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手機被監視?平時說話,搜索的信息,馬上就會被別的app推送?

冷眼看你裝29


“極客談科技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不知道您是否同樣出現過這樣一種現象,剛剛與家人或者同事討論過一件事情,甚至是自己在心中默默想到的一件事情,打開某款APP軟件立刻就能看到類似或相關的推送,數據之準確、推送之迅速甚至令我們感到害怕!

難道是我們的手機被監控,令我緊張的環繞了一下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在監視我的一言一行。其實,這些與監控無關,只不過是大數據統計之後的計算結果罷了。


為何網站或者程序能夠不斷推送我們感興趣的事物

這裡先來說說為何網站或程序能夠不斷推出我們感興趣的事物,根據推送信息的級別可以分為兩個等級,一個屬於初級形態、一個算作是高級形態。

一、初級形態

這種推薦比較低級,無論是我們上網或者使用程序進行操作均會留下緩存數據。其他網站或者程序在打開之前會讀取您的緩存數據,從而推薦相同或接近的事物。例如我們在京東或者淘寶查詢過的商品,您打開其他一些網站,彈窗處就會顯示您曾經打開的商品。

二、高級形態

如果說初級形態僅僅是簡單的羅列,高級形態則具備了人工智能。通過全網搜索到您的先關數據,綜合的分析以及預判您下步的動向。例如這裡的京東好貨功能,會根據您曾經瀏覽或者下單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推薦出最適合您購買的商品。


大數據的便利與恐懼之處

如果利用好大數據,無疑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無論是信息瀏覽、網絡購物,您總是會第一時間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將會極大的提升您的執行效率。如果沒有利用好大數據,這將是較強的信息安全隱患問題。您個人相關信息、愛好、習慣、電話、住宅等完全暴露在陌生人眼前,這將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為何推銷茶葉、股票、購房的銷售人員能夠準確的定位我們的電話,是否網絡上存在販賣個人數據信息的問題呢?

大數據究竟能夠給我們帶來便利或者是恐懼,主要取決於監管!


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避免自己的隱私出現洩露

對於個人用戶而言,應該如何預防避免自己隱私發生洩漏呢?

首先,來說說手機上的選擇,這裡也不是刻意黑蘋果手機。蘋果手機不止一次被爆出存在後門程序,這也是一些涉密較高的部門沒有使用蘋果手機的原因(看看英國首相使用的手機品牌,您是否會有啟發)。其次,不要隨意參與什麼填姓名預知今年運勢,手機號碼看財運等類似的程序,您個人信息就這樣不知不覺洩露出去。最後,手機GPS功能沒有使用時儘量關閉,同時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程序的計步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您的單位、家庭住址、生活路線將會完全暴露。


不知道您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是否覺得有點害怕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我把手機的麥克風、定位、相機、圖片、通訊錄、sri功能全關了,坐在沙發上和兒子面對面聊天,說車的雨刷是不是該換了,過後打開手機淘寶,滿屏都是我的車專用雨刷,當時嚇得一身雞皮疙瘩,檢查一遍確定所有權限(除了WiFi)都關閉,它怎能知道我的需求?可怕的是最近又出現了,我想換輪胎,也是還沒搜索,打開手機我的車專用輪胎又在首頁顯示:廠家、尺寸完全正確,太可怕了!大數據完全說不通,兩次都是我和家人聊天后出現,之前一直沒有推送,也沒有開啟手機???。要不是父母歲數大了怕有事聯繫不上,我真的想關機。


焦三枝


有時後和朋友客戶聊天 或者腦袋裡想吃什麼東西,再打開手機 顯示的全部都是你想找的東西,有一次跟朋友商量在家裡做燒烤 肉不好切 不好串,結果打開手機推送的是 家用燒烤切肉的刀 一套切肉 串肉的模具,感覺現在人都沒啥隱私了。


