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說自己做保險,附近的朋友都生怕被抓住買保險一樣?

高雅婷s


保險本身沒錯,錯就錯在現在的業務員為了多賣出幾份保險,誇大其詞,連蒙帶騙所以沒有人相信了


漫步雲端99942466


保險進入中國後,原先保險銷售人員進入門檻很低,而且很多保險銷售人員並不專業,徹底做臭了這個行業。導致人人談保險色變,像那句“一人做保險,全家不要臉”說得也算是非常直白了。

去年,我老公進入了保險行業,成為一名保險業務員。通過觀察,我發現現在看到的專業保險規劃師越來越多。他們不再像原先一樣,學歷低,看到人只知道推銷產品,不買就死纏爛打。現在的保險規劃師,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也越來越專業。

我老公做了保險之後,從來不做人情單,也就是不會請親戚朋友們幫忙完成自己的業績。而是每天不停地學習各種理財知識,學習社群運營,學習心理學......每天每天,他比我還要忙很多,完全看不到什麼做了保險後時間自由的跡象。

他經常是白天學習,晚上為客戶做方案做到半夜。入行一年多,我看到他在專業上的成長,而他自己的業績,也從原先的很難開單,到現在的慢慢增多。

原先在軟件公司上班時,他會勤勤懇懇地工作、加班;現在在保險公司,他依然勤勤懇懇,但是我能看到他的改變。就像他說的:原先加班就是加班,自己沒有什麼勁頭,加班是為公司加的。而現在加班都特別開心,因為是為自己做的。

所以,我沒有感覺到有一位親戚做保險有什麼不好,甚至覺得這樣很好。


魏巖保險內幕爆料


為什麼一說自己做保險,附近的朋友都生怕被抓住買保險一樣?


很多保險新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剛入職保險公司,和周圍的朋友提到自己做保險了。大家馬上就支支唔唔的,生怕你是要給他推銷保險。


這很正常。因為保險是一個被大眾誤解最深的職業。老百姓對於保險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有一種‘賣保險的就是坑熟人’的刻板認知。


事實還真是這樣,不過不是坑他們。很多保險新人的第一單,確實來自身邊的緣故市場。也就是說,熟人才會買。因為只有熟悉的人才會信任你,才能更好的開拓市場。


如果你身邊總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只能說明兩個問題:

1、你周圍的朋友,對於保險的認知是不到位的。

2、你做的不夠好,不能寓教於樂的讓他們接受保險。


前者是目標人群的定位問題,後者是自己銷售技巧的問題。針對這兩種情況,給你幾個建議。



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全部都是提到保險就反感的類型,我建議你不要在他們面前提到保險,這會影響你們的感情,也會影響你的圈子。


你的朋友們就這種認知,覺得保險不好,恰好你又做保險,不太好當面反對,為了不讓你難看,只能找藉口拒絕你。你也不要抱著‘我是為了你們好,才讓你們買保險’的想法去接近他們,他們愛買不買,不要強求。


一旦你用人情迫使朋友買了保險,他心裡覺得不爽,在你的朋友圈子說了這件事,所有的朋友都會對你敬而遠之,這樣你就真的失去這個市場了。


你在進入保險公司之前就認可保險嗎?你不也是接受了保險公司培訓之後才覺得保險好的嗎?但你的朋友們不是做保險的啊,他們不會像你一樣每天和風險打交道,見的都是各種理賠,他們對風險是淡漠的。


推銷保險,還是以需求為主,如果他打心底覺得不想要,不需要,你就不要提。除非是出現了一些時機,你覺得可以談一談保險,這個時候再和他‘隨意’的聊聊,聊保險一定不要建立在‘刻意’的基礎上。


況且你也不必非要給那些反對保險的朋友談保險,所有的朋友中,總有幾個是接受保險的。和他們去談,但不推銷。你可以坦誠的和他們說:我剛加入保險公司沒多久,想在你這裡練練如何講保險,你能不能配合我一下啊。


你把你想說的都給他講了,聽他怎麼說。他如果認可的話,會覺得你覺得有道理,說不定還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追問是什麼產品,這就成交了。如果他只是與你配合演練,你就當成這是一場演練就是了。



如果你想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能夠產生成交,就要先轉變自身。讓自己精通於銷售,而且你的銷售不是那種刻板的,是輕鬆的、愉悅的、潤物細無聲的。


