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手握重兵,掌控西部,為何雍正能輕輕鬆鬆把他除掉?

遠love瑩


這需要討論清朝雍正時代的兵制。

清朝前中期一直有兩部分兵種,八旗兵和綠營

滿州八旗兵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後面加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開始八旗兵為旗主私有,八旗聯合執政,然後皇太極逐漸收權,經過順治,康熙之後,八旗軍權已經全歸中央政府所有,其權力盡握於皇帝一人之手



綠營兵都是漢人,綠旗為主要特徵,駐紮各省及邊疆地區,全員大約有五六十萬人。綠營兵的兵籍在兵部,徵兵和訓練也是兵部負責,而兵部向皇帝負責。全國綠營的兵權都集中在兵部手中。綠營軍官還每三年俸滿即加官銜調換駐地,武將不能長久駐紮一個地方,防止軍官坐大;且康熙規定高級軍官定期去京城面見皇帝,保證軍官忠誠度。



在清朝中期,不管是八旗兵還是綠營,軍權全部為皇帝所擁有,地方督撫或將帥都無權支配。地方督撫將帥只是代中央管理而已。

至於遇到比較重大的用兵和戰爭,皇帝則發出軍令,任命督撫或派遣將帥,戰爭結束後則解除督撫將帥兵權。

綜上所述,年羹堯的軍隊其實是中央的軍隊,年羹堯只是受皇命而負責管理罷了,他完全沒有反抗皇帝的能力。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這個問題,涉及到清代兵制問題中的大將軍制度。

年羹堯的所謂“手握重兵,掌控西部”,這個權力來自於他的“撫遠大將軍”的頭銜。擁有這個頭銜,年羹堯可以“節制”也就是管轄戰區內所有的官員,哪怕是總督、巡撫、提督這些一品、二品的文武大員,同時可以調動轄區內的所有部隊。但是,這個“撫遠大將軍”並非一個常設的職位,只是在戰時由皇帝任命。一旦戰爭狀態結束,大將軍就要主動交還印信,其權力也就自動解除了。

清朝的大將軍制度起源於皇太極時代。早期大將軍都由皇室成員擔任,有王爵的皇室成員,如順治朝的多爾袞,雍正朝的十四阿哥允題,被稱為大將軍王,上書皇帝時自稱大將軍王臣。沒有王爵,即便皇室成員也只稱大將軍。每任命一個大將軍,都要由皇帝賜以名號,並根據名號鑄造印信作為權力的憑證。比如多爾袞,在入關時就是以“奉命大將軍”的名號指揮作戰、發佈文告的。大將軍的名號有兩個字的,有四個字的。皇太極至順治時期,四字名號的大將軍在地位上要低兩字的一等。比如多爾袞為奉命(這個大將軍名號最早賜予皇太極的哥哥阿巴泰),多鐸為定國(這個名號終清代只授予多鐸一人),阿濟格為靖遠,嶽託為揚武,這些都是當時清朝的重要皇室親貴;貝子羅託為寧南靖寇、固山額真陳泰為安遠平寇。多爾袞權傾朝野時,其手下譚泰賜徵南大將軍,後多爾袞暴死,其手下被清算,徵南大將軍印信被銷燬。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可見地位之高。

康熙朝也設過大將軍,但很喜歡用四字稱號,比如順郡王勒爾錦是寧南靖寇,平郡王福彭為定邊靖寇,安親王嶽樂乃至康熙的親弟弟恭親王常寧都是安遠平寇。所以康熙晚年賜允題為撫遠大將軍,確實體現出對這個兒子的重視。

雍正朝大將軍賜的很多也很濫,以至於含金量大大下降。因為兄弟爭位,雍正很少賜皇室成員大將軍,年羹堯之後的大將軍有博爾丹(靖邊)、嶽鍾琪(寧遠)、馬爾賽(撫遠),最離譜時,查郎阿一個小小的吏部尚書也授了寧遠大將軍,可見這個名號已經很不值錢了。

