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春節過後,新冠肺炎正繼續表現出令人不快的一面:疫情陰影下的股市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奇景:那邊廂是開市首日近三千隻個股跌停,這邊廂則是醫藥公司股價高歌猛進紛紛漲停。


疫苗、口罩等概念股的漲勢盡在情理中,這一輪洶湧行情背後還有一股毫不意外的助推劑——“雙黃連”。


策劃丨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

作者丨一萌、普通醬


吹起雙黃連的泡沫

1月31日,《人民日報》披露稱:武漢病毒所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室體外試驗證明,雙黃連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作用,下一步還需通過進一步臨床研究來證實。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若論帶貨能力,還得看它

消息引發的全國範圍搶購風潮,直接導致雙黃連線上線下瞬間斷貨。


雙黃連及其研究機構,武漢病毒所與上海藥物研究所,均遭科研與醫療工作者猛烈批評,但這些都不妨礙兩天後市場瘋狂追捧雙黃連。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注意到:2月3日和4日,“雙黃連概念股”哈藥股份、太龍藥業一字漲停。港股福森藥業,3日當天股價漲幅一度高達230%,收盤漲幅也達到41.11%。


這些公司股價憑什麼瘋漲?位居國內藥企前列的恆瑞醫藥,2月3日的動態市盈率為75.9倍,相比之下,太龍藥業、福森藥業當天動態市盈率都達到80倍左右,哈藥股份動態市盈率則達到驚人的1969.90倍。


泡沫兇猛。市盈率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衡量標準。


藥從關外來


什麼是雙黃連?它有什麼特殊之處?它從哪裡來?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軌跡?


雙黃連由金銀花(雙花)、黃芩和連翹三味中藥配伍而成,化裁自清代溫病學家吳瑭《溫病條辨》的“銀翹散”。


雙黃連的歷史並不算悠久,但在現有的網絡信息中,也無法準確地指出究竟是何人、何時開發出這個如今家喻戶曉的方子。有文獻可考的歷史表明,雙黃連方劑產生於文革期間的東北地區——再準確一點,黑龍江哈爾濱,並且與現在的哈藥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另外一篇河南太龍(雙黃連口服液的主要生產廠家之一)宣傳文稿中介紹,雙黃連湯劑起源於戰爭時期,後來,為解決藥品缺乏,製成注射液並在文革期間被巡迴醫療隊廣泛應用於下鄉臨床。


20世紀70年代初,哈爾濱醫科大學二附院從三味中藥中提取製成無菌粉針劑[1]。1976年5月,在黑龍江舉行“中草藥交流現場會”上,鶴崗市推廣了使用雙黃連注射液治療小兒肺炎的嘗試[2]。


此後30年,雙黃連與黑龍江乃至東北地區的關係甚深。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查詢“雙黃連“,可以發現,自1977年起,在長達15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論文——包括獸醫獸藥論文——都出自黑龍江省的科研與生產機構。其中最早期的論文,正是將雙黃連注射劑用於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論文(時過境遷,雙黃連以及其它幾個常用的中成藥注射液,已被禁止用於嬰幼兒)。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1977~1992年,絕大部分“雙黃連”主題的論文出自黑龍江地區,製表丨放大燈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藥物研究所與武漢病毒所的“抗病毒研究”也不是首創,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雙黃連注射液對抗病毒的實驗就已有論文發佈,其中一篇題為《雙黃連口服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實驗研究》論文[3],被鍾南山院士在2005年前後的兩篇論文中被引用[4][5]。另外,關於雙黃連注射液引發過敏反應的論文,也早在1991年就有簡短報道[6]——


“但筆者在所查閱的資料中還未發現有關雙黃連注射液出現過敏反應之事,故報道出來以引起同仁的注意。”

雙黃連是什麼時候走出東北、走向全國的?


1992年,一個特別的年份。在這一年,首批外省的雙黃連臨床病例論文發佈,這些論文出自山東、安徽等地的醫院,採用哈爾濱中藥二廠生產的“雙黃連粉針劑“,進行了上百例臨床應用。


雙黃連走出山海關,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生產問題得到了解決——在九十年代初的論文中,兩個關鍵的產品批號在多篇論文中出現:由黑龍江省藥品檢驗所製造的,批號為890324的雙黃連口服液,以及由哈爾濱中藥二廠生產,批號為900616的雙黃連粉針劑。


而就是這個粉針劑,還帶來了另一方面的原因:在1992年上海某醫院的論文中[7],提到一個很可能讓雙黃連走向全國的事件:第一屆雙黃連粉針劑學術研討會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朱良爭等人的論文《雙黃連治療呼吸道感染》[7]截圖

這可能就是早期醫藥營銷或“學術推廣”的一個鮮明案例。這本論文集,今天甚至還可以在舊書網站上以26元的白菜價買來一本。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為什麼是1992年?


