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在物品上(如:門把手)會停留多長時間?

思雨想


根據專家的觀點來說,病毒一般在適宜環境下存活的時間一般是五天,總之就是不管你碰了什麼地方,記住要勤洗手,家裡要定期消毒。


文字影音看世界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2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有再次針對此問題進行了新聞發言,大致內容是:

病毒是通過飛沫和接觸來傳播,飛沫一般通過咳嗽打噴嚏出來,在空氣中傳播距離非常有限,大概一米到兩米。它從人體出來很快就沉降了,不會在空氣中飄浮。

從這個角度講,空氣中不會有病毒,也就不存在病毒在空氣存活多久的問題。

但飛沫可以沉降,也就是說周圍物體表面或者通過手,有可能沾有病毒,它會汙染這些接觸到的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手、電梯按鈕,在這些光滑的物體表面,現在有研究發現,可以存活數小時。

如果溫度溼度合適,有可能存活數天。例如20度的環境,溼度40%至50%,有研究發現,病毒有可能存活達到5天。

注意了!

如果一個人打噴嚏不注意用手遮擋的話,病毒就會汙染門把手或電梯按鈕。如果下一個人不洗手,接觸以後去揉眼睛、摳鼻子,病毒就可能通過接觸傳播。傳染病只有一種傳播方式,就是接觸,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要接觸到病原體,才有可能被感染,包括黏膜接觸、輸血等。

現在主要為潛伏期發病,但人傳人的增量更多!

隨著大規模的返工潮,又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我們更需要了解人傳人的途徑和方式,以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

2月3日,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監測中,通過對確診患者居住外環境的監測、檢查中發現,一名患者鐵門門把手上出現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蹤跡。

很明顯地,除了飛沫傳播,我們還應該意識到接觸傳播的嚴重性。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門把手,電梯按鈕,水池開關這些可以傳染肺炎病毒的高危區!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指出,為了更有效地阻斷接觸傳播,還需大力提倡戴手套!

他明確指出:不提倡戴手套是當前防疫戰中的一個巨大漏洞,必須立刻堵上!

理由很簡單,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判斷。

疫情當前,民眾現在已經知道戴口罩可以防止飛沫傳播,勤洗手有助於防止接觸傳播,手會傳播病毒已是共識。

但僅強調勤洗手是不夠的,畢竟在公共場合我們沒有條件可以隨時隨地洗手。

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疫情當前,目前幾乎所有的預防手冊以及疾控專家都強調民眾需要勤洗手,所以,這裡呼籲一下戴手套的重要性:

❶ 如果自己已經是一個病毒攜帶者,戴了手套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阻斷因為觸碰旁人或共用物品造成的病原體傳播,尤其是在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在家自我隔離與家人接觸時;

❷ 一個健康的人戴上手套則可以極為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接觸感染,也會減少手對口、鼻、眼的深度觸碰;

❸ 手套粘吸病毒的能力遠弱於手上皮膚吸附病毒的能力,病毒在手套上的存活時間遠短於在手的皮膚上的存活時間。

而如果自己已經是一個病毒攜帶者,戴了手套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阻斷因為觸碰旁人或共用物品造成的病源傳播。

1月28日晚《新聞1+1》欄目中,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連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其中一個問題便是“我們用戴手套嗎?平常是否要防止,比如說還沒有洗的手去觸碰臉或者眼睛?”

李蘭娟院士的回答是:在醫院裡我們的醫務人員接觸患者,在接觸汙染物質的時候是應該戴手套的,但在外環境當中畢竟這個量是有限的,所以只要勤洗手就可以了。

可見,某種程度上,抵禦新冠病毒,戴手套是有必要的。

事實上,“戴手套”在國際上早已成為共識,現為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的勞裡·加勒特曾對埃博拉、SARS等大型傳染病和公共健康危機做過實地考察與深度研究。

她根據對傳染病的經驗與知識提出的10個自我保護預防措施中,前3條均強調戴手套。

而有的專家告訴民眾不用戴手套,說是也可能因為手套的不潔造成感染,這個非常缺乏生物學常識。

所以,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按電梯鍵,取外賣快遞會不會造成接觸感染?!