從乾隆開始,清王朝很少再封大將軍,只有福康安在徵廓爾喀時,乾隆在聖諭中稱其為“大將軍”,但沒有實授名號,只是一種尊稱。一直到咸豐四年,咸豐的叔叔惠親王綿愉才得了一個大將軍頭銜,名號和多爾袞一樣,是“奉命大將軍”。這也是清王朝最後一個大將軍 。 此外,各種歷史材料中還會提到清代的“將軍”。將軍和大將軍不同,這是一個常設的職位,是專門駐守一些重要地區和敏感地區的常設武官,比如杭州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等。清代全國共設14個將軍。


航空世界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封建君權達到巔峰的清朝就更是這樣了。年羹堯再怎麼戰功卓著權傾朝野,他也是隻是從雍親王府走出來的包衣奴才。就好比你在單位再怎麼能幹,才華出眾,只要你是下屬,就會受制於你的領導。只要你威脅到他,他就可以找個機會打壓你,至於理由嘛,就更簡單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再加上年羹堯自己囂張跋扈,不知檢點。本來就容易授人以柄,即便你手握重兵。也無法起到重要作用,我國古代講究出師有名,才能馬到成功。你總不可能告訴你的部下,你造反的原因只是不滿當朝皇帝吧?再者當朝皇帝並不是一個殘暴無能的君主,因此你沒有起來造反的條件,這樣的行為不得人心,必然失敗。



除此之外,年羹堯的實力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雍正對於這位能力出眾,但始終不如李衛忠心的奴才,一直是既用之也防之。並不完全信任他。在年羹堯將西北的叛亂處理的差不多的時候,就讓更容易控制的嶽鍾琪接替了年羹堯的撫遠大將軍職位,並將他的親信部下調走,削弱他對軍隊的控制力。並且在後勤補給上限制年羹堯,沒有錢糧。你是沒有辦法作戰的,更沒有軍隊會為你效命,其實年羹堯的處境就如當年平叛西北的十四皇子一樣。



再者年羹堯的妹妹,還是皇帝的妃子,在一定上為了妹妹的安危,年羹堯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手握重兵在政治鬥爭中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最重要的是你的行為是否得人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資政學生


年羹堯是個很有軍事能力的將領,年羹堯進入仕途也很順利,21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開始了做官生涯。年羹堯在康熙在世的時候就頗受賞識,正應了那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優秀的人不會被埋沒的,年羹堯是才識很快就被康熙給發現了,受到了康熙帝的賞識,年羹堯對於康熙對自己的肯定十分的感激,終於遇到能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在不到30歲的年羹堯,就已經做到封疆大師的位置了。

當時的年羹堯很爭氣,踏實又能幹,年羹堯的才能遠遠不止於此,只不過一直沒有可以表現的機會,真正讓年羹堯平步青雲的就是在軍事上了,年羹堯領兵有自己的一套法子,每次打仗幾乎都凱旋而歸,康熙死後,年羹堯依然深受先帝康熙的兒子雍正的信任,年羹堯在雍正時代成就就是平定了青海的戰事,雍正更是與年羹堯親密。年羹堯有個妹妹,也就是歷史上的敦肅皇貴妃雍正皇帝的年貴妃,深受雍正的寵愛,只是在後來病死了。

年羹堯也十分寵愛自己的這個妹妹,年羹堯在早年與雍正私交甚好,將妹妹嫁入宮中也是放心了,此後的年氏一族也因年羹堯的這個妹妹免去了一個遭禍。跟大火的《甄嬛傳》中年貴妃的角色不同,歷史上的年貴妃深受寵愛又育有諸多的皇子,只是不幸,皇子夭折,對年貴妃打擊太大,加速了年貴妃的死亡,年貴妃死後還與雍正帝葬在了一起,年羹堯晚期,被犯諸多罪行,被罰時也只牽連了年羹堯一系。

未動年氏的根基,也足可見雍正對年貴妃的情分了吧。為什麼年羹堯被雍正忌憚,落下被殺的下場?功高震主啊,這都是歷代君王最忌憚的事,你不能讓皇帝感覺你有造反的可能,何況雍正皇帝是個敏感多疑的人,為人臣子最應該謙遜,皇上重用你是因為你有才能 ,你有用,但是當你威脅到他的統治了,那是想都不用想,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後期的年羹堯太跋扈,手握重兵,也不知道收斂。