哈藥集團在1991年重組,哈藥控股進入資本市場,哈爾濱中藥二廠,正是1988年哈藥集團成立時併入哈藥集團的藥廠之一,在1991年改制後,又成為哈藥控股的分公司。隨後,哈藥控股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醫藥企業。


此後,雙黃連就開始大步流星走向全國。


雙黃連注射劑創造過很多個第一,第一個能供靜脈使用的純中藥粉針劑,也是中國第一家上市藥企的重要產品。但市場無情,出了山海關的雙黃連,也要經歷市場的考驗了。


河南:學習者、挖角者和競爭者


雙黃連發跡於東北地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該地藥企的重點明星產品。到目前為止,國家藥監局(NMPA)批准的85個國藥準字號雙黃連製劑中,東北地區拿下36個,而黑龍江一省獨佔32個。


雙黃連奠定了哈藥集團崛起的基礎,但其它地區的雙黃連生產也在快速跟進,比如河南。


河南地區拿下了9個雙黃連製劑的國字號批文,還擁有金銀花的道地產區新密。並最終成就了兩家以生產雙黃連起家的上市藥企:鄭州的太龍藥業和淅川的福森藥業


很可能是受到1992年哈爾濱中藥二廠舉辦的“第一屆雙黃連粉針劑學術研討會”的啟發,河南地區紛紛成立雙黃連藥企。太龍藥業(前身為鄭州竹林眾生)成立於1993年,通過從哈爾濱中藥四廠獲得雙黃連口服液轉讓權,並挖角其總工程師邢澤田(他也是首個雙黃連口服液專利發明人),開始雙黃連口服液的生產業務;福森藥業(前身為淅川製藥)成立於1995年;另一座位於河南開封的藥企河南天地藥業成立於1997年,除了生產醒腦靜注射液,也生產雙黃連口服液(如今,上市公司天士力集團持有其60%的股份)。


B端市場的強勁需求,導致金銀花的收購價不斷上漲。最難受的是哈藥股份,從2016年起,哈藥股份在連續三年的年報中,大談原藥材價格過高的問題。下圖是哈藥股份2018年報的原藥價格走勢,金銀花的價格從2016年的80元/公斤,一路漲到2018年180元/公斤以上的高位。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哈藥股份在2018年財報[8]中出示的原藥材價格變化趨勢,數據來源丨藥通網

事實上,漲勢並未停止,放大燈團隊(ID:guokr233)查詢藥通網數據發現,2020年2月初,最次等的金銀花(白花)的收購價也已經高達175元/公斤,而最優質的青花則達到280元/公斤


原藥材價格連續三年攀升、雙黃連口服液銷量下滑,導致整個行業都不景氣。哈藥股份2017年、2018年的雙黃連口服液產量分別同比下降17%和4.71%。2020年1月22日,哈藥股份發佈《哈藥股份2019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9]稱,預期2019年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減少2.7億元到3.1億元,同比減少78%到90%;福森藥業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雙黃連口服液與注射液營收下滑21%~44%。


面對連年上漲的原藥價格,藥企並非束手待斃。事實上,雙黃連生產商從2015年就試圖以“改變處方”的方式自救。


在座各位,可能沒喝過正宗雙黃連


從2015年開始,太龍藥業、哈藥股份就開始向國家藥典委員會提交申請,試圖將雙黃連口服液/膠囊處方中的金銀花改為山銀花。藥通網顯示,產自湖南的山銀花價格僅為90~105元/公斤(2020年2月數據),約為金銀花價格的一半。因此,修改處方的直接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關於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雙黃連口服液”處方中金銀花變更為山銀花申請的公示》[10],來源丨國家藥

“搶購雙黃連”背後的故事

《關於哈爾濱中藥四廠有限公司“雙黃連膠囊”處方中金銀花變更為山銀花申請的公示》[11],來源丨國家藥典委

但金銀花本來就是雙黃連的主要成分,修改處方之後,雙黃連還是雙黃連嗎?


