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二〉

上次說的是紅會未來需要的框架藍圖。今天說說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運營。

我的話始終有核心定位,即紅會應該是:

1-行業領先者(建立行業標準);

2-平臺打造者(打造平臺體系);

3-完成人道使命(民間道義救治)。

這個大的運營框架應該從中國紅十字會總部來做項目整體架構的設計與運營。

從以上三個方面依次展開

1-行業標準

2-平臺體系(平臺體系設計應該是兼顧滿足了平時穩定需求、救災突發特性、戰時超級強度運營功能的)

2.1獻血平臺

醫院出錢建設並自己管理採血點與血庫、政府財政與民間捐贈資金、

紅會主導打造全國統一採供血線上線下信息化一體專業平臺、

義工志願者負責宣傳獻血、

血價價格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需求的監測由國務院某直屬小組決定各地定價、

紅會負責供血和供血平臺的日常監測管理與數據運營);

2.2聯合各方資金力量,建立民間〈空地快速反應服務體系〉(至少覆蓋全國各縣較大醫院)

可以是民間航空企業出資(各航空服務運營方)+政府通航機場專項財政投入(各通用機場修建)+停機坪機位修建出資(醫院和其他有實力或需求的大廈物業單位與富裕個人)+紅會協議捐贈,可以開展多種複合業務:救災+航拍+觀光+應急+急件快遞+供血……有償市價服務,紅會做協議款項的捐贈(任何用血人或單位,都在此空地快速反應投寄業務中享有運輸費用的較大折扣),即紅會幫助建立一個空地投寄系統,依託系統用血只要較低運費,這裡是紅會出資協助開闢人道服務體系,換取並監管平臺體系服務能力;

2.3建立救災物質接收與分發平臺

紅會通過公開招標,面向民間前列的中外快遞/物流巨頭,採購合同服務能力,包含未發生救災時候的人力、物力、資源儲備與演練方案、服務能力投入時效性、災時的抽查與災後評估制度。每次預選三家(順豐、京東、菜鳥物流等)全國站點覆蓋全面、倉/儲中心與車隊/高鐵/飛機龐大、接收與分派處理服務迅速的龍頭公司作為採買對象,但上述快遞物流服務巨頭只適合交予處理一般性救災物資,特殊救災物資:即醫藥衛生防護救護物質,能吃喝入肚的飲食物資,需要對應的醫療衛生行業(或食品飲品)的專屬物流企業人員來系統性接收與管理,因為以上環節涉及到產品標準、質量的源頭接受與管控,比如醫衛與食品類產品的安全和標準最終會影響到人身安全和群體安全。所以,更要提倡另一個平臺標準,當災難事件發生後,我們在發動救災力量的時候,應該提倡並堅守一般性原則(指發生特殊災難情況時候可以不用堅持):

A.遠災難地的救災請優先捐錢;

B.個人救災請優先捐錢;

C.單位救災請優先捐錢;

D.非專業的救災個人,不建議進入災難發生地,這隻會讓你淪為當地的被救者。

上述ABC三條是為避免眾多分散的個人和單位救災物質,一起雜亂無章失控不斷的湧入災區,導致服務機構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好這些撲面而來的愛心,這個單位捐助物資包括了各不同的慈善機構,如果可以,應該把所需物資集中在紅會供應商名單管理庫平臺上一起集採,通過紅會平臺物資做統一分發到位,合作方只需出物資錢和執行所需購買費用。愛心失控即會產生許多意外和嚴重問題:

所需斷供、

信息不對稱、

某些品類捐贈過多(浪費了保障人力、降低了供應的效果、擠佔了接收人員時間和精力、延誤了主要問題處理、癱瘓了組織匹配能力)、

最大的問題還是個人捐物是特別碎片化並佔用時間的愛心行為;在災難面前,需要解決主要缺失物資與急需物資的問題(比如生死時間所需的大批量的水、食品、醫藥、擔架、特效藥等物資),紅會要依託救災物資的接受與分發平臺,打造一個救災戰略物質的供應商名單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救災物質的應急儲備、產能儲備、演練、快速反應、抽查、評估……的綜合方案,通過紅會合同購買其專業綜合應對方案。分為兩類:

一般性救災綜合方案:

依據常規購買備災物資能力;

特殊性地區救災綜合方案:

比如地震多發地區,

應當依據當地特別需求與規律購買備災所需物資能力。

3.完成使命

完成人道救助使命,評估體系。

3.1完成率;

3.2合格率;

3.3項目評估/反饋表;

3.4行業聲譽指數;

3.5負面管理;

3.6項目/人才/培養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