有很多人覺得雍正皇帝的皇位得來的不正規,可是你想,雍正的父親康熙是個多精明的皇帝,不可能對雍正的小動作看不見,康熙讓雍正繼位,也是個不錯的人選吧。康熙雖然在晚年的時候年齡大了,會有點老糊塗,但是康熙那時候統治國家,是一點都不含糊啊。在歷朝歷代裡,武將最容易被君王忌憚,因為和文將不同,武將在前線運籌帷幄殺敵,與將士們都是過命的交情,就像現在的戰友情,在軍中得軍心。

推翻統治的就有黃袍加身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從雍正的方面將,雍正是個多疑的主,反覆無常,刻薄無情,善於猜忌的人,在九子奪嫡中能取得勝利的人,一定不是個簡單的人,只是雍正很善於偽裝,但裝的就是裝的,總有一天會暴露出來,如果把年羹堯放在康熙的那個時代,年羹堯可能就死不了了。年羹堯是個粗線條的人,行軍打仗可以但是在為人處世方面就有所虧欠了。

還有個事給年羹堯拖後腿了,這件事導致了雍正對年羹堯始終有隔閡,無法完全信任年羹堯,那就是年羹堯的妻子,年羹堯的第一個妻子是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是大臣明珠的孫女,納蘭性德的女兒,只是後來不幸死掉了,明珠欣賞年羹堯不願意和年羹堯斷了關係,又嫁了一個親戚家的女兒,年羹堯因為這兩次的結婚,讓年羹堯有了可以依靠的勢力。

可是在雍正登基後就變成了一種制約,因為自己姻親的關係,姻親與皇九子,雍正在九子奪嫡的死對頭,雍正與年羹堯總有不可逾越的溝壑。雍正皇帝忌憚年羹堯之後,看見年羹堯如此跋扈,仗著軍功目中無人,權利越來越大的時候,終於看不下去了,有了殺年羹堯的心思,年羹堯有所察覺,當時的年羹堯雖然手握重兵,但是說造反的話,即使是巔峰時期的年羹堯也不具備這個能力。

怎麼說,首先年羹堯擁有幾十萬的大軍,但是為什麼這幾十萬大軍就聽你的,你說造反就造反了,雍正皇帝不會完全放權於年羹堯,沒有那個皇帝願意把這些兵權實實在在的交給某一個人,何況兩個人之間不是完全信任的,這幾十萬大軍是受到了皇帝的號令,康熙在的時候是這樣,雍正的時候也是這樣,這幾十萬大軍是受命於滿洲統治的集團的,年羹堯說白了就是個漢人,滿族人會跟著一個漢族將軍去滅亡自己的民族嗎。

第二點年羹堯一直是在西北的,西北的地區條件不允許,行軍打仗需要糧草,年羹堯沒有退路,即使自己想造反,也要有充裕的糧草可以支撐自己行軍打仗,西北地區不比中原地區富庶,沒有錢沒有糧草,怎麼打仗第三年羹堯不是個真正有實權的,雍正可以分分鐘換了年羹堯,年羹堯根本沒有可以抗衡雍正的實力。雍正在繼位後沒幾年就找藉口殺了年羹堯,年羹堯的根基並不夠穩定,年羹堯行軍打仗,一直在西北,也不夠了解朝中的情況。所以說年羹堯在知道雍正有了殺心之後,即使有想造反的心,也沒有那個實力。


叫我奧迪哥


手握重兵,又不是獨掌兵權,吳三桂的漢軍兵力,都不能顛倒乾坤,何況深受忠君思想影響的清兵清將,怎會隨年反叛。怎能反叛成功。。如果起兵反叛,年羹堯必敗無疑。反之,只能聽從皇帝旨意,結果肯定就是任由雍正擺佈了。


媒老版


雍正必定等年羹堯離開軍隊孤身一人時流露出殺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