天的第一頓飯。這時,已經是晚上7點。

5月9日,工作專班在廣州提心吊膽靜候一天,5月10日終於等來了好消息,我們得到了廣空司令部的承諾。

那天,廣州暴雨傾盆,我們專班同志們的心情卻如雨後天晴。廣州空軍司令部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他們認為,鄂州空域好於其他城市,支持鄂州參與“四選一”比選,並對鄂州充滿期待。

鄂州拿到了“門票”,可以入場參與公平競爭。

又見黨的好作風

這場硬仗中,儘管參與競爭的兄弟城市各有優勢,但說到底,最終還是人的因素起到了關鍵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有太多的情景令人難忘。

實際工作中,專班做到了嚴謹規範,走正門而不走偏門,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見到有人對鄂州的工作挑刺、找岔時,專班的同志們情緒有些激動。這時,市委李兵書記給每個人及時發來短信,告誡大家在工作中,凡事必須合法、依規,工作交往要有君子風度,要埋頭高標做事、踏實低調做人,嚴禁“抹黑”竟爭對手,一切按規矩辦。

迎檢工作中,工作專班嚴格按照“八項規定”的精神要求,不搞拉拉扯扯,不送禮、不鋪張,一切都按照規則行事,工作縝密細緻,待人禮貌得體,獲得了順豐集團高層和廣大專家的一致好評。不僅一次是這樣,而且次次都是這樣。我們的工作作風,彷彿似春雨潤物細無聲,無形中一次次提升了鄂州的品質,為鄂州一次次加分。

工作初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少傑同志帶領工作專班三次進京,工作中身體嚴重透支,有一次差點暈倒,但他仍頑強地堅持了下來。

副市長吳濤同志家在北京,每次工作專班到了北京,他家的車便成了辦公用車,而他自己則成了專班的“專職司機"。在5月初的決戰關頭,他五過家門而不入。唯一的一次回家,僅在家裡了20分鐘,便不得不與妻子告別。

李如峰、謝運舟兩位同志,埋頭苦幹,是蒐集處理資料的高手。他們的信息及時準確,為與此相關的百次會議,提供的各類材料堆起來超過兩米。在廣州,謝運舟同志借來了朋友的兩輛私車,當成了工作專班的專車,李如峰、謝運舟同志主動當起了專車司機。

我的女兒在北京。我第一次到北京聯繫工作,因時間緊迫,來不及去看看小外孫。我女兒抱著小外孫趕到北京站,才讓我們祖孫倆見上一面。

後來,去北京的次數多了,女兒家客廳的沙發成了我的床鋪,她的私家車也成了我的公用車。

有一天,我在北京、武漢、廣州三地之間來回趕路,中途在武漢歇腳的時候,突然發現一隻皮鞋脫了線,鞋面與鞋底分了家。而在武漢高鐵站周邊怎麼也找不到買鞋的地方,只好趕回鄂州。一到鄂州火車站,趕來接站的鄂州日報社社長趙德輝同志就叫我試穿新鞋,原來他自己掏錢幫我把鞋子買好了。穿好新鞋,我又踏上了征程。

21次上北京、8次下廣州、兩到長沙,行程7萬公里、相當於走了3次長征路。一路上,曲折顛簸,大家一天吃不上一個正餐是常有之事,我們常常靠方便麵或夜市攤上一碗麵條填飽肚子。

印象最深的一次行程是5月10日。中午12點,我們從廣空得到了承諾。李兵書記大手一揮:打道回府!一行人高高興興地坐高鐵回家。上了火車,就把車廂當作“臨時會議室”大家圍坐一圈,討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直到2點多鐘,謝運舟同志從餐車捧回幾個盒飯,一人發一盒。我們這才想起,由於太興奮,太投入,我們連午飯都忘了。

在爭取項目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看到,我們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我們的李兵書記,意志如鋼,專注如一,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和我們同吃盒飯,同坐夜市小攤吃麵條,真正做到了“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一塊樂”。公安部下派掛職的吳濤副市長把鄂州當成第二故鄉,為鄂州發展辛勤耕耘,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面對一次次困難和挑戰,總能以大機關特有的全局眼光和寬闊胸襟,恰如其分的進行化解,是我們與軍方高層溝通的第一發言人。江國新同志,深入研究我市在承接項目方面的優勢,第一個提出來在我市構建多式聯運交通體系的設想,贏得了各方的肯定。李如峰同志不分晝夜收集整理資料,並以他在待人接物方面特有的細膩,為我市在軍地各級機關留下良好印象,為之後工作開展打開了方便之門。我以空軍八航校老戰友的身份,為鄂州在空軍高層中呼籲吶喊。謝運舟同志任勞任怨,是我們專班的“後勤長”。專班裡每位同志,各有特點,缺一不可,儼然一個“夢之隊”的感覺,好像冥冥之中,風雲際會,註定了我們與順豐項目的緣分。在李兵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頂著巨大的壓力工作,一步一個腳印,終於走向成功。

2015年,我59歲。這場硬仗打完,過半年,我就退休了。這次參與順豐項目專班工作並取得成功,為我40年的職業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但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沒有句號,永遠在路上。

回憶昨天,我在想,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的鄂州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天上藍鳥飛翔,地下客貨繁忙,一座現代化的航空大都市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到那時,我們該是多麼的自豪,為我們的家鄉自豪,為我們鄂州所有開拓天路的逐夢人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