對於普通人來說,風險更多來自於間接接觸:

“如果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自己的手觸摸到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後進食、揉眼睛等動作,可能會造成自己感染。”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學調查的不斷深入,各地市病例情況逐漸公佈出來。

據廣東省疾控發佈的其中一個真實案例情況是:上下樓鄰居為確診患者,可能是因為同乘電梯被感染。

而廣東深圳市疾控發佈的案例中,有一個外賣騎手確診,其潛伏期內仍在送餐。

病例1:上下樓鄰居感染可能是因為同乘電梯

一名男士最近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他並沒有明顯的外出接觸史,也沒有到往過農貿市場,他也很疑惑自己為什麼會感染。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他與另外一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很有可能因為同乘電梯感染。

疑問1:同乘電梯的感染風險有多高?

解答: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電梯中如果病例打噴嚏或咳嗽,就可能汙染電梯按鈕等地方,健康的人如果觸摸之後沒有戴手套或者及時洗手就接觸眼睛或嘴巴,就有感染的風險。

病例2:外賣騎手確診,其潛伏期內仍在送餐。

病例2為年輕男性,是一名外賣員,發病前14天,一直在工作,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沒有明確接觸史。

在很多傳染病的傳播過程中,社區傳播是一個常見的情況,比如說流感、水痘,社區獲得性肺炎等,都會出現社區傳播。而外賣騎手可能是在日常交往過程中接觸到了傳染源等。

疑問2:收取外賣快遞會不會感染病毒呢?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近日包括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內的多名權威醫學專家做出回應,妥善處理的前提下,在家收外賣快遞是安全的。

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食品直接來傳播的風險較小,唯一可以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提袋。

『謹慎起見』,我們要擁有一定的清潔與防護條件,與外賣小哥和快遞員接觸前,需要佩戴好口罩和注重手衛生。如果沒有戴手套,需要去掉包裝後及時洗手,再接觸口鼻、眼睛。

這些外環境最容易被汙染

目前所知,新型冠狀病毒病毒對含氯消毒劑敏感、對熱敏感,但是在不同家居環境和衛生習慣,病毒的存活情況不一樣。

在日常家居環境中,手機、電話、鼠標鍵盤、電燈開關、水龍頭、門把手、馬桶等,都是經常觸碰的地方,但衛生情況又經常被忽略,造成潛在的間接傳播風險,需要高度重視。 

電梯間是空氣極其不流通的地方。建議搭乘電梯一定要戴口罩;單位要頻繁為電梯間消毒,個人要注重手衛生,特別是按鈕區。

另外返工期間,辦公區的電梯間、餐廳、辦公室都是病毒傳播的高危地帶。

我們很多人都很關心病毒在離開人體後在外環境中能存活多長時間。其實,與其關注這些,還不如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外環境的清潔、消毒和個人衛生~

什麼時候需要注重手衛生,下面這些要記好!

  • 準備食物,接觸生肉等;
  • 飯(進食)前便後,吃藥之前;
  • 接觸錢幣之後;
  • 觸別人後,尤其是去醫院或接觸病人後(前);
  • 做完掃除工作之後、處理垃圾;
  • 戶外運動、作業、購物後;
  • 在室外玩耍沾染了髒東西之後;
  • 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
  • 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
  • 接觸寵物後。

戴好口罩、手套,切斷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最後給下專家建議:手套可以重複使用,若重複使用,需要保持清潔乾燥勤洗滌。至於種類則沒有特別要求,最便宜的一塊錢一雙的棉線手套就很好哦~


Swanson斯旺森


新型病毒!在沒有科學研認之前呢是不能亂說!

但是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應該是重中之重!!!

你免疫力好了!那會得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