真正的保險高手要推銷保險,從來都是不提保險的。他們會從一個故事切入,讓客戶引發思考,然後再提煉重點,加深客戶的印象,即使是做促成,他們也不會提到保險,而是切入解決問題的方案。


比如一個高手想給朋友推薦理財保險。他知道朋友最疼愛孩子,從孩子的成長切入聊天,說望子成龍是全天下父母的心願,以後孩子如果有出息,考上劍橋大學和清華大學,你讓他去哪所學校?朋友肯定回答要去劍橋啊。


那頂級的教育資源,也意味著不菲的教育費用,這點認同嗎?朋友會點頭。那你設想一下,如果孩子以後去劍橋上學,得花多少錢啊?兩人一塊算。算完,你現在給孩子準備了多少?朋友多數會說,沒有準備那麼多呢,還得接著賺錢。


這時候你就可以拿出解決方案了,我有一個客戶,他是這麼給孩子存教育金的,他做了一個計劃,每年存錢多少多少,到期一次性能拿出多少多少,我覺得和你家情況也差不多,你要不要現在就給孩子做個計劃?你家孩子也挺有出息的,我看牆上貼滿了獎狀,再窮也不能窮了孩子的教育啊,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樣的話,你們聊的就不是保險了,而是孩子將來的教育問題該如何解決。明白了嗎?你要學會這種銷售的方法和技巧,潤物細無聲的和客戶聊保險。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b0fa0f6a018d0da951314f7bc30da13\

保險狼


這種現象屬不正常。

保險,其實是對每個人後顧之憂的最好詮釋,若可預見自己的未來,重視自己的未來的幸福生活,瞭解保險,關注保險,並在力所能及的經濟狀況下參與保險,應該是明智的選擇。

為什麼當今保險在大多數人群中不被重視,甚或反感?緣由是什麼?

筆者以為,造成當今眾說紛紜,甚或貶義,有多方深層原因。

淺顯層因素:

一是早期保險從業人員對外宣傳偏僻。早期為了拓展市場,壯大險額,在宣傳上僅就趨利而揚,入險門檻偏低或氾濫,導致投保人在出現問題後,理賠不到位或受阻,繼發人們的反感。

二是大多數人群收入偏低,對參與保險有心無力,無能為力。據實際瞭解,家庭富裕人群中,90%以上都購買了可觀的保險,或人身險或財產險或養老或重大疾病等等。甚或還有為其身體某一部位投險的。

深層次原因:

一是陳舊觀念的束縛。國人大多隻看眼前,忽視未來。正如俗語“隔夜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可見人們對遠期的承諾持有懷疑。反觀保險,正是對遠期的承諾,更別說這份承諾是有嚴酷的前提條件的。

二是誠信意識的缺失。現階段,投保重疾險,均需誠實告知,尚忽視這一點,即就是後期出現問題,在大數據下,無任何可隱瞞之事。理賠當然難之又難。

三是嚴酷投保前提。樂意投保人雖有強烈意願,尚遵循誠信原則,如實申報健康情況,但保險公司在嚴酷的核保下,對可能遠期會形成的疾病風險評估,評估尚不過關,繼而不容投保,投保拒之門外。

四是保險險種設置純商業化。保險行業商業化運作,盈利是目的,每個險種設置,都是在嚴格評估篩選基礎上,在壓力測試情況下,有利可圖方可出臺,否則,沒有天上掉餡餅一事。

筆者大膽建議:

一國之民,乃國之梁。在我國經濟實力愈來愈強大之際,理應國人分享發展紅利,所以,應該設置普惠性或福利性的保險險種,國家應成立福利性質的保險公司或設置福利性質的人身疾病險種,這項險種,僅投保額度與年齡匹配,每檔年齡段年投保額階遞性增長,如年齡偏大的,年投保額較高,取消核保告知。這樣以來,沒有人還拒絕保險,因為,這為每個人解除了後顧之憂。


乾坤008


這買保險和賣保險的保險公司是一場搏弈,是鬥智的搏弈,我從來沒有認為保險公司有什麼不好,我每月收到保險公司的錢,有時候我還意外收到錢,如這月人保就通知我錢已存入我賬戶1200多元,我算下來是合算的。不過買保險我感覺和銀行利率有關,就是銀行利率高時你如果判定將來利率要大幅度降低的話你就買,因為保險公司是按當前的利率來設定產品的,因為買保險是長期投資。如果一般人買保險的話基本上是壽險,也就是接近退休工資差不多,也不問你有沒有什麼病,因為你活得短保險公司就有收益,你越長壽保險公司越倒黴,這你只要活著保險公司就一定按時付款。至於其他險如意外傷害險以及人一定要活到多少歲的這種投機性較高的險你可要看清楚條文了,不過這種保費額較低,想以小搏大可不是容易的事。