事實上,山銀花與金銀花之爭由來已久。2014年8月12日,湖南紀委官員陸群發微博,質疑國家藥典委把主產自湖南的“南方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的舉動,引發大規模網絡爭論。


但這場爭論並沒有給湖南面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的規定,金銀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的藥源,依然只有一個:忍冬科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初開的花[12]。


2015版藥典一部依然將山銀花(LONICERAE FLOS)單列,其來源多達4個:忍冬科植物灰鏈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 -Mazz.)、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Miq.)、華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黃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Hsu et S.C.Cheng)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13]。


根據2015版國家藥典一部的規定,無論雙黃連口服液[14]還是雙黃連膠囊[15],用的都是金銀花,而非山銀花。


不過除了生產雙黃連的藥企,還有九芝堂、華潤三九(黃石)等其它藥企的處方更改申請。目前太龍、哈藥集團官網的雙黃連說明書依然使用的是金銀花。如果新版藥典收錄了修改後的處方,這些藥企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改用山銀花生產雙黃連了。


但事實上,潛規則依然存在。根據我國藥典規定,衡量金銀花質量的標誌物是綠原酸。但金銀花(即忍冬)藤與葉中綠原酸的含量,反而比入藥的花蕾更高,因此不少藥廠甚至放棄昂貴的金銀花,直接使用忍冬藤、葉入藥。從綠原酸含量檢測來說,這個操作也挑不出毛病。


無論是換用山銀花還是忍冬藤葉,都意味著,你可能並不容易喝到正宗的雙黃連。


泡沫還能吹多久?


頗耐人玩味的是,就在2月3日漲停當天,太龍藥業即拋出《關於股東集中競價減持股份計劃公告》[16],宣佈公司第二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 1.05%。儘管太龍藥業也通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17]提示投資者注意減持帶來的風險,但A股市場似乎對這種股東逢高賣出的行為不以為意,減持公告次日上午,太龍藥業再次漲停。


哈藥股份同樣再次漲停。2月4日,哈藥股份動態市盈率達到驚人的2168.65倍。但身在港股的福森藥業,截至2月4日收盤,股價下跌12.72%。


雙黃連生於戰爭年代,而長於東北,而後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但原藥價格持續走高,換藥之後是否能說服患者與市場,依然存疑。迄今為止,還無證據表明雙黃連對新冠肺炎有確切臨床療效,A股市場置事實於不顧,利用人們的恐慌心理,持續追高雙黃連概念股,無異於繼續拱高空中樓閣,吹大泡沫。


當狂熱的趨利心態控制人們的頭腦時,再高明的醫術,再清醒的科普都將無濟於事。


References:

[1] 孫效珍,解建設,解魯豫.雙黃連的藥理與臨床應用.黑龍江醫藥.2006, 19(1)

[2] 我省召開中草藥經驗交流現場會.黑龍江醫藥.1976.4

[3] 佟奎明,周昆,王德全,李釗.雙黃連口服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實驗研究.1991.1

[4] 莫紅纓,賴克方,江永南,謝建屏,鍾南山.雙黃連及其拆方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藥效學研究.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5.03

[5] 莫紅纓,賴克方,江永南,謝建屏,譚亞夏,鍾南山.雙黃連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氣道上皮細胞炎症因子釋放的影響.廣州醫學院學報 2005.02

[6] 毛刃.雙黃連注射液靜脈滴注過敏反應1例報告.黑龍江醫藥.1991.03

[7] 朱良爭,顧仁樾.雙黃連治療呼吸道感染.新藥與臨床.1996.06

[8] 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 年年度報告 http://file.finance.sina.com.cn/211.154.219.97:9494/MRGG/CNSESH_STOCK/2019/2019-3/2019-03-16/5086963.PDF

[9] 哈藥股份2019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 http://data.eastmoney.com/notices/detail/600664/AN202001211374426997,JWU1JTkzJTg4JWU4JThkJWFmJWU4JTgyJWExJWU0JWJiJWJk.html

[10]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於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雙黃連口服液”處方中金銀花變更為山銀花申請的公示 http://www.chp.org.cn/view/ff8080814d41ff59014dbd60bc6a38ea?a=BZZY

[11]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於哈爾濱中藥四廠有限公司“雙黃連膠囊”處方中金銀花變更為山銀花申請的公示 http://www.chp.org.cn/view/ff808081527bfe27015282a68898086e?a=BZZY

[1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6.221頁

[1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6.30頁

[1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6.735頁

[15]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6.738頁

[16] 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股東集中競價減持股份計劃公告 http://pdf.dfcfw.com/pdf/H2_AN202002031374730460_1.pdf

[17] 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http://pdf.dfcfw.com/pdf/H2_AN202002031374730458_1.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