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有什麼能夠遊覽的地方,歷史上武松和武植都是那裡的人嗎?

王洋Daisy


歷史上的武松和武植皆確有其事,也都是清河人,但實際上卻並不在一個時代。

先說武植

武植,明代官員,清河人士,其墓被髮掘,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和《水滸傳》裡三寸丁形象大相徑庭。


武植自幼家貧,寒窗苦讀,終考上進士,在山東省陽穀縣做縣令,這和《水滸傳》裡賣炊餅的職業又是完全不同。

武植娶妻潘氏,也就是潘金蓮的原型,但是潘氏出身名門,知書達禮,對武植忠貞不二,為他生有四個兒子。

武植和潘氏之所以被醜化,是因為得罪了昔時好友黃堂。


原來武植幼年曾受黃家恩惠,在做了官後便少有來往,一年黃堂家著火,房屋被毀,便跑到陽穀縣找武植,但武植得知此事並沒有太多表示,黃堂以為武植忘恩,便找來了說書先生,捏造了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原型故事。

這個故事流傳甚廣,被寫書的施耐庵採納,收入《水滸傳》,於是一米八的武植成了三寸丁,賢惠的潘氏成了蕩婦。

後來幾百年後,施耐庵後人還因此向武植後人道歉,一時傳為佳話。

所以如果要去清河,不妨去遊覽一下武植墓。

再說武松

武松,宋朝義士,清河人士,確實打死過老虎,只不過這“老虎”實際上是一個大貪官。


《浙江通志》記載,武松本是杭州知府手下的都頭,武功高強,為人剛正不阿,知府高權也是正直之人,兩人交往深厚。

但高權得罪權貴被罷官,武松也憤然辭官歸隱。繼任知府的叫蔡鋆,是蔡京的兒子,大貪官,百姓恨之入骨,背地裡起名為“蔡虎”。

蔡虎為非作歹,被歸隱的武松得知,為了除掉欺壓百姓的蔡鋆,武松持刀蹲守衙門口,待貪官一出門,上前一步就是一陣亂刀,刀刀要害,蔡鋆當場斃命。

反應過來的衙役兵丁一擁而上,武松擊退數人,但終於力竭被擒,慘遭殺害。

杭州百姓感念義士武松除掉本地一“虎”,為其在西泠橋畔建立陵墓,以供後祭拜。


施耐庵寫小說,將宋代義士武松寫入了小說,假虎成了真虎。

所以想要去清河找武松墓恐怕找不到,因為他的墓在杭州。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清河縣隸屬河北省邢臺市,歷史悠久,是張姓的發源地,有“天下張姓出清河”一說,羊絨是清河縣的特產。清河縣可供遊覽的地方有很多,如武松公園,快活林,清河湖公園等。

因為距離近,六年級畢業前夕,學校組織六年級的老師和學生前往武松公園和快活林遊玩了一天。武松公園佔地廣闊,裡面最顯著的是一尊武松騎在老虎背上的雕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松公園裡的一個鬼屋,伸手不見五指,學生們在屋內被嚇得你推我,我推你,前腳踩後腳,別提多恐怖了,哈哈。剛進鬼屋,沒一會兒,我就嚇得跑出來了,不僅是因為恐怖,更多的是由於太擠了。

再說這個快活林。快活林距武松公園有那麼一段距離,在邢清公路的南側。那裡樹木眾多,其中有一兩所寺院。稀奇的是,一位老師竟然看到了寺院的人在殺魚!這或許就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實例吧。

歷史上武松和武植都是清河縣人氏。武松的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鬥殺西門慶等《水滸傳》中的情節為大家熟知。武植,又名武大郎,是明代的進士,和配偶潘金蓮伉儷情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