星際-戰艦


之前看到大家發送類似的消息,也以為只是偶然,或者湊巧,沒想到前幾天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也讓我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年前女兒養了兩年的小倉鼠死了,然後她把它埋掉了,下午就有頭條給我推送關於小倉鼠死亡之後的一系列靈異事件信息,嚇得我一驚


芳姐很二


其實並不是手機被“監控”了,而是你本人被“分析”了。

“監控”還是“分析”

用“監控”這個詞,是有點負面的,畢竟牽扯到這個詞,會讓人聯想到很多不好的現象,從而對手機被“監控”這件事越發的討厭。

要我看來,與其說手機被“監控”了,不如說自己被“分析”了。

你說感覺手機被“監控”,其實是你在手機APP中的瀏覽軌跡,被記錄了,再然後你的這些行為數據被其他 APP“分享”了,而你的數據被越多的APP“分享”,就越會讓你覺得自己做一件事,好像手機上的所有APP都知道了,然後也就給你一種假象,你手機被監控了!

其實不是的,畢竟數據的“分享”,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說所有的APP都可以拿到你的行為數據。

比如,你在淘寶購物,然後打開今日頭條,發現頭條也在給你推送相關的廣告,這就說明,淘寶和今日頭條是存在“分享”關係的;

又比如,你在京東上瀏覽物品,打開今日頭條,也在給你推送相關的東西,這就說明,京東和今日頭條是存在“分享”關係的;

而你在京東,就不會被推送你在淘寶瀏覽的東西,因為他兩並沒有那麼好的“關係”。

瞭解了這些,你是不是憤怒為什麼我的數據會被“分享”?

魚和熊掌

作為用戶,我當然也是不希望我的數據被四處“分享”,這樣會讓我沒有安全感。

但是客觀點說,如果沒有大數據,沒有大數據分析,那麼生活中很多的便利,我就不會享受到,比如,打開今日頭條,我得像以前看報紙那樣,在一堆信息中,花費大量時間,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行為數據被“分享”的初衷,我想肯定是為了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讓用戶覺得這款APP真的人性化,“我都沒說要幹啥,它就知道了我要幹啥”。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的人不喜歡被推送,那就有人喜歡被推送,比如我在其他地方看車,到了淘寶,它就給我推送車上的掛飾、坐墊,我就會很樂意去點擊。


難得糊塗!所有的不開心,其實都只是自己想要的太多。

月半程序員見聞


說的好聽的就是大數據 其實就是侵犯咱們的隱私權[摳鼻][摳鼻][摳鼻]


無為2019


說過的話,我知道頭條打開了我的麥克風,關鍵是有的時候,我心裡一想,頭條就推送了,如何解釋,。


天下齊辯


昨天和朋友打電話,說護牆板的事情,今天廣告就來了。你說可怕不?



希望之星大會


的確有這種現象存在,平時喜愛瀏覽的一些頁面,包括搜索引擎輸入的關鍵詞,甚至連自己說話的相關內容,都會有別的APP及時推送,總感覺背後有一雙眼睛一直在盯住自己。[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羅布泊覓魚


分享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一直打算做影視視頻循環播放的節目,查看一家排名數一數二的直播網站,確定沒有這款節目後諮詢客服,客服告知做這類的節目只能是網站邀請,自己不能申請。第二天上網觀看視頻居然出現了自己諮詢的節目內容。當時感覺挺意外,這樣的節目籌備也需要不少時間,怎麼隔天就展現出來了。換位思考可能是別人早就準備好了,只是巧合。過幾天不甘心,準備另一節目去諮詢,得到了一模一樣的結果。總結是在諮詢過程中回答了客服的問題,透露了你的思想。

個人認為手機被監控 竊聽麥克風的幾率微乎其微,是你和你擁有的一切以被大數據收納,只要在互聯網輸入關鍵詞就會顯示你所想的一切。

這樣的事情與上網時間成正比,無網絡地區與此感覺無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