秦三鳳璧


1.民眾保險意識還待提高

大家對保險的接受程度與西方國家還差距較大,從保險的密度和深度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保險的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只有2700元,而美國是29000元,整整相差10倍以上,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只有4.57%,而美國是7.1%;

2.保險業粗放型發展

真正意義的商業保險在我國發展僅70年,而西方國家已經走過幾百年的歷史,短期內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了保險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我國保險業粗放型發展,在產品設計、理賠服務等方面與民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

3.保險業商業模式依靠人力拉動

目前我國壽險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靠大量的人員帶來大量客戶,人員流動大,很多人員因為沒有認識清楚保險業盈利模型和營銷規律,貿然進入保險業後,發現與自己的認知不一樣,因此就對這個行業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4.部分從業人員缺乏職業道德

因進入保險業銷售隊伍門檻較低,而保險產品又是相對較專業的產品,部分營銷人員在不具體專業能力的情況下,誤導客戶購買保險,尤其是分紅型保險,等到客戶發現自己買的保險和營銷人員講的不一樣時,客戶對保險公司和營銷人員就產生了不信任感。

5.大眾的僥倖心理

大眾對風險的意識缺乏,明知道人的一生患重大風險的概率有72%,但是抱著僥倖心理,認為這和自己無關,但是對於買彩票,明知道中獎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仍堅持購買,認為自己遲早有一天會中,這種心理的存在,導致大家不購買保險。


我是超哥,喜歡我的分析,就點個贊,關注下唄!


超哥聊保險


因為他怕你向他推銷保險,因為中國人都不敢坦然的面對者生老病死殘,他們都會往好的方面想他們永遠都想著是我這輩子可能生病。還有一點就是因為保險行業嗎?以前因為業務員的問題,導致這個行業的名聲很差壞。所以說,現在國內的保險行業很難做的原因。也是讓人一談到保險就很驚恐。這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吧。但是我也是一名保險,業務員我銷售保險的過程,就是隨緣銷售不強求。我向你推銷保險您不買是您的損失不是我的損失。

保險是人間大愛。不買保險就是沒有盡心盡力,沒有盡到最後一點努力。

保險是夫妻老年相互扶持的柺杖;是子女獻給父母永恆的孝心;是父母為子女點燃的永不熄滅的蠟燭;是小我為民族的發光發熱體。



思遠yuan


說到諸多回復,實際上五味雜陳。


1、不得不說,大部分人對於保險的感官還停留在保險公司和代理人全錯!

看到好些回覆將20年前的情況套用到現在,要麼就是沒有實際調查和分析的認為保險就是拒賠。

這類人是可悲的,一方面是沒有自己的判斷力;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們遇到信息時候缺乏分析力,主觀意識的“我認為怎樣就是怎樣”。


2、說自己做保險,朋友就避之不及

這種情況,每個做保險的都遇到過。所以,屬於正常現象。

相反,若他們遇到事兒了,往往也會第一時間請你轉發他們的XX籌,原因是:你做保險的,人脈廣!

避之不及一方面可能是我們平時給了他們“不靠譜”的印象,認為我們平時都不靠譜,做保險估計也做不久,或者不會專業。這種印象分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解除,讓他們慢慢接納。

另外一方面就是前面說的這種自以為是的人群!一方面認為我們要強買強賣;另外一方面認為自己會被我們坑的“迫害妄想症”。

最後就是對保險一無所知,卻自認為通曉本質的一群人。


最後

做保險,什麼人都能遇到。但是要想做長久,專業路線是唯一的通道。有的人不會因為我們進步而接受我們,也有人一輩子都不會接受保險。

對於我們來說,服務好我們的客戶就可以。

至於朋友些能否接受,隨他們!


海哥說險


產險從業十幾年,我認為買保險是聰明人理財,持家風險轉嫁的最好手段。保險一直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也許你沒有理賠,認為保險費白交,其實你是在幫助其他人。或許那一天你遇事,保險也會幫你度過難關。


光明頂嘴巴


因為我只相信國家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他的商業保險